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细胞膜微粒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建丽 刘丹 +2 位作者 张法军 董艳娟 武云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内皮细胞膜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对内皮细胞膜微粒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具有疾病预测价值的内皮细胞膜微粒表型,可对心脑...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基础,内皮细胞膜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之一。对内皮细胞膜微粒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具有疾病预测价值的内皮细胞膜微粒表型,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膜微粒 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文 陈文强 +2 位作者 朱斌 潘晓燕 赵立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136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稳定型...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136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外周血EMPs、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Ps、IL-2、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EMPs、IL-2、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以上各项指标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716、0.75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Ps、IL-2、IFN-γ水平升高,EMP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提示检测EMPs水平可以反映患者内皮功能、斑块炎性反应程度及斑块稳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细胞膜微粒 辅助性T细胞 细胞介素2 细胞介素10 Γ干扰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膜微粒及Th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沈红元 陈玉蓉 沈建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21例,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另选择同期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4组受检者外周血EMPs、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0水平。结果 4组受检者中,SA组、UA组、AMI组外周血EMPs、IFN-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UA组和AMI组水平又高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外周血EMPs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Ps与IFN-γ、IL-2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IL-4、IL-10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能够反映患者内皮功能、斑块炎性反应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导致EMPs升高的原因可能与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内皮细胞膜微粒 辅助性T细胞 动脉硬化
下载PDF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实时观察oxLDL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宗信 黄小波 +5 位作者 李斌 游云 韩东 马万云 李文 廖福龙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15-316,323,共3页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实时观察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 ,并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 ,用AFM观察 80 μg/mloxLDL对细胞膜的影响。 结果 AFM可以观察内皮...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实时观察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 ,并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 ,用AFM观察 80 μg/mloxLDL对细胞膜的影响。 结果 AFM可以观察内皮细胞表面纳米超微结构 ,oxLDL可引起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首次用AFM观察oxLDL对微血管内皮膜的影响 ,AFM在高脂血症实验研究中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实 OXLDL 大鼠 脑微血管 内皮细胞膜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超微结构 高脂血症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子宫静脉血浆对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纤维结合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东红 杨华光 +1 位作者 罗亚宁 姜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2期48-49,共2页
本研究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中加入妊高征病人子宫静脉血浆 ,培养一定时间后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膜上纤维结合蛋白 (Fn)。结果发现经妊高征病人子宫静脉血浆处理过的血管内皮表面Fn增加。表明妊高征胎盘能够合成某种因子... 本研究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中加入妊高征病人子宫静脉血浆 ,培养一定时间后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膜上纤维结合蛋白 (Fn)。结果发现经妊高征病人子宫静脉血浆处理过的血管内皮表面Fn增加。表明妊高征胎盘能够合成某种因子刺激血管内皮合成Fn ;内皮细胞膜上的Fn增多可能是妊高征病人凝血异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静脉 血浆 血管内皮细胞膜 纤维结合蛋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合并症
下载PDF
