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鼻翼宽度、内眦间距与上前牙宽度比例的相关研究
1
作者 李思桐 吕德恒 《职业与健康》 CAS 1995年第1期26-26,40,共2页
在义齿修复中,怎样科学准确地选择上颌前牙甚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口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和患者对美观的心理要求。但至目前尚缺乏较科学、有规律的统一指标。
关键词 鼻翼宽度 内眦间距 上前牙宽度
下载PDF
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缝合重睑术同期联合不同矫正术式对中重度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内眦间距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哲媛 李明鸣 +1 位作者 张强强 梁旭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2期22-25,116,共5页
目的研究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缝合重睑术同期联合不同矫正术式对中重度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内眦间距的影响。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5例中重度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缝... 目的研究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缝合重睑术同期联合不同矫正术式对中重度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内眦间距的影响。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5例中重度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缝合重睑术治疗,其中50例患者同期联合"一"字横切法矫治,作为A组;55例患者同期联合改良"Z"成形术矫治,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内眦间距(ICD)、睑裂长度(HLFL)、HLFL/ICD值、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内眦赘皮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d、1个月、3个月时VS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时VSS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一"字横切法与改良"Z"成形术矫治中重度内眦赘皮对内眦间距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改良"Z"成形术矫治术后瘢痕恢复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缝合重睑术 “一”字横切术 改良“Z”成形术 内眦间距
下载PDF
内眦部撕脱伤:上睑下垂、内眦间距过宽和泪道损伤三联征
3
作者 Ayelet Priel Kanjana Leelapatranurak +6 位作者 Sang-Rog Oh Bobby S. Korn Don O. Kikkawa 叶美辰 高景恒 张晨 袁继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I0019-I0019,共1页
背景内眦部撕脱伤能引起鼻-眶-筛部软组织的复合损伤。作者介绍了内眦撕脱伤的病例,并讨论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9—2010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接受眼整形的9例内眦脱套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伤的类型和... 背景内眦部撕脱伤能引起鼻-眶-筛部软组织的复合损伤。作者介绍了内眦撕脱伤的病例,并讨论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9—2010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接受眼整形的9例内眦脱套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伤的类型和时间、临床表现、手术过程和随访时间。结果有9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接受治疗。年龄12—68岁,平均33.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6例,自行车事故1例,狗咬伤1例,熊袭击1例。受伤时间2个月至20年,平均4.4年。所有患者随访6~110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的撕脱部位均是从前额或眉部穿过内眦,导致内眦间距过宽、上睑下垂和泪小管损伤。结论内眦部撕脱伤会垂直穿过内眦,导致内眦间距过宽、上睑下垂和泪腺系统损伤。分阶段进行治疗,首先进行内眦间距过宽和泪腺系统修复。第2阶段进行上睑下垂治疗。遵守特定的外科原则,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正常,外观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内眦间距 内眦 撕脱伤 泪道损伤 三联征 临床表现 随访时间
原文传递
睑裂长宽比例及与内眦间距比例关系的测量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家明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8年第4期222-223,共2页
重睑术是美容手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手术,但临床医师在手术设计中如何适当掌握重睑线的宽度;如何处理内眦赘皮或内眦韧带松弛或内眦间距过宽的问题;对伴有上述情况者,如何确定内眦角的位置及内眦韧带需要缩短的长度等,均为术中不可... 重睑术是美容手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手术,但临床医师在手术设计中如何适当掌握重睑线的宽度;如何处理内眦赘皮或内眦韧带松弛或内眦间距过宽的问题;对伴有上述情况者,如何确定内眦角的位置及内眦韧带需要缩短的长度等,均为术中不可忽视。为了解睑裂长宽比例关系和睑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术 睑裂长宽比例 内眦间距测量
原文传递
Y-V推进式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宗良 徐静 +1 位作者 李光早 霍继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Y-V推进式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内眦赘皮并同期行重睑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筛选42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Y-V推进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内眦部新月形皮肤,打断错构附着于内眦韧带的眼轮匝肌,对内眦韧带... 目的:探讨Y-V推进式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内眦赘皮并同期行重睑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筛选42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Y-V推进改良新月形皮瓣去除内眦部新月形皮肤,打断错构附着于内眦韧带的眼轮匝肌,对内眦韧带行缩短固定,同时行切开法重睑术;并采集术前、术后照片,测量相关美学参数,对资料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15例术后1周拆线时切口已无红肿,18例在术后1周内眦切口发红,7例术后第10d内眦处切口轻度瘢痕增生,2例术后1月出现明显瘢痕,给予相关处理后半年随访时均未见明显瘢痕;与术前对比所有患者内眦间距平均缩短7.84%,睑裂横径平均增加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V推进改良式新月形皮瓣去除法内眦赘皮矫正术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同期结合重睑形成术眼部整体形态更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内眦赘皮矫正术 内眦间距 重睑术 瘢痕
