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功能内生菌群的筛选及定殖效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帅 王建 +3 位作者 马俊超 高彦征 左翔之 凌婉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4-1561,共8页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门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6.5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1.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37%)组成;从属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33.03%)、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40.61%)、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1.70%)、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3.04%)和根瘤菌属(Rhizobium,6.90%)组成.在无机盐纯培养体系中,该菌群在7d内对5mg/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降解率分别为97.08%、94.47%、98.02%和44.82%.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群降解PAEs的最佳条件为:pH值7、25℃、盐度1%、底物浓度5mg/L.水稻水培试验表明,菌群可以定殖到水稻体内并有效促进PAEs的去除,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5d后水稻体内DMP、DEP、DBP和∑PAEs含量分别降低了41.09%、45.33%、63.06%和32.3%.菌群的定殖还能够提高水稻根长、株高和生物量,促进水稻的生长.该菌群在降低作物PAEs积累、保障PAEs污染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有效降低作物PAE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内生菌群 邻苯二甲酸酯 降解特性 定殖
下载PDF
根瘤内生菌群对南洋楹苗木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林千禧 郑会全 +4 位作者 路国辉 黄荣 韦如萍 王润辉 晏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目的]探究根瘤内生菌群对南洋楹苗木的促生效应,并揭示根瘤优势内生菌组成及其与苗木生长的关系,为南洋楹菌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广东广州、惠州和茂名等3个地区的南洋楹根瘤提取液为接种菌液(YZ、YD和YX),开展南洋楹组培苗... [目的]探究根瘤内生菌群对南洋楹苗木的促生效应,并揭示根瘤优势内生菌组成及其与苗木生长的关系,为南洋楹菌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广东广州、惠州和茂名等3个地区的南洋楹根瘤提取液为接种菌液(YZ、YD和YX),开展南洋楹组培苗接种对比试验,并对回接根瘤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接种处理的南洋楹苗木均能成功接根瘤,其苗期生长与结瘤、生物量积累、光合及固氮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苗高、根长、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总氮量等表征南洋楹苗木的综合情况的指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74%~95.65%、52.91%~98.41%、74.04%~86.18%和7.6~15.9倍。3种接种处理中,接种菌液YZ对苗木促生、结瘤和固氮效应最为显著。回接根瘤内生菌群组成存在一定差异,YZ处理的根瘤内生菌的比例最均衡、细菌物种数(OTU数)最多和α多样性(香农指数)最高。根瘤内生菌中一种反硝化Fe-Ⅱ氧化细菌与南洋楹苗高、回接根瘤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氮量、总氮量和固氮量呈显著正相关;OTU数和香农指数与南洋楹苗高、根瘤数、总氮量和固氮量等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南洋楹根瘤提取液能对南洋楹苗期的生长与结瘤、生物量积累、光合及固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来源的接种菌液对苗木的促生效应及回接根瘤内生菌群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根瘤内生菌种类越丰富、相对丰度越均衡,对南洋楹幼苗促生和固氮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楹 根瘤 接种 内生菌群 促生效应 相关性
下载PDF
植物内生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招荣 刘新悦 +2 位作者 赵欣迪 马洪峥 梁红春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9,共8页
植物内生菌是栖居在植物组织内部、以宿主植物代谢物为营养物质的一类微生物。植物内生菌种类丰富,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定殖在植物体内,与宿主植物互利共生。植物内生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增强营养物质吸收、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在... 植物内生菌是栖居在植物组织内部、以宿主植物代谢物为营养物质的一类微生物。植物内生菌种类丰富,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定殖在植物体内,与宿主植物互利共生。植物内生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增强营养物质吸收、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抗菌物质以及诱导宿主植物产生抗性等机制,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并且其群落的组成因生态环境、寄主植物不同部位、生长周期的不同发育阶段而显著不同。人们利用传统组织分离法、高通量测序法以及人工重组生物群落等研究方法对植物与内生菌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植物内生菌群落的组成、内生菌对宿主植物影响的功能研究以及人工内生菌群的构建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植物内生菌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 人工内生菌群 内生菌群落组成 内生功能 生防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类型培养基番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4
作者 张泽宇 肖扬 +3 位作者 詹亚斌 魏雨泉 徐道清 李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33,共6页
通过采用Biolog EcoPlate培养、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上植物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组成差异,探究不同培养基等营养条件对番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内生菌群在Biolog EcoPlate... 通过采用Biolog EcoPlate培养、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上植物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组成差异,探究不同培养基等营养条件对番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内生菌群在Biolog EcoPlate微平板培养96h后,菌群生长达到稳定期,且在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下菌群代谢活性较高。R2A培养基下菌群代谢活性较低。(2)番茄内生微生物组包括柠檬酸杆菌属(Citroebacter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脂单胞菌(Sphingbacterium)、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3)LB、TSA培养基分离到的内生菌多为芽孢杆菌属;在NA、R2A培养基中番茄内生菌组成多为柠檬酸杆菌、芽孢杆菌、鞘脂单胞菌、布克氏菌,为优势菌种。(4)NA培养基中番茄内生微生物组香农指数高于其他处理(P<0.05)差异;PCoA分析显示4种培养基中番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具有差异(P<0.05)。(5)网络分析发现NA、R2A培养基中番茄内生细菌微生物组模块化水平更高,而且网络拓扑性更高。(6)LEfSe分析发现,LB富集的物种为芽孢杆菌,NA培养基富集物种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R2A培养基富集物种多鞘脂单胞菌,TSA培养基富集物种多布克氏菌属。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营养类型培养基对番茄内生微生物组群落结构的影响,对于生产中通过利用营养条件调控植物内生菌群群落结构组成及靶向筛选有益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营养条件 Biolog EcoPlate微平板 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内生菌群
