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一例
1
作者 郝东升 尹芸生 +5 位作者 李栋 刘巍 苏钟毅 武春文 王彰勇 王廷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7-548,共2页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患者,男,29岁。髋部压砸伤致骨盆骨折、右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C型,骨盆骨折Tile分型C1.2型,股骨颈骨折Garden型。伤后7...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患者,男,29岁。髋部压砸伤致骨盆骨折、右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C型,骨盆骨折Tile分型C1.2型,股骨颈骨折Garden型。伤后7d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枚空心钛钉固定股骨颈骨折,重建钛板固定骨盆骨折。结果术后3个月X线片示左侧髂骨、双侧耻骨支坐骨支骨折愈合。术后随访1年右股骨颈已部分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征象。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功能恢复良。结论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盆腔内脱位为少见而严重的高能量损伤,手术治疗是稳定骨折、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盆腔内脱位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并嵌入股骨外髁骨折端一例
2
作者 戴建辉 吴献伟 +1 位作者 林宇进 林海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20-520,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 股骨外髁 骨折端 嵌入
下载PDF
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1例
3
作者 张朋旗 徐晓东 衣建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40-,共1页
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又称髌骨中央型脱位,由Midelfart(1887年)首先报告,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脱位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 股四头肌内侧扩张部撕裂 临床报告
下载PDF
I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肋骨头椎管内脱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承跃 王守丰 邱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 ype1,NF1)是一种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3000~1/3500。NF1病人发生骨骼畸形的概率为10%~25%,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脊柱侧凸,大约为10%~30%。临床上按有... 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 ype1,NF1)是一种累及人体多个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3000~1/3500。NF1病人发生骨骼畸形的概率为10%~25%,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是脊柱侧凸,大约为10%~30%。临床上按有无脊柱结构性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侧凸 肋骨头 椎管内脱位
原文传递
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一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冀春林 林海东 徐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 罕见病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髌骨中央型脱位1例
6
作者 卢子林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3期108-108,共1页
髌骨中央型脱位又称外伤性髌骨关节内脱位。由Midelfart(1887年)首先报告,是临床上极为罕见的脱位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髌骨 中央型脱位 外伤 关节内脱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同期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梁成 王兴 +2 位作者 伊彪 李自力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及下颌骨体(13侧)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前经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7例患者均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3例为重度OSAHS,另4例为轻、中度OSAHS。6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1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7例患者的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手术包括两个术式: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和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后间歇期5—7天,牵引速度1mm/d,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5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PSG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OSAHS症状均减轻或消失。除1例术前重度者术后诊断为轻度外,其余6例患者术后PSG检查结果显示均已达到治愈标准。7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18—51个月,平均随访复查时间34.3个月。无小颌畸形及关节强直复发。结论: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可有效矫治成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HS.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能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手术次数。术后开口训练对牵引间隙内的骨形成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 颞下颌关节 关节成形术 小颌畸形
下载PDF
