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对识别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姜红峰 彭绍蓉 +2 位作者 郭张强 黄蔡华 夏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 目的评价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行兔腹主动脉斑块和周围组织的表面温度差测定。结果 16只实验兔顺利完成模型建立,在这些模型上共发现斑块24处。共进行54次斑块表面温度测量。14只兔有17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符合易损斑块的特征,共进行了37次表面温度测量;6只有7处符合纤维性斑块特征,进行了17次表面温度测量;4处为非斑块区,共进行9次测量。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度差水平为0.94±0.25℃,而纤维斑块的水平为0.15±0.14℃,非斑块区的水平为0.10±0.08℃。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度差较纤维斑块和非斑块区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大于0.3℃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5.2%。结论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的测定有助于识别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 腹主动脉
下载PDF
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在识别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应用
2
作者 姜红峰 彭绍蓉 夏豪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3期7814-7816,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转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 目的评价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在判定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给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喂养16周,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存活的大白兔通过中国斑点蝰蛇毒和转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行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和正常血管表面的温度差测定。结果 16只实验兔顺利完成模型建立,在这些模型上共发现斑块24处,共使用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进行54次斑块表面温度测量。14只兔有17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符合易损斑块的特征,共进行了37次测量;6只有7处符合纤维性斑块特征,进行了17次表面温度测量。易损斑块的表面温差水平为(0.94±0.28)℃,而纤维斑块的表面温差为(0.15±0.1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将血管内膜表面温度差≥0.3℃作为判断易损斑块的标准,使用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2.4%。结论血管内膜温度计量仪对识别易损斑块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膜 温度 主动脉 易损斑块 内膜表面温度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