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星际激波导致内磁层脉冲电场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张典钧 刘文龙 +1 位作者 杜俊峰 张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29-4436,共8页
行星际激波压缩地球磁层会产生全球尺度的脉冲电场,这种脉冲电场进而会导致相对论电子发生快速的加速和注入行为,因此脉冲电场的研究对内磁层的动力学问题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SWMF模型模拟了2015年12月19日的行星际激波事件,... 行星际激波压缩地球磁层会产生全球尺度的脉冲电场,这种脉冲电场进而会导致相对论电子发生快速的加速和注入行为,因此脉冲电场的研究对内磁层的动力学问题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SWMF模型模拟了2015年12月19日的行星际激波事件,来研究内磁层脉冲电场的演化和分布特性,模拟结果表明:(1)脉冲电场主要沿环向向西;(2)脉冲电场在日侧的幅度普遍大于夜侧的幅度;(3)脉冲电场在日侧的持续时间普遍小于夜侧的持续时间.模拟结果中脉冲电场的特征与Zhang等人(2018)中基于范艾伦卫星数据的统计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对辐射带高能粒子对极端空间天气的快速响应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激波 磁流体力学模拟 空间等离子体 内磁层
下载PDF
基于Van Allen Probes EMFISIS波动仪器观测的内磁层下频带哨声合声波全球分布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顾旭东 殷倩 +11 位作者 倪彬彬 项正 曹兴 邹正洋 周晨 付松 石润 赵正予 谈家强 王豪 郑程耀 贺丰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9-1258,共10页
基于Van Allen Probes近三年的EMFISIS仪器波动观测数据,对内磁层下频带哨声模合声波幅度的全球分布特性对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下频带合声波平均场强幅度随磁壳值L、磁地方时、地磁纬度的分布特征及不同... 基于Van Allen Probes近三年的EMFISIS仪器波动观测数据,对内磁层下频带哨声模合声波幅度的全球分布特性对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下频带合声波平均场强幅度随磁壳值L、磁地方时、地磁纬度的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区间的合声波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下频带合声波的波动强度与地磁活动密切正相关,处于强磁扰期间的合声波具有更大的振幅,其发生率与地磁活动强度具有同样的正相关特性.下频带合声波主要发生于午夜至下午的磁地方时区间,其余的磁地方时时段下频带合声波较弱.赤道面附近的下频带合声波主要分布在夜侧至黎明这一时段内,随着磁纬度的增加逐步向日侧扩展.下频带合声波在午夜侧(21-03 MLT)主要出现在15°的磁纬范围内,在晨侧(03-09 MLT)可以到达15°磁纬甚至更高纬度.下频带合声波主要发生于L=~4.5的附近区域.随着地磁活动的增加,下频带合声波所覆盖的L-shell空间区域增大,趋势为向高、低L值区域同时扩展.建立的下频带哨声合声波的全球分布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重要磁层波动对辐射带电子的波粒作用散射效应和对辐射带动力学过程的定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频带合声波 内磁层 统计分析 平均场强 发生率
下载PDF
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焦维新 肖佐 C.T.Russell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利用ISEE-1和ISEE-2飞船观测的磁场数据,分析了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包括场向电流的空间(L值和地方时)分布;流进和流出电离层的场向电流随地方时的变化;场向电流发生率与地磁活动水平(以AL指数表征)、行星际磁场(IMF... 利用ISEE-1和ISEE-2飞船观测的磁场数据,分析了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包括场向电流的空间(L值和地方时)分布;流进和流出电离层的场向电流随地方时的变化;场向电流发生率与地磁活动水平(以AL指数表征)、行星际磁场(IMF)Bz的关系,电流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水平的变化等.发现,场向电流大都发生在夜间,且集中在L为6—10区域内,场向电流发生率,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增强而增大,行星际磁场南向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北向时的发生率.这些结果表明,内磁层场向电流的产生是太阳风和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增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向电流 行星陆磁场 AL指数 内磁层 磁场
下载PDF
基于Van Allen Probes EMFISIS波动仪器观测的内磁层上频带哨声合声波全球分布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旭东 殷倩 +13 位作者 周若贤 易娟 倪彬彬 项正 曹兴 邹正洋 付松 周晨 石润 赵正予 贺丰明 谈家强 郑程耀 王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9-1267,共9页
