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分歧与内群偏私:公共政策绩效损失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霍春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7,共7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现象日渐增多。试图从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角度来回答公共政策产出与公共价值之间的差距问题。运用社会心理学以及PV-GPG理论阐释了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合作与群体冲突行为产生的过程,从...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现象日渐增多。试图从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角度来回答公共政策产出与公共价值之间的差距问题。运用社会心理学以及PV-GPG理论阐释了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中的群体合作与群体冲突行为产生的过程,从中分析公共政策绩效损失产生的逻辑起点、原因以及影响要素。研究发现: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的逻辑起点是政策利益主体的认知分歧;公共政策绩效损失产生的原因是,公共政策绩效生产过程中政策价值目标的相对稳定性与利益群体价值分散性的矛盾;影响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的主要因素有认知场所、社会观念以及政策包容性。最后提出了减少公共政策绩效损失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绩效损失 自我范畴化 认知分歧 内群偏私 共享现实
下载PDF
内群偏私:自我锚定还是社会认同?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欣媚 林佳 +1 位作者 曹敏莹 黄玄凤 《社会心理科学》 2008年第5期3-11,24,共10页
以往关于内群偏私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做解释。近期,自我锚定(self-anchoring principle)原理被证实可用于解释内群偏私的原因。基于中国人及美国人在内群偏私的目的、方法上的不同,我们采用最小群体范... 以往关于内群偏私的研究大多采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做解释。近期,自我锚定(self-anchoring principle)原理被证实可用于解释内群偏私的原因。基于中国人及美国人在内群偏私的目的、方法上的不同,我们采用最小群体范式,验证这两种理论在中国大学生上的适用性。410名大学生(其中前测94名)在互联网上完成以认知能力评估为名的实验,实验控制反馈类型,要求参与者对自身、内群及外群在不同维度上评分。实验证明内群偏私存在;分化理论成立;采用演绎策略时,个体评价与内群评价的差异显著小于个体采用归纳策略时两者的差异,符合社会认同理论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群偏私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锚定 最小体范式
下载PDF
中国高校学生间称呼语的社会学研究
3
作者 陈晓丹 《前沿》 2013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本文通过描述在高校中常见的学生之间的称呼语来探讨称呼语体现出来的内群偏私心理,反映出人们需要在社会认同中确立自我的社会身份,寻求正向的自尊,但社会认同理论同样认为,个体过分热衷自己的群体,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见、群体间冲突... 本文通过描述在高校中常见的学生之间的称呼语来探讨称呼语体现出来的内群偏私心理,反映出人们需要在社会认同中确立自我的社会身份,寻求正向的自尊,但社会认同理论同样认为,个体过分热衷自己的群体,就容易引起群体间偏见、群体间冲突和敌意。所以在意识到内群偏私的问题的同时要控制自尊的过度化,来尽量避免和减少因内群对外群的歧视偏见而造成内群和外群意识上和行为上的冲突,最终达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 社会认同 内群偏私 歧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