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创作中的摹仿
1
作者 秦桂敏 《学周刊(下旬)》 2011年第5期196-196,共1页
文学创作的摹仿失去了效仿的原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再指按着法式规范去做的临摹,而被赋予了"内摹仿"的内涵。重新研究它,不仅对文学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初入社会,急需摹仿的青少年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内摹仿 途径 方法
下载PDF
联想·内摹仿·移情——利普斯审美移情说的发生学研究
2
作者 俞圣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2期263-274,607,共13页
利普斯的审美移情说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想,但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相关研究缺少系统性,往往简单地将"移情"归因于"摹仿",未突出其思想内涵的演化。按照利普斯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移情说的前身应是一种基于联想的审美同... 利普斯的审美移情说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想,但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相关研究缺少系统性,往往简单地将"移情"归因于"摹仿",未突出其思想内涵的演化。按照利普斯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移情说的前身应是一种基于联想的审美同情说,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时,可以通过联想、类推将自己的情感与对象联系起来。以此为起点,利普斯将"内摹仿"和移情学说统一起来,提出人的审美体验来自移情,审美的摹仿也就是审美的移情作用。为了克服"内摹仿"学说的"唯我论"缺陷,利普斯又从人类的认识能力出发,将"摹仿"与"表达"结合起来,构建起了完整的移情理论,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为超越传统美学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想 内摹仿 移情
原文传递
审美意识与“器官感觉”——从朱光潜的“审美移情说”谈起 被引量:4
3
作者 牟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3,共6页
持移情说的立普斯和持内摹仿说的谷鲁斯曾就研究审美意识是否必然涉及"器官感觉"的问题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而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哲学心理学和新兴的实验心理学对于能否把审美意识还原为生理反应的争论。浮龙.李穷十多年苦... 持移情说的立普斯和持内摹仿说的谷鲁斯曾就研究审美意识是否必然涉及"器官感觉"的问题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而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哲学心理学和新兴的实验心理学对于能否把审美意识还原为生理反应的争论。浮龙.李穷十多年苦苦思索这场争论,最后得出了偏向于立普斯的结论;而朱光潜先生却以"调和折衷"的态度忽略了立普斯和谷鲁斯之间的实质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内摹仿 审美意识 器官感觉
下载PDF
审美与移情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政文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从美学方面对移情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形成与发展作了充分阐述。并通过对与移情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对移情在审美活动中的现象和作用,以及移情在艺术创作、审美欣赏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不是以理性态度来感... 本文从美学方面对移情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形成与发展作了充分阐述。并通过对与移情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对移情在审美活动中的现象和作用,以及移情在艺术创作、审美欣赏中的运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不是以理性态度来感知对象,而是与个性化的生命存在相联系,用自由的、理想化的和协调的性格和禀赋来感知它。通过把自己投射到世界万物之中去, 使生命的活力激荡在对象里,来体验自然万物的生命,使主体与对象相互理解,人与自然真诚沟通, 达到合谐共存的境地。从而体会自我生命活力的丰富、充盈,玩味作品形式,就是玩味自身生命活力,从而获得美学意义和实现对自我生命存在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审美体验 投射 同形同构 内摹仿 生命存在
下载PDF
无物之阵:语言游戏的迷宫——论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7-56,共20页
有人说中国是“文字国”,有些像,却还不充足,中国倒该说是最不看重文字的“文字游戏国”,一切都爱玩些实际以上花样,把字和词的界说闹得一团糟……
关键词 论鲁迅 语言游戏 文字游戏 二丑艺术 正面文章反看法 启蒙主义 内摹仿 启蒙者 无物之物 二重人格
下载PDF
莱辛“化美为媚”思想评析
6
作者 王彦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99-200,共2页
