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有何主要区别?
1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答: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区别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来自血小板,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是组织因子本身所提供的。另外,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过程较为缓慢,约需数分钟之久。而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可... 答: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区别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来自血小板,而外源性凝血系统中所需的磷脂是组织因子本身所提供的。另外,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过程较为缓慢,约需数分钟之久。而外源性凝血系统形成活化的xa可绕过很多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反应速度较快,数秒钟内即可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凝血系统 外源性系统 过程 组织因子 反应步骤 反应速度 小板 磷脂
下载PDF
艾叶提取物激活凝血因子Ⅻ发挥止血活血功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珊珊 成绍武 +3 位作者 宋祯彦 龚胜强 刘洋 葛金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88-2492,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艾叶提取物对FXII的作用,探讨了其止血与活血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运用复钙时间测定、Western Blot、发色底物法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探讨了艾叶对血浆FXII的作用机制。结果:艾叶提取物依赖FXII有效缩...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检测艾叶提取物对FXII的作用,探讨了其止血与活血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运用复钙时间测定、Western Blot、发色底物法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探讨了艾叶对血浆FXII的作用机制。结果:艾叶提取物依赖FXII有效缩短血浆复钙时间,艾叶提取液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且存在量效关系。进一步对FXIIa下游底物检测结果显示,艾叶提取液可调控FXIIa激活纤溶酶原参与到纤溶反应。在APTT测定中,艾叶提取液对APTT呈时效关系,显示艾叶含药血浆APTT早期缩短,晚期显著延长。结论:结果表明,艾叶提取物可有效激活FXII参与到内源性凝血反应,促进血液凝固,同时可能通过调控纤溶酶原并抑制内源性凝血的下游底物参与活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因子Ⅻ 内源性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Ⅶ与血栓形成
3
作者 王书杰 潘家绮 张之南 《血栓与止血学》 1997年第4期168-170,154,共4页
关于凝血机制,传统观点认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机制。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凝血因子Ⅶ(FⅦ)和组织因子(TF)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Ⅶ基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凝血机制和对血栓疾病(缺血性心脏病(I... 关于凝血机制,传统观点认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机制。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凝血因子Ⅶ(FⅦ)和组织因子(TF)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Ⅶ基因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凝血机制和对血栓疾病(缺血性心脏病(IHD)、脑梗塞等)的发生机制都有了新的认识。FⅦ尤其它的活性形式(FⅦa)在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中起主导作用,使过去认为相互独立的凝血机制紧密联系起来。既往认为IHD患者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是一种继发的、结果性的现象,现在则认识到其高凝状态可能存在于发生临床缺血性心脏病之前,FⅦ促凝活性(FⅦc)升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一种独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Ⅶ 栓形成 内源性凝血系统 机制 维生素K 依赖性 半寿命 等位基因 C水平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王力 汪坤镕 +1 位作者 林凤山 王来慈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4期160-162,共3页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AL)的常见症状和主要死因之一,其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血小板减少是其主要原因。但纤溶异常是否与其相关尚有争论。本文采用发色多肽底物(CPS)法,测定AL凝血与纤溶指标,观察纤溶异常与出血程度及病情变化的关系,为临...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AL)的常见症状和主要死因之一,其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血小板减少是其主要原因。但纤溶异常是否与其相关尚有争论。本文采用发色多肽底物(CPS)法,测定AL凝血与纤溶指标,观察纤溶异常与出血程度及病情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出血的预测、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 纤溶指标 临床观察 程度 纤溶系统 临床出 重度出 轻度出 内源性凝血系统 病细胞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
作者 Hewson JR 李银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0年第4期254-254,共1页
