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ZrO_2-微米Al_2O_3复合陶瓷中“内晶型”结构的形成与机理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昕 单妍 +3 位作者 于薛刚 徐静 尹衍升 周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45-1149,共5页
考察了不同烧结状态的氧化错增韧氧化铝陶瓷(zirconia—toughened alumina,ZTA)的晶粒长大与“内晶型”形成的关系。烧结过程中,ZTA陶瓷中晶粒生长与温度、保温时间、第二相ZrO2含量有关,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二相粒子有沿主晶相... 考察了不同烧结状态的氧化错增韧氧化铝陶瓷(zirconia—toughened alumina,ZTA)的晶粒长大与“内晶型”形成的关系。烧结过程中,ZTA陶瓷中晶粒生长与温度、保温时间、第二相ZrO2含量有关,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二相粒子有沿主晶相晶界移动聚集的趋向。内晶结构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第二相粒子被夹在主相两晶粒之间不能移动,在随后的主晶相长大过程中,两晶粒共同晶界发生迁移或晶粒“合并”,将第二相粒子纳入晶粒内部。而没有被主相颗粒挤住的可移动的第二相粒子则聚集成较大的晶问第二相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 内晶型”结构 粒长大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内晶型结构纳米复合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学民 孙康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325-327,共3页
本文概述了内晶型纳米复合陶瓷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内晶型结构的形成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内晶型结构的强韧化机制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内晶型结构 纳米复合陶瓷 强韧化机理 制备工艺
下载PDF
Al_2O_3-ZrO_2陶瓷体系中晶粒生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单妍 王昕 +3 位作者 于薛刚 徐静 尹衍升 崔学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研究了Al2 O3-ZrO2 陶瓷体系中两相晶粒生长 ,提出了双相体系的晶粒生长模型 ,并解释了“内晶型”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发现 ,两相结构的形成与温度、保温时间及ZrO2 第二相的数量有关系 ,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内晶型ZrO2 结构的... 研究了Al2 O3-ZrO2 陶瓷体系中两相晶粒生长 ,提出了双相体系的晶粒生长模型 ,并解释了“内晶型”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发现 ,两相结构的形成与温度、保温时间及ZrO2 第二相的数量有关系 ,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内晶型ZrO2 结构的形成是基体晶粒急剧长大的结果 ,而不是以往研究的以纳米粒子为生长点 ,基体粒子的成核、长大。有利于基体晶粒急剧生长的条件也有利于内晶的形成 ;内晶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Ostwald生长与基体晶粒的快速长大。但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ZrO2 的含量越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氧化锆 内晶型 粒长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Al_2O_3/SiC_(nano)纳米复合材料微结构及强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侯耀永 李理 张巨先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内晶型”结构中,晶内纳米相和基体间存在的次界面对材料性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观察了氧化铝陶瓷和Al2O3/SiCnano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着重研究了弥散SiC颗粒对Al2O3基体微结构的... 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内晶型”结构中,晶内纳米相和基体间存在的次界面对材料性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观察了氧化铝陶瓷和Al2O3/SiCnano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着重研究了弥散SiC颗粒对Al2O3基体微结构的影响,讨论了“内晶型”结构、位错组态、纳米化效应和穿晶断裂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强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微结构 位错组态 内晶型结构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20%ZrO_2(3Y)/Al_2O_3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丙军 王晓民 喇培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6-72,共7页
20%纳米ZrO2(3Y)粉末加入到高纯亚微米Al2O3粉中,采用高压干压成型方法和恒速升温多阶段短保温烧结方法制备出不同烧结温度下的复相陶瓷。研究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EDS和SEM对复相陶瓷进行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分... 20%纳米ZrO2(3Y)粉末加入到高纯亚微米Al2O3粉中,采用高压干压成型方法和恒速升温多阶段短保温烧结方法制备出不同烧结温度下的复相陶瓷。研究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RD,EDS和SEM对复相陶瓷进行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常压烧结1600℃保温8h时,相对密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分别为98.6%,18.54GPa和9.3MPa·m1/2,而基体晶粒尺寸为1.4~8.1μm,ZrO2相变量为34.6%。1600℃下复相陶瓷具有优质的微观结构,断裂方式为沿晶-穿晶混合断裂模式。ZrO2(3Y)粉体的加入,从相变增韧、内晶型颗粒增韧和裂纹偏转等多个方面提高了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3Y)-Al2O3复相陶瓷 烧结温度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内晶型颗粒
下载PDF
纳米/微米CaB_6烧结体的形貌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琳 闵光辉 于化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在烧结温度1750℃、烧结压力32MPa、保温时间5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添加不同量纳米六硼化钙(CaB6)粉末的微米烧结体,研究了纳米粒子含量对CaB6烧结体形貌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粉末加入量为10wt%纳米/微米复合陶... 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在烧结温度1750℃、烧结压力32MPa、保温时间5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添加不同量纳米六硼化钙(CaB6)粉末的微米烧结体,研究了纳米粒子含量对CaB6烧结体形貌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粉末加入量为10wt%纳米/微米复合陶瓷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最佳,硬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92.6 HRA、331.7MPa和3.06MPa.m1/2,优于微米烧结体和添加镍作为烧结助剂的烧结体.纳米粒子对微米颗粒晶界的填充和在复合烧结体中形成的"内晶型"晶粒结构是提高复合陶瓷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硼化钙 纳米/微米复合陶瓷 真空热压烧结 内晶型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强韧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文明 翟长生 +1 位作者 王俊 孙宝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173-176,共4页
