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0
1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4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桑家和 刘永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0-798,共9页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体均侵入了该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岩,侵入接触关系明确,红柱石角岩发育。测得前进场岩体和达青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80.8±3.6)Ma和(281.5±0.5)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乌兰陶勒盖正长花岗岩岩体获得了259Ma、羊角林高勒二长花岗岩为246~216Ma的U-Pb同位素年龄,说明在晚二叠世—三叠世又有一次侵入高峰。石炭—二叠纪裂谷发育时期,部分跨入三叠纪,先后有3次侵入高峰,即晚石炭世的石英闪长岩、早二叠世的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二叠世—三叠纪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晚古生代裂谷区 内蒙东南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大豆轮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素荣 周学超 +4 位作者 刘迎春 魏云山 李峰 王燕春 张晓荣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解决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依据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轮作体系对大豆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作物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连作(MC)、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轮... 为了解决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玉米长期连作带来的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依据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分析不同轮作体系对大豆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作物种植模式,分别为玉米连作(MC)、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轮作(M-M-S),于秋季测定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产值效益。结果表明:与MC相比,M-M-S和M-S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8.61%和15.08%,轮作玉米的穗长、穗粗、百粒重均高于MC。不同轮作模式间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与M-S相比,M-M-S有增加大豆产量、株高、单株荚数及百粒重的趋势,产量平均增加了13.06%。在旱涝年份,轮作对产量影响效果大于常年。不同模式的年均产值和成本表现为MC> M-M-S>M-S,M-M-S与MC效益持平且高于M-S,产投比为M-M-S>MC>M-S。因此,在研究区域内M-M-S模式较M-S模式具有更好的产量和经济生态效益表现,更加适于在内蒙古东南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轮作 大豆 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内蒙东南部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壳增生和古亚洲洋演化:来自内蒙古东南部林西-东乌旗地区岩浆岩的证据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建峰 李锦轶 +5 位作者 赵硕 张进 郑荣国 张文龙 吕前露 郑培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81-2215,共35页
本文在系统收集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岩浆岩岩石组合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盆演化和地壳增生等重要地质... 本文在系统收集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岩浆岩岩石组合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盆演化和地壳增生等重要地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南、北两侧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在年代学上显示不同的活动期次,具有不同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岩浆岩带。蛇绿岩带以北晚泥盆世-中二叠世岩浆活动在时间上呈连续分布的特征,并在晚石炭-早二叠世时期达到活动峰值。火成岩构造组合分析表明,晚泥盆世-石炭纪和早-中二叠世岩浆活动分别与二连浩特-贺根山洋盆向乌里雅斯太大陆边缘之下的俯冲和洋盆闭合后俯冲板片断离引起的软流圈上涌造成的区域伸展背景有关。蛇绿岩带以南岩浆活动时间上呈现石炭纪、早-中二叠世、晚二叠世-三叠纪幕式分布特征,各期岩浆活动前锋有随时间向南迁移的趋势。这三期岩浆活动分别与古亚洲洋板片向宝力道岛弧之下的俯冲、板片后撤以及洋盆消失之后古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时期存在显著的地壳增生;其中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以北表现为地壳的垂向增生,以南表现为地壳的侧向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火成岩构造组合 地壳增生 内蒙东南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人工林造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温阳 田润民 +4 位作者 刘宗顺 刘秀容 宝金山 庞晓燕 杨跃文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样地资料拟合了4个针叶树种的生长模型,分别编制了适宜该区的立地指数表,并对该区针叶树造林立地质量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山地针叶树人工林中57.11%的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近30%立地质量较差,仅有13.22%的林分生产力水平处于优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南部山地 人工林 立地类型 立地质量评价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矽卡岩及其成矿分带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成东 魏永富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年第B12期9-15,共7页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锡铜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非常发育。通过对本区黄岗梁、白音诺和浩布高三个重要的矽卡岩及其大中型Fe(Sn)、Pb、Zn多金属矿床的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锡铜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非常发育。通过对本区黄岗梁、白音诺和浩布高三个重要的矽卡岩及其大中型Fe(Sn)、Pb、Zn多金属矿床的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区域上由南西向北东,矽卡岩由石榴石矽卡岩为主,向辉石矽卡岩为主的变化趋势。矿化由Sn(Fe)向中部的Pb(Zn)多金属和北东部的Cu(Au)多金属的变化趋势;而矿区的矽卡岩分带则表现为近矽卡岩带和远矽卡岩带,近矽卡岩带以石榴石矽卡岩为主,与Fe(Sn)矿化关系密切,为早期矽卡岩矿化的产物;远矽卡岩带以辉石矽卡岩为主,其矿化与Pb、Zn多金属有成因联系,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结果。这一分带特征无论对于斑岩和矽卡岩成矿系列的成矿研究,还是区域的进一步找矿预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成矿分带 控制因素 内蒙东南部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墓制的初步研究——以内蒙古中南部和东南部的墓葬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5-75,共11页
