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积型和卷积型小波变换对信号处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学智 陈统坚 +1 位作者 叶邦彦 彭永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60,共6页
内积型和卷积型小波变换是小波变换的两种定义形式,由于其迭代算法不同,因而对同一信号有不同的处理效果。以对一个轴承振动信号的处理为例,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小波变换形式的频带分离效果和对信号中故障特征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卷积型... 内积型和卷积型小波变换是小波变换的两种定义形式,由于其迭代算法不同,因而对同一信号有不同的处理效果。以对一个轴承振动信号的处理为例,详细分析了这两种小波变换形式的频带分离效果和对信号中故障特征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卷积型小波变换对信号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内积型,不仅其频带分离效果比内积型优越,而且它所提取的故障特征信息也比内积型小波变换要明显得多。最后对比较结果从理论上给予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积型 卷积 小波变换 信号处理 频带分离 故障特征 轴承
下载PDF
光电混合内积型关联识别系统
2
作者 陈岩松 李德华 +2 位作者 郑师海 张玉河 李承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97-503,共7页
提出把图象信息提取与光学内积关联技术结合起来识别图象的方法,并按照此原理,设计与组建了一个光电混合图象信息提取与关联识别系统。用0~9十个印刷体阿拉伯数字和八种中外飞机作为试验目标在系统上进行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印... 提出把图象信息提取与光学内积关联技术结合起来识别图象的方法,并按照此原理,设计与组建了一个光电混合图象信息提取与关联识别系统。用0~9十个印刷体阿拉伯数字和八种中外飞机作为试验目标在系统上进行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印刷体数字和八种飞机的(可允许左右15°转动)识别率达100%,手写体数字的识别率也能达到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识别 光电混合 图象识别 内积型
下载PDF
为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使用枳实消食丸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丹丹 孙彦敏 +2 位作者 蔡春江 田苗 张瑞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184-185,共2页
目的:观察为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使用枳实消食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接诊的80例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健胃消食... 目的:观察为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使用枳实消食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接诊的80例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健胃消食片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儿使用枳实消食丸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愈显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为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使用枳实消食丸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滞 乳食内积型 枳实消食丸
下载PDF
小儿推拿治疗乳食内积型积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姣 张彩彦 舒艳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乳食内积型积滞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6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小儿推拿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治疗乳食内积型积滞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乳食内积型积滞患儿6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食内积型积滞的患儿采用小儿推拿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患儿的机体不适感,临床治疗有效率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滞 乳食内积型 小儿推拿 临床效果
下载PDF
C—型概率内积空间的线性泛函与线性算子理论
5
作者 张石生 王向东 《河南科学》 1989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是[1]、[2]的继续,讨论了C—型概率内积空间中的线性泛函与线性算子理论。得到了C—型概率内积空间中线性泛函的Riesz表示定理和自共轭算子的若干结论。
关键词 C-概率内积空间 C-希氏空间 线性泛涵 线性算子 RIESZ表示定理 自共轭算子
下载PDF
改进的卷积型小波包分解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田福庆 罗荣 +1 位作者 李万 丁庆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95,共7页
针对卷积型小波包分解存在频带错位与频带重叠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卷积型小波包分解算法。该算法通过交换偶数位置节点小波包分解后的两节点顺序来消除频带错位缺陷,引入两算子分别从频域除去低、高频子带理想通带范围外的频率成分以... 针对卷积型小波包分解存在频带错位与频带重叠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卷积型小波包分解算法。该算法通过交换偶数位置节点小波包分解后的两节点顺序来消除频带错位缺陷,引入两算子分别从频域除去低、高频子带理想通带范围外的频率成分以消除频带重叠缺陷。由构造的故障信号进行仿真实验,并使用某直升机中减速器疲劳实验的故障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于消除了卷积型小波包和内积型小波包分解算法中广泛存在的频率折叠、频带重叠和频带错位缺陷,改造的卷积型小波包分解算法能更方便、更有效地提取隐藏在强噪声和其他强干扰背景下的故障特征信息,从而为机械故障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积型小波包 卷积小波包 频带错位 频带重叠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邦才 王玲玲 +5 位作者 袁建芬 朱奇雄 潘东梅 王培劼 王杰 王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泄浊化瘀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西医诊断标准,中医分型属于浊瘀内积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泄浊化瘀方,对照...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泄浊化瘀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西医诊断标准,中医分型属于浊瘀内积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泄浊化瘀方,对照组用硫普罗宁片合壳脂胶囊,疗程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肝脏B型超声及上腹部CT,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检测肝功能与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化瘀方治疗浊瘀内积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能有效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血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浊瘀内积型 泄浊化瘀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邦才 王玲玲 +5 位作者 袁建芬 朱奇雄 潘东梅 王培劼 王杰 王益 《中医学》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泄浊化瘀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浊瘀内积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泄浊化瘀方,对照组用硫普罗...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泄浊化瘀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浊瘀内积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泄浊化瘀方,对照组用硫普罗宁片合壳脂胶囊,疗程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B型超声及上腹部CT,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LT、AST、GGT、TC、TG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泄浊化瘀方治疗浊瘀内积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能有效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血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浊瘀内积型 泄浊化瘀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based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minimum lumen area in coronary artery intermediate lesions
9
作者 Jian LIU Ying ZHANG +6 位作者 Wei-Min WANG Zhao WANG Qi LI Chuan-Fen LIU Yu-Liang MA Ming-Yu LU Hong ZHAO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minimum lumen area (MLA) of proximal or middle intermediate lesions i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artery, and to develop a model to predic... Objective To identif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minimum lumen area (MLA) of proximal or middle intermediate lesions i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artery, and to develop a model to predict MLA.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demographic data, medical history, an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findings for 90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lesions in the LAD artery.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affecting ML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velop a model for predicting MLA. Results Age, number of lesions, and diabetes mellitu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MLA of proximal or middle intermediate lesions. A regression model for predicting MLA (mm2) was derived from the data: 7.00 - 0.05 × (age) - 0.50 × (number of lesions). A cut-off value of 3.1 mm2 was proposed for deciding when to perform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is model for predicting MLA of proximal or middle intermediate lesions in the LAD artery showed high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dicating good diagnostic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ate lesion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Predictive model Risk facto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