犬颧骨牵张成骨后新生骨成熟状况与厚度和密度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牛学刚 赵铱民 +1 位作者 门肾力 韩小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75-77,共3页
目的:通过新生骨骨质结构和骨密度分析观察犬颧骨牵张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外科实验室完成。①以6只犬为实验动物,实验侧,全麻下截除部分上颌骨颧突制作宽约10mm节段性缺损,模拟上颌骨大型缺损... 目的:通过新生骨骨质结构和骨密度分析观察犬颧骨牵张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外科实验室完成。①以6只犬为实验动物,实验侧,全麻下截除部分上颌骨颧突制作宽约10mm节段性缺损,模拟上颌骨大型缺损,施行颧骨牵张成骨,0.5mm/次,2次/d,连续10d,共牵引10mm。保留对侧骨质完好为对照侧。②固定期X射线观察,分别于8,12,16周取材,行骨密度分析、大体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6只犬实验内容按计划完成,牵张区新骨生成顺利,快速。②于固定期8周时,新骨形成良好,但骨质结构、密度和成熟状况与正常骨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实验侧骨密度为对照侧骨密度的56.9%,此后,各项指标进行性加强,至16周时,新生骨骨质结构已接近于正常骨,并具备相当的密度,实验侧骨密度为对照侧骨密度的86.1%。结论:颧骨牵张成骨效果确切,在固定期8周时,新生骨生成良好,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此后,骨质不断改建和成熟,骨密度进行性加强,固定期16周时,新生骨在成熟状况,厚度、密度等方面接近于正常骨。固定期8~12周时可考虑卸下牵张器,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 骨生成 内脱位 骨密度
下载PDF
不同时期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牵张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彩霞 周健 +2 位作者 王银龙 朱传凤 阎旭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确定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牵张成骨中的最佳注射时期。方法将3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Ⅰ组为对照组不注射PRP,其余3组分别在延迟期、牵张期和固定期注射0.5ml PRP于牵张间隙中。牵张结束后2、4、8周每... 目的确定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牵张成骨中的最佳注射时期。方法将3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Ⅰ组为对照组不注射PRP,其余3组分别在延迟期、牵张期和固定期注射0.5ml PRP于牵张间隙中。牵张结束后2、4、8周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EXA)测量新生骨骨密度,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HE染色光镜下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新骨生成速率高于对照组;牵张结束后2、4周时,牵张期注射PRP组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学观察与其余两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对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牵张期注射PRP可缩短牵张成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 血小板输注 成骨细胞
下载PDF
模拟牵张成骨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孝勤 张莉 +3 位作者 陈军 马伟群 郑俊发 胡静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本实验拟研制一种细胞加力装置用以模拟成骨细胞在牵张成骨过程中所受的力学刺激。方法设计研制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检测该装置的机械性能和细胞培养性能,用硅胶膜长轴形变量1%、5%、10%、15%的单轴静态牵张力进行测试,选择成骨细... 目的本实验拟研制一种细胞加力装置用以模拟成骨细胞在牵张成骨过程中所受的力学刺激。方法设计研制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检测该装置的机械性能和细胞培养性能,用硅胶膜长轴形变量1%、5%、10%、15%的单轴静态牵张力进行测试,选择成骨细胞在该装置所受的最佳单轴静态牵张力刺激。结果本实验所用的硅胶膜对成骨细胞没有细胞毒性。机械性能和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研制的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机械性能精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密闭性,操作观察方便。细胞增殖实验表明10%单轴静态牵张力对成骨细胞的促增殖能力最强。结论多单元细胞拉伸装置对成骨细胞施加的10%单轴静态牵张力能模拟在长骨、颅颌面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成骨细胞受到的持续性拉伸力,为进一步研究牵张成骨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 成骨细胞 牵引 牵张成骨 单轴静态牵张力
下载PDF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应彬彬 胡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的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 目的研究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的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处死所有动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分析并对比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变化。结果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运用三焦点牵张成骨术整复颏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骨密度接近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基本满足下颌骨功能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 下颌骨 骨密度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在胫骨截骨快速延长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范国华 林月秋 +1 位作者 李主一 周仲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延长成骨过程中骨形成蛋白(BM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兔胫骨截骨快速延长动物模型,分别于延长第5,10,15,20,30和40日在延长区取材,以抗骨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BMP-McAb)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骨延长的整个... 