下载PDF
内眦赘皮矫正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潘葵 陈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204-1206,共3页
关键词 内眦赘皮矫正术 亚洲人群 内眦间距 外形美观 进展综述 占有率 垂直向 内斜视
下载PDF
内眦赘皮的成因、分类及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征 易阳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207-210,共4页
内眦赘皮常见于东方蒙古人种中,是位于内眦角前方覆盖内眦部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皮肤蹼状皱襞。约有50%以上的亚洲人存在内眦赘皮,且在单睑的人群中出现率更高,达70%以上。其特征表现为睑裂变短,两内眦间距显宽。赘... 内眦赘皮常见于东方蒙古人种中,是位于内眦角前方覆盖内眦部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皮肤蹼状皱襞。约有50%以上的亚洲人存在内眦赘皮,且在单睑的人群中出现率更高,达70%以上。其特征表现为睑裂变短,两内眦间距显宽。赘皮的掩盖会遮挡部分视野,严重的会有内斜视的错觉;若是重睑伴内眦赘皮,亦会因为赘皮的遮盖阻碍其内侧成形而成为“半双”,影响眼睛的美观。本文就内眦赘皮的成因及矫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手术治疗 成因 分类 蒙古人种 内眦间距 进展综述 垂直向
下载PDF
重庆地区2200名正常儿童青少年外耳和眼部间距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婷 黎海芪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了解0~18岁正常儿童青少年外耳及眼部间距的发育,建立外耳及眼部间距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库。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出生的胎龄37~40周、单胎和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1月龄... 目的了解0~18岁正常儿童青少年外耳及眼部间距的发育,建立外耳及眼部间距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库。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出生的胎龄37~40周、单胎和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1月龄至12岁健康体检儿童以及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为新生儿组、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1岁、2岁、3岁、6岁、12岁和18岁组。每组均为200名,男女各半。测量右耳的耳长、耳宽、内眦间距和外眦间距,并计算耳指数和睑裂长。分析外耳及眼部间距随年龄增长的发育规律和性别差异,并建立外耳及眼部间距正常参考值。结果①耳长、耳宽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耳长1岁时较新生儿增长1.3cm,2~12岁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0.15cm,12岁时达18岁时的95%;耳宽1岁时较新生儿增长0.5cm,6岁后无明显变化。各年龄组耳长、耳宽男性均大于女性。平均耳指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②内眦间距、外眦间距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宽。内眦间距1岁时较新生儿增宽0.5cm;外眦间距1岁时较新生儿增宽1.6cm,睑裂长1岁时较新生儿增长0.6cm;以后每年增长较平缓;各年龄组内眦间距、外眦间距和睑裂长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耳长、耳宽、内眦间距和外眦间距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6岁后增长不明显;耳长和耳宽发育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耳长 耳宽 耳指数 内眦间距 间距 睑裂长
下载PDF
内眦赘皮-内侧皮肤切口开大术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胡月飞 宋红权 +1 位作者 刘忆梅 冉维志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193-194,共2页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褶'是亚洲人群较为常见的内眦形态异常,纵向弧形的皮肤皱褶将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遮盖,使内眦间距增宽,面部呈现'愚型脸'[1]。内眦赘皮重建术也称内眦角开大术。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笔者采用...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褶'是亚洲人群较为常见的内眦形态异常,纵向弧形的皮肤皱褶将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遮盖,使内眦间距增宽,面部呈现'愚型脸'[1]。内眦赘皮重建术也称内眦角开大术。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笔者采用内眦角开大术矫正内眦赘皮49例,效果良好。手术设计、操作简单,术中不形成猫耳,整个切口无张力缝合,术后无增生性瘢痕。切口痕迹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内眦间距 内眦 增生性瘢痕 无张力缝合 手术设计 泪阜 重睑成形术 内眦韧带 形态异常
下载PDF
横切松解法矫治内眦赘皮36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建华 郭树忠 艾玉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8年第2期75-76,共2页
自1993年5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沿眼裂水平线横切松解内眦赘皮矫正术,已行3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2岁~30岁,均联合行重睑成形术。28例获随访,最短者一个月,最长者3年,行矫正术后,内眦间... 自1993年5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沿眼裂水平线横切松解内眦赘皮矫正术,已行3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2岁~30岁,均联合行重睑成形术。28例获随访,最短者一个月,最长者3年,行矫正术后,内眦间距缩短,睑裂显长,重睑线流畅,眼型美观。未见有内眦旁增生性瘢痕发生,无眦角缩窄或赘皮复发(图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矫正术 重睑成形术 效果满意 增生性瘢痕 重睑线 松解 矫治 内眦间距 横切 水平线
全文增补中
内眦赘皮成因及矫正术的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俊田 卢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351-1353,共3页
