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群体认同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兼论内群体偏好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代钰 彭韵竹 张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依托社会认同理论框架,选用网络欺负量表、群体认同量表和内群体偏好量表,对多所大学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的3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描述大学生群体遭受网络欺凌的现状,并探究影响网络欺凌的群体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与... 依托社会认同理论框架,选用网络欺负量表、群体认同量表和内群体偏好量表,对多所大学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的3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描述大学生群体遭受网络欺凌的现状,并探究影响网络欺凌的群体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与大学生网络欺凌呈负相关,网络欺凌在性别上具有明显差异,其他维度差异则不显著;内群体偏好与群体认同呈正相关,与网络欺凌呈负相关;在积极平稳的群体中,个体的群体认同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发生网络欺凌;内群体偏好在群体认同和网络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而要解决大学生网络欺凌问题,应从群体认同的视角对其进行预防、监管、引导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欺凌 群体认同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区域品牌的文化认同及内群体偏好的口碑传播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向阳 白丽群 杨颂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09,119,共6页
基于消费者角度,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将感知威胁和原型性作为区域品牌口碑数量的影响因素,剖析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对区域品牌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群体更加倾向传播有关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文化认同程度越强,内群体对区域品牌就... 基于消费者角度,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将感知威胁和原型性作为区域品牌口碑数量的影响因素,剖析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对区域品牌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内群体更加倾向传播有关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文化认同程度越强,内群体对区域品牌就越偏好,进而给予区域品牌更多正面评价,更加愿意传播区域品牌的正面口碑信息;感知威胁和原型性都与区域品牌正面口碑信息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品牌 口碑传播 文化认同 内群体偏好 感知威胁 原型性
下载PDF
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莹瑞 佐斌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方法选取596名青少年,应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国家自豪感问卷、国民刻板印象问卷分别施测。结果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内群体偏好有显著的正相关(r=0.34~0.51,P<0.01),... 目的探讨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方法选取596名青少年,应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国家自豪感问卷、国民刻板印象问卷分别施测。结果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内群体偏好有显著的正相关(r=0.34~0.51,P<0.01),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对内群体偏好有显著预测效果(P<0.01)。结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自豪感可以预测国民印象中的内群体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国家自豪感 内群体偏好 国家自豪感量表
下载PDF
群体实体性与民族认同对内群体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晓莉 周建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了探讨群体实体性和民族认同对内群体偏好的影响,当前研究运用问卷法对随机选取的中国内地116名藏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群体实体性越强,民族认同感越强,内群体偏好也越强;群体实体性和民族认同感都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内群体偏... 为了探讨群体实体性和民族认同对内群体偏好的影响,当前研究运用问卷法对随机选取的中国内地116名藏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群体实体性越强,民族认同感越强,内群体偏好也越强;群体实体性和民族认同感都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内群体偏好;民族认同在群体实体性和内群体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说明,当少数民族实体性增加时,少数民族成员会增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从而增加了内群体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实体性 民族认同感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内部竞争环境下内群体偏好的维持:群体认同和心理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左有霞 赵玉芳 陈冰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4-271,共8页
内群体偏好对群体及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有重要价值。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揭示了个体在内部竞争下维持内群体偏好的机制。实验一操纵内部竞争(有,无)和群体认同(高,低),发现内部竞争破坏了内群体偏好,而群体认同无法改变此破坏作用。实验二操... 内群体偏好对群体及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有重要价值。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揭示了个体在内部竞争下维持内群体偏好的机制。实验一操纵内部竞争(有,无)和群体认同(高,低),发现内部竞争破坏了内群体偏好,而群体认同无法改变此破坏作用。实验二操纵内部竞争(有,无)和内群体心理距离(远、近),发现内部竞争破坏内群体偏好时,心理距离能够调节二者的关系,近心理距离有益于个体在内部竞争下维持内群体偏好。实验三进一步分析了心理距离维持内群体偏好的作用机制,发现心理距离通过个体知觉到的内部竞争感而影响内群体偏好。据此可认为,在内部竞争中维持内群体偏好需更多地关注成员间的关系(缩短心理距离),而非单纯地强调个体和群体间的联结(群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群体偏好 内部竞争 群体认同 心理距离