潜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有两个基本机制:a.败血症造成内皮损伤和/或内毒素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顶端的Ⅻ因子,造成血管内凝血,释放缓激肽并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b.恶性肿瘤、胚胎或组织受损(如脑)
关键词 管内 内源性凝血系统 缓激肽 纤维蛋白溶酶原 外源性 功能障碍 危重病急救 酶活性 不止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抗凝新视角——凝血因子Ⅻ和Ⅺ抑制剂的基础与临床新进展
6
作者 王睿华 杨智蕴 +1 位作者 马少林 朱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抗凝药物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现有抗凝方案的出血风险是危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通常需要器官支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血管中置入人工材料,进而需要抗凝治疗,以免发生血栓,使器官支持无法进行... 抗凝药物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现有抗凝方案的出血风险是危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通常需要器官支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血管中置入人工材料,进而需要抗凝治疗,以免发生血栓,使器官支持无法进行,但这类患者往往出血风险更大。1953年发现的丙型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将人们的视角聚焦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即接触途径。当人工材料表面与FⅫ接触后,FⅫ被激活,继而激活FⅪ,开启接触途径的"凝血瀑布反应"。目前已知的接触途径抑制剂主要包括FⅫ抑制剂与FⅪ抑制剂两类药物,可以阻断这一过程。本文针对FⅫ与FⅪ在接触途径激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其在血栓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列举研发相对成熟的药物及其适应证,使临床医生熟悉这一新型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内源性凝血系统 接触途径抑制剂 因子Ⅺ
原文传递
眼镜蛇毒和蝮蛇毒抗凝作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冯莹 谭获 +1 位作者 刘泽霖 管锦霞 《血栓与止血学》 1994年第4期158-159,共2页
眼镜蛇毒与蝮蛇毒均有抗凝作用。本文采用其粗毒对正常人血浆进行体外凝血功能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蛇的粗毒均能显著延长PT,KPTT,Rvv-CT,TT,AT,且加速血浆凝块在尿素中溶解。提示这两种蛇毒对外、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多种凝血因子活... 眼镜蛇毒与蝮蛇毒均有抗凝作用。本文采用其粗毒对正常人血浆进行体外凝血功能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蛇的粗毒均能显著延长PT,KPTT,Rvv-CT,TT,AT,且加速血浆凝块在尿素中溶解。提示这两种蛇毒对外、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多种凝血因子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蝮蛇毒 作用 抑制作用 广州蛇毒研究所 正常人 活酶 因子活性 内源性凝血系统
下载PDF
谨防下肢静脉血栓病
8
作者 祁光裕 《医药与保健》 2005年第12期9-9,共1页
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而且多为左下肢,患肢肿胀、增粗、疼痛,发病迅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过程很像原子弹爆发的过程,首先是由各种不同的凝血原因致外源性凝血系统起始动作用,接着内源性凝血系统起放大和正反馈作用.
关键词 下肢静脉栓病 下肢静脉栓形成 外源性系统 内源性凝血系统 谨防 反馈作用 患肢肿胀 始动作用 原因 附壁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失血性休克及DIC抢救成功一例
9
作者 安月盘 赵兴华 祝啸先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7期197-198,共2页
患者25岁,主因"停经8月余,头晕1周,发现血压高24 h"以"孕1产0孕33<sup>+4</sup>周、双胎、重度子痫前期"于2006年4月7日入我院。既往健康,孕前无高血压病史,近期产检无异常。查体:T 36.8℃,P 84/min,R ... 患者25岁,主因"停经8月余,头晕1周,发现血压高24 h"以"孕1产0孕33<sup>+4</sup>周、双胎、重度子痫前期"于2006年4月7日入我院。既往健康,孕前无高血压病史,近期产检无异常。查体:T 36.8℃,P 84/min,R 20/min,BP 21.5/14.5kPa,尿蛋白(艹),少量心包积液,心肌四酶三项高,肝肾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凝血功能正常。入院后给予解痉、降压、镇静等对症治疗3d,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DIC 性休克 少量心包积液 功能 尿蛋白 肾功能 内源性凝血系统 胎盘滋养细胞
下载PDF
组织因子的非凝血功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峻 宋善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因子 功能 内源性凝血系统 跨膜糖蛋白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登革热患者115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雪莲 黄勤 梁嘉琪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11期1186-1187,共2页
大多数登革热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明显;近半数合并肝脏损害;超半数患者出现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符合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DWS)患者可存在更严重的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对预防普通病例发展为重症登革热(SD)和救治重症患者有参考意... 大多数登革热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明显;近半数合并肝脏损害;超半数患者出现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符合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DWS)患者可存在更严重的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对预防普通病例发展为重症登革热(SD)和救治重症患者有参考意义。仅少数患者出现肾脏损害,但符合DWS患者肾功能受到的影响比普通登革热患者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登革热 检查结果分析 内源性凝血系统 实验室 小板减少 肝脏损害 普通病例