内皮细胞膜微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冬 王慧敏 +3 位作者 何慧洁 王春娜 牛海英 王德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5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AECOPD组,选取同期的3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COPD稳定期组,选取同期的30例无COPD健康志...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AECOPD组,选取同期的3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COPD稳定期组,选取同期的30例无COPD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EMPs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组与对照组的PECAM、VE-cadherin及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AE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PECAM、VE-cadherin及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30例COPD稳定期患者中,10例有反复急性加重病史。有急性加重病史组的PECAM、VE-cadherin、E-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无急性加重病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内皮损伤主要在肺毛细血管,高基线E-selectin、VE-cadherin及PECAM水平预示着COPD患者容易急性加重。EMPs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易感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膜微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流式细胞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膜的粘附蛋白 被引量:2
7
作者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选择性地结合,然后穿出血管壁,进入...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选择性地结合,然后穿出血管壁,进入淋巴管、淋巴结和胸导管,进行再循环的过程;以及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壁上的粘附、伸展和聚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膜 粘附蛋白 受损血管 SELECTIN 胸导管 炎症反应 细胞粘附 外周血液 阴性细胞
下载PDF
细胞饥饿及TNF-α干预后内皮细胞膜微粒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潘群文 何彩霞 +4 位作者 刘雅静 张惠婷 王艳 戴炳琰 马晓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饥饿及TNF-α刺激条件下,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BMECs,分为PBS组、饥饿组、TNF-α组。于饥饿24 h后提取饥饿后产生的EMVs(s HB-MVs),于TNF-α刺激24 ... 目的探讨饥饿及TNF-α刺激条件下,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BMECs,分为PBS组、饥饿组、TNF-α组。于饥饿24 h后提取饥饿后产生的EMVs(s HB-MVs),于TNF-α刺激24 h后提取TNF-α刺激下产生的EMVs(αHB-MVs)。将s HB-MVs与αHB-MVs按照1×108个/m L、每孔10μL分别与饥饿组及TNF-α组HBMECs共培养,PBS组给予10μL PBS处理。采用MTT法测定各组HBMECs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下测定HBMECs迁移距离,观察血管形成数。结果饥饿组增殖能力高于PBS组(P<0.01),TNF-α组HBMECs增殖能力低于PBS组(P<0.01)。饥饿组迁移距离长于PBS组(P<0.05),TNF-α组迁移距离短于PBS组(P<0.01)。饥饿组血管生成数多于PBS组(P<0.01),TNF-α组血管生成数少于PBS组(P<0.01)。结论饥饿刺激下产生的EMVs可促进HBM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功能,TNF-α刺激下产生的EMVs可抑制HBMECs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膜微粒 内皮细胞 饥饿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应用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评价角膜保存液的保存效果
9
作者 王丽娅 李志杰 +2 位作者 曾耀英 黄富春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角膜透明性的维持决定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内皮细胞膜上的钠泵不断地进行着离子转运,从而维持角膜的正常水合状态,这种由离子转运所产生的电位差(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直接反映着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本研究通过测定跨... 目的角膜透明性的维持决定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内皮细胞膜上的钠泵不断地进行着离子转运,从而维持角膜的正常水合状态,这种由离子转运所产生的电位差(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直接反映着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本研究通过测定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评价角膜保存液的保存效果。方法使用Ussing灌流小室分别测定了新鲜兔去上皮角膜片和保存于MK液、K液和高钾保存液不同时间的兔去上皮角膜片的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结果新鲜兔角膜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值是0.4~0.5±0.1mV;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3种保存液所保存的角膜片电位值均出现下降,二者呈线性关系。当保存至d12时,高钾保存液所保存的角膜其电位值最接近新鲜角膜。结论高钾保存液维持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作用优于MK液和K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 角膜保存
下载PDF
衰老对内皮细胞膜微粒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晓瑭 肖湘 +5 位作者 何彩霞 潘群文 王锦菊 陈姬 赵斌 陈颜芳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17-521,524,共6页
目的探讨衰老对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年轻(yEMVs)和年老EMVs(aEMVs)分别来源于年轻(3-5代)、年老(25-28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年轻与老年HBMECs与yEMVs或aEMVs共培养,检测miR-34a表达... 目的探讨衰老对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年轻(yEMVs)和年老EMVs(aEMVs)分别来源于年轻(3-5代)、年老(25-28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年轻与老年HBMECs与yEMVs或aEMVs共培养,检测miR-34a表达、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能力及活性氧、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老年HBMECs释放的EMVs中miR-34a表达明显高于年轻HBMECs。aEMVs增加HBMECs表达miR-34a及活性氧生成,但抑制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一氧化氮产生;yEMVs则有相反作用。结论衰老引起内皮细胞释放不同EMVs,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并且可能与EMVs所携带的miR-34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内皮细胞膜微粒 细胞功能 MIR-34A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与血浆内皮细胞膜微粒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姚峰 何思泉 +2 位作者 王妹芳 肖梦媛 李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45-248,25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0...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顺利完成PCI手术。