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1
作者 葛芳芳 俞振飞 卢晓月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8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4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重建组、双瘘重建组,各18例。...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4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重建组、双瘘重建组,各18例。三组患者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临床随访,详细记录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结果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患者,(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瘘双瘘重建术、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术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瘘切除重建术 内瘘重建术 内瘘通畅率
下载PDF
超声介入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2
作者 林霖 杨贻金 +4 位作者 黄志平 舒峤 孙泉 许松 郭德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86-90,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自体AVF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予...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自体AVF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PTA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VF狭窄处超声测量指标[血管内径、横断面积、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自然血流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内瘘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及自然血流量均大于本组治疗前,PSV慢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及自然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SV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的hs-CRP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是自体AVF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可以术中直接评估疗效,更好地改善内瘘通畅率及自然血流量,调节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风险,还可以避免对比剂和射线伤害,较DSA引导下PTA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瘘通畅率
下载PDF
内瘘专项护理小组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作用
3
作者 田远如 孙晓敏 魏亚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究内瘘专项小组护理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收取的60例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探究内瘘专项小组护理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收取的60例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8.52±10.21)岁;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9.15±10.1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假性动脉瘤手术率、瘤体大小、瘤体数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小(2.38±0.72)cm,小于对照组(2.86±0.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3);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数量(1.07±0.58)个,少于对照组(1.40±0.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6);两组患者之间的假性动脉瘤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结论面对患有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采取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措施,能降低假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假性动脉瘤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假性动脉瘤 内瘘专项小组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五步健瘘操配合远红外线照射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治疗效果观察
4
作者 王秀端 周伊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5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五步健瘘操+远红外线照射干预在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性指导,观察组实施五步健瘘... 目的探讨五步健瘘操+远红外线照射干预在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性指导,观察组实施五步健瘘操配合远红外线照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AVF成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穿刺疼痛程度、透析情况、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AVF成熟时间为(36.33±4.62)d,短于对照组的(58.52±5.31)d(t=15.763,P=0.000<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VAS评分(1.67±0.23)分低于对照组的(2.26±0.39)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管内径(6.62±0.75)mm大于对照组的(5.75±0.60)mm,透析血流量(271.75±17.44)ml/min高于对照组的(256.57±18.37)ml/min(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76.79±6.92)分、物质生活评分(78.74±7.33)分、躯体评分(81.86±6.85)分、心理评分(81.86±7.3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9.65±6.68)、(70.78±6.98)、(72.74±6.68)、(72.78±6.95)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结论五步健瘘操配合远红外线照射干预在HD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缩短其AVF成熟时间,减轻穿刺疼痛程度,改善透析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五步健 远红外线照射干预 动静脉内瘘 内瘘成熟时间 穿刺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闭塞患者的效果对比
5
作者 莫窕梅 《内科》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球囊组和重建组,每组20例。球囊组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球囊组和重建组,每组20例。球囊组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重建组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比较两组临床满意度、有效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血管有效通畅率。结果球囊组的临床满意度高于重建组,平均住院日短于重建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重建组(均P<0.05)。两组有效开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血管有效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球囊组血管有效通畅率低于重建组(P<0.05)。