目的:探讨快速延长成骨过程中骨形成蛋白(BM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兔胫骨截骨快速延长动物模型,分别于延长第5,10,15,20,30和40日在延长区取材,以抗骨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BMP-McAb)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骨延长的整个过程中均有BMP的表达,不同时相BMP表达的部位不同.除炎症细胞、类骨样组织及骨小梁外,几乎所有细胞及组织均有BMP存在.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骨髓细胞BMP呈高表达.结论:BMP在骨延长成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MP表达量不足可能是导致快速骨延长骨不连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生成 内脱位 骨再生 骨不连接
下载PDF
牵引成骨术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红良 殷善开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前的研究表明缓慢的牵张刺激可增强骨痂中各种生长因子(TGF-βs、BMPs、IGF-1、FGF-2、VE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Ⅰ、骨钙素、骨桥接素和骨连接素等)的生成。本文就牵引成骨术分子生物学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Osteogenesis Distraction) 生长物质(Growth Substances)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分子生物学机制 牵引成骨术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时空表达与影像学研究
14
作者 应彬彬 胡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5期437-439,F0002,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分布表达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分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 目的观察下颌三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分布表达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分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在牵张结束的第2、4、8与16周分别行X线或CT检查后处死,标本以抗骨形成蛋白(BMP)单抗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牵张结束的第2周BMP广泛表达于牵开间隙的成骨细胞内,第4周成骨活跃,第8~16周BMP表达渐趋减弱。X线及CT影像显示新骨组织的钙化成熟是沿牵张方向逐渐发展,二者具有时相相关性。结论BMP在牵张成骨的早期起重要作用。X线及CT亦证明,在牵张弧形轨迹上,新骨组织从无到有,最终实现骨连续性及结构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 下颌骨 骨形成蛋白
下载PDF
牙周膜牵张快速移动尖牙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启贤 莫晖 +4 位作者 欧阳舢 程自力 莫业跃 梁景星 刘长庚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10期547-552,共6页
目的评估牙周膜牵张快速移动尖牙的治疗效果及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牙周膜牵张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1998年-2013年8月。由第一、第二作者... 目的评估牙周膜牵张快速移动尖牙的治疗效果及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牙周膜牵张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1998年-2013年8月。由第一、第二作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患者84例,含149颗尖牙。Meta分析结果显示,牵张前后尖牙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张前后上尖牙倾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尖牙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合并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张前后第一磨牙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牵张前后尖牙根尖吸收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膜牵张有利于快速有效地移动尖牙;牵张后尖牙牙长轴出现轻度倾斜,提示牙冠移动较牙根快;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不明显;尖牙根尖吸收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成 内脱位 牙周膜 尖牙 牙移动 专题综合分析 牙周膜牵张 META分析
下载PDF
关节疾病及损伤
16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0205201 骨关节老年病人的急性假性痛风的可能原因/Teramoto S∥Am J Med.-2000,109(1).-75~76 医科图0205202 封闭时肘关节脱位后肱动脉横断/Voiglio E J∥J Trauma.-2000,49(3).-572~573
关键词 医科 老年病人 肘关节脱位 假性痛风 骨关节 关节疾病 急性 封闭 内脱位 肱动脉
下载PDF
新技术使短肢生长
17
作者 相洪琴 《国外医学情报》 1990年第8期2-2,共1页
西德慕尼黑大学的矫形外科医师研制出一种诱导缩短肢体的骨生长、可以完全植入的技术。短肢体可能是由先天的或意外的原因所致,或两种原因均有。骨髓炎、复杂性骨折或骨肿瘤都可能留下缺陷,而纠正这些缺陷,则使肢体缩短。对缩短腿的保... 西德慕尼黑大学的矫形外科医师研制出一种诱导缩短肢体的骨生长、可以完全植入的技术。短肢体可能是由先天的或意外的原因所致,或两种原因均有。骨髓炎、复杂性骨折或骨肿瘤都可能留下缺陷,而纠正这些缺陷,则使肢体缩短。对缩短腿的保守疗法是用一只矫形鞋对长度的差距进行补偿。但许多人发现这种矫正方法比缩短的腿本身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医师 骨肿瘤 复杂性骨折 肢体 骨髓炎 保守疗法 矫正方法 内脱位 植入 缩短
下载PDF
高位颈椎损伤合并脑干损伤:儿童的复杂性和灾难性损伤
18
作者 Meyer P.- G. Trabold F. +1 位作者 Orliaguet G. 郭战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4期33-34,共2页