历年来,内蒙古地区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中南部及东南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两个地区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完善,但是在墓葬制度的系统研究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试图对内蒙古东南部及中南部青铜时代至... 历年来,内蒙古地区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中南部及东南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两个地区的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完善,但是在墓葬制度的系统研究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试图对内蒙古东南部及中南部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形制作一综合研究,在墓葬分类基础上,对其特征、年代、文化性质、分布区域及其起源进行探讨,认为内蒙古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形制,内蒙古东南部与中南部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两个区域不同考古学文化流行的墓葬形制组合的差异,与不同的来源有着密切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东南部 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 墓葬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生业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
7
作者 孙永刚 李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本文从气候环境、生产生活用具、动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讨论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的生业,认识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喜鹊沟类遗存以饲养适合游牧的家养动物为主,同时存在渔猎行为,农业经济几乎不存在;夏家店上... 本文从气候环境、生产生活用具、动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讨论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的生业,认识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喜鹊沟类遗存以饲养适合游牧的家养动物为主,同时存在渔猎行为,农业经济几乎不存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整体以家畜饲养业为主,但部分地区农业仍占主要地位,家马和马具大量出现代表着较成熟的游牧经济已然形成。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生业方式发生转变,西来文化因素很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考古 内蒙东南部 青铜时代 生业方式 家马
下载PDF
WOFOST模型在内蒙古东南部模拟春玉米生长的适应性评价
8
作者 孙琳丽 《内蒙古气象》 2018年第3期28-32,共5页
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引入成熟的作物模型并进行适应性验证,可为模型区域化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文章基于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田间试验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利用"试错法"对WOFOST模型参数进行了调试,对... 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引入成熟的作物模型并进行适应性验证,可为模型区域化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文章基于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田间试验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利用"试错法"对WOFOST模型参数进行了调试,对WOFOST模型发育期、叶面积指数及各器官生物量、产量等的模拟能力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玉米发育期模拟较好,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模拟误差在6d以内,其中对抽雄期的模拟效果更好,在3d左右;模型对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各器官模拟良好,实测值和模型值的决定系数R2较高,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拟各器官生物量和产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641~1414kg·hm-2,其中模拟LAI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1.22。通过校准模型参数值,WOFOS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及其生物量的动态积累过程,能够应用于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春玉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WOFOST模型 适应性评价 内蒙东南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东汉长城建置考
9
作者 徐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8-53,共6页
东汉前期,北部边疆的防御政策仍以建造长城工事为主,一部分修葺利用前朝长城,另在部分地区新建长城。光武帝时期,在北部边疆形势的转变与中央政策实施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东汉长城的修筑。内蒙古东南部所见东汉长城,处于有利的军事地理... 东汉前期,北部边疆的防御政策仍以建造长城工事为主,一部分修葺利用前朝长城,另在部分地区新建长城。光武帝时期,在北部边疆形势的转变与中央政策实施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东汉长城的修筑。内蒙古东南部所见东汉长城,处于有利的军事地理环境之下,有扼守中原至蒙古高原交通要塞之用,为东汉时期军事边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地理环境与政治导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南部 东汉长城 时间 位置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战国燕北长城问题释析
10
作者 徐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8-63,共6页
战国时期燕国所筑长城(又称燕北长城)是北部边疆地区最早建造的长城之一,后多为秦长城所续用,为北部长城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燕北长城西段大部分在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本文基于文献与考古调查,解读燕北长城有关问题:终始点的范围、... 战国时期燕国所筑长城(又称燕北长城)是北部边疆地区最早建造的长城之一,后多为秦长城所续用,为北部长城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燕北长城西段大部分在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本文基于文献与考古调查,解读燕北长城有关问题:终始点的范围、是否为内外两线的双重城体结构及功能演变,即从最初抵御南部齐国与东部东胡等外敌入侵的防御系统演变为巩固领土的边界线,再到发挥以退为进的战略进攻手段及抑制草原势力崛起的经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南部 战国燕北长城 终始范围 防御体系 文明交流通道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左旗九井子蛇绿岩锆石U-Pb定年:对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形成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34