结论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临床满意度高,具有创伤小、保存原有吻合口和血管资源的优点,但其血管远期通畅率差,且住院费用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急性血栓闭塞 超声 球囊扩张 置管溶栓 动静脉内瘘重建术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联合护理质量指标在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颖 梁俊卿 +4 位作者 鲁姣健 雷娟 孙德新 杨镜华 张玮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及护理质量指标控制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的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以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作为质量控制目标,以2022年8、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应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8月质量改进前治疗的123例患者为对照组,11月质量改进后的125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联合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各内瘘穿刺方法占比、血管超声使用率、患者穿刺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指标,每月汇总分析指标结果及发生原因,针对性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共穿刺1 810例次,发生穿刺损伤1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55%(10/1 810);观察组患者穿刺1 733例次,发生损伤3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为0.17%(3/1 733)。疑难血管通路穿刺损伤发生率下降(P=0.039),绳梯穿刺法占比上升至63%,血管超声使用率由4%(5/123)增加至100%(P<0.001),患者对穿刺满意度增加(P<0.001)。结论 联合应用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动静脉内瘘 穿刺损伤 护理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血管重构的纤细动脉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艳丽 徐元恺 +8 位作者 户培华 李文 刘永亮 孙利军 任广伟 牛哲莉 张晶 阮琳 张丽红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298-301,316,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 目的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评估成熟并随访12个月,分析纤细血管建立AVF的预后。结果56例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1.26±0.28)mm,束臂后平均头静脉内径(2.72±0.53)mm,最细桡动脉内径0.5 mm。40例(71.43%)患者AVF未经干预自然发育成熟,其余16例患者中,13例(23.21%)经腔内手术或外科重建干预后成熟。回归模型显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是AVF成熟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预测AVF成熟的最佳临界值为桡动脉内径>1.35 mm。56例患者平均随访(11.39±5.81)月,手术后3月,6月,12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08%,68.75%,65.71%;3月,6月,12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7.92%,100%。结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mm的纤细桡动脉构建的AVF可具有较高的成熟率及远期通畅率,桡动脉内径1.35 mm以上有较大概率自然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纤细动脉 血管重构 内瘘成熟
下载PDF
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岩岩 宋丹丹 +2 位作者 祝文婷 夏伟 程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 目的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18/37);术后透析血流速度、狭窄处内径均大于术前(P<0.05)。结论超声下PTA治疗AVF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内瘘通畅率,增加透析血流速度与狭窄处内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观察
9
作者 温穗溱 潘玉金 +2 位作者 许元文 李影花 王饶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 目的评价改良尿激酶溶栓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发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血透套管针,抽吸血栓及采用改良方法推注尿激酶。统计并发症情况及人工血管再通率。结果22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血透套管针抽取部分血栓并顺利推注尿激酶,术后均能扪及震颤及搏动,4例溶栓失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溶栓成功率84.62%(22/26)。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时,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透析套管针行尿激酶溶栓,并采用改良的尿激酶推注方法,人工血管复通率较高,减少了尿激酶用量,且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套管针 尿激酶溶栓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血栓形成 动静脉内瘘闭塞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10
作者 张彬彬 魏丽丽 +3 位作者 崔莉 郭菁 郝小磊 徐向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 目的 :检索、评价及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UpToDate、BMJ最佳临床实践、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美国指南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站、PubMed、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脉通、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与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相关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由专业循证护理人员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汇总。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7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队列研究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结合临床专业人员意见汇总了5个主题,包括围手术期管理、监测与筛查、使用与维护、人员与培训及健康教育,共33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透透析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李玲玲 马逊 +4 位作者 王蓉花 徐玮 杨家慧 袁杨刚 王宁宁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锐针绳梯穿刺手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100例,最终9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采用... 目的探讨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锐针绳梯穿刺手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100例,最终9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同一患者前3个月采用传统穿刺法作为传统穿刺组,后3个月采用内瘘针外露穿刺法作为外露穿刺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量及静脉压力、评估过程疼痛评分、渗血发生率、拔针止血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量和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整个过程(进针、透析中间、拔针)中,外露穿刺组的疼痛感和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穿刺组(P<0.05);外露穿刺组的渗血发生率为2.22%,按压止血时间为(6.90±0.89)min,均低于传统穿刺组(P<0.05);与传统穿刺组相比,外露穿刺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可以减少透析过程中疼痛感及穿刺点渗血率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针外露 穿刺 疼痛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高流量内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雒湲 惠鑫 +3 位作者 庄冰 魏桂玲 卞雪芹 叶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分析高流量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评估高流量内瘘对MHD患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行MHD的患者。内瘘血流量≥1 500 mL/... 