术后1 a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PCI术后是否出现支架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36)和非狭窄组(n=164),并对再狭窄组患者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分别于PCI术前1 h及术后1 d、1周、1个月、6个月、1 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IL-6、ICAM-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血浆EMPs水平。分析血清IL-6、ICAM-1水平与血浆EMPs水平的相关性及血浆EMPs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及术后1 d,再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血清IL-6、ICAM-1及血浆EMP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 a,再狭窄组患者血清IL-6、ICAM-1及血浆EMPs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术后1 a,再狭窄组患者中血管狭窄A级31例(86.11%),B级3例(8.33%),O级2例(5.5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IL-6、ICAM-1水平均与血浆EMPs呈正相关(r=0.033、0.530,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浆EMPs水平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r=0.658,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IL-6、ICAM-1及血浆EMPs水平均升高,血浆EMPs水平与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内皮细胞膜微粒 细胞介素-6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葡萄糖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中葡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式补体活化膜调节物(CD59,CD55)的下调 被引量:1
12
作者 A.Accardo-Palumbo G.Triolo +7 位作者 G.Colonna-Romano M.Potestio M.Carbone A.Ferrante E.Giardina G.Caimi G.Triolo 周新荣 《德国医学》 2001年第6期331-332,共2页
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皮细胞功能异常,高血糖又是加速内皮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中还可发现补体系统活性增加,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血管壁、肾小球及系膜区补体分子沉积;血浆中可溶性非细胞裂解的C5b-9... 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内皮细胞功能异常,高血糖又是加速内皮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中还可发现补体系统活性增加,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血管壁、肾小球及系膜区补体分子沉积;血浆中可溶性非细胞裂解的C5b-9的浓度及代表内皮功能紊乱的von Willebrand因子浓度增加。补体介导的自体细胞损伤有以下几种调节因子:衰败加速因子(DAF、CD55)、膜共因子蛋白(MCP、CD46)、C3b受体、唾液酸和膜溶解反应抑制物(MIRL、CD59)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葡萄糖 脐静脉内皮细胞膜 葡萄基磷脂酰肌醇 锚式补体活化膜调节物
下载PDF
内皮细胞膜微粒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良琴(综述) 张惠婷(综述) +2 位作者 叶烨(综述) 钟望涛(审校) 马晓瑭(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904-908,共5页
脑卒中是全球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占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是内皮细胞(ECs)活化或凋亡时从其表面释放的小囊泡。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EMVs在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综述将阐述... 脑卒中是全球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占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内皮细胞膜微粒(EMVs)是内皮细胞(ECs)活化或凋亡时从其表面释放的小囊泡。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EMVs在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综述将阐述和总结EMVs生物学特性及其在IS临床诊疗中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内皮细胞膜微粒 内皮细胞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血管内皮细胞膜抗原的鉴定及临床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海燕 张玲 刘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3期51-52,共2页
目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筛选与疾病有关的抗体,分离、鉴定目标膜蛋白,分析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发生率。方法 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26例门诊进行健康检查为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利用... 目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筛选与疾病有关的抗体,分离、鉴定目标膜蛋白,分析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发生率。方法 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26例门诊进行健康检查为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离两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呈特异性反应的血管内皮细胞膜蛋白,行SDS电泳分离免疫沉淀物,以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靶蛋白以及其结构、功能基本信息,以重组DNA技术建立具有体外生理活性的重组蛋白,采用Westernblo鉴定分析蛋白在血清抗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蛋白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蛋白检出率为73.1%,高于对照组的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免疫沉淀技术分离目标蛋白,并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蛋白质,为临床检测、鉴定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鉴定 血管内皮细胞膜抗原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微血管内皮细胞膜上VEGF-2受体的分布和密度
15
