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抗震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侃 郝玮 +3 位作者 程卫红 陈灏恺 马宏睿 陆宜倩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1,共9页
钢板混凝土组合墙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材料优势,抗震性能优越,但在工程应用中存在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墙内为水平向和竖向相交的钢骨,具有施工效率更高、施工成本更低的特点。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墙相比... 钢板混凝土组合墙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材料优势,抗震性能优越,但在工程应用中存在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墙内为水平向和竖向相交的钢骨,具有施工效率更高、施工成本更低的特点。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墙相比,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的研究成果较少,其抗震性能没有得到充分验证。本文选取了原设计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墙的工程实例,将其中的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替换为含钢率相近的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4个算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两种不同形式组合墙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及组合墙自身性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的混凝土受压损伤水平和损伤范围略微偏大,构件承载力略低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将结构中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替换为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自振特性、弹塑性动力响应和构件损伤的影响较小,结构仍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双向钢骨混凝土组合墙 动力弹塑性分析 抗震性能 超高层混合结构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组合框架滞回性能及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奎 潘梦阳 林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7,共5页
在已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平面非线性软件IDARC 2D建立数值模型,对一榀配置核心钢管的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梁新型组合框架进行滞回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同时,对此框架的套建增层改造实例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IDARC... 在已有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平面非线性软件IDARC 2D建立数值模型,对一榀配置核心钢管的混凝土柱和钢骨混凝土梁新型组合框架进行滞回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同时,对此框架的套建增层改造实例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IDARC 2D能较好地模拟组合框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过程,为此类框架滞回性能的模拟提供了合适的方法;此新型框架具有梁铰耗能,延缓柱底出铰的特点,抗倒塌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框架 钢骨混凝土 内置核心钢管混凝土 滞回性能 时程分析
下载PDF
厦门九州大厦高层钢结构设计即将完成
3
作者 陈云波 《钢结构》 1991年第3期23-23,共1页
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负责结构设计的厦门九州大厦,是一座以办公为主兼作购物、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大楼,高约100m,与厦门市政府大楼隔街相望,建筑面积约6万m^2。地下2层(一层车库、一层商场),深达10m,为 SRC 结构,四周作地下连续墙,梁... 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负责结构设计的厦门九州大厦,是一座以办公为主兼作购物、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大楼,高约100m,与厦门市政府大楼隔街相望,建筑面积约6万m^2。地下2层(一层车库、一层商场),深达10m,为 SRC 结构,四周作地下连续墙,梁柱为钢骨混凝土;地上25层,除第1、2层为 SRC 外,其余全部采用钢结构,为框架一剪力墙体系。设计钢柱为箱形断面,梁为焊接 H 型钢,钢板厚达50mm,全部采用16Mn 钢(系我国首次在高层钢结构中应用国产钢材)、楼层采用栓钉剪力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钢结构 钢骨混凝土 压型钢板 剪力体系 栓钉 综合性大楼 地下连续 组合楼板 施工图设计 箱形断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