下载PDF
面孔可信度评价的跨维度同化效应:社会经济地位调节下的内群体偏好不对称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漫 何婷婷 陈文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9-237,共9页
同维度背景对面孔社会评价的同化效应很常见.近期研究发现,面孔可信度评价会受被评价面孔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背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跨维度的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相关研究通常未考虑被评价者和评价者之间的关系,因... 同维度背景对面孔社会评价的同化效应很常见.近期研究发现,面孔可信度评价会受被评价面孔的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背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跨维度的同化效应.但同化效应相关研究通常未考虑被评价者和评价者之间的关系,因而尚不清楚这种跨维度的同化效应是否会受到评价者自身SES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考察被评价面孔SES和评价者SES对面孔可信度评价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被评价面孔的高、低SES背景信息均对面孔可信度评价产生跨维度同化效应,且这种同化效应会受评价者自身SES的调节,表现为高、低SES评价者的内群体偏好存在不对称性,即只有低SES评价者表现出内群体偏好.这些结果启示,社会评价本质上也可能依赖于社会关系,其同化效应研究应该考虑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面孔可信度评价 同化效应 内群体偏好
原文传递
群体偏好与年级对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庆科 徐萍 +1 位作者 吴睿 胡姗姗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2-408,共7页
采用独裁者博弈(DG)探讨了群体偏好对不同年级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研究1对450名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年级发展特点进行了测查。研究2以168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在独裁者博弈中与独裁者的关系、性别与年级对小学生(第三方)利他... 采用独裁者博弈(DG)探讨了群体偏好对不同年级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研究1对450名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年级发展特点进行了测查。研究2以168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在独裁者博弈中与独裁者的关系、性别与年级对小学生(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研究3以180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在独裁者博弈中与接受者的关系、性别与年级对小学生(第三方)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利他惩罚行为在1至3年级之间有显著增长,3至5年级之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2)3年级小学生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偏好。(3)利他惩罚行为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与女生比男生更利他的预期相左。结论:小学生至少在6岁就已经出现了利他惩罚行为且逐渐表现出群体偏好;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中可能存在"3年级现象";女生可能更愿意通过非惩罚的方式达成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裁者博弈 利他惩罚 内群体偏好 3年级现象
下载PDF
低地位群体的内/外群体偏好:基于SC-IAT的检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佐斌 徐同洁 《心理研究》 2015年第1期26-30,共5页
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42名专业硕士生的内隐的内/外群体偏好进行测量,使用语义分化量表测量其外显的内/外群体偏好,探讨低地位群体的群体偏好状况。结果表明:⑴被试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好... 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42名专业硕士生的内隐的内/外群体偏好进行测量,使用语义分化量表测量其外显的内/外群体偏好,探讨低地位群体的群体偏好状况。结果表明:⑴被试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好,其中外群体偏好的程度显著大于内群体偏好;群体偏好的外显测量结果与内隐测量结果相关不显著。⑵SC-IAT可以用来测量内隐群体偏好,低地位群体同时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与对高地位群体的外群体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AT 内群体偏好 群体偏好 低地位群体 专业硕士
下载PDF
为了谁,幼儿更可能说谎?不同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张文洁 黄子君 +2 位作者 谭佩霞 范伟 钟毅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3,共8页
本研究采用“你藏我找”范式,将自我受益作为基线条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自我相关性受益者和不同群体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于高自我相关者和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 本研究采用“你藏我找”范式,将自我受益作为基线条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自我相关性受益者和不同群体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于高自我相关者和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高自我相关者的利益而说谎(实验1);(2)相比于内群体和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内群体的利益而说谎(实验2)。以上结果表明,5~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存在强烈的利己倾向,为自己获得利益而说谎的可能性最大;而5~6岁幼儿的亲社会说谎行为在个体层面存在自我相关性偏好,在群体层面存在内群体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岁幼儿说谎行为 受益者 利己倾向 自我相关性偏好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大学生对不同群体的态度差异
10
作者 于海涛 金盛华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1-15,33,共6页