作者 刘晔 杨卓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6-716,共1页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血供丰富的恶性神经系统肿瘤。丰富的血供给胶质瘤的增殖和侵袭提供了必需的营养和氧气。抑制胶质瘤血管的形成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因此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在研究靶向抑制胶质瘤的血管形成的治疗手段。在胶质瘤的形...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血供丰富的恶性神经系统肿瘤。丰富的血供给胶质瘤的增殖和侵袭提供了必需的营养和氧气。抑制胶质瘤血管的形成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因此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在研究靶向抑制胶质瘤的血管形成的治疗手段。在胶质瘤的形成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膜 神经胶质瘤 密度 受体 神经系统肿瘤 抑制胶质瘤 血管形成 世界范围
下载PDF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膜超微结构
16
作者 魏玉杰 刘惠亮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69-369,共1页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血管内皮细胞膜 动脉粥样硬化 超微结构 大白兔 高脂饲料 正常对照组 高脂模型
下载PDF
细胞膜微粒对内皮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志宏 郑敏哲 +3 位作者 李辉 纪春良 邱贵兴 翁习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内皮细胞膜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s)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自身产生的膜微粒与内皮细胞共培养,评估共培养下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7.66×10~4,7.66×10~3,7.66×10~... 目的探讨体外内皮细胞膜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s)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自身产生的膜微粒与内皮细胞共培养,评估共培养下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7.66×10~4,7.66×10~3,7.66×10~2个/ml浓度的EMPs组(简称高、中、低浓度组)其内皮细胞caspase-3活性、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活性表达均高于0个/ml浓度EMPs的对照组(P〈0.05)。PCR检测凋亡基因变化后,发现高、中浓度EMPs组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表达较对照增高(P=0.003、P=0.000),低浓度组没有明显差异(P=0.272),AIF(apoptosis-inducing factor)基因方面,以Realtime-PCR方法测定,RQ值代表的是各组/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则提示高中浓度EMPs组AIF表达较对照增高(RQ=1.836、RQ=1.324),低浓度组则呈现下降(RQ=0.569)。结论内皮细胞膜微粒在体外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发生。7.66×10~4、7.66×10~3、7.66×10~2个/ml浓度EMPs可促进细胞Caspase-3、PS表达活性增强,7.66×10~4、7.66×10~3个/ml浓度EMPs可促进APAF-1、AIF凋亡基因表达,7.66×10~2个/ml浓度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内皮细胞膜微粒 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膜微粒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志俊 李小刚 +2 位作者 何晓英 谭华 杨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目的观察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舒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外周血EMPs表达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定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_(31)^+/CD_(42)b^-微粒、CD_(144)^+微粒、CD_(62)E^+微粒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_(31)^+/CD_(42)b^-微粒、CD_(144)^+微粒分数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_(62)E^+微粒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出现2例轻微胃部不适。结论天舒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调节EMPs的表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后循环缺血 天舒片 眩晕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内皮细胞膜微粒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卓彬 费建东 +2 位作者 李磊 杜园 杨本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810-4812,共3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 VEG-FR)-2的影响。方法7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 VEG-FR)-2的影响。方法7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 VEGF、VEGFR-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 P =0.04)。结肠癌患者治疗后血清 VEGF、VEGFR-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VEGF、VEGFR-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 SD)患者化疗后血清 VEGF、VEGFR-2水平明显下降( P<0.05),CR+PR 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 SD 患者(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Ⅲ-Ⅳ度发生率为22.9%,白细胞减少Ⅲ-Ⅳ度发生率为31.4%,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4.3%(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能够降低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 VEGF、VEGFR-2水平,且化疗后血清 VEGF、VEGFR-2越低,治疗效果越好。说明测定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 VEGF、VEGFR-2水平有助于判断化疗效果和肿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伊立替康 5-氟尿嘧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2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膜微粒与脑卒中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文姬 陈煜森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674-677,共4页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内皮祖细胞膜微粒可以通过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来延缓脑卒中的进展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内皮祖细胞膜微粒与脑卒中治疗相关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膜微粒 脑卒中 修复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