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内蒙古锡林河中游典型草原虻类幼虫的初步调查
- 1
-
-
作者
高权荣
刘永江
石珍宝
-
机构
内蒙古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寄生虫学教研室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
-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资助项目
-
文摘
内蒙古典型草原虻类幼虫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 ,分布是散在性的。调查年份中最高密度为 32个m- 2 ,最低密度为 1个 m- 2 大针茅草原数量高于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虻幼虫的年际间密度变化、垂直与水平分布和年度的季节动态等在典型草原区具有代表性。 1991年~ 1993年单位面积虻幼虫的密度高低顺次为 1992年 >1993年 >1991年。大针茅草原虻虫季节动态为春季稍高于夏季 ,而以秋季为最高 ,可视为季节的规律。羊草草原则无规律性变化。虻幼虫的垂直分布以 1991年为例 :大针茅草原春季高密度在 2 0 cm~ 30 cm、秋季在 0 cm~ 10 cm土层外 ,3个季节 10 cm~ 2 0 cm土层密度也相当高 ,羊草草原的夏季高密度也在 10 cm~ 2 0 cm土层中 ,这与沙带相同 ,表现出沙化趋势。
-
关键词
内蒙古锡林河中游
虻类幼虫
典型草原
生态系统
土壤动物
-
Keywords
typical steppe
\ ecosystem
\ soil animal
-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
-
题名内蒙古锡林河中游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昆虫调查研究初报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高权荣
刘永江
石珍宝
-
机构
内蒙古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
-
出处
《中国草地》
CSCD
2002年第4期75-77,共3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资助项目
-
文摘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的 6个样地中采集到土壤昆虫标本 15 80个 ,隶属于 12目 2 6科 ,成虫、幼虫、卵、蛹各占 4 6 .7%、4 2 .13%、10 .73%、32 %。鞘翅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 ,分别占 30 .1%、2 9.9% ,密度各为 15 9.3个 /m2 、15 8个 /m2 ;双翅目和鳞翅目是常见类群 ,各占 4 .3%、0 .7% ,密度分别为 2 1.1个 /m2 、3.8个 /m2 ;弹尾目占总量的 34.4 % ,是局限分布于特异性生境 (河漫滩小区 )的特征性类群 ;鞘翅目昆虫可视为典型草原的代表性类群。优势类群同一自然地带不存在生态小区间的替代现象。 0~ 10cm的土壤表层是土壤昆虫的最适合生态位。
-
关键词
内蒙古锡林河中游
草原生态系统
土壤昆虫
调查研究
类群
生态位
-
分类号
S812.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S154.6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