下载PDF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苗不同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尹诗恒 张绍勇 +4 位作者 刘骕骦 吴酬飞 王俊伟 李阳 张立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6-853,共8页
【目的】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下松干、松针与根系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可充分挖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生细菌资源。【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松材线虫侵染下3年生马... 【目的】探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下松干、松针与根系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的结构变化,可充分挖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生细菌资源。【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松材线虫侵染下3年生马尾松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马尾松不同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菌群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松干、松针、根系。(2)松干部位部分细菌属在侵染15 d时丰度明显增加,但苗木表面并不表现任何症状。(3)马尾松体内共检测到内生细菌442属,分属35门49纲110目210科。其中松干与松针部位的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假平胞菌属Sphingomonas、薄层菌属Hymenobacter、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在侵染过程中相对丰度变化较大。【结论】松材线虫侵染下,马尾松根部基本不受影响,但松干部位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变化极显著,其次是松针。部分内生细菌可能对松材线虫病具有潜在生防效果,有助于后期生防菌株的挖掘。在侵染高峰期实时监测干部内生细菌菌群结构变化,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早期诊断。图5表1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 内生 DGGE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患根肿病的上海青根内生菌组成和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雷少楠 程志强 +2 位作者 熊娟 马荣琴 田宝玉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3期39-45,共7页
旨在优化植物根内生菌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更好地解析健康与患根肿病上海青根内生菌之间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16S rDNA的V3-V4区进行扩增,并通过合适的软件和数据库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内生菌受植物叶绿体DNA的干扰... 旨在优化植物根内生菌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更好地解析健康与患根肿病上海青根内生菌之间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16S rDNA的V3-V4区进行扩增,并通过合适的软件和数据库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内生菌受植物叶绿体DNA的干扰大,平均叶绿体数据占67%。上海青根内生微生物菌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组成,优势种群为假单胞菌,根瘤菌,芽孢杆菌,以及链霉菌等。健康样品的稳定性较好,不同患根肿病样品之间菌群比例差异较大。研究显示,根肿病侵染对上海青根内生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青 内生菌群 根肿病 宏基因组学 分析方法
下载PDF
浑源黄芪内生细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功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红 盛剑 +4 位作者 白旭 康宝铃 孙欢欢 孙海峰 曹秋芬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8-1647,共10页
【目的】分离、鉴定浑源黄芪内生细菌,筛选潜在促生菌,并研究绿叶挥发物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山西浑源7年生传统采收期黄芪为材料,采用平板培养法分离内生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培养基中添加1-氨基环丙烷-1-羧酸(1... 【目的】分离、鉴定浑源黄芪内生细菌,筛选潜在促生菌,并研究绿叶挥发物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山西浑源7年生传统采收期黄芪为材料,采用平板培养法分离内生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培养基中添加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色氨酸及缺氮素培养的方式进行含ACC脱氨酶、吲哚乙酸产生及固氮菌初筛;通过培养基中添加Ca3(PO4)2、钾长石的方式进行解磷、解钾菌初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进行定量;通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绿叶挥发物的方式,研究其对含ACC脱氨酶菌株的影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黄芪绿叶挥发物含量。【结果】从浑源黄芪根中分离得85株代表性内生菌株,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13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菌株数量较高,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0.00%。筛选获得的促生菌中,具有吲哚乙酸合成能力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69.41%),其次为含ACC脱氨酶和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40.00%和31.76%,而解磷、解钾菌株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4.12%、7.06%);双重促生效应菌株中,兼具吲哚乙酸合成与含ACC脱氨酶菌株所占比例最高(37.65%),其次为兼具吲哚乙酸合成和固氮活性、兼具含ACC脱氨酶和固氮活性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8.24%和24.71%,兼具含ACC脱氨酶和解钾活性的菌株占比最低(1.18%)。2–50μmol/L正己醛和Z-3-己烯醛、5–125μmol/L正己醇具有促进部分含ACC脱氨酶内生菌株生长的作用。【结论】吲哚乙酸产生和含ACC脱氨酶的内生菌株占比高、绿叶挥发物促生菌的存在很可能是浑源黄芪内生菌群适应栖息地独特生境的产物,绿叶挥发物很可能是影响浑源黄芪内生菌群组成与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内生菌群 促生 筛选 绿叶挥发物
原文传递
当归的道地性评价研究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卫亚洁 王佳宇 +4 位作者 王安冬 白光灿 侯文珍 高山山 马长华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5期96-98,共3页
综述了中药指纹图谱、DNA分子遗传标记、内生菌群特征、电子鼻等技术对中药当归的道地性评价研究,重点阐明内生菌、电子鼻技术在当归道地性评价的应用前景,为中药当归标准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当归 中药指纹图谱 DNA分子遗传标记 内生菌群特征 电子鼻 道地性评价
下载PDF
茶树叶际选择性富集的内生细菌的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丽莹 张玉满 +2 位作者 陈晓英 方荣祥 张莉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76-1785,共10页
