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跳知觉的内感知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宇璇 李春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0-666,共7页
早期经典的一些情绪理论中,心理学家JAMES提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即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先于恐惧、紧张等情绪产生。之后有研究者将人体对其身体内部生理信号(如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的感知能力定义为内感知。其中心跳知... 早期经典的一些情绪理论中,心理学家JAMES提出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的知觉,即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先于恐惧、紧张等情绪产生。之后有研究者将人体对其身体内部生理信号(如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等)的感知能力定义为内感知。其中心跳知觉的行为学评估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认为内感知可从准确性、敏感性、意识三大维度进行测量;多个研究表明内感知同情绪体验强度高度相关,且在患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的临床群体中,亦可观察到内感知的变化。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研究者发现大脑岛叶可能为内感知过程的中枢,这同情绪体验的活动脑区有重叠,为情绪理论提供了神经解剖学证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内感知领域。国内已发表的相关综述大多侧重于心理学方面,尚缺乏内感知紧密联系临床的综述发表。该文就基于心跳知觉的内感知维度、测量方法、研究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内感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知 心跳知觉 内感知准确性 内感知敏感性 岛叶 精神障碍
下载PDF
认知无线电OFDM系统中无静默期带内感知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东 李建东 +1 位作者 庞继勇 马静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38-2641,共4页
认知无线电中传统的带内感知技术需要通过静默期避免来自自身网络传输的干扰。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带内感知算法,借助相邻OFDM符号的互补特征实现能量检测。该算法不需要静默期,因此可以避免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文中对算法进... 认知无线电中传统的带内感知技术需要通过静默期避免来自自身网络传输的干扰。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带内感知算法,借助相邻OFDM符号的互补特征实现能量检测。该算法不需要静默期,因此可以避免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文中对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同时推广到多种应用方式中。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和基于静默期感知的能量检测算法相近的性能,能够满足IEEE802.22系统的感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内感知 能量检测 OFDM 互补
下载PDF
胡塞尔早期现象学中的内感知与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迎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0,共5页
相比自然思维,现象学反思是一种再造性的后-思;相比内感知,它具有非设定和非现时化的特征。除了这些对反思行为自身的界定之外,现象学的实事一般还要求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原本性、揭示性和时间性的特征。而在现象学反思中,现时性的内感知... 相比自然思维,现象学反思是一种再造性的后-思;相比内感知,它具有非设定和非现时化的特征。除了这些对反思行为自身的界定之外,现象学的实事一般还要求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原本性、揭示性和时间性的特征。而在现象学反思中,现时性的内感知最终为自身关涉的内意识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知 现象学反思 内意识
下载PDF
“共通感”——亚里士多德感知学说的轴心
4
作者 朱耀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亚里士多德共通感理论认为,眼、耳、鼻、舌、身五种不同的类型并不意味着这五种感觉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是人或其他动物“统一的感知能力”的不同分支,虽然各自发挥着不能相互替代的作用,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根基——“统一的感知能力... 亚里士多德共通感理论认为,眼、耳、鼻、舌、身五种不同的类型并不意味着这五种感觉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是人或其他动物“统一的感知能力”的不同分支,虽然各自发挥着不能相互替代的作用,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根基——“统一的感知能力”,即“共通感”。正是凭借这个“共通感”,对各种不同的感觉印象的集聚、比较与区分,以及对感觉的自我感知才得以可能。亚里士多德的共通感理论有助于我们摆脱自近代以来大行其道的“内感知”学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共通感 内感知
下载PDF
惊恐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与内感知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惠 庞娇艳 +4 位作者 胡强 张兰兰 崔慧茹 李春波 肖泽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1-635,共5页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panic disorder,PD)的述情障碍和内感知特征以及两者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DSM-Ⅳ诊断标准的37例PD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分析。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状态-特...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panic disorder,PD)的述情障碍和内感知特征以及两者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DSM-Ⅳ诊断标准的37例PD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分析。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20,TAS-2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分别评估述情障碍、焦虑症状特点,同时采用心跳知觉心理追踪范式评价内感知水平。结果PD组中述情障碍者共14例,检出率为37.83%(14/37),对照组为2例,检出率4.44%(2/45),两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P<0.05)。PD组的TAS总分[(55.11±10.99)分]、TAS因子Ⅰ[(20.62±6.78)分]和TAS因子Ⅱ[(14.68±3.70)分]得分高于对照组[(42.93±9.25)分,(12.82±4.99)分,(11.42±3.04)分,F=20.72,F=31.08,F=15.31,均P<0.01]。PD组内感知觉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75±0.15)、(0.58±0.19),P<0.01];在PD组中,TAS总分及因子Ⅰ、Ⅱ得分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57,0.61,0.47;r=0.54,0.62,0.39,均P<0.05),与内感知觉水平不相关,也未发现内感知觉水平存在中介效应。结论惊恐障碍患者中述情障碍的检出率和内感知敏感性高于健康人群,述情障碍与焦虑症状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而内感知敏感性可能是惊恐障碍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述情障碍 内感知 心跳知觉