基于Van Allen Probes近三年的EMFISIS仪器波动观测数据,针对内磁层上频带哨声模合声波幅度的全球分布特性对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上频带合声波平均场强幅度随磁壳值(L)、磁地方时(MLT)、地磁纬度(MLAT)... 基于Van Allen Probes近三年的EMFISIS仪器波动观测数据,针对内磁层上频带哨声模合声波幅度的全球分布特性对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上频带合声波平均场强幅度随磁壳值(L)、磁地方时(MLT)、地磁纬度(MLAT)的分布特征及不同强度区间的合声波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上频带合声波的平均场强幅度与地磁活动条件密切相关,在强磁扰期,平均幅度可达到40 pT以上.在外辐射带中心区域(L=4~6),上频带合声波的幅度最强;在L<~3的区域,上频带磁层合声波没有分布.在夜侧至晨侧(22—09MLT),上频带合声波幅度最强;在下午侧至昏侧(15-19MLT),上频带合声波幅度最弱;日侧(10-14MLT)上频带合声波在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都存在,幅度偏小.上频带合声波主要分布在|MLAT|<10°,其中21-09MLT范围内、磁纬位于|MLAT丨<5°的平均场强幅度最强,磁扰期间可达约100 pT.另外,统计而言,中等幅度(10~30 pT)的上频带合声波在夜侧至晨侧(23-09MLT)靠近磁赤道区域的发生率最高,可达15%左右.强幅度(>30 pT)的上频带合声波普遍分布在夜侧(01-05MLT),发生率最小.本文建立的上频带哨声模合声波的全球分布模型结合已经建立的下频带合声波的全球分布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重要磁层等离子体波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片、辐射带、环电流动力学过程的定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频带合声波 内磁层 统计分析 平均场强 发生率
下载PDF
内磁层电流体系的地磁效应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共8页
对Ⅱ区场向电流及其伴随的部分环电流和电离层电流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PRFI电流系)的磁场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这一三维电流体系在中低纬度地面产生的磁场呈现出特殊的纬度分布:X分量几乎不随纬度变化,Y分量随纬度增高近似呈线性变... 对Ⅱ区场向电流及其伴随的部分环电流和电离层电流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PRFI电流系)的磁场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这一三维电流体系在中低纬度地面产生的磁场呈现出特殊的纬度分布:X分量几乎不随纬度变化,Y分量随纬度增高近似呈线性变化.这些特征明显不同于对称环电流的磁场分布特征(X∝ cosφ,φ是纬度,Y=0),也不同于DP2、S_q、L等电流体系的磁场分布特征.利用这一特征我们可以从地磁台子午链观测到的磁场扰动中分离出PRFI电流系的贡献.用1989年3月磁暴的实例检验了上述模型,观测结果与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分析结果还表明,最大的D_(st)指数并不一定对应着最强的对称环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磁层 电流体系 地磁效应
下载PDF
基于范阿伦双星EMFISIS观测数据的NWC和NAA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的内磁层全球统计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项正 林显浩 +6 位作者 陈薇 王勇 陆鹏 龚文颖 马文琛 花漫 刘阳希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60-3869,共10页
地球表面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可以穿透电离层泄漏进地球磁层导致内辐射带电子沉降到两极大气.因此研究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的空间全球分布特性对于分析辐射带电子的损失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使用范阿伦双星从2013年到2018年共计6年的... 地球表面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可以穿透电离层泄漏进地球磁层导致内辐射带电子沉降到两极大气.因此研究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的空间全球分布特性对于分析辐射带电子的损失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使用范阿伦双星从2013年到2018年共计6年的高质量的波动观测数据,统计了NWC(19.8 kHz)、NAA(24.0 kHz)两个人工VLF台站信号的全球分布,分析了台站信号的电场功率谱密度对地理经纬度、磁壳值L、磁地方时MLT、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在内磁层中,人工台站VLF信号主要沿着台站位置对应的磁力线传播,夜侧强度高于日侧,冬季高于夏季.这种日夜和夏冬差异的形成是因为夜侧和冬季的日照强度较弱,电离层电子密度较低,VLF信号较容易穿透电离层进入磁层.此外人工VLF台站信号的全球分布受地磁活动的影响很弱.这些统计观测结果给出了NWC和NAA两个重要人工VLF台站信号强度的全球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人工VLF台站信号与地球辐射带电子的波粒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 范阿伦双星 全球分布 内磁层