Background: In young children, high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HCSI) can result in inaugural reversible, cardiac arrest or apnea. We noted in children sustaining such injuries an unusual incidence of associated brain st... Background: In young children, high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HCSI) can result in inaugural reversible, cardiac arrest or apnea. We noted in children sustaining such injuries an unusual incidence of associated brain stem injuries and defined a special pattern of combined lesions. Methods: Children with HSCI surviving inaugural cardiac arrest/apnea were selected for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 trauma data bank. Epidemiologic,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we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rest of the trauma population with severe neurologic injuries (defined by a Glasgow Coma Scale < 8). Results: Thirteen children with HCSI above the C3 spinal level and inaugural cardiac arrest/apnea were identified and compared with 819 severely head injured children without HSCI. Mean age was 4.7 ± 2.9 years, and median Glasgow Coma Scale was 3 (3- 6) after resuscitation. Initial standard x-ray views missed spine injuries in 6 patient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scan showed cervical fracture-dislocations associated with diffuse brain lesions and brain stem injury in all patients. Children with combined lesions had more frequent severe facial and skull base fractures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 They also were younger and sustained more frequent severe distracting injury to the neck than the rest of the population. Mortality rate (69% ) was 2.6- fold high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children without HCSI. In survivors, none demonstrated spinal cord injury resulting in persistent peripheral neurologic deficits, but only one achieved a good recovery. Conclusions: Combined HCSI and brain stem injuries must be suspected in young children sustaining a severe distracting injury to the craniocervical junction. Early recognition of these catastrophic injuries by systematic spiral cervical spine and brain stem computed tomographic scan evaluation is mand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颈椎损伤 头外伤 颈椎骨折脱位 弥漫性脑损伤 复合性损伤 心脏停搏 内脱位 心搏停止 呼吸
下载PDF
小关节面裸露征
19
作者 周生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2年第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小关节面裸露征 脊柱屈曲内脱位损伤 CT表现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1~3年稳定性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喻幸娜 侯世达 +1 位作者 黄弋欢 曾融生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牵张成骨术后下颌骨的变化,评估手术的长期稳定性并探讨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筛选2009—2018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因患有下颌骨畸形而接受下颌牵张成骨治疗的5例患者,对比不同治疗阶段[T0(下颌骨...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牵张成骨术后下颌骨的变化,评估手术的长期稳定性并探讨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筛选2009—2018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因患有下颌骨畸形而接受下颌牵张成骨治疗的5例患者,对比不同治疗阶段[T0(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前)、T1(牵张成骨治疗完成时/取出牵张器时)、T2(术后最长随访时间)]的头影测量数据,检测记录牵张成骨治疗过程中下颌骨长度(Go-Gn、Ar-Gn)及升支高度(Cr-Go)、下颌后缩程度(SNB角)的数值变化,评估牵张成骨治疗的长期稳定性。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颌曲面断层片显示,患者下颌骨长度在下颌牵张成骨手术后随访时比手术前平均增长6.09 mm(t=2.97,P=0.025),下颌升支平均增长5.72 mm(t=3.21,P=0.018)。侧位片显示患者下颌骨长度在下颌牵张成骨手术后随访时比手术前平均增长8.17 mm(t=5.21,P=0.006),下颌总长度平均增长12.58 mm(t=4.34,P=0.01),下颌升支平均增长6.36 mm(t=4.26,P=0.01),SNB角平均增大6.28°(t=5.28,P=0.006)。但是测量结果示:升支高度在手术后随访时比手术刚完成时平均降低2.25 mm(t=-3.42,P=0.014)。结论牵张成骨手术对下颌骨畸形患者的下颌骨体部长度和升支高度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但术后1~3年全颌曲面断层片可检测到升支高度的轻微复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骨生成 内脱位 头影测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