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1,23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争 谭国钳 +1 位作者 雷朝晖 刘建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2-783,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EST)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例按常规的保守治疗的同时施行EST,术前术后对比观察ERCP造影剂排空情况,术后随诊超过每一病例2次胰腺炎发作的间隔...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EST)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病例按常规的保守治疗的同时施行EST,术前术后对比观察ERCP造影剂排空情况,术后随诊超过每一病例2次胰腺炎发作的间隔时间甚至更长,以确定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施行EST,EST后造影剂(胆汁)排空明显改善,随诊结果没有胰腺炎复发。结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反复发作可能与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有关,EST是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尤其是防止其复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括约肌乳头切开 复发性胰腺炎
下载PDF
内窥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鼻胆管引流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杰 汪曙红 宋劲松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时间间隔。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序贯行EST+ENBD+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时间间隔。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序贯行EST+ENBD+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于EST+ENBD术后3d行LC,B组于术后7d行LC,C组于术后30d行LC。对三组患者L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例数及总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C三组患者LC手术时间分别为(34.70±2.24)min、(51.00±2.31)min、(34.43±2.51)min。B组明显延长(F=6.15,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8.86±3.35)mL、(50.43±3.90)mL、(28.57±3.40)mL,B组明显增多(F=7.23,P〈0.01);中转开腹例数分别为1、6、1例,B组居多(x。=6.54,P〈0.05);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0093.29±496.05)元、(10845.86±744.27)元、(15250.57±1006.67)元,C组明显增加(F=6.6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T+ENBD术后与LC的最佳时间间隔是术后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鼻胆管引流 胆囊切除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中配合和术后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敏 周永碧 +1 位作者 李智华 王敖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中配合和术后处理陈敏,周永碧,李智华,王敖川(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中心)6300338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duodenalpapilo-sphincteroto... 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术中配合和术后处理陈敏,周永碧,李智华,王敖川(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中心)6300338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duodenalpapilo-sphincterotomy,EST),主要用于治疗胆总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括约肌 切开 配合 处理
下载PDF
探讨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5期109-109,共1页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对于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几年收治的24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24例患者施行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然后对比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ERCP造... 目的探讨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对于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几年收治的24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24例患者施行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然后对比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ERCP造影剂排空情况,进行手术后随诊,以此来确定其疗效。结果 24例患者顺利经过手术施行之后,经观察其手术之后造影剂(胆汁)排空有明显的改善,术后随诊发现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系,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对于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内窥镜 括约肌乳头切开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涛 郝立校 +8 位作者 吕婵 吴静怡 李兴佳 王永明 陈萌 纪晓丹 刘畅 别里克 龚彪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 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术(ESLBD)(12~15 mm)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ST或ESLBD(12~15 mm)治疗的131例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n=70)和ESLBD组(n=61),比较2组的完全取石成功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关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EST组和ESLBD组的取石成功率和机械碎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6%比100.0%,24.3%比18.0%,P均>0.05)。EST组的ERCP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SLBD组(8.6%比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结果显示,EST组和ESLBD组的ERCP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比8.6%,P>0.05)。结论 与EST相比,ESLBD(12~15 mm)用于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于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ESLBD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EST与ESLBD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ESLBD也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的护理
6
作者 曹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88-89,共2页
内窥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是治疗胆道结石的有效方法,给病人提供了痛苦小、疗效高的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与取得良好疗效密切相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后护理 内窥镜 胆道结石 前准备 中配合 临床资料 治疗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晓鹏 张卫东 +6 位作者 王东 屠佳 田野 崔巍 韩真 袁鹤鸣 张国政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157例);评价两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和(或)病变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LCBDE组和EST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8%(44/45)和98.7%(155/157)(P>0.05)。一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84.4%(38/45)和45.2%(71/157)(P<0.01)。LCBDE组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石,残石率为15.6%(7/45);EST组主要为术后遗留未处理的胆囊病变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率为54.8%(86/157)(P<0.01)。LCBDE组并发术后胆漏4例、残余感染1例,并发症率为11.1%;EST组并发术后胆漏3例、出血4例、高淀粉酶血症3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胆管炎15例,并发症率34.4%(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8)和(9.4±4.1)d(P>0.05);住院费用为(17504±4128)和(16453±3541)元(P>0.05)。结论 LCBDE和EST均有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BDE并发症率、残余病变率均低于EST;LCBDE主要适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者;EST主要适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Oddi括约肌无功能或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不愿再次手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内窥镜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武晓勇 马海宁 黄博 《中国医药》 2012年第12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双镜手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传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双镜手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传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前瞻性地测定31例接受双镜手术(双镜手术组)及29例接受传统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5、10和16周的生存质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双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前平均GLQl分别为(110.5±11.0)和(109.3±1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手术组患者术后2周时,GLQI为(108.6±14.3)分,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5周,GLQI总分和心理情绪状态各方面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均P〈0.05);术后16周,与术前比较,GLQI总分、主观症状、生活功能状态和心理情绪状态明显增高(均P〈0.01)。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2周时GLQI总分为(101.0±10.9)分,降幅明显(P〈0.05),同时,主观症状、社会活动状态和生活功能状态等各方面的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5周时GLQI总分(107.5±11.9)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手术后16周,GLQI总分和主观症状、生活功能状态及心理情绪状态各方面分值均明显超出术前水平(P〈0.05或P〈0.01)。手术后2、5、10周双镜手术组GLQI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108.6±14.3)分比(101.0±10.9)分,(117.9±12.0)分比(107.5±11.9)分,(123.3±10.1)分比(114.6±13.8)分,均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双镜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启胜 彭旭 +1 位作者 纪荣明 徐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为临床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3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 目的:为临床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3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结果:肝胰壶腹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1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区及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营养动脉的出现率为46.1%(29支)。测量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9mm、9.9±3.9mm、12.8±2.9mm;宽度分别为7.2±2.2mm、3.1±0.6mm、7.1±1.4mm。胆总管和胰管间的夹角70%为20°至45°,平均35.4°。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为临床在EST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的深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乳头括约肌 切开 EST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探讨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焱阳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8期254-254,共1页