莱辛认为,作为时间艺术的诗,由于可以直接描写生活的动态美,即"媚",而高于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化美为媚"是诗描写动态美的三大手法之一,在古今中外艺术创作欣赏实践中可找到大量例证。"媚"又可译为"... 莱辛认为,作为时间艺术的诗,由于可以直接描写生活的动态美,即"媚",而高于作为空间艺术的画。"化美为媚"是诗描写动态美的三大手法之一,在古今中外艺术创作欣赏实践中可找到大量例证。"媚"又可译为"眩惑",更多是一种生理上的快感,其内在心理机制是审美的"内摹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美为媚 动态美 内摹仿
下载PDF
孔孚山水诗论
7
作者 邓继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63-69,共7页
孔孚山水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是杂多的统一,是渴望被理解和认识的心历路程的艺术呈述。 若从表现形态来看,孔孚山水可分为三类。一类靠意象经营,着重凸现自然山水“性情”的某一侧面,突出情趣,可称山水写生诗;一类是具象呈现的“... 孔孚山水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是杂多的统一,是渴望被理解和认识的心历路程的艺术呈述。 若从表现形态来看,孔孚山水可分为三类。一类靠意象经营,着重凸现自然山水“性情”的某一侧面,突出情趣,可称山水写生诗;一类是具象呈现的“有寄托诗”,这是他诗作的“重头戏”,也是他本真灵魂所在,可称山水写意诗;一类是以虚象呈现的山水象征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孚 山水诗 超越的 具象 主体心灵 禅意 审美顿悟 正统文学 内摹仿 中国诗坛
下载PDF
积得千奇始成峰──简评周树山艺术创作道路
8
作者 王立民 《大庆社会科学》 1994年第8期42-44,21,共4页
关键词 创作道路 成峰 灵与肉 内摹仿 用历 一唱三叹 《醉翁亭记》 清峻 长篇巨著 《水经注》
下载PDF
论艺术文化的符号学功能
9
作者 李西建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20-25,30,共7页
著名文化学家怀特在他的《文化的进化》一书中,曾表述了这样一个双点:文化的功能与用途是保障人类生活的安定与种族的延续。从特殊的意义讲,文化的功能一方面是联系人与环境,另一方面是联系人与人。类似的表述在其他文化学家的著作中也... 著名文化学家怀特在他的《文化的进化》一书中,曾表述了这样一个双点:文化的功能与用途是保障人类生活的安定与种族的延续。从特殊的意义讲,文化的功能一方面是联系人与环境,另一方面是联系人与人。类似的表述在其他文化学家的著作中也很多,给人一个总的感觉是,技术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功能总是直接的、实体性的,而艺术文化(或审美文化)似乎不具有这些特性。究其根本原因,恐怕就在于艺术文化的存在方式,即符号形态所蕴含的种种奥秘。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文化所具有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家 艺术文化 主体心灵 现实符号 平凡的世界 论艺术 使人 内摹仿 意象符号 状态共存
下载PDF
品读大师时装画的“媚”态表现
10
作者 田月 《神州》 2012年第6X期161-161,共1页
时装画是一种以时装为描绘主体,展示人体穿着后的整体效果的绘画,也是一种描绘时尚氛围和传达时尚文化形态的绘画。时装画是伴随时装艺术产生的,是宣传时装流行信息的重要媒介,它与时尚的关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 时装画 时尚文化 服装画 服装史 视觉表现 风格主义 内摹仿 时装设计 广告领域 创作形式
下载PDF
从“移情”原理看“溅泪”“惊心”的主体
11
作者 郑潮鑫 《韩山师专学报》 1987年第1期57-58,共2页
对杜甫《春望》一诗中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的教科书或唐诗赏析的文章多从语法学的角度阐释它,认为由于诗歌语言在语法结构上有其独特性,故这两句诗应是省略了主语,“溅泪”“惊心”的主体应是作者而不应是花鸟(参见蔡仪... 对杜甫《春望》一诗中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的教科书或唐诗赏析的文章多从语法学的角度阐释它,认为由于诗歌语言在语法结构上有其独特性,故这两句诗应是省略了主语,“溅泪”“惊心”的主体应是作者而不应是花鸟(参见蔡仪主编《文学溉论》);也有的从社会学的“反映论”角度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感时 诗人情感 春望 蔡仪 文艺理论译丛 《诗格》 民生疾苦 审美观照 内摹仿
下载PDF
审美移情论
12
作者 申自强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1-22,共12页
本文是作者即将出版的一部美学专著中的一章。作者曾应邀就本书内容在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等院校做专题学术报告,受到普遍欢迎。本文共分四部分。第四部分《中西方移情研究之比较》已先行在刊物公开发表。这里发表的是前三部分。在... 本文是作者即将出版的一部美学专著中的一章。作者曾应邀就本书内容在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等院校做专题学术报告,受到普遍欢迎。本文共分四部分。第四部分《中西方移情研究之比较》已先行在刊物公开发表。这里发表的是前三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对移情现象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地位与作用、移情活动的心理程序以及移情现象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移情活动是一个极复杂的审美心理情感现象。我们希望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作用 审美移情 马克思主义美学 立普斯 巴扎洛夫 专题学术报告 内摹仿 感情误置 开封大学 感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