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伟华 李杰 +6 位作者 张新 罗鸿 马宁 刘东海 乔晨晖 李继峰 朱耀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EVH)66例为研究组,男性35例...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2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EVH)66例为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31例,年龄60.30±7.92岁,体质量69.77±10.66 kg;同期行开放获取大隐静脉(OVH)的139例为对照组,男性109例,女性30例,年龄59.20±8.37岁,体质量71.16±9.91 kg。结果 2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VH组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3.03%;OVH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3.60%,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OVH组围术期发生急性心梗3例,发生率为2.16%,EVH组1例,发生率1.52%,亦无统计学差异;低心排综合征OVH组4例(2.88%),EVH组2例(3.03%),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OVH组有8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8.80%;EVH组5例,发生率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再发心梗;2年静脉桥血管通畅率,OVH组为83.59%,EVH组为82.22%,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EVH在减低术后下肢伤口并发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期通畅率同常规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而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临床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中期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预后、思考与争议
2
作者 Shahzad G.Raja Zubair Sarang 朱贤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移植血管的选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患者术后的平稳恢复,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避免二次干预都和冠状动脉血管桥的通畅密不可分。考虑到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以及术后生存率,乳内动脉是CABG患者桥血管... 移植血管的选择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患者术后的平稳恢复,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避免二次干预都和冠状动脉血管桥的通畅密不可分。考虑到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以及术后生存率,乳内动脉是CABG患者桥血管的首选。但是,当患者存在多根冠状动脉需要搭桥时,大隐静脉仍然被广泛应用。大隐静脉获取的传统方法是采用自脚踝至腹股沟开放切口,称为开放性大隐静脉获取术(OVH)。但是这样的取桥方法会引起腿部手术切口疼痛以及感染。此外,如此长的伤口会让患者感觉极不美观。切口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对美观的需求促使内窥镜大隐静脉获取术(EVH)的产生。对于OVH和EVH两种术式,既往的文献表明EVH可以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缩短住院时间,并减轻术后切口的疼痛。尽管EVH具有上述已知的优点,但是也有报道认为内窥镜技术存在损伤静脉的风险,同时在静脉桥的通畅度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存在潜在的不利因素,这些都限制了EVH的广泛应用。本综述将对EVH的技术、预后、思考以及争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获取大静脉术(EVH) 移植血管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长的大隐静脉(LSV) 开放式大隐静脉获取(OVH)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马露 程兆云 +6 位作者 侯剑峰 王圣 胡俊龙 张华坤 郑道阔 赵勇 刘前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比较内窥镜技术与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探讨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2例,其中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者103例为内窥... 目的比较内窥镜技术与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探讨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2例,其中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者103例为内窥镜组,采用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者9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2、3天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内窥镜组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5.8%、6.8%、7.8%)低于对照组(22.2%、20.2%、25.3%)(P<0.05),内窥镜组糖尿病患者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2.9%、2.9%、5.9%)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25.6%、30.8%、30.8%)(P<0.05);内窥镜组术后第1、2、3天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194.90(122.10,314.50)、150.50(88.40,223.30)、115.10(67.00,174.30)ng/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5.16(3.45,9.52)、3.56(2.15,5.65)、1.87(1.11,2.78)μg/L]与对照组[164.40(92.00,248.40)、122.80(69.90,224.50)、87.64(36.70,152.50)ng/L,4.96(3.33,9.31)、3.50(2.53,4.63)、1.94(1.21,2.8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2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均高于术前(P<0.05);内窥镜组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69.41±39.25)mL/min]和搏动指数(1.91±0.71)与对照组[(78.58±35.74)mL/min、1.92±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有良好的围术期效果,与传统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相比,可减少下肢伤口麻木、疼痛和水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内窥镜获取大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