目的:分析高流量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评估高流量内瘘对MHD患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行MHD的患者。内瘘血流量≥1 500 mL/min定义为高流量内瘘,将患者分为高流量内瘘组和非高流量内瘘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心脏超声参数的特点,并比较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风险。结果:共341例MH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0例(61.6%),平均年龄57.3±12.3岁,中位透析龄78.7(33.0~151.1)月,内瘘血流量≥1 500 mL/min的患者为138例(40.5%)。高流量内瘘组患者右房横径更大(P=0.005),主肺动脉直径更大(P=0.007),主肺动脉流速更快(P=0.042),心脏瓣膜钙化的比例更高(P=0.028),内瘘血流量/心输出量(CO)的比值更高(P<0.001),其余心脏超声指标在两组中无差异。内瘘位于上臂(OR=3.503,95%CI 1.702~7.209,P<0.001)、内瘘建立时较高舒张压(OR=1.045,95%CI 1.018~1.072,P<0.001)是高流量内瘘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但高流量内瘘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P=0.013)。结论:高流量内瘘的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内瘘位于上臂和内瘘建立时舒张压高是内瘘高流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高流量内瘘 心脏超声检查
下载PDF
腕部内瘘吻合口旁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13
作者 姚国明 胡日红 +3 位作者 杨媛媛 黄加力 欧斐 陈洪宇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46-551,共6页
目的分析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al-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吻合口旁狭窄首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浙江... 目的分析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radial-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吻合口旁狭窄首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浙江中医院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接受PTA治疗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变特征、技术因素及辅助检查结果,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PTA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114例RC-AVFs患者成功完成了首次PTA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5.0%(114/120)。112例患者完成了随访,PTA后90、180、360、540天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6%、81.3%、56.1%、33.3%;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7.3%、95.5%、85.1%、70.1%;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5.7%、85.7%。COX回归分析显示球囊直径(HR=0.62,95%CI:0.43~0.89,P=0.009)是PTA手术后一期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AUC为0.614(95%CI:0.510~0.718,P=0.037),临界值为6.0 mm;狭窄长度(HR=1.04,95%CI:1.02~1.07,P<0.001)、狭窄数量(HR=3.73,95%CI:1.32~10.54,P=0.013)是PTA手术后一期辅助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狭窄长度AUC为0.686(95%CI:0.543~0.838,P=0.009),临界值为17.5 mm;狭窄数量AUC为0.685(95%CI:0.559~0.810,P=0.010),临界值为2。结论RC-AVF吻合口旁静脉狭窄首次PTA后的复发率较高,球囊直径与RC-AVF吻合口旁静脉狭窄首次PTA后再狭窄相关,使用最大直径<6 mm的球囊是手术后一期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段狭窄(≥17.5 mm)和多发狭窄(≥2个)是一期辅助通畅率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吻合口旁狭窄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侧上肢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4
作者 王欣欣 孙超 +12 位作者 黎爽 郑涵絮 顾国燕 宋晓朵 于海艳 尹咏梅 吴海虹 田欣 管月红 尚云霄 赵爽 黄富表 马迎春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期53-56,61,共5页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的双侧上肢功能,了解动静脉内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内瘘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动静脉内瘘右利手患者的双侧上肢功能,了解动静脉内瘘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内瘘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北京市6家血液透析中心的MHD动静脉内瘘且右利手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生化资料、握力、关节活动度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等上肢功能指标。内瘘侧及非内瘘侧上肢功能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握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MHD患者90例,其中男性51例(56.7%),年龄(59.63±10.60)岁,中位透析龄62.50(24.00,113.00)月。患者非内瘘侧握力高于内瘘侧握力(t=-5.133,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MHD患者内瘘侧握力与血肌酐(β=0.353,P<0.001)、认知功能评分(β=0.223,P=0.006)呈正相关,与尿素清除指数(Kt/V)呈负相关(β=-0.235,P=0.007),男性握力大于女性(β=-0.253,P=0.004)。非内瘘侧腕关节尺偏的角度大于内瘘侧(t=-2.814,P=0.006)。在STEF各项操作中,内瘘侧在大球(t=2.327,P=0.021)、大圆片(t=2.472,P=0.015)、布(t=2.688,P=0.008)项目中操作时间长于无内瘘侧。结论MHD患者内瘘侧握力、关节活动度及灵活性均存在下降,影响内瘘侧握力的因素包括性别、血肌酐、Kt/V和认知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上肢功能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专项综合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15
作者 刘丽丽 刘进华 +4 位作者 凌芳 郑云 程书霞 汤颖 邵翔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专项综合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专项综合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方案,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构建自体动静脉内瘘专项综合管理方案。对比不同管理方案下2组患者内瘘穿刺及使用情况、内瘘成熟情况、透析充分性、患者内瘘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术后8周的瘘管内径与瘘管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血管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及首次透析泵控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瘘自我管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构建专项综合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内瘘成熟,提高内瘘质量及透析充分性,降低内瘘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专项综合管理方案 内瘘成熟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研究热点挖掘及分析
16
