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近躯干动脉损伤的内止血带联合手术治疗
1
作者 蔡贤华 陈庄洪 +2 位作者 徐峰 刘曦明 徐永年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目的 探讨内止血带联合手术治疗邻近躯干动脉损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内止血带联合手术救治邻近躯干动脉损伤3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治愈,随访0.5—13年,无脑、肢体缺血及复发。结论 内止血带是直接手术的一种可靠辅助措施,... 目的 探讨内止血带联合手术治疗邻近躯干动脉损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内止血带联合手术救治邻近躯干动脉损伤3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治愈,随访0.5—13年,无脑、肢体缺血及复发。结论 内止血带是直接手术的一种可靠辅助措施,内止血带联合手术是救治邻近躯干动脉损伤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应尽量缩短球囊充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躯干动脉损伤 内止血带 手术治疗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创用“血管内止血带”既救命又保肢
2
作者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30-430,共1页
1987年盛夏季节,武汉某水利电力大学机二系二年级学生杨某,男,22岁,因拉单杠引体向上后右锁骨上窝出现一包块逐浙增大,并有搏动,先至某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骨科,见右锁上有一婴儿头大包块(10×10×10立方厘米),可触及搏动,皮肤... 1987年盛夏季节,武汉某水利电力大学机二系二年级学生杨某,男,22岁,因拉单杠引体向上后右锁骨上窝出现一包块逐浙增大,并有搏动,先至某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骨科,见右锁上有一婴儿头大包块(10×10×10立方厘米),可触及搏动,皮肤颜色呈微紫色,右颈、肩、上肢严重水肿肿胀,右手呈鹰爪状,右手指为蜘蛛指(疑为先天性马凡氏综合征)。经DSA检查确诊为右腋动脉假性动脉瘤(马凡氏综合征血管并发症-假动脉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止血带
下载PDF
血管内止血带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贺道华 马廉亭 +4 位作者 张新元 杨铭 郑玉明 陈庄洪 潘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过去曾用球囊导管代替),探讨血管内止血带的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们设计的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大白兔右侧颈总动脉充盈球囊以阻断动脉腔内血流,随机将32只大白兔分为A组(阻断1h)和B组(阻... 目的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过去曾用球囊导管代替),探讨血管内止血带的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们设计的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大白兔右侧颈总动脉充盈球囊以阻断动脉腔内血流,随机将32只大白兔分为A组(阻断1h)和B组(阻断2h),采用测定体外和动脉腔内球囊内压力并通过肉眼及组织学动态观察其对管壁的影响;回顾总结过去临床采用血管内止血带救治邻近颈部及躯干动脉损伤34例。结果经病理检查,血管内止血带对动脉内膜与中层影响主要表现为炎性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阻断1h组在14d内恢复正常;2h组,对管壁影响明显,部分内弹力膜拉直与断裂,21d才能恢复。阻断时间越长,对管壁影响越大;34例均应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成功,止血效果好,无缺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止血带是抢救邻近颈部及躯干大血管损伤及其晚期并发症假性动脉瘤与动静脉瘘手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止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止血带 动脉损伤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手术
原文传递
“血管内止血带”临时阻断血流辅助手术治疗外伤性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出血 被引量:2
4
作者 贺道华 马廉亭 +6 位作者 张新元 杨铭 陈庄洪 潘力 刁波 冯雷 冯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血管内止血带”(即球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临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控制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87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35例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患者,术中先...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血管内止血带”(即球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临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控制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87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35例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患者,术中先用“血管内止血带”临时阻断近端大动脉血流,每次阻断30-70min或间隔15-20min再阻断,行手术治疗。结果临时阻断近端大动脉血流后,术区出血极少,术野干净,解剖清晰,全部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00-400ml。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3-14年,无脑缺血、肢体缺血或病变复发。结论应用“血管内止血带”临时阻断近端大动脉血流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治疗外伤性颈部及邻近躯干部位动脉损伤出血的非常可靠的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创伤和损伤 内止血带
原文传递
血管内止血带研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贺道华 张新元 +3 位作者 杨铭 潘力 刁波 马廉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56-2458,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并进行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0只大白兔分为4组:A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1h;再分为A1、A2、A3、A4亚组,每组4只,分别于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后1h、5、14、21 ... 目的 研制一种自制的血管内止血带,并进行动物实验,探讨血管内止血带止血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0只大白兔分为4组:A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1h;再分为A1、A2、A3、A4亚组,每组4只,分别于血管内止血带置入后1h、5、14、21 d取右颈总动脉与球囊接触动脉标本,分别送作血管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浓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B组16只,持续阻断右侧颈总动脉2h,检查项目同A组.C组,空白对照组4只,不插入血管内止血带,检查项目同A组.D组,假手术组4只,切开皮下各层暴露右颈总动脉后1h,检查项目同A组.结果 C、D、A1、A2、A3、A4、B1、B2、B3、B4组Caspase-3浓度(μmoL/L)分别为:10.35±0.82、12.22±2.41、11.35±1.63、18.93±1.01、24.30±1.64、15.63±2.43、12.09±0.83、19.36±2.45、26.29±3.30、14.35±3.28;C、D、A1、A2、A3、A4、B1、B2、B3、B4组TUNEL染色阳性数分别为:0.26±0.20、0.29±0.02、0.38±0.03、0.44±0.06、0.59±0.05、0.42±0.07、0.40±0.04、0.54±0.05、0.63±0.08、0.48±0.05.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Caspase-3浓度、凋亡阳性细胞数于术后5d增加,术后14 d达高峰,术后21 d仍处于较高水平;血管内止血带置入术后B组分别与同时段A组比较,B组Caspase-3浓度和凋亡阳性细胞数高于A组(P<0.05).结论 血管内止血带持续阻断血流不超过2h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止血带 动脉损伤 手术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human umbilical vessel endothelial cell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飞 徐可为 +4 位作者 王海昌 郭文怡 憨勇 刘兵 张荣庆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SMF) on the viability,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ssel endothelial cell. Methods: Magnetic flux intensity was 0. 1 mT, 1 mT, 10 m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SMF) on the viability,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ssel endothelial cell. Methods: Magnetic flux intensity was 0. 1 mT, 1 mT, 10 mT. Cell viability and proliferation were measured with 3H-TdR and MTT methods; and apoptosis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was studi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ic microscopy. ELISA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VCAM-1 on endothelium. Results: 0. 1 mT SMF had no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HUVEC. however,SMF of 1 mT, 10 mT attenuated growth of HUVEC. 10 mT static magnetic field could induce apoptosis and necrosis of HUVEC. 10 mT SMF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ICAM-1 and VCAM-1 on endothelium.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MF depends on the intensity of SMF. 10 mT SMF has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umbilical vessel endothelial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 magnetic field ENDOTHELIUM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dhesion molecu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