【目的】茶树(Camelliasinensis)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其叶片用于生产茶叶。本论文通过测定茶树叶际内生细菌的菌群组成,比较叶际内生菌与土壤菌群的异同,以鉴定选择性富集于茶树叶际的内生细菌。【方法】本研究采集湖北宜昌邓村茶树,... 【目的】茶树(Camelliasinensis)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其叶片用于生产茶叶。本论文通过测定茶树叶际内生细菌的菌群组成,比较叶际内生菌与土壤菌群的异同,以鉴定选择性富集于茶树叶际的内生细菌。【方法】本研究采集湖北宜昌邓村茶树,对茶叶表面进行除菌处理,提取茶叶及其内生细菌的总基因组DNA,通过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16S rDNA)保守区引物799F和1193R扩增16Sr DNA的V5–V7可变区序列,并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扩增子进行建库测序。【结果】茶叶内生菌群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极少量的梭杆菌门(Fusobacteria)5个门,共百余属组成,其中,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红球菌属(Rhodococcus)、Aurei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以较高丰度富集于叶片组织内部。约40%的茶叶叶际内生细菌也在相应的土壤中存在,表明其可能的土壤来源;非土壤来源的茶叶内生细菌达60%,如Aureimonas和Delftia等。【结论】本研究解析了茶树叶际内生细菌的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了内生细菌的可能来源,为以叶际内生菌为靶标,改善茶叶品质、降解农药残留、防御茶叶病虫害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叶 叶际内生 土壤微生物 16S rDNA测序
原文传递
Effect of fermented soy milk on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ecosystem 被引量:3
10
作者 I-ChiCheng Huey-FangShang +3 位作者 Tzann-FengLin Tseng-HsingWang Hao-ShengLin Shyh-Hsiang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225-1227,共3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rmented soy milk on human ecosystem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by way of examining th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fecal samples.METHODS: A crossover experime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rmented soy milk on human ecosystem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by way of examining the population of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from fecal samples.METHODS: A crossover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pplied.Twenty-eight healthy adults completed this experiment.Each subject consumed 250 mL, twice a day between meals, of either fermented soy milk or regular soy milk first for 2 wk, then switched to the other drink after 2 wk.Fe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ll subjects every week starting from the second week to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The microorganisms analyzed were Bifidobacterium spp.,Lactobacillus spp.,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oliform organisms, and total anaerobic organisms.RESULTS: In the period of fermented soy milk consumption,the populations of Bifidobacterium spp. and Lactobacillus spp. increased (P<0.05) as well as the ratios of Bifidobacterium spp. and lactobacillus spp. to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P<0.05). The population of coliform organisms decreased (P<0.05) when subjects were in the period of fermented soy milk consumption.CONCLUSION: Intake of fermented soy milk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cosystem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in the body by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probio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MENTED SOY INTESTINAL BACTERIAL ECOSYSTEM
下载PDF
云南干巴菌子实体内可培养微生物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冉 于富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2-1119,共8页
【背景】微生物在菌根真菌的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菌根形成以及子实体发育等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目的】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的8个干巴菌子实体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后期研究微生物与干巴菌之... 【背景】微生物在菌根真菌的孢子萌发、菌丝体生长、菌根形成以及子实体发育等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目的】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的8个干巴菌子实体内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为后期研究微生物与干巴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平板分离法从干巴菌子实体内分离获得微生物群落,t检验分析不同地区采集的干巴菌子实体内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差异,16S r RNA基因和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采自嵩明县和禄丰县的8个干巴菌子实体内共分离获得282株可培养的细菌,两个地区的细菌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P=0.22)。所有细菌分属2门12属15种。其中80%的细菌属于变形菌门,且以γ-变形菌为优势菌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其余20%的细菌属于拟杆菌门。从干巴菌子实体中分离获得114株真菌,两个地区的真菌菌落总数无显著差异(P=0.65)。所有真菌分属2门10属10种。其中62%的真菌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并以分离自禄丰县干巴菌子实体内的Lophiostoma为优势属。38%的真菌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并以Asterotremella为优势属。【结论】两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干巴菌子实体内细菌和真菌在菌落总数上无显著差异。所有细菌都以γ-变形菌为优势菌群,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嵩明干巴菌子实体内真菌以担子菌门为优势菌群,Asterotremella为优势属。而禄丰干巴菌子实体内真菌则以子囊菌门为优势菌群,Lophiostoma为优势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巴 内生菌群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