作者 杨建国 何细飞 +2 位作者 鄢建军 张仲华 王李胜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研究现状,挖掘研究热点及学科前沿。方法 以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近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460篇,AV... 【目的】目的 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研究现状,挖掘研究热点及学科前沿。方法 以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近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460篇,AVF主题发文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AVF围手术期管理、AVF失功病理生理机制、AVF狭窄的处理、AVF穿刺以及AVF并发症。研究前沿以AVF狭窄的血管内成形术相关的多中心合作为主。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领域的研究整体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血管通路方向的研究者们可拓宽研究思路,多维度积极探索,为AVF围手术期管理、日常维护等学科发展及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17
作者 郭永新 冯培云 +2 位作者 申文玲 孙昆 周一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行MHD治疗的41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形成急性...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行MHD治疗的41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形成急性血栓将患者分为急性血栓组(n=32)与非急性血栓组(n=386)。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根据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并应用Bootstrap来验证Nomogram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急性血栓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患、合并低血压、透析时穿刺失败占比、钙磷乘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急性血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低血压、透析时穿刺失败、钙磷乘积升高、高水平hs-CRP、高水平LDL-C是影响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据6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93(95%置信区间:0.833~0.928);且其校正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较好,曲线下面积为0.918。结论糖尿病、低血压、透析时穿刺失败、钙磷乘积升高、高水平hs-CRP和LDL-C是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预测行MHD的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较好,有助于临床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急性血栓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前臂近端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内瘘通畅率观察
18
作者 张素娥 王海庆 +2 位作者 范小丽 赵战云 杜静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77-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侧侧吻合技术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建立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肾脏病医学中心行前臂... 目的探讨侧侧吻合技术对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建立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肾脏病医学中心行前臂AVF手术的患者,根据血管吻合技术不同分为端侧吻合的AVF(端侧吻合组)及侧侧吻合的AVF(侧侧吻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后并发症差异。COX回归分析多因素与AVF通畅时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总体人群及不同组间的初级通畅率、累积通畅率。结果共纳入218例患者,端侧吻合组123例,侧侧吻合组95例。2组手术成功率(χ^(2)=0.017,P=0.897)、手术后8周时AVF中位血流量(Z=-1.820,P=0.069)及手术后严重肢体肿胀发生率(P=0.18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女性对AVF累积通畅时间有负面影响(HR=4.603,95%CI:1.548~13.770,P=0.006),而AVF侧侧吻合方式较端侧吻合方式对累积通畅时间有正面影响(HR=0.307,95%CI:0.112~0.845,P=0.022)。总体患者的AVF的初级通畅率在12、24个月时分别为73.9%,57.9%,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5.2%,87.7%。2组间初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6,P=0.093)、累积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2,P=0.041)。结论前臂近端桡动脉-头静脉侧侧吻合内瘘对于远端血管条件差的HD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无严重并发症,与端侧吻合相比显示出较好的累积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侧吻合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外周切割球囊和高压球囊治疗移植物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比较
19
作者 刘文静 陈凯 +5 位作者 王宇飞 张倍豪 王欣芳 陆晓青 梁献慧 王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比较外周切割球囊(peripheral cutting balloon,PCB)和高压球囊(high-pressure balloon,HPB)治疗移植物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腔内血管... 目的比较外周切割球囊(peripheral cutting balloon,PCB)和高压球囊(high-pressure balloon,HPB)治疗移植物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移植物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63例患者(184例次)临床资料,并根据应用球囊类型分为PCB组(84例次)和HPB组(100例次),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即刻管腔获得及通畅情况。结果PCB组干预后靶病变的中位一期通畅时间显著优于HPB组[212(117,353)d比178(113,292)d,P=0.016],手术即刻管腔获得也显著高于HPB组[(2.72±0.84)mm比(2.28±0.77)mm,P<0.001]。PCB组术后半年和1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0.6%和23.2%,均优于HPB组的49.9%和11.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B的靶病变标化干预率为1.59次/患者年,低于HPB组的2.10次/患者年,下降32.1%。结论相比于HPB,PCB可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干预后靶病变一期通畅时间,降低靶病变的干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内瘘 静脉吻合口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外周切割球囊 高压球囊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评估中的应用
20
作者 周成思 邓乾惠 +3 位作者 周莉 阳思琦 唐协林 刘纪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2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在AVF术前及术后接受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AVF术后2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2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在AVF术前及术后接受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AVF术后2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发生组(54例)与未发生组(146例),记录两组患者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200例中54例出现AVF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29例,血管狭窄25例。发生组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血管内径、PSV和血流量均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血管内径、PSV、血流量单独评估患者AVF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6,联合AUC>0.9,评估价值更高。血栓形成患者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血管内径、PSV和血流量高于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AVF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慢性肾衰竭 并发症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