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及观察
1
作者 李刚 莫肖敏 +1 位作者 李景强 赵铁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及观察其超微结构。方法:分别取经过灌注冲洗预固定和未灌注冲洗预固定的两组标本,经戊二醛前固定和四氧化锇后固定,稍延长水洗和脱水时间,两组均控制六甲基二硅胺烷干燥和真空干燥,采...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及观察其超微结构。方法:分别取经过灌注冲洗预固定和未灌注冲洗预固定的两组标本,经戊二醛前固定和四氧化锇后固定,稍延长水洗和脱水时间,两组均控制六甲基二硅胺烷干燥和真空干燥,采取多次短时的方式进行离子喷镀;电镜下观察肝窦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灌注冲洗预固定组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较清晰,肝窦暴露内皮细胞,易见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论:本文为制备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扫描电镜样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 内皮细胞窗孔 扫描电镜 电镜样品制备
下载PDF
乙醇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炳元 傅宝玉 +2 位作者 张健 鞠晓华 曹艳雪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醇摄取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窗孔的影响。 方法 用乙醇直接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并于开始灌胃4周末、8周末、12周末,以及停止灌酒后(用平衡饲料继续喂养)12周末,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经心... 目的 研究慢性乙醇摄取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LSEC)窗孔的影响。 方法 用乙醇直接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并于开始灌胃4周末、8周末、12周末,以及停止灌酒后(用平衡饲料继续喂养)12周末,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经心脏灌流后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LSEC窗孔的动态变化。 结果 正常的LSEC扁平,胞核及细胞器排列规则,远侧胞质呈薄片状,有许多窗孔,内皮下缺乏基底膜(BM);乙醇喂养4周末,可见部分LSEC远侧胞质窗孔数减少,但BM未形成;8周末,窗孔数明显减少或消失,内皮下开始有不完全的BM形成,同时有功能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形成;12周末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见完整的BM形成,但这种改变也多限于单个或邻近的窦状隙内,极少有广泛的纤维化形成;停药12周末,失窗孔及内皮下BM形成明显减轻。 结论 随着乙醇的慢性刺激LSEC的去窗孔化和BM的形成也逐渐发生,严重时可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和肝纤维化;这种早期即有局限性的去窗孔化改变和毛细血管化的生成可能是形成酒精性周围型纤维化的基础;去除病因后这种肝纤维化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大鼠 肝窦内皮细胞窗孔 精性肝病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硫代乙酰胺诱导的门静脉高压大鼠肝脏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浩 施宝民 +4 位作者 杨镇 王秀艳 马宏岩 穆庆岭 吴泰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该研究以硫代乙酰胺复制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对成模后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门脉高压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50只大鼠分为造模组(4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采取前5周使用0.03%的硫代乙酰胺,后5周使用... 目的该研究以硫代乙酰胺复制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对成模后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门脉高压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50只大鼠分为造模组(4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采取前5周使用0.03%的硫代乙酰胺,后5周使用0.04%硫代乙酰胺作为其饮用水,共诱导10周成模。对成模大鼠测定肠系膜上静脉压力,取硬化后肝脏标本,对收集后标本行HE染色,同时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内皮细胞窗孔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窦毛细血管化在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并减小,内皮细胞下基底膜形成使肝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减少,导致细胞缺氧、代谢产物聚集,肝细胞坏死,最终导致门脉高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内皮细胞窗孔 肝窦 电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