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荒漠草原可培养放线菌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贾美清 刘成宝 +5 位作者 许帅 李阳 韩国栋 金宝花 邹玉 张国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解土壤放线菌在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运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6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该地区土壤可培养放线菌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10cm土层中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最多,达到43.33×... 为了解土壤放线菌在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运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16SrRNA分子鉴定技术对该地区土壤可培养放线菌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10cm土层中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最多,达到43.33×10^4—63.33×10^4CFU/g,远远超过另外2个土层;其次是10—20cm土层,其放线菌数量略高于20—30cm土层的数量.从0。30cm土层中共分离到26个放线菌菌株,其中15个菌株成功测序,属于链霉菌科的链霉菌属.0~30cm土壤中的优势菌为蓝色链霉菌,数量比例达到51.00%.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P〈0.01),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荒漠草原 可培养放线菌 16SrRNA 土壤环境
下载PDF
稀疏植被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对通量模拟效果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荒漠草原感热和潜热通量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果 周广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2-951,共10页
基于Noah陆面过程模式,利用内蒙古荒漠草原陆—气通量长期定位观测资料,模拟了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对该荒漠草原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将改善Noah陆面过程模式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感热通量的模拟,但对受水分制约... 基于Noah陆面过程模式,利用内蒙古荒漠草原陆—气通量长期定位观测资料,模拟了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对该荒漠草原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将改善Noah陆面过程模式对内蒙古荒漠草原感热通量的模拟,但对受水分制约的潜热通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表明准确地模拟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对模拟稀疏植被的感热通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陆-气通量 内蒙古荒漠草原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网蝽科昆虫
3
作者 王宁 邢建军 +1 位作者 林晨 能乃扎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1年第6期617-620,628,共5页
2009~2010年,对内蒙古中、西部荒漠草原植被及昆虫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记述了该地区分布的网蝽科(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7属15种,并提供了该地区网蝽科属、种检索表及种记.
关键词 内蒙古荒漠草原 网蝽科 检索表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卢方园 贾德彬 +2 位作者 高瑞忠 苏文旭 赵航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4,共6页
【目的】揭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为灌区水资源系统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阿拉善左旗境内的5个典型区域(腰坝滩、格林滩、通古淖尔滩、查哈尔滩、新井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3个因素... 【目的】揭示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状态,为灌区水资源系统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阿拉善左旗境内的5个典型区域(腰坝滩、格林滩、通古淖尔滩、查哈尔滩、新井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水资源、生态、社会经济3个因素,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典型灌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18年,腰坝、查哈尔、通古淖尔、格林、新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数分别为:0.682、0.576、0.213、0.392、0.247,处于Ⅲ、Ⅳ等级;以腰坝为例,基于多情景预测得出,在提高退耕还林程度、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和降低灌溉面积增长速度的条件下,205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数将会显著提升。【结论】研究区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针对当地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需求,推广节水灌溉及加大退耕还林力度;遵循“以水定产”的政策要求,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实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TOPSIS模型 沙漠绿洲 内蒙古荒漠草原灌区
下载PDF
基于广义线性模型估算内蒙古荒漠草原及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秀梅 董建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1-1718,共8页
本研究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野外实测的地上生物量数据(aboveground biomass,AGB),分析了2009-2015年主要生长... 本研究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野外实测的地上生物量数据(aboveground biomass,AGB),分析了2009-2015年主要生长季5-10月内蒙古荒漠草原及典型草原AGB动态变化及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NDVI幂函数模型最佳模拟内蒙荒漠草原AGB,RVI对数函数模型最优模拟内蒙典型草原AGB;七年间荒漠草原平均地上总生物量为6.51 Tg,典型草原平均地上总生物量为36.94 Tg;2009-2015年主要生长季内蒙荒漠草原及典型草原AGB变化趋势呈现单峰曲线,生物量高峰出现在每年7,8月份,低值出现在每年10月份;AGB空间分布5-10月,以8月为节点随着季相变化南北交替推进;最后采用面板分析方法解释2类草原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荒漠草原降水贡献较大,典型草原气温贡献较大,因此水热动态假说对该格局解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荒漠草原及典型草原 AGB MODIS产品 广义线性模型 气候
下载PDF