下载PDF
静脉滴注抑肽酶致一过性意识障碍1例
12
作者 李彩容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5期2011-2011,共1页
关键词 一过性意识障碍 静脉滴注 抑肽酶 蛋白酶抑制剂 内源性凝血系统 急性出 纤维蛋白溶解 水肿性胰腺炎 抗纤溶作用
下载PDF
试述DIC的主要发病原理及临床表现
13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566,共1页
答:DIC的主要发病原理为四方面:(1)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细菌、毒索(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缺氧、酸中毒、高热和冻伤及创伤等均可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胶原纤维暴露,促使... 答:DIC的主要发病原理为四方面:(1)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细菌、毒索(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缺氧、酸中毒、高热和冻伤及创伤等均可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胶原纤维暴露,促使血小板聚集和Ⅻ因子激活而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还使激肽系统和纤溶系统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原理 DIC 临床表现 内源性凝血系统 管内皮细胞 革兰氏阴性杆菌 小板聚集 内皮受损
下载PDF
试述DIC的主要发病原理及临床表现
14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29-1829,共1页
答:DIC的主要发病原理为4方面:(1)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细菌、毒素(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缺氧、酸中毒、高热和冻伤及创伤等均可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胶原纤维暴露,促使... 答:DIC的主要发病原理为4方面:(1)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细菌、毒素(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缺氧、酸中毒、高热和冻伤及创伤等均可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胶原纤维暴露,促使血小板聚集和Ⅻ因子激活而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还使激肽系统和纤溶系统被激活;(2)组织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原理 DIC 临床表现 内源性凝血系统 管内皮细胞 革兰氏阴性杆菌 外源性系统 组织损伤
下载PDF
DIC的主要发病原理及临床表现?
15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1,共1页
答:DIC的主要发病原理为4方面:(1)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细菌、毒素(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缺氧、酸中毒、高热和冻伤及创伤等均可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胶原纤维暴露,促使血... 答:DIC的主要发病原理为4方面:(1)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细菌、毒素(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缺氧、酸中毒、高热和冻伤及创伤等均可损伤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胶原纤维暴露,促使血小板聚集和Ⅻ因子激活而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还使激肽系统和纤溶系统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原理 DIC 临床表现 内源性凝血系统 管内皮细胞 抗原-抗体复合物 革兰氏阴性杆菌 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刘国华 王晴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7期100-101,共2页
脑梗死是在动脉粥样梗化的基础上,血液中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使血液的粘稠度增高,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壁胶原蛋白与血小板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造成内源性凝血系统与纤溶平衡破坏,血管内血栓形成而致。祖国医学虽无“脑梗塞... 脑梗死是在动脉粥样梗化的基础上,血液中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使血液的粘稠度增高,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壁胶原蛋白与血小板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造成内源性凝血系统与纤溶平衡破坏,血管内血栓形成而致。祖国医学虽无“脑梗塞”一词记载,但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包括了现代医学的高血性脑病和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患者肢体瘫痪及各种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近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典型病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性脑病 纤维蛋白原含量 内源性凝血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管内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