11
作者 刘建峰 李锦轶 +2 位作者 孙立新 殷东方 郑培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47-1962,共16页
本文对位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东段的九井子蛇绿岩中辉长岩脉以及蛇绿岩的围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74.7±1.7)Ma,MSWD=0.079,属于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前人地层、古生物、岩浆岩等方面的资料,表明... 本文对位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东段的九井子蛇绿岩中辉长岩脉以及蛇绿岩的围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274.7±1.7)Ma,MSWD=0.079,属于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前人地层、古生物、岩浆岩等方面的资料,表明内蒙古东南部早二叠世晚期还可能存在大洋盆地。与九井子蛇绿岩呈断层接触的粉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大致构成4个峰值:2350~2700Ma、1700~2100Ma、370~470Ma和250~290Ma,通过与区域构造热事件的对比分析,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中朝古板块的北缘。粉砂岩中最小的锆石年龄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249±4.7)Ma),该年龄与内蒙古东南部海相地层消失的时代、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出现混生的时代、西伯利亚和中朝古板块古纬度曲线收敛的时代以及区域上与碰撞相关的岩浆岩形成时代大致相同,据此本文认为九井子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同时也可能代表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南部 西拉木伦河蛇绿岩 构造演化 古亚洲洋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林西组页岩气聚集地质条件 被引量:5
12
作者 荆铁亚 张金川 +3 位作者 孙睿 张健 周铁锁 黄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90-1298,共9页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上古生界林西组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广泛发育暗色泥岩。受大地构造背景控制,该地区林西组被火山岩分隔呈NE—SW向条带状发育出露。页岩分布在平面上存在东部陶海和西部官地2个厚度中心,累计可达700m以上...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上古生界林西组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广泛发育暗色泥岩。受大地构造背景控制,该地区林西组被火山岩分隔呈NE—SW向条带状发育出露。页岩分布在平面上存在东部陶海和西部官地2个厚度中心,累计可达700m以上。林西组页岩以Ⅱ2—Ⅲ等腐殖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露头页岩样品平均TOC值多分布在0.5%~1.0%之间,鲁D1井等局部地区TOC值也可超过1.5%;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镜质体反射率(RO)通常超过2%;伊利石结晶度实验表明该页岩处于晚成岩阶段。微观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溶蚀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等发育。X-衍射分析页岩中的石英和斜长石等脆性矿物含量高,黏土含量一般小于40%,且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组成。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较有利地区分布在昆都—扎鲁特地区,但进一步勘探需结合重磁力、电法等辅助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东南部 林西组 页岩气 聚集条件 有利分布
原文传递
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更新世地层划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秋红 王杰 +4 位作者 李晓海 姚玉来 宗文明 郜晓勇 李文博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7期24-29,共6页
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光释光测年结果,对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的第四系更新统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的中更新统风积物,岩性为黄色亚砂土,含钙质结核,发育柱状节理,区域上称乌尔吉组,含Artemisia-Ephe... 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光释光测年结果,对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的第四系更新统做了进一步的划分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的中更新统风积物,岩性为黄色亚砂土,含钙质结核,发育柱状节理,区域上称乌尔吉组,含Artemisia-Ephedra-Pinus孢粉组合,光释光测年结果为(40.4±1.9)^(110.0±7.5)ka;下更新统沉积物,岩性为红褐色亚砂土及亚黏土,含钙质结核、砂砾透镜体,区域上称为赤峰黄土,含ArtemisiaPolygonum-Betula孢粉组合,光释光测年结果为(200.9±9.6)^(220.4±13.2)ka。上述2套地层在内蒙古东南部广泛分布,更新世地层的划分为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第四系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吉组 赤峰黄土 孢粉组合 光释光测年 内蒙东南部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区域绿化系列报道之三 创新思路 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协同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纪实
14
作者 吴长波 吕景辉 《国土绿化》 2015年第9期11-13,共3页
单从字面看,赤峰可以理解为赤裸的山峰。不过,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由蒙语"乌兰哈达"翻译而来,乃红色山峰之意。记者在该市南部的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走了一圈,却很少看到红色或赤裸的山头。放眼望去,无论山上山... 单从字面看,赤峰可以理解为赤裸的山峰。不过,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由蒙语"乌兰哈达"翻译而来,乃红色山峰之意。记者在该市南部的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宁城县、喀喇沁旗走了一圈,却很少看到红色或赤裸的山头。放眼望去,无论山上山下,到处都是苍翠的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化 生态林业 元宝山区 乌兰哈达 城镇周边 山上山下 内蒙东南部 基地建设 造林绿化 乌丹镇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辽代城址分类举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毕显忠 《东北史地》 2009年第2期76-81,共6页
