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融合的内涵辨识、定量测度与研究展望
1
作者 杨水根 何松涛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66-78,共13页
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按照“内涵辨识—定量测度—研究展望”的逻辑主线,从产业融合的概念内涵与基础理论、测度指标与方法、测度尺度与演化机制等方面梳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产业融合概念与内涵... 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按照“内涵辨识—定量测度—研究展望”的逻辑主线,从产业融合的概念内涵与基础理论、测度指标与方法、测度尺度与演化机制等方面梳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产业融合概念与内涵的认识有一定差异,但对其本质认识与要求基本一致;产业融合测度指标选取呈现多维化、多属性特征,但是尚未完全突破静态性层面;产业融合研究尺度偏向宏观、研究对象偏向特定产业,缺少中、微观视角下的量化研究以及不同情境下的深入研究;产业融合的时空差异化机理研究亟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提出五点展望: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完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测度指标体系,注重差异指标选择;推动动态关联研究,探究多维融合机制;重视微观特征挖掘,增强理论研究深度;关注数字融合研究,掌握演变成长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内涵辨识 定量测度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城乡融合评价研究综述: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与体系重构 被引量:83
2
作者 周德 戚佳玲 钟文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34-2651,共18页
科学的城乡融合评价是城乡融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基础。以"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体系重构"为逻辑主线,从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尺度及演化机理等方面,开展城乡... 科学的城乡融合评价是城乡融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基础。以"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体系重构"为逻辑主线,从城乡融合的概念内涵、基础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尺度及演化机理等方面,开展城乡融合评价综述。研究表明:学界对城乡融合概念与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且已有一定理论基础;城乡融合评价指标选取呈现多维化、多属性化特征,但指标体系构建尚未突破静态性层面;定量评价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尺度整体偏向中宏观,缺少微观视角下的量化以及不同融合模式对比研究;城乡融合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其机理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对此,提出了以下五点展望:(1)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完善系统研究框架构建;(2)优化多维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城乡融合发展模式;(3)深化城乡要素流动机制,推动城乡空间均衡发展;(4)加强微观尺度细节挖掘,健全城乡融合推进机制;(5)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创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评价 内涵辨识 理论认知 体系重构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城市边缘区概念演化与分类体系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冰 付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03-1914,共12页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进程中变化最活跃的区域,科学认知边缘区的体系架构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与规划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以1991—2021年相关主题词文献为依据对边缘区的概念演化进行了深入阐述。在辨析关联概念本质...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进程中变化最活跃的区域,科学认知边缘区的体系架构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与规划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以1991—2021年相关主题词文献为依据对边缘区的概念演化进行了深入阐述。在辨析关联概念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以“特征要素-研究视角-衍生概念”为主线对城市边缘区体系的理论内涵进行阐释,并构建了城乡边缘区、城城边缘区、城野边缘区的分类体系。研究发现,学界对边缘区的关联概念与内涵认知基本统一。相较于其他概念,城市边缘区具有更均衡的分析视角和更好的国际统一性。通过对城乡社会经济要素流动分析,土地、人口和经济成为聚焦边缘区特征的关键要素。今后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城市边缘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架构体系,加强数据信息的采集以构建多要素、多尺度与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亟待扩充中小型规模城市及长时间序列的动态化研究,以充分挖掘区域间的关联耦合,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内涵辨识 认知体系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讴曲旨要》之艺术内涵再辨
4
作者 余虹 杨婕妤璇 《艺术教育》 2024年第4期88-91,共4页
宋代词人张炎所著《讴曲旨要》是中国古代的一篇重要唱论,历来学者从歌唱技巧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和阐释,时至今日,仍有继续开发甚至重新解读的空间。文章在梳理与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八个方面解读其具体内涵,继而概括其“框格在曲... 宋代词人张炎所著《讴曲旨要》是中国古代的一篇重要唱论,历来学者从歌唱技巧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和阐释,时至今日,仍有继续开发甚至重新解读的空间。文章在梳理与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八个方面解读其具体内涵,继而概括其“框格在曲”“抑扬顿挫”“依字行腔”“气稳化情”四个基本要领,指出《讴曲旨要》标志着中国古代歌唱理论从零星片段走向更广、更深、更体系化的独立著述,它超越了纪事体的叙事铺陈,形成了较为系统化的阐释形态。其歌诀体著述形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元代燕南芝庵所著的《唱论》,标志着古代唱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讴曲旨要》 古代唱论 历史演进 内涵辨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