内眦赘皮是掩盖在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垂直或斜行蹼状皮肤皱襞。在亚洲蒙古人种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以上[1]。其特征为正常内眦角外形及泪阜部分或全部被遮盖,甚至可遮挡部分视野,睑裂变短,内眦间距显宽(愚型... 内眦赘皮是掩盖在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垂直或斜行蹼状皮肤皱襞。在亚洲蒙古人种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以上[1]。其特征为正常内眦角外形及泪阜部分或全部被遮盖,甚至可遮挡部分视野,睑裂变短,内眦间距显宽(愚型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矫正术 成因 皮肤皱襞 内眦间距 占有率 人种群
下载PDF
改良的“Z”瓣转移矫正内眦赘皮 被引量:3
12
作者 鲍新建 杨红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558-559,共2页
目的 :探讨矫正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 ,以达到操作简单 ,效果确切 ,术后疤痕不明显。方法 :本组18例患者 ,均采用改良的“Z”瓣转移 ,在新的内眦点用5 -0尼龙线经内眦韧带在鼻骨上水平向对侧内眦点出针 ,返回时穿过内眦韧带经鼻骨上从原... 目的 :探讨矫正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 ,以达到操作简单 ,效果确切 ,术后疤痕不明显。方法 :本组18例患者 ,均采用改良的“Z”瓣转移 ,在新的内眦点用5 -0尼龙线经内眦韧带在鼻骨上水平向对侧内眦点出针 ,返回时穿过内眦韧带经鼻骨上从原进针点出针打结。结果 :自2002年以来 ,用上述方法整复内眦赘皮18例 ,经3个月~1年的随访 ,除1例因皮瓣设计不当在转移时不平外 ,其余17例效果满意 ,无复发 ,疤痕不明显。结论 :改良的“Z”瓣转移矫正内眦赘皮的方法由于设计合理 ,多数都能获得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内眦间距 “Z”型皮瓣
下载PDF
Park法重睑成形术、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令伟 牛希华 徐林刚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Park)法重睑成形术同期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2月96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研究组49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Park法重睑成形术同期...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Park)法重睑成形术同期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2月96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研究组49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Park法重睑成形术同期Z成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ark法重睑成形术同期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手术满意度、术前、术后3个月内眦间距、眼裂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内眦间距、眼裂角、倾斜角较对照组小,眼裂长度较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04%(1/49)与对照组4.26%(2/4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观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80.85%(P<0.05)。结论Park法重睑成形术同期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能显著改善内眦间距、眼裂形态,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能提升患者美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上睑提肌固定重睑成形术 单睑伴内眦赘皮 V-Y内眦赘皮矫正术 内眦间距 眼裂
下载PDF
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彤 陈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98-101,共4页
先天性内眦赘皮常见于东方民族,又称蒙古皱襞,是遮于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皱襞,表现为内眦间距增宽、鼻梁平阔,有时会造成假性内斜视的感觉[1]。据统计[2-3],亚洲人群内眦赘皮的发生率为40%~90%。婴幼儿期... 先天性内眦赘皮常见于东方民族,又称蒙古皱襞,是遮于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分布的半月形皱襞,表现为内眦间距增宽、鼻梁平阔,有时会造成假性内斜视的感觉[1]。据统计[2-3],亚洲人群内眦赘皮的发生率为40%~90%。婴幼儿期的内眦赘皮可随鼻梁发育而减轻消失,但大部分东方人种在青春期后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美观时可行手术矫正[4]。长期以来,学者们致力于探索内眦赘皮的成因及分类,从而改进其矫正方法。笔者就先天性内眦赘皮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临床研究 先天性 内眦间距 亚洲人群 婴幼儿期 青春期后 手术矫正
下载PDF
改良“Z”成形术与改良倒“L”成形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树平 孙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Z"成形术与改良倒"L"成形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124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qu... 目的:探讨改良"Z"成形术与改良倒"L"成形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124例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Z"成形术,对照组采用改良倒"L"成形术。比较两组内眦间距(Intercanthal distangce,ICD)缩短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前后眼外形变化情况(睑裂水平长度、睑裂垂直高度、睫毛暴露长度、睫毛上翘度)及术后并发症(创面感染、眨眼受限、出血肿胀、瘢痕、皮瓣坏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CD缩短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术后睑裂水平长度、睑裂垂直高度、睫毛暴露长度、睫毛上翘度效果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显著低于对照组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Z"成形术矫正单睑伴内眦赘皮,手术效果较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高效,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Z”成形术 改良倒“L”成形术 单睑伴内眦赘皮 内眦间距 视觉模拟量表 瘢痕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个体特点综合矫治各种类型内眦赘皮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殿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40-342,共3页