本研究希望基于一种平等的、双向度的视角,分别从不同民族的视角探讨本民族成员与其他民族成员的社会距离。采用修订的社会距离问卷对54名哈萨克族、195名汉族和23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论是汉族,还是哈萨克族和维吾... 本研究希望基于一种平等的、双向度的视角,分别从不同民族的视角探讨本民族成员与其他民族成员的社会距离。采用修订的社会距离问卷对54名哈萨克族、195名汉族和23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论是汉族,还是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都表现出内群体偏好,愿意与本民族成员发生亲密的社会交往;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间的社会交往要显著亲密于哈萨克族与回族、蒙古族和藏族间的社会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汉族 社会距离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内源性羞耻与群体身份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赛琦 王柳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7-962,共6页
本研究考察内源性羞耻影响对内外群体陌生人的亲社会行为。159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中性组和内源性羞耻组,在两类亲社会情境里完成助人意愿的自我评定任务。结果显示,当外群体成员求助时,内源性羞耻组被试具有更强的助人意愿,且内源性羞... 本研究考察内源性羞耻影响对内外群体陌生人的亲社会行为。159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中性组和内源性羞耻组,在两类亲社会情境里完成助人意愿的自我评定任务。结果显示,当外群体成员求助时,内源性羞耻组被试具有更强的助人意愿,且内源性羞耻可以消除内群体偏好效应。研究支持内源性羞耻的修复性动机影响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羞耻 群体身份 亲社会行为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对公共媒体信息的加工偏向:内外群体属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健茹 唐婉琳 +2 位作者 尹伊 许邈 王艳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4-941,共8页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在公共媒体信息背景下考察人们对不同效价新闻的加工偏向,以及新闻群体属性在加工偏向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2均以不同效价的内外群体的真实新闻为实验材料,实验1采用选择接触范式,从行为选择层面间接考察被试阅览不...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在公共媒体信息背景下考察人们对不同效价新闻的加工偏向,以及新闻群体属性在加工偏向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2均以不同效价的内外群体的真实新闻为实验材料,实验1采用选择接触范式,从行为选择层面间接考察被试阅览不同新闻时的注意选择偏向;实验2采用点探测范式,增加两种SOA(200ms/500ms)条件,进一步直接地揭示被试加工新闻信息时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表明,实验1中被试倾向加工积极的内群体新闻以及消极的外群体新闻;同样,在实验2的注意后期,也发现人们对内群体新闻的积极注意偏向,与对外群体新闻的消极注意偏向,而在注意早期,人们对积极新闻存在注意偏向,且不受群体属性影响。结果符合社会认知加工的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贬低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偏向 内群体偏好 群体贬低 公众媒体信息 注意阶段
下载PDF
共同内群体认同对群体帮助的提升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涛 梁芳美 赵玉芳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年第2期16-33,218,共19页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内群体为其成员提供了情感意义和价值意义,群体成员将群体身份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并因而产生内群体偏好。本研究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否提升群体帮助及其机制。研究1通过双向度测量的方法考察共同内群体认同与群... 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内群体为其成员提供了情感意义和价值意义,群体成员将群体身份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并因而产生内群体偏好。本研究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能否提升群体帮助及其机制。研究1通过双向度测量的方法考察共同内群体认同与群体帮助的关系,结果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与内群体、外群体帮助呈显著正相关,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对两者仍有显著影响;研究2进一步考察共同内群体认同对群体帮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显著提升了外群体帮助,降低了内群体帮助偏好,对外群体帮助的提升作用是通过感知相似性实现的。研究拓展了共同内群体认同模型,丰富了亲社会行为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帮助 共同内群体认同 内群体偏好 重新范畴化 感知相似性
下载PDF
新老上海人群体的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研究
14
作者 陈烨秋 彭琳 郑全全 《神州》 2019年第17期242-243,246,共3页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对29名新上海人和47名老上海人进行了新老上海人群体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的测量,比较两个群体在热情与能力两个基本维度上的差异,以及探讨内群体偏好和补偿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以下结果:新老上海人都倾...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对29名新上海人和47名老上海人进行了新老上海人群体刻板印象和元刻板印象的测量,比较两个群体在热情与能力两个基本维度上的差异,以及探讨内群体偏好和补偿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以下结果:新老上海人都倾向于认为新上海人的能力多于热情,老上海人热情多于能力,群体内比较均体现了补偿效应;新上海人认为新上海人的能力显著高于老上海人,而两个群体热情维度相当;老上海人则认为老上海人的热情显著高于新上海人,而两个群体能力相当,两个群体在群际比较方面均表现出了内群体偏好。此外,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群体威胁和内群体认同是群体内群体偏好程度的预测变量,而外群体接触程度和外群体威胁是群际补偿效应程度的预测变量。本研究是对新老上海人群体的群际认知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元刻板印象 内群体偏好 补偿效应