本文依据文献与考古材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内蒙古东南部辽代城址进行了类型学方面的考察,希望以此来推进该区域辽代城址的专项研究。
关键词 内蒙东南部 城址 类型学
原文传递
内蒙古凉城县发现的战国布币
16
作者 富占军 崔利民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1期395-403,共9页
近几年来,在内蒙古东南部的乌盟凉城县多次出土战国钱币。这些货币品类较多,形制各异,且均有铸字。为研究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及其各诸侯国钱币制度的发展和当时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方面的相互交往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本文试就近几次重... 近几年来,在内蒙古东南部的乌盟凉城县多次出土战国钱币。这些货币品类较多,形制各异,且均有铸字。为研究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及其各诸侯国钱币制度的发展和当时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方面的相互交往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本文试就近几次重要的发现作一综合介绍,供研究者参考。一、麦胡图乡目胜村出土的钱币目胜村位于凉城县22公里,在麦胡图乡南约5公里。村西为岱海,这一带是宽阔的冲积平川。窖藏货币在长方坑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城 战国时期 出土 货币 考古资料 内蒙东南部 布币 钱币 铜质 综合介绍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坡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找矿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金炎 耿文辉 莫江平 《矿产勘查》 1996年第1期10-15,共6页
宏观论述了该地区主要找矿类型──次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断裂构造控矿作用及斑岩型矿化与次火山岩型矿化的关系。
关键词 次火山岩型 矿床地质 内蒙东南部
下载PDF
Temporal-Spatial Variances of Holocene Precipitation at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fluences from Pollen Evidence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鸿雁 崔海亭 +1 位作者 田育红 徐丽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7期864-871,共8页
The woodland-steppe ecotone in the. southern Nei Mongol Plateau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fluences. A marked southeastern - northwestern (SE - NW) precipitation gradient exists in thi... The woodland-steppe ecotone in the. southern Nei Mongol Plateau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fluences. A marked southeastern - northwestern (SE - NW) precipitation gradient exists in this region.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palaeo-precipitation of this region is helpful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of monsoon climate and to predict die future desertification. Based on modern vegetation and surface pollen studies, a pollen-precipitation transfer func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was established. Pollen data from three sediment sequences within the ecotone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palaeo-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Holocene. The processe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three sequences were quite different.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precipitation declined from the onset of the Holocene to 1 100 a BP in Haoluku. But, in Liuzhouwan and Xiaoniuchang, both located south of Haoluku,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ached highest values during 7 800 - 6 200 a BP and 7 200 - 5 000 a BP,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s of southwestern (SW) monsoon and the variances of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have possibly caused these temporal-spatial vari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al area of the monsoon climate WOODLAND steppe ecotone Nei Mongol Plateau pollen-climate transfer function
下载PDF
燕文化的分期、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海峰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9X期19-22,共4页
周武王灭商后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1]的统治政策,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召公奭受封于燕国。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燕国在京津、冀中、冀北、东北南部、内蒙古东南部在内的这一广阔的地区延续了近千年。20世纪70年代初,对北京市琉... 周武王灭商后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1]的统治政策,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召公奭受封于燕国。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燕国在京津、冀中、冀北、东北南部、内蒙古东南部在内的这一广阔的地区延续了近千年。20世纪70年代初,对北京市琉璃河遗址及附近城址的调查之后,对于燕国的始封地的争论终于告一段落,但是就文化的范畴而言,史学界依然存在不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阶段 屏周 召公奭 秦始皇统一中国 东北南部 文化特征 考古学文化 内蒙东南部 阶段特征 灰陶
下载PDF
高离族源试探
20
作者 周向永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53,共9页
高离族源试探○周向永有关高离的研究,关乎东北地区古族夫余、高句丽等民族的起源、迁徙、与它族的融合及文化遗存的比定等诸问题。以往学界对此虽有涉及,但多为高离在“流”的意义上的探讨,如高夷与高句丽的关系等,对其“源”之所... 高离族源试探○周向永有关高离的研究,关乎东北地区古族夫余、高句丽等民族的起源、迁徙、与它族的融合及文化遗存的比定等诸问题。以往学界对此虽有涉及,但多为高离在“流”的意义上的探讨,如高夷与高句丽的关系等,对其“源”之所在,抑或名谓由来却涉猎不多。本文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 下层文化 山东半岛 小河沿文化 红山文化 文物 内蒙东南部 族源 青铜文化 岳石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