原文传递
在线协同写作中组内、跨组群体感知信息对小组学习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艳燕 张慕华 +1 位作者 彭禹 李新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1年第10期49-58,共10页
在线学习时空分离的特征,导致学习者在在线协同写作中常常面临学习投入度低、学习效果不佳等难题。群体感知工具能够促进协作学习中的学习投入,但哪些感知信息能够促进协作学习中的学习投入、不同类型的感知信息在促进学习投入方面是否... 在线学习时空分离的特征,导致学习者在在线协同写作中常常面临学习投入度低、学习效果不佳等难题。群体感知工具能够促进协作学习中的学习投入,但哪些感知信息能够促进协作学习中的学习投入、不同类型的感知信息在促进学习投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文章采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组内、跨组两种不同类型的感知信息对协作学习投入的影响。文章发现:跨组感知信息比组内感知信息更能促进学生的行为投入和认知投入,更有助于在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小组成员的情感投入。文章验证了跨组群体感知信息对促进小组学习投入的积极作用,为提升在线协同写作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写作 群体感知 内感知信息 跨组感知信息 学习投入
下载PDF
认知无线电线性自信号消除带内频谱感知方法
7
作者 刘超 孙雁飞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100,共5页
利用无线衰落信道AR模型,提出了一种不需要静默期的基于线性自信号消除的认知无线电主用户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无需为避免静默期而频繁地中断通信,提高了通信效率和服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多普勒频移较大时优于已有的无静默... 利用无线衰落信道AR模型,提出了一种不需要静默期的基于线性自信号消除的认知无线电主用户信号检测方法。该方法无需为避免静默期而频繁地中断通信,提高了通信效率和服务质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多普勒频移较大时优于已有的无静默期带内频谱感知方法,在满足IEEE 802.22无线区域网主用户信号检测需求的同时,增强了系统频谱感知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 内感知 静默期 自信号消除
下载PDF
内感知敏感性与焦虑障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网妮 罗昕 +3 位作者 胡逸儒 李惠 李春波 张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感知敏感性,即机体对心率、呼吸、血压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反应敏感性,与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了解内感知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对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 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感知敏感性,即机体对心率、呼吸、血压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反应敏感性,与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了解内感知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对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内感知敏感性在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内感知敏感性升高与杏仁核异常激活相互作用,导致病理性焦虑情绪的产生;此外,岛叶也可通过调节内感知调节情绪反应。同时,内感知还与基因及神经递质有关,这可能也是重要的焦虑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内感知调节在治疗焦虑中的应用,可通过呼吸聚焦调节呼吸内感知、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调节内感知相关脑网络以及使用脑电内感知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改善内感知,从而缓解焦虑症状,起到治疗作用。综上,内感知敏感性异常在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内感知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有多种,但相关治疗机制不清。所以,今后的研究需深入探索内感知在焦虑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相关治疗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内感知敏感性 发病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内感知能否本原地通达陌己体验——以施泰因对舍勒的批评为线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明阳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409-431,共23页
施泰因在对移情问题的研究中十分重视舍勒的理论,在其博士论文《论移情问题》中,开篇第一章她就专门对舍勒的陌己感知理论进行了探讨,以便澄清移情的本质。她对舍勒陌己感知理论的思想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门与迄今为止的所... 施泰因在对移情问题的研究中十分重视舍勒的理论,在其博士论文《论移情问题》中,开篇第一章她就专门对舍勒的陌己感知理论进行了探讨,以便澄清移情的本质。她对舍勒陌己感知理论的思想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门与迄今为止的所有观点都对立的独特理论,有一些极其诱人的东西'②。然而,她却认为,舍勒的思想在现象学范围内从根本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他预设了个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内感知 施泰因
原文传递
滞留的双重意向性与直观原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迎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1,共7页
描述心理学中的范畴直观由于内感知(反思)的对象化,以及被代现者在显现上的同时性悖论而陷入了困境。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研究中提出的滞留的横的和纵的意向性,以及作为这双重意向性之成就的横的和纵的本质直观的目的即在于解决这两个难... 描述心理学中的范畴直观由于内感知(反思)的对象化,以及被代现者在显现上的同时性悖论而陷入了困境。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研究中提出的滞留的横的和纵的意向性,以及作为这双重意向性之成就的横的和纵的本质直观的目的即在于解决这两个难题。而这两种新的直观便构成了纯粹现象学的核心原则,即观念化的本质直观的确切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知 横的意向性 纵的意向性 本质直观