下载PDF
1998年5月磁暴磁层电流体系的地磁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鸿飞 徐文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0-499,共10页
低纬度地区地磁场的短时变化主要由以下电流体系产生 :电离层发电机电流(IDC)、对称环电流 (SRC)以及由部分环电流和Ⅱ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 (PRFI) .此外 ,由Ⅰ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电流体系 (F... 低纬度地区地磁场的短时变化主要由以下电流体系产生 :电离层发电机电流(IDC)、对称环电流 (SRC)以及由部分环电流和Ⅱ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内磁层三维电流体系 (PRFI) .此外 ,由Ⅰ区场向电流及其电离层回路组成的电流体系 (FACI)所产生的低纬地磁场也是不可忽略的 .本文针对 1 998年 5月 1— 6日的大磁暴 ,首先利用多个同子午线台站对的数据分离并消去由IDC电流产生的Sq场 .然后 ,通过线性建模分离其他电流体系产生的磁场成分 .结果表明 :(1 )发生在 5月 1— 6日的磁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PRFI和FACI电流体系在 1— 3日不明显 ,在 4— 5日伴随着亚暴强烈发生 .(2 )SRC的变化情况在第一阶段同Dst指数相似 ,在第二阶段明显滞后于Dst指数 .(3 )在 5月 4— 5日 ,PRFI在SRC之前增强 ,随着PRFI和FACI的恢复 ,SRC开始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电离层电流体系 磁暴 地磁亚暴 内磁层 环电流 场向电流
下载PDF
地球等离子体层研究进展
8
作者 吕景天 张效信 +1 位作者 何飞 黄聪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年第4期417-433,共17页
地球等离子体层作为内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球等离子体层是由上行电离层粒子被地球磁力线捕获而形成的圆环状冷的等离子体区域.等离子体层的外边界称为等离子体层顶,在该区域的... 地球等离子体层作为内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天气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球等离子体层是由上行电离层粒子被地球磁力线捕获而形成的圆环状冷的等离子体区域.等离子体层的外边界称为等离子体层顶,在该区域的等离子体层密度在0.5个地球半径内下降了1~2个数量级.地球等离子体层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是空间环境扰动状态的指示器,其结构形态和动力学过程受地磁场和电场控制,而地磁场短期变化源于太阳活动引起的日地扰动.地磁暴期间等离子体层的大规模结构演化影响等离子体层中波的产生和传播,从而影响波-粒子相互作用,导致内磁层中电子和离子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它磁层和电离层过程.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进一步研究,对揭示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的质量输运和能量转移、空间天气预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等离子体层和地磁活动的关系、等离子体层中的波、顶部电离层及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的变化规律和等离子体层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我们还对等离子体层研究方面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等离子体层 内磁层 地磁活动 太阳风
下载PDF
基于粒子云方法研究地磁场对运动电子束的时空分布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明航 付松 +2 位作者 倪彬彬 雷良建 焦鹿怀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空间电荷效应是空间带电粒子分布直接产生的相关效应,对于理解空间辐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地球磁场对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文章通过数值求解Poisson方程和相对论粒子运动方程,建立粒子云(particle-in-cell,PIC)自洽模型,并构建地... 空间电荷效应是空间带电粒子分布直接产生的相关效应,对于理解空间辐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地球磁场对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文章通过数值求解Poisson方程和相对论粒子运动方程,建立粒子云(particle-in-cell,PIC)自洽模型,并构建地球偶极子磁场模型作为内磁层背景磁场(空间分布L值为3~7)。在模型基础上,给出内磁层典型电子束结构(能量0.1~100 keV)的两种初始分布(Uniform和Gaussian分布),模拟电子束在地磁场影响下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电子束结构受地磁场影响出现纵向的整体偏转,并由于自场效应产生了纵向的拉伸和横向的发散;电子束整体的偏转角主要受地磁场强弱以及电子束运动与磁场夹角影响,而拉伸和发散效应则主要受电子束能量等参数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磁层 地球磁场 空间电荷效应 带电粒子束 粒子云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