内眦赘皮是出现在内眦角前方的蹼状皮肤皱褶,往往掩盖部分或全部内眦角及一部分视野,同时使内眦间距增宽,影响眼睛的美观,给人一种呆滞感。在东方民族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并且内眦赘皮的存在还往往使重睑术的效果不尽人意,增... 内眦赘皮是出现在内眦角前方的蹼状皮肤皱褶,往往掩盖部分或全部内眦角及一部分视野,同时使内眦间距增宽,影响眼睛的美观,给人一种呆滞感。在东方民族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并且内眦赘皮的存在还往往使重睑术的效果不尽人意,增加了患者对重睑术后的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综合矫治 个体 皮肤皱褶 内眦间距 重睑术 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切口上睑旋转皮瓣矫治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 被引量:2
17
作者 柴剑 张艳 王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上睑旋转皮瓣对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就医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改良Z成形术联合重睑术,观察组行改良切口上睑旋转皮瓣联合...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上睑旋转皮瓣对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就医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改良Z成形术联合重睑术,观察组行改良切口上睑旋转皮瓣联合重睑术。观察两组术后1周时内眦间距(ICD)缩短率及疼痛评分、肿胀程度,术前及术后1周时眼外形变化情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瘢痕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ICD缩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及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睑裂垂直高度、睑裂水平长度、睫毛暴露长度、睫毛上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睑裂垂直高度、睑裂水平长度、睫毛暴露长度、睫毛上翘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V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7%、6.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上睑旋转皮瓣矫治睑板型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手术操作简便,效果满意,同时可减少术后瘢痕,减轻疼痛和肿胀程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型内眦赘皮 单睑 上睑旋转皮瓣 重睑术 Z成形术 内眦间距 瘢痕
下载PDF
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正内眦赘皮 被引量:2
18
作者 裴旭芳 宋茂启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1期1687-1687,共1页
内眦赘皮是发生于内眦部的一种纵向弧形皱襞,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被遮盖,使内眦间距加宽,严重的内眦赘皮使面部呈愚型脸,影响眼部及容貌美观,并可遮挡部分视野,妨碍视觉功能。常伴单睑。单行“切开重睑术”很难达到理想的眼部... 内眦赘皮是发生于内眦部的一种纵向弧形皱襞,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被遮盖,使内眦间距加宽,严重的内眦赘皮使面部呈愚型脸,影响眼部及容貌美观,并可遮挡部分视野,妨碍视觉功能。常伴单睑。单行“切开重睑术”很难达到理想的眼部外形.甚至呈“肚脐眼”眼型。而传统的矫正内眦赘皮术常可留较明显的瘢痕。患者难以接受。单纯行内眦皮肤“横切纵缝”,常不能使内眦赘皮有彻底矫正。而且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我们采用“改良横切纵缝法”联合“切开重睑术”矫正内眦赘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横切纵缝 矫正 缝法 改良 切开重睑术 内眦间距 视觉功能
下载PDF
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坤明 唐茂文 +1 位作者 李玖能 李红君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Z-成形术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观察... 目的探讨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Z-成形术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观察组行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内眦间距(inner canthic diameter,ICD)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4.19%),术后ICD(29.89±1.38)mm短于对照组(33.15±1.59)mm,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采用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改善ICD,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睑伴内眦赘皮 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 水平型重睑成形术 内眦间距 并发症
下载PDF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汇 张文俊 +1 位作者 胡小刚 赵耀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11-1912,共2页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congenital 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SL称睑裂狭小-上睑下垂-逆向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syndrome,BPES),由Galeowski(1875)首先发现报道。1921年Komoto对该病进...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congenital 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SL称睑裂狭小-上睑下垂-逆向内眦赘皮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syndrome,BPES),由Galeowski(1875)首先发现报道。1921年Komoto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故也称Komoto综合征、Vignes综合征。该病以先天性上睑下垂、睑裂狭小、逆向型内眦赘皮和内眦间距增宽四联征为主要表现.同时可合并鼻梁低平、下睑外翻、上眶缘发育不良等一系列眼睑和颜面部发育异常.面容较特殊。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整形外科于2008年7月收治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 Komoto综合征 先天性上睑下垂 第二军医大学 内眦赘皮 睑裂狭小 内眦间距 下睑外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