下载PDF
外在世界的实在性与心物二元论——重新审视康德的经验实在论
11
作者 陈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37-42,共6页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A版与B版中,内感知与外感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生了改变。在A版中康德认为,先验观念论是经验实在论的理论前提,内感知与外感知具有同等地位,并且由此引申出心灵与物质作为经验对象具有同等实在性;在B版中他则赋予了...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A版与B版中,内感知与外感知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生了改变。在A版中康德认为,先验观念论是经验实在论的理论前提,内感知与外感知具有同等地位,并且由此引申出心灵与物质作为经验对象具有同等实在性;在B版中他则赋予了外感知优先地位,强化了经验实在论的立场。即便如此,与其说他证明了外在世界的实在性,不如说他将其设定为不言自明的理论前提。这种理论的不彻底性忠实地保留了自然态度与理论态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康德对于外感知的优先性与经验实在论的捍卫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否定自然态度以及心物二元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经验实在论 内感知 感知 心物二元论
下载PDF
意向性:从心理学概念到哲学概念
12
作者 刘建岭 高申春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4-37,共4页
"意向性"这一概念作为专业术语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且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通过"意向性&... "意向性"这一概念作为专业术语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且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通过"意向性"来区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胡塞尔从布伦塔诺那里接受了意向性的学说,并对它加以改造。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极力宏扬,"意向性"这个概念成为20世纪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哲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心理现象 物理现象 感知 内感知
下载PDF
道德知识的情感证成路径研究——布伦塔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珊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27,共9页
布伦塔诺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伦理思考旨在解决道德哲学中两类研究范式(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之间的张力。他首先质疑了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路径,指出康德道德哲学的纯粹形式法则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接着分析了以“善良意志”为... 布伦塔诺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伦理思考旨在解决道德哲学中两类研究范式(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之间的张力。他首先质疑了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路径,指出康德道德哲学的纯粹形式法则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接着分析了以“善良意志”为中心的道德知识所具有的情感要素;进而提出内感知学说,尝试在方法论上对道德主体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他由此得出结论:内感知行为与心理行为是同一发生的具有意向特征的心理统一体,心理现象整体性地构成了内感知活动所意向的对象。在布伦塔诺看来,康德义务论中绝对命令的发生还需要一个前提,这就是在内感知维度上对“善”的概念的明见性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塔诺 道德知识 经验 情感 内感知
下载PDF
什么是自身意识?——《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引论
14
作者 图根特哈特 张任之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0-37,共8页
你们准想要问,为什么开一个关于自身意识主题的讲座课程。这个语词对我们而言不再有特殊的声望。但早先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问自己:这个语词是否无可非议的对我们而言丧失了它之前的意义,以及它对我们来说还能有什么,或者也许是必... 你们准想要问,为什么开一个关于自身意识主题的讲座课程。这个语词对我们而言不再有特殊的声望。但早先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问自己:这个语词是否无可非议的对我们而言丧失了它之前的意义,以及它对我们来说还能有什么,或者也许是必须有什么相关性。自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哲学相信,在自身意识概念中它不仅已经发现了决定性的哲学方法论原则,而且为文明的、自律的实存找到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意识 近代哲学 海德堡学派 存在者 内感知 哲学方法论 名词化 存在论 特哈 CONSCIOUS
下载PDF
论“自省”的存在论意蕴
15
作者 陈海博 李伟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自省是儒家道德实践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关自省的研究侧重于道德领域,学界对自省的存在论这一层面给予的关注比较少,因而通过对自省的存在论这一层面的发掘,可以从理论上澄清自省可以更好地认识你自己,阐明自省中蕴含着二个层面的存在形... 自省是儒家道德实践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关自省的研究侧重于道德领域,学界对自省的存在论这一层面给予的关注比较少,因而通过对自省的存在论这一层面的发掘,可以从理论上澄清自省可以更好地认识你自己,阐明自省中蕴含着二个层面的存在形态即意向性的自我意识和非意向性的自身意识。在哲学认识领域内,研究自省可以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在实践上,重建对网络的自由关系乃是整个中华民族值得反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省 反思 良知 存在 此在 内感知
下载PDF
“内审美”的东方神韵
16
作者 吴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70-71,109,共3页
"内审美"是王建疆先生提出的美学新新概念,它吸纳了西方之精华,探究了心理现象的纵深领域;揉汇了东方之神韵,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 内感知 内观察 内审美
下载PDF
发生现象学视域下的古典诗歌教学
17
