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虑内潮耗散的南海M_2分潮伴随同化数值模拟
1
作者
高秀敏
魏泽勋
+2 位作者
吕咸青
王永刚
李淑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8,共8页
建立南海潮波模式及其伴随同化模式,在传统二维潮波方程的基础上加入了内潮耗散项,考虑了内潮耗散对南海潮波系统的影响,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改进了内潮耗散参数化方案,并给出内潮耗散项中地形效应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本文的参数化...
建立南海潮波模式及其伴随同化模式,在传统二维潮波方程的基础上加入了内潮耗散项,考虑了内潮耗散对南海潮波系统的影响,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改进了内潮耗散参数化方案,并给出内潮耗散项中地形效应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本文的参数化方案比前人参数化方案能取得更为合理的模拟结果。以63个验潮站和24个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轨道交叉点处的调和常数作为观测值,利用伴随同化方法来优化模式中的底摩擦系数和内潮耗散系数。为了寻求最优的优化方案,设计了7组数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7先优化内潮耗散系数再优化底摩擦系数的模拟结果最优。利用实验7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海M2分潮的潮波特征,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M2分
潮
伴随同化
内潮耗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潮耗散与自吸-负荷潮对南海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锦东
方国洪
+1 位作者
滕飞
徐晓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7-470,共14页
利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FVCOM海洋数值模式,在其传统二维潮波方程中加入参数化的内潮耗散项和自吸-负荷潮项,计算了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M_2、S_2、K_1和O_1分潮的分布。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引入这两项对模拟准确度的提高有明显效果。根...
利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FVCOM海洋数值模式,在其传统二维潮波方程中加入参数化的内潮耗散项和自吸-负荷潮项,计算了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M_2、S_2、K_1和O_1分潮的分布。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引入这两项对模拟准确度的提高有明显效果。根据模式结果本文计算分析了研究海域的潮能输入和耗散。能量输入计算表明,能通量是潮能输入的最主要构成部分,通过吕宋海峡断面进入南海的M_2和K_1分潮能通量分别为38和29GW;半日周期的自吸-负荷潮能量输入以负值居多,而全日周期的自吸-负荷潮能量输入以正值居多,因而自吸-负荷潮减弱了南海的半日潮,并加强了南海的全日潮。引潮力的作用也减弱了半日潮而加强了全日潮,但其作用要小于自吸-负荷潮。潮能耗散的分析显示底摩擦耗散在沿岸浅水区域起主导作用,内潮耗散则主要发生在深水区域。内潮耗散的最大值出现在吕宋海峡,且位于南海之外的海峡东部的耗散量大于位于南海之内的海峡西部的耗散量。对M_2和K_1分潮吕宋海峡的内潮耗散总值分别达到16和23G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
汐
潮
汐能量
内潮耗散
自吸负荷
潮
南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内潮耗散的南海M_2分潮伴随同化数值模拟
1
作者
高秀敏
魏泽勋
吕咸青
王永刚
李淑江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8,共8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AA09A5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403502)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76)
青岛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11-1-4-98-jch)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7-31
2014G26)资助
文摘
建立南海潮波模式及其伴随同化模式,在传统二维潮波方程的基础上加入了内潮耗散项,考虑了内潮耗散对南海潮波系统的影响,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改进了内潮耗散参数化方案,并给出内潮耗散项中地形效应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本文的参数化方案比前人参数化方案能取得更为合理的模拟结果。以63个验潮站和24个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轨道交叉点处的调和常数作为观测值,利用伴随同化方法来优化模式中的底摩擦系数和内潮耗散系数。为了寻求最优的优化方案,设计了7组数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7先优化内潮耗散系数再优化底摩擦系数的模拟结果最优。利用实验7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海M2分潮的潮波特征,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南海
M2分
潮
伴随同化
内潮耗散
Keywords
the South China Sea
M2 tide
adjoint method
internal tide dissipation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潮耗散与自吸-负荷潮对南海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锦东
方国洪
滕飞
徐晓庆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7-470,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6YFB0201100号
+5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1606036号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2013G01号
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区海洋与地球潮汐相互作用研究
40676009号
文摘
利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FVCOM海洋数值模式,在其传统二维潮波方程中加入参数化的内潮耗散项和自吸-负荷潮项,计算了南海及其周边海域的M_2、S_2、K_1和O_1分潮的分布。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引入这两项对模拟准确度的提高有明显效果。根据模式结果本文计算分析了研究海域的潮能输入和耗散。能量输入计算表明,能通量是潮能输入的最主要构成部分,通过吕宋海峡断面进入南海的M_2和K_1分潮能通量分别为38和29GW;半日周期的自吸-负荷潮能量输入以负值居多,而全日周期的自吸-负荷潮能量输入以正值居多,因而自吸-负荷潮减弱了南海的半日潮,并加强了南海的全日潮。引潮力的作用也减弱了半日潮而加强了全日潮,但其作用要小于自吸-负荷潮。潮能耗散的分析显示底摩擦耗散在沿岸浅水区域起主导作用,内潮耗散则主要发生在深水区域。内潮耗散的最大值出现在吕宋海峡,且位于南海之外的海峡东部的耗散量大于位于南海之内的海峡西部的耗散量。对M_2和K_1分潮吕宋海峡的内潮耗散总值分别达到16和23GW。
关键词
潮
汐
潮
汐能量
内潮耗散
自吸负荷
潮
南海
Keywords
tides
tidal energy
internal tide dissipation
self-attraction and loading tide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虑内潮耗散的南海M_2分潮伴随同化数值模拟
高秀敏
魏泽勋
吕咸青
王永刚
李淑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潮耗散与自吸-负荷潮对南海潮波影响的数值研究
姜锦东
方国洪
滕飞
徐晓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