与传统陶瓷材料相比,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综述了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强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弥散细化、混晶型结构强化、钉扎理论、残余应力场理论等。断裂模式从以传统复合陶瓷的以沿晶断裂为... 与传统陶瓷材料相比,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综述了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强韧化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弥散细化、混晶型结构强化、钉扎理论、残余应力场理论等。断裂模式从以传统复合陶瓷的以沿晶断裂为主转变为纳米复合陶瓷的以穿晶断裂为主,从而将导致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极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 内晶型 残余应力 诱发穿断裂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ZTA的强韧化机理
8
作者 卢新江 储凯 李晓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S1期256-257,271,共3页
作者综述了纳米复合陶瓷ZTA的强韧化机理。包括 :弥散增韧机理、相变增韧机理、微裂纹增韧机理三种机理 ,其中弥散增韧机理又包括“内晶型”增韧机理和“晶界型”
关键词 ZTA 弥散增韧 相变增韧 微裂纹增韧 内晶型
下载PDF
A modified constitutive model and hot compression instability behavior of Cu-Ag alloy 被引量:8
9
作者 Meng-han WANG Yong-chao YANG +1 位作者 Shun-li TU Kang WE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64-774,共11页
The hot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u-6wt.%Ag alloy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73.1123 K and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0.01.10 s^-1.The stress increases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v... The hot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Cu-6wt.%Ag alloy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973.1123 K and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0.01.10 s^-1.The stress increases and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when the true strain is very small,and then the stress changes slowly and tends to be stable under the action of work hardening,dynamic 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The material parameters of the conventional Arrhenius constitutive model are only related to strain under different deformation conditions,and the prediction error is large,which cannot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alloy.To describe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alloy accurately,a modified constitutiv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simultaneous influence of forming temperature,strain rate and strai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and the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error(AARE)are 0.993 and 4.2%,respectively.The modified constitutive model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Cu-6wt.%Ag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g alloy intragranular recrystallization CRACK modified Arrhenius model
下载PDF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materials in micro-forming with consideration of intragranular heterogeneities 被引量:2
10
作者 Zhen-wu MA Guo-quan TONG Feng 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16-626,共11页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ole material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each grain deformation behavior inmicro-forming,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methods were employed.Tensile test results reveal t...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ole material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each grain deformation behavior inmicro-forming,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methods were employed.Tensile test results reveal that contrary to the valueof flow stress,the scatter of flow stres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ickness-to-grain diameter(T/d)ratio.Microhardness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ach grain owns uniqu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randomly distributes in each specimen.The specimenwith less number of grains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form an easy deformation zone and pro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sticdeformation.Based 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a size-dependent mod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geometry size,and thedeformation behavior of each grain was developed.And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size-dependent model were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ORMING deformation behavior size effect model intragranular heterogeneity
下载PDF
三元共晶成分Al2O3/YAG/ZrO2粉体及陶瓷的制备与组织性能
11
作者 欧阳家虎 喻天罡 +5 位作者 马永辉 王志刚 Henniche Abdelkhalek 刘占国 王玉金 周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88-293,共6页
采用醇水共沉淀法制备了三元共晶成分Al_2O_3/YAG/ZrO_2粉体,在600~1350℃温度范围煅烧后研究其物相转变过程。经1300℃煅烧后Al_2O_3/YAG/ZrO_2共晶成分粉体的物相由α-Al_2O_3、c-ZrO_2和YAG构成,且具有α-Al_2O_3相包裹c-ZrO_2相的... 采用醇水共沉淀法制备了三元共晶成分Al_2O_3/YAG/ZrO_2粉体,在600~1350℃温度范围煅烧后研究其物相转变过程。经1300℃煅烧后Al_2O_3/YAG/ZrO_2共晶成分粉体的物相由α-Al_2O_3、c-ZrO_2和YAG构成,且具有α-Al_2O_3相包裹c-ZrO_2相的特殊结构。将煅烧粉体在1550℃下热压烧结,制备具有内晶型结构的共晶成分Al_2O_3/YAG/ZrO_2复相陶瓷,其致密度、室温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高温(1000℃)抗弯强度分别为98.8%、420 MPa、3.69 MPa·m^(1/2)和464 MPa,并对复相陶瓷组织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YAG/ZrO2陶瓷 物相变化 内晶型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