1960—2020年内蒙古荒漠草原连续无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6
作者 宝乐尔其木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6,共11页
基于内蒙古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1960... 基于内蒙古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1960—2020年连续无降水事件变化特点及异常年份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连续无降水事件最多出现在夏季,但平均持续日数和最大持续日数在夏季最短,短期连续无降水事件和较长期降水事件相间出现是夏季降水分配格局,而其他季节则相反。(2)研究区年均无降水日数为304.1 d·a^(−1),年均连续无降水事件次数为39.6次·a^(−1),年均连续无降水事件平均持续日数为8.0 d·a^(−1),年均最大持续日数为43.7 d·a^(−1)。(3)近61 a连续无降水事件3个参数变化不显著,但2005—2020年连续无降水事件次数显著增加而平均持续日数则显著减小。(4)年平均持续日数和最大持续日数均与连续无降水事件次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平均持续日数和最大持续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5)异常连续无降水事件期间对流层中高层有明显的温度、湿度和高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无降水事件 平均持续日数 最大持续日数 内蒙古荒漠草原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景观格局动态研究——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君 高润宏 +1 位作者 苗澍 李和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1,共6页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荒漠化草原景观为对象,面积为99 199.17hm2,选取1978年、1991年、1999年、2002年和2007年遥感影像资料进行解译,获得耕地景观等9种斑块类型、斑块面积等10种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结果表...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荒漠化草原景观为对象,面积为99 199.17hm2,选取1978年、1991年、1999年、2002年和2007年遥感影像资料进行解译,获得耕地景观等9种斑块类型、斑块面积等10种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人工建筑景观呈扩大趋势,草地景观则相反,灌木林景观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加,河流、河漫滩和沼泽地景观随气候而变化,这5类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而沙地、盐碱地和裸土地景观变化和人为活动相关性小,变化不明显;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变化为先降低后增加;人为活动是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限制耕地规模的迅猛增加、合理规划耕地规模是改善当地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为有效遏制、治理荒漠化草原环境恶化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荒漠草原 景观类型 景观格局 动态
下载PDF
围封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许宏斌 苏艳龙 +6 位作者 张雷 刘红梅 刘丽英 杨溢文 魏一凡 王思惟 赵世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围封不仅有助于恢复草地物种多样性、提升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维持。本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围封10 a对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样地相比,围封10 a土壤0~20 cm土... 围封不仅有助于恢复草地物种多样性、提升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维持。本研究以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围封10 a对内蒙古苏尼特荒漠草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对照样地相比,围封10 a土壤0~20 cm土层中砂粒含量降低4.7%,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增加14.4%和27.2%;围封10 a可以促进荒漠草原土壤表层0~5 cm的持水情况,但5~20 c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围封10 a土壤有机质、全碳、全氮、全钾含量分别增加22.8%、26.3%、16.6%、2.2%。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制定合理的围封政策、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 内蒙古荒漠草原 土壤理化特性 土壤机械组成
下载PDF
基于健康理念的内蒙古乡村物质环境优化策略
9
作者 杨静怡 马明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期245-246,共2页
我国健康乡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实践地区差异性较强。乡村宅院空间、交往活动空间、景观绿化空间等物质空间作为村民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其环境建设水平深刻影响村民健康状况。文章以满足村民健康需求为目的,以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 我国健康乡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建设实践地区差异性较强。乡村宅院空间、交往活动空间、景观绿化空间等物质空间作为村民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其环境建设水平深刻影响村民健康状况。文章以满足村民健康需求为目的,以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特色乡村为例,分析不同生产方式下的乡村物质环境问题,提出基于健康理念的宅院、街巷、广场环境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荒漠草原 健康乡村 物质环境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冬季放牧场与夏季放牧场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娜 李春利 韩国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8期178-179,185,共3页
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区短花针茅草原冬季放牧场与夏季放牧场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在夏季放牧场上,随着牧压的增强,土壤容重(0~5cm)和表面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土壤含水量、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降低,而速效钾含量增加;在冬... 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区短花针茅草原冬季放牧场与夏季放牧场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在夏季放牧场上,随着牧压的增强,土壤容重(0~5cm)和表面硬度增大,孔隙度减小;土壤含水量、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降低,而速效钾含量增加;在冬季放牧场上,除了硬度和容重反常外,其他各项指标都处于夏季放牧场的420m样地和0m样地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压 土壤理化性质 内蒙古荒漠草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