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年内蒙古M_s5.9地震异常分析
1
作者 韩晓明 赵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3期50-55,共6页
以2004年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Ms5.9地震为研究对象,对震中区域的地震活动参量b值进行时间扫描计算,Ms5.9地震前b值表现为高值回落;在选取的时空范围内,计算出震中区域平均波速比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Ms5.9地震前波速比变化过程为下降持续... 以2004年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Ms5.9地震为研究对象,对震中区域的地震活动参量b值进行时间扫描计算,Ms5.9地震前b值表现为高值回落;在选取的时空范围内,计算出震中区域平均波速比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Ms5.9地震前波速比变化过程为下降持续低值一回升发震,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趋势性上升,分析认为:可以把波速比的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震前变化规律作为同一区域未来地震的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ms5.9地震 波速比 空间相关长度 异常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两次M_S5.9地震前后长波辐射时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丁风和 哈媛媛 +4 位作者 魏建民 赵铁锁 王建营 马义 周小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卫星对地遥测长波辐射(OLR)信息为基础,分析了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MS5.9地震和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MS5.9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45°N,120°E点位长波辐射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在这两次MS5.9地震前后,位于45°N,120... 以卫星对地遥测长波辐射(OLR)信息为基础,分析了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MS5.9地震和2004年3月24日东乌珠穆沁MS5.9地震前后震中附近的45°N,120°E点位长波辐射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在这两次MS5.9地震前后,位于45°N,120°E点位上长波辐射(OLR)月平均值、月距平值异常特征比较明显,这种基于不同点位上的时序特征分析对地震监视和预报具体孕震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 时序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ms5.9
下载PDF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M_S5.9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孟潭 许力生 +2 位作者 郭文生 万波 俞言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 年8 月16 日内蒙古MS5.9 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 年8 月16 日内蒙古MS5.9 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了震害分布特点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从全球强震记录、历史地震资料和该地震的震害特点, 讨论了强地面运动的特点与震中区物理背景的关系. 调查表明, 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呈东西走向, 与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得到的断层走向一致. 极震区面积相对较大, 单层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房屋受损较严重, 可能与当地的震源物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震 震害分布 震源机制 震害成因
下载PDF
2003年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5.9级地震测震学指标异常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晓明 刘芳 刘文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2003年8月16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发生MS5.9地震。以本次地震为研究对象,结合震中区地震地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和震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b值、波速比(VP/VS)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的变化,探讨了地... 2003年8月16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发生MS5.9地震。以本次地震为研究对象,结合震中区地震地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和震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b值、波速比(VP/VS)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的变化,探讨了地震前震源区地下介质体的演变过程,并对此次地震的孕震过程做出了初步推断。本次地震前波速比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变化规律对该区域未来中强地震预测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5.9地震 B值 波速比 地震空间相关长度 内蒙古
下载PDF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5.9级地震概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洪由 《国际地震动态》 2003年第9期12-14,共3页
20 0 3年 8月 1 6日内蒙古赤峰发生 5 9级地震 ,造成生命和财产较严重损失。这是赤峰市历史上 70 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文章对该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破坏伤亡和救援等作了概述。
关键词 内蒙古地震 地震参数 震源机制解 破坏 伤亡 救援
下载PDF
地震频率谐振技术在内蒙古额尔古纳东珺银铅锌矿区勘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华青 张光亮 +3 位作者 薛爱民 佟利群 石魏斌 李鹏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8,共8页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东珺银铅锌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浅部已控制的陡脉状与缓倾斜银、铅、锌矿体资源储量已达到大型规模。对浅部数据的处理解译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缓倾斜矿体赋存于一套波阻抗值相对较低的层间破碎...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东珺银铅锌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浅部已控制的陡脉状与缓倾斜银、铅、锌矿体资源储量已达到大型规模。对浅部数据的处理解译并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缓倾斜矿体赋存于一套波阻抗值相对较低的层间破碎带内,在其下部存在含矿构造带。为探获与成矿相关的热液上升通道,在矿区内应用地震频率谐振技术进行剖面性勘查工作,探测陡倾角断裂的结构和位置信息,以实现深部更大的资源量突破。通过地震频率谐振勘探所获得的波阻抗特征和已有钻孔及新钻孔等地质资料,证实了矿区深部的确存在与构造有关的厚大矿体的认识。地震频率谐振勘探的高精度视波阻抗勘查成果为本区深部探测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频率谐振 银铅锌矿床 东珺 额尔古纳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陡带区地球物理响应及地震采集关键参数研究
7
作者 王晓东 李海东 +4 位作者 杨蕾 付滨 陈敬国 王金宽 田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8,共9页