作者 刘人宁 《中学语文》 2020年第8期14-20,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体会古人的语言走进古人的世界,置心诗境,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最终指向。学生应该改变"外感知"的状态,直观中国古典诗歌原初的意义,"内感知"... 中国古典诗歌教学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意识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体会古人的语言走进古人的世界,置心诗境,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最终指向。学生应该改变"外感知"的状态,直观中国古典诗歌原初的意义,"内感知"并为诗"动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素养 中国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教学 意识品质 现象学视域 内感知 语言
下载PDF
英特尔踩足油门加速自动驾驶
18
作者 俞庆华 《汽车零部件》 2017年第9期32-32,共1页
8月24日,2017全球汽车AI大会在上海举办,英特尔公司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业务拓展及解决方案部署负责人Fiaz MOHAMED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Fiaz详细阐述了自动驾驶催生了乘客经济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分享了英特如何通过端到... 8月24日,2017全球汽车AI大会在上海举办,英特尔公司人工智能产品事业部业务拓展及解决方案部署负责人Fiaz MOHAMED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Fiaz详细阐述了自动驾驶催生了乘客经济及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分享了英特如何通过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自动驾驶,以应对其所带来的数据挑战;阐释了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协作是加速自动驾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作 产品事业部 计算机行业 社会价值 通用平台 百万个 硬件加速 内感知 软件解决方案 前方道路
下载PDF
Airborne gravimetry data sparse reconstruction via L1-norm convex quadratic programming
19
作者 杨亚鹏 吴美平 唐刚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147-156,273,共11页
In practice, airborne gravimetry is a sub-Nyquist sampling method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national boundaries, financial cost, and database siz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sparsity of airborne gravi... In practice, airborne gravimetry is a sub-Nyquist sampling method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national boundaries, financial cost, and database siz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sparsity of airborne gravimetry data by using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and propose a re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ressed sensing for large- scale gravity anomaly data. Consequently,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ravity anomaly data is transformed to a Ll-norm convex quadratic programming problem. We combine the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 (PCG) and the improved interior-point method (IPM) to solve the convex quadratic programming problem. Furthermore, a flight test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homegrown strapdown airborne gravimeter SGA-WZ. Subsequently, we reconstructed the gravity anomaly data of the flight test, and then, we compared the proposed method with 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method,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airborne gravimetry.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CG-IPM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large-scale gravity anomaly data with higher accuracy and more effectiveness than 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ed sensing interior-point method sub-Nyquist sampling airborne gravimetry Fourier transform
下载PDF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Clothing Comfort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Laboratory Test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英 张渭源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3年第2期75-78,共4页
A series of polyester, cotton, and polyester/cotton blend fabrics were evaluated in a subjective wear. Subjective trial data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in-house laboratory tests with the regression methods. E... A series of polyester, cotton, and polyester/cotton blend fabrics were evaluated in a subjective wear. Subjective trial data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results of in-house laboratory tests with the regression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othing-comfort assessment by human perception provides a sound basis for comparison of apparel garments under combined microclimates and human-activity level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ive wear in-house laboratory tests regression methods clothing-comfort assessment human percep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