下载PDF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对阶层刻板印象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春燕 黄海 +2 位作者 刘陈陵 郭永玉 贺金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为探讨社会阶层对刻板印象的影响,选取客观上处于相对高阶层的被试108名和处于相对低阶层的被试99名,请被试对当前中国社会中的典型高低阶层群体进行提名,并对两个群体进行能力-热情-道德三维度的评分。结果发现:(1)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 为探讨社会阶层对刻板印象的影响,选取客观上处于相对高阶层的被试108名和处于相对低阶层的被试99名,请被试对当前中国社会中的典型高低阶层群体进行提名,并对两个群体进行能力-热情-道德三维度的评分。结果发现:(1)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可以预测人们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高阶层群体被认为是"高能力、低热情、低道德"的,而低阶层群体则被认为是"低能力、高热情、高道德"的。(2)评价者的社会阶层主要影响了能力维度的评价,低阶层被试在能力评价上表现出了对内群体的偏好。整体来看,研究结果支持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社会阶层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刻板印象 内容模型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民族刻板印象:文化适应策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寿欣 车现楠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1-99,共9页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其饮食习惯、人生礼仪、民族禁忌、经济形态等都直接源于伊斯兰教的规定,并深受其影响。回族成员是如何与主流文化进行交流的?与主流文化交流沟通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90名我国回族...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其饮食习惯、人生礼仪、民族禁忌、经济形态等都直接源于伊斯兰教的规定,并深受其影响。回族成员是如何与主流文化进行交流的?与主流文化交流沟通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90名我国回族大学生施测,考察了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策略以及民族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顺序依次是主流文化认同、积极民族认同和消极民族认同;他们最常用的文化适应策略依次是整合、分离和同化;其民族刻板印象存在显著的"内群体偏好"效应。分离的文化适应策略在积极民族认同对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化的文化适应策略在消极民族认同对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策略 内群体偏好 民族刻板印象
下载PDF
浅析导致偏见的认知过程
17
作者 王倩雅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34-135,共2页
偏见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指的是对特定群体的负面态度。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偏见来源于我们处理社会信息的方式,是我们思维的产物。偏见一旦产生,便会进一步影响社会思维,使得自身持续存在。
关键词 偏见 认知 内群体偏好 群体同质效应 刻板印象
下载PDF
群际偏差的进化:人类对暴力与疾病威胁的适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晴 吴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84-2096,共13页
内群体偏好与内群体贬低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但为何会存在这两种群际偏差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两种群际偏差是否具有进化基础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答。通过系统整理在暴力威胁和疾病威胁构成的生存压力下,两种群际偏差遵循烟雾探测原... 内群体偏好与内群体贬低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但为何会存在这两种群际偏差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两种群际偏差是否具有进化基础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答。通过系统整理在暴力威胁和疾病威胁构成的生存压力下,两种群际偏差遵循烟雾探测原则和功能弹性原则处理威胁线索的研究报告,研究说明了两者虽然方向完全相反,但却是同一威胁管理机制对特定的内外群体关系产生的不同反应,具有进化的适应性,支持其进化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群体偏好 内群体贬低 威胁 烟雾探测 功能弹性
下载PDF
“蚁族”身份认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廉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5-59,共5页
笔者带领课题组于2010年3月至11月,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七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并对其影响因素和社会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低收... 笔者带领课题组于2010年3月至11月,通过实地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重庆、南京七个城市的"蚁族"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了该群体的身份认同,并对其影响因素和社会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大部分认同"蚁族"身份,表现出"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损"的特点,而"户口"和"媒体建构"对身份认同有显著影响。"蚁族"的身份认同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社会流动信仰体系对于该群体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族 身份认同 内群体偏好 群体贬损 社会信仰体系
下载PDF
典型性对群际偏差的影响:以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关系为例
20
作者 张冀琦 黄桢炜 刘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已有研究表明典型群体成员会表现出更强的群际偏差。然而,典型群体成员表现群际偏差的基础是内群体偏好还是外群体贬损尚未明确。本研究以中国社会背景下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关系为例,对典型城市居民表现群际偏差的基础进行探索。研... 已有研究表明典型群体成员会表现出更强的群际偏差。然而,典型群体成员表现群际偏差的基础是内群体偏好还是外群体贬损尚未明确。本研究以中国社会背景下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关系为例,对典型城市居民表现群际偏差的基础进行探索。研究一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典型性与群际偏差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典型的城市居民会表现越强的内群体偏好,但外群体贬损不受典型性影响。研究二采用实验设计对城市居民典型性进行操纵,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典型性会导致内群体偏好,而非外群体贬损。研究结果一致地表明,典型城市居民表现群际偏差的基础是内群体偏好而非外群体贬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性 群际偏差 内群体偏好 群体贬损 农民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