断陷盆地陡带区多沉积于湖盆的边界同生断层一侧,具有山高坡陡、近物源、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多发育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地震相上多表现为楔形杂乱相、楔形空白相。本文所述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探区的陡带区沉积大量厚度大... 断陷盆地陡带区多沉积于湖盆的边界同生断层一侧,具有山高坡陡、近物源、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多发育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地震相上多表现为楔形杂乱相、楔形空白相。本文所述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探区的陡带区沉积大量厚度大、延伸长、无分选的粗细混合碎屑物质,造成地震资料存在能量弱、信噪比低、成像差的问题。为有效改善陡带区地震资料品质难以满足地质需求的问题,本文在对大量陡带区地震资料的分析,在充分分析陡带区沉积模式基础上完成了断陷盆地陡带区地球物理建模以及地球物理响应论证。认为大量的粗碎屑物质未经分选、快速沉积是导致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采集资料反射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的直接原因。据此,通过充分的理论论证、模拟以及实际资料验证,推荐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资料采集时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相对适中的面元、较宽方位和适宜的炮检距。该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陡带区 粗碎屑 地球物理响应 地震采集 二连断陷盆地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2003年2004年2次5.9级地震的反思
8
作者 曹刚 《山西地震》 2005年第B09期4-4,共1页
介绍了内蒙古2003年8月16日赤峰市巴林左旗一阿鲁科尔沁旗、2004年3月24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2次5.9级地震的概况。前者发生在大兴安岭隆起带南部与松辽盆地过渡地带,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后者发生在大兴安岭隆起带西北麓... 介绍了内蒙古2003年8月16日赤峰市巴林左旗一阿鲁科尔沁旗、2004年3月24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2次5.9级地震的概况。前者发生在大兴安岭隆起带南部与松辽盆地过渡地带,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后者发生在大兴安岭隆起带西北麓阴山纬向构造带的东端。两地地震监测能力弱.均属抗震不设防地区。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将辽蒙交界列为自治区值得注意的地区,预测地震为5级左右.但巴林左旗一阿鲁科尔沁旗5.9级地震发生在赤峰北部,不在辽蒙注意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调查 地震预报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2次5.9级地震的反思
9
作者 曹刚 《山西地震》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简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2004年2次5.9级地震的概况,总结了地震现场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应探索与思考的几个问题,以对地震现场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地震现场调查 震灾评估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2024年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4]31号)
1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14期15-30,共16页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2024年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12月31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2024年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9年12月31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2019年版)》(内政办发[2019]43号)同时废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预案 事业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 通知 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
下载PDF
文字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2024年版)》
11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21期8-8,共1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健全自治区抗震救灾工作机制,持续深入防范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有力有效应对重特大地震灾害,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自治区人民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健全自治区抗震救灾工作机制,持续深入防范重大地震灾害风险,有力有效应对重特大地震灾害,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应急预案(2024年版)》(以下简称《预案》)。现将《预案》解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预案 和谐稳定 应急管理 防灾减灾救灾 内蒙古自治区 有效应对 维护社会秩序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第270号
1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15期4-5,共2页
(1996年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0号发布根据1998年8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2年6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内蒙... (1996年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70号发布根据1998年8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02年6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测绘成果管理实施办法>等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24年7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70号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已经2024年6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务会议 地震安全性评价 测绘成果管理 实施细则 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 规章
下载PDF
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西M_S6.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马淑田 姚振兴 纪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95-803,共9页
利用地幔波波形拟合和P波初动符号联合反演的方法,估计了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西MS6.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得到节面1(40°,70°,-174°),节面2(308°,84°,-20°)。主压力轴P(-13.95×101... 利用地幔波波形拟合和P波初动符号联合反演的方法,估计了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西MS6.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得到节面1(40°,70°,-174°),节面2(308°,84°,-20°)。主压力轴P(-13.95×1017Nm,262°,19°),主张力轴T(15.66×1017Nm,356°,10°),中性轴N(B)(1.52×1017Nm,112°,69°).地震形成左旋走滑兼弱倾滑断裂,断裂面较陡.据ML≥3.0级的余震分布、Ⅷ度区的烈度分布以及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的相对位置推测,节面2可能与实际的地震破裂面相近.据宽频垂直向(BHZ)波形记录中SP与P的到时差估计,震源深度约为2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地震 震源机制 地幔波 波形反演 包头市
下载PDF