目的:对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30例,对这些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这30例患者进行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 目的:对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30例,对这些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这30例患者进行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的治疗,然后将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 ERCP造影剂的排空情况以及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手术完成后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诊,对手术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可以发现进行了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的患者的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治疗,而且手术前后患者胆汁的排空情况与术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且患者在手术前后胆汁的排空的改善情况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出现胰腺炎复发的情况。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急性复发胰腺炎出现反复发作与括约肌功能的障碍有着较大的关系,而采用经内窥镜括约肌乳头切开术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进行手术治疗后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胰腺炎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乳头切开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
12
作者 麦麦提江·麦麦提明 朱功兵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5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9例)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267...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5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89例)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267例)行早期EST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变化,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WBC、D-D及AMY水平均明显下降,ALT、AST、TBIL及GGT水平均有所提高(P 0.05)。结论:早期EST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其疗效显著,且对患者肝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韩宏锋 陈虹 +1 位作者 薛伟红 李延伟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626-1627,共2页
选择性乳头插管是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基础,但有时会遇到困难。十二指肠乳头大小、部位、开口情况、周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胆胰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 选择性乳头插管是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治的基础,但有时会遇到困难。十二指肠乳头大小、部位、开口情况、周围解剖结构改变以及胆胰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术,是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常用的方法,可提高胆管插管的成功率。近几年我们在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了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胆管疾病 胰胆管造影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 内窥镜 插管法
下载PDF
非典型内窥镜乳头切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纯智 《腹部外科》 1996年第2期83-84,共2页
非典型内窥镜乳头切开术鲁纯智M.Щ.钦钦阿什维林,Ц.Ц.扎捷瓦亨自70年代以来,治疗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狭窄有一种新方法──经内窥镜乳头切开术(EPT)。操作方法是将内窥镜经口腔向乳头壶腹部及胆总管远端插入乳头切开刀。... 非典型内窥镜乳头切开术鲁纯智M.Щ.钦钦阿什维林,Ц.Ц.扎捷瓦亨自70年代以来,治疗胆总管结石和乳头狭窄有一种新方法──经内窥镜乳头切开术(EPT)。操作方法是将内窥镜经口腔向乳头壶腹部及胆总管远端插入乳头切开刀。当结石在乳头部及胆总管远端嵌顿或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切开 内窥镜 胆管结石 乳头狭窄
下载PDF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加乳头切开术在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诊疗价值
15
作者 张爱农 何向阳 文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以及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RCP表现以及62例胆总管结石的EST取石治疗。结果:本组82例,78例ERCP显...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以及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RCP表现以及62例胆总管结石的EST取石治疗。结果:本组82例,78例ERCP显示异常,其中胆管结石65例,胆管癌7例,胆管炎症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胆道蛔虫、外科手术后胆总管瘘各1例。4例ERCP未显示病变,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正确率为95.1%(78/82)。ERCP指导EST行网篮、球篮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取石60例,2例失败,取石成功率为96.8%(58/60)。结论: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在EST网篮碎石、取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可指导网篮取石及观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梗阻性疾病 影像诊断 胆总管结石 乳头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
16
作者 袁艳 陈琼 习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分为球囊组(n=86)和非球囊组(n=46)。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生化指标。结果:球囊组总取石成功率、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均高于非球囊组,取石时间短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球囊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血清淀粉酶均低于非球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治疗10 mm以上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时间短,能够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球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谷明明 朱明莉 +1 位作者 杨澜 荣晓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类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位置分为包绕型组(n=8)、边缘型组(n=43)、周围型组(n=52)。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取石。比较三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取石操作时间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包绕型组>边缘型组>周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高淀粉酶血症、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包绕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操作时间较边缘型、周围型患者长,且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
下载PDF
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韩贤养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行EST取石+LC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均观察到术后3个月。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内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取石+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明显,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辅助乳头括约肌切开 腹腔镜胆囊切除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19
作者 马东明 顾小晖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3-05两家医院收治的2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3-05两家医院收治的2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104例)与ERCP+EST组(168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结果LCBDE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长于ERCP+EST组,术中出血量多于ERCP+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石一期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ERCP+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RCP+EST相比,虽然LCBDE术的引流管留置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其在结石一期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势。临床应根据有关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乳头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步军 《大医生》 2024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腹腔镜组(行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46例)和EST组(行EST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EST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腹腔镜组,排气、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升高,但EST组均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降低,但EST组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 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中重度肝硬化患者手术时间较传统腹腔镜手术用时更长,但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可促进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胆囊结石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