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房栋 《现代园艺》 2017年第4期153-153,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人们也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之处。因此,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建设文化生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人们也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之处。因此,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成为了我国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借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旨在帮助我国相关部门快速建设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早日实现内蒙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的生态平衡,做好对民族古文化的传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 少数民族 思考建议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林继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贯穿人民生产生活行动,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区域整体保护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逻辑。各族人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和价值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表现出各民族共同生活之上兼收并蓄的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沛资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就是以各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化实践来提升各族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将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在于强调共同性,在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发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性 整体性
下载PDF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
3
作者 陈子华 李嘉欣 王振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2,共11页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 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①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②非遗的环境依赖程度因文化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制作、营造、医药、生产以及饮食酿制类非遗的生态依赖最明显;③非遗具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会影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④非遗一方面依赖生态,一方面也因生态作用而扮演了建构、维系地方环境秩序的角色,直接表现为非遗推动跨县、跨海拔、跨地形地貌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在促进民族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山地民族 生态响应 环境秩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4
作者 丘金莲 林明水 +2 位作者 吴诗雨 刘邦 张雨寒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7,共9页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 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在综合评价2011—2020年文化与生态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地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各城市文化发展不平衡;(2)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文化生态系统耦合水平均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指数均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加强,协调发展优化趋势明显;(3)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厦漳泉3市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对文化生态耦合系统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嵌式发展路径——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视角
5
作者 刘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 互嵌式发展是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互补,在动态发展中保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推动共同现代化进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究共同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文旅融合互嵌式发展内涵,剖析互嵌式发展优势和需求。以本地民众与外来社会力量的共同性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是互嵌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即共同就业创业实现资源互补、共同承担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责任、共同分享发展红利、共同接受政府的服务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旅融合 互嵌式发展 共同现代化
下载PDF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审视与路径探析
6
作者 张琦军 张荣荣 +1 位作者 王琳琳 岳游松 《辽宁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基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生... 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基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生场域遭到破坏,传承结构日益空心化及传承观念趋向淡薄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提供政策法规的支撑、维持原生场域的稳定及完善传承结构的缺失。提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践行路径:整体保护与分级保护并重,观念培养与项目发展并重,社会协同与校园推广并重,自我发展与政府统率并重及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传统体育文化 原生场域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公众认知、态度及其提升对策——以南城县为例
7
作者 朱莉 孙佳敏 +2 位作者 刘学琴 王素珍 章德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90-94,共5页
该文了解了南城县居民对建设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认知和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使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该文自行研制问卷开展调查,对获取的417份有效问卷,运用描述分析... 该文了解了南城县居民对建设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认知和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使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该文自行研制问卷开展调查,对获取的417份有效问卷,运用描述分析法对公众认知及态度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公众认知及态度的影响因素。南城县有较好的群众认知和态度基础,需进一步加大居民非遗和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活动及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城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药文化 文化生态保护区 影响因素 公众认知
下载PDF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志敏 《经济论坛》 2013年第7期88-89,共2页
本文对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
关键词 内蒙古 文化生态保护区 文化旅游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路径探索与思考——以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9
作者 魏嘉星 朱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组成部分。设立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对赣南客家文化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有效尝试。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过去十年建设的方法路径进行总结,指出该保护区建设中存...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组成部分。设立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对赣南客家文化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有效尝试。通过对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过去十年建设的方法路径进行总结,指出该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整体性保护意识不足、民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诸多短板。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该强化政府负责、部门协作、民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提升整体性保护水平,提高民众主动参与的意识,推动以非遗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使保护区建设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赣南客家文化
下载PDF
内蒙古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荣涛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3年第12期40-43,共4页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设立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确定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今,我国已经确立了1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由于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保护区暂定为“文化生...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设立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确定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如今,我国已经确立了1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由于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各保护区暂定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保护区建设 内蒙古 “十一五”时期 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级 实验区 民间
原文传递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郭延龙 庞建波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对有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CiteSpace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方法,从发文时间、作者和单位、关键词共现方式、关键词时间线图等对1995年1月-2022年8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成果展开分...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对有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CiteSpace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方法,从发文时间、作者和单位、关键词共现方式、关键词时间线图等对1995年1月-2022年8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成果展开分析,发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促进了地方文化、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地方文化的保存和弘扬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文化生态保护区 CITESPACE 可视化
下载PDF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
12
作者 郭延龙 马星孟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本研究选择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PSIR模型,从经济活力、民生保障、环境改善、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5个维度构建了28项指标。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法分析2015—2020年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 本研究选择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DPSIR模型,从经济活力、民生保障、环境改善、文化教育和资源协调5个维度构建了28项指标。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法分析2015—2020年中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第一,民生保障(0.316)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最强。第二,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年增长量约为6%。第三,与生态文明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资源协调(0.753)和经济活力(0.609)。因此,为拓宽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需要健全教育制度体系,提高民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度,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生态文明 DPSIR模型 熵权TOPSIS 灰色关联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非遗保护与传承
13
作者 宋耀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3期37-39,共3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以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主体,融入中原文化,形成了黔西南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黔西南州地方和民族文化...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以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主体,融入中原文化,形成了黔西南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黔西南州地方和民族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有效保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能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订保护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苗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保护与传承 黔西南州 少数民族自治州 布依族
下载PDF
内蒙古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乌力更 《理论研究》 2012年第3期7-10,共4页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偏低、草畜平衡被打破等诸多问题。要从整体规划、健全制度、更新观念等方面加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关键词 内蒙古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利用内蒙古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宾 马万里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4-17,共4页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蕴藏着极为丰富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内蒙古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特点,并结合其目前经营、管理现状以及在自然保护区内越来越频繁的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讨论了我区自然保...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蕴藏着极为丰富和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内蒙古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特点,并结合其目前经营、管理现状以及在自然保护区内越来越频繁的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讨论了我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认为必须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合理地从事经营活动,倡导生态旅游,走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对内蒙古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祝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的热点,而自然保护区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内蒙古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自然保护区资...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的热点,而自然保护区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内蒙古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受到破坏,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与民族文化融合性差;管理服务水平低;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可进入性差等。内蒙古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对策是:树立“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对生态旅游进行开发、科学规划,加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力度;引进人才,提高旅游从业者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增加自然保护区旅游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 保护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对策
17
作者 张翠霞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3期20-22,共3页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华北地区物种基因库”。保护区成立以前,区域内及周边分布着大量居民,人为活动频繁,且“靠山吃山...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华北地区物种基因库”。保护区成立以前,区域内及周边分布着大量居民,人为活动频繁,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根深蒂固,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存在较大的矛盾。2007年保护区成立以来,大青山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社区发展向好,但实现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基因库 内蒙古大青山 生态安全屏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水源涵养地 乌兰察布市 华北地区 人为活动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化研究与保护——评《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传承研究》
18
作者 乌日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以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的基础上,提倡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语言特色。许晋的《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传承研究》一书主要以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生态作为研究对象,在语言调查的基础上...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以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的基础上,提倡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语言特色。许晋的《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传承研究》一书主要以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生态作为研究对象,在语言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呈现了内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和俄罗斯四个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生态的变迁过程,并对语言生态大环境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语言生态 内蒙古 居住区 文化研究 传承 保护 多民族国家
下载PDF
内蒙古自然保护地建设概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丽洁 张静 +1 位作者 菅凯敏 秦强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10期29-30,共2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 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自然景观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民歌的文化生态与保护发展
20
作者 杨红 《广播歌选》 2011年第6期110-110,共1页
内蒙古西部民歌作为蒙古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信仰和社会行为紧密互动,是大漠中独特的音声景观,它不仅承载着族群认同的集体记忆,而且也映射着音乐民族特质,从而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象征。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的国家倡导、社... 内蒙古西部民歌作为蒙古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信仰和社会行为紧密互动,是大漠中独特的音声景观,它不仅承载着族群认同的集体记忆,而且也映射着音乐民族特质,从而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象征。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的国家倡导、社会维护以及民间杰出艺人承传之重要互相关联,笔者提出建立"以人带点、以群带面"的传承保护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保护发展 内蒙古西部 民歌 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音乐 区域 族群认同 蒙古 社会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