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芳 蒋长胜 +4 位作者 张帆 杨彦明 梁莹 王磊 苗春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9-929,981,共11页
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具有可考察地震定位中由于台站人为选择等造成的台网监测能力下降,以及避免传统基于G-R关系的统计算法因地震数目过少而无法评估等优点.本研究利用PMC方法,计算得到内蒙古... 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具有可考察地震定位中由于台站人为选择等造成的台网监测能力下降,以及避免传统基于G-R关系的统计算法因地震数目过少而无法评估等优点.本研究利用PMC方法,计算得到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39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及台网检测概率.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39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因台网布局等影响,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中西部和中东部地区的台站检测能力较强,而靠近蒙古、俄罗斯边境的台站,阿拉善右旗附近地区的台站,以及邻近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台站检测能力较低.合成检测概率结果显示,由于邻省台站的引入,全区80%的地区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P达到2.2左右,其余地区MP达到3.3左右.为提高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建议在监测能力较弱的中蒙交界地区、东北部地区,以及阿拉善左旗以西地区适度加密台站,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 最小完整性震级 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方法
下载PDF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晓平 冉勇康 +1 位作者 胡博 郭文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71,共10页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山前断裂带 断裂活动性 色尔腾山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东风村段)的断层活动与古地震事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晓平 冉勇康 +1 位作者 胡博 郭文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的遥感资料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 ,并通过对重点地段的古地震探槽开挖 ,获得了该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8~ 1 83mm a ,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9mm a...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的遥感资料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 ,并通过对重点地段的古地震探槽开挖 ,获得了该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8~ 1 83mm a ,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9mm a。通过 2个大型探槽的开挖、古地震事件分析和相关堆积物的断代研究 ,以及用逐次限定方法分析整个断层段上的古地震事件 ,认定该断裂段上全新世以来发生了 5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 1发生在距今 90 0 0± 130 0年 ,事件2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0 0年 ,事件 3发生在距今 5 5 70年左右 ,事件 4发生在距今 4 2 0 0± 30 0年 ,事件 5发生在距今 32 5 0± 2 5 0年。晚更新世晚期到距今 1万年之间 ,古地震事件很不完整。全新世以来的 5次古地震事件表现出一定的丛集特征。最早的一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890 0年左右 ,第2丛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70 0年之间 ,第 3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32 5 0~ 4 2 0 0年之间。第 1丛与第 2丛古地震事件之间间隔为 2 4 0 0年左右 ,而第 2丛与第 3丛古地震事件之间仅间隔 15 70年左右。距今 32 5 0年以来 ,该断裂段上还没有发生过错断地表的地震事件 ,已经超出了古地震丛之间的重复间隔。因此 ,它是色尔腾山前活动断裂带上具备潜在危险的一个活动断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地震 断层活动 色尔腾山 活动断裂带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方法的内蒙古及邻区地震烈度影响场改进技术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彦明 姜立新 王祯祥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在收集和整理内蒙古及邻近地区1940年以来M_S4.0以上历史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分区,选取65次中强地震事件的152条等震线数据,利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内蒙古及邻区的分区地震... 在收集和整理内蒙古及邻近地区1940年以来M_S4.0以上历史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进行合理分区,选取65次中强地震事件的152条等震线数据,利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内蒙古及邻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与地震灾害评估系统使用的华北地区地震影响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建立分区烈度衰减关系更符合研究区域地震灾害的地域性特点,对于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度 地震影响场 衰减关系 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内蒙古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晁军 李占维 +5 位作者 王翠萍 王彬 赵蒙生 王树明 王彦伟 李泰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7-381,共5页
通过对 1 998~ 2 0 0 0年 7月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地区的地震活动 (包括西山咀震群 )特征及一些测震学指标变化特征的分析 ,研究了该地区未来地震的活动趋势 .认为未来 1年内该区发生 6.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但可能发生 4级或 5... 通过对 1 998~ 2 0 0 0年 7月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地区的地震活动 (包括西山咀震群 )特征及一些测震学指标变化特征的分析 ,研究了该地区未来地震的活动趋势 .认为未来 1年内该区发生 6.0级以上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但可能发生 4级或 5级左右的地震 .沿经度和纬度的震源深度剖面上显示的空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地震活动特征 测震学指标 变化特征 地震趋势
下载PDF
辽宁—内蒙古地区北西向地震条带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艳 刘蒲雄 韩丹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84-89,共6页
内蒙古2次5.9级地震的发生使得从辽宁丹东至东乌珠穆沁旗形成一条清晰的NW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该带地震活动具有如下特点:①明显的周期性,其显著周期为29.4年;②在活跃时段内中强震成对发生;③该带地震活动强度西段低,东段高;... 内蒙古2次5.9级地震的发生使得从辽宁丹东至东乌珠穆沁旗形成一条清晰的NW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该带地震活动具有如下特点:①明显的周期性,其显著周期为29.4年;②在活跃时段内中强震成对发生;③该带地震活动强度西段低,东段高;④震源机制解显示带上地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的应力场方向一致,⑤该带地震活动与东北深震具有很好的同步性。这2次地震的发生和NW向地震条带的活动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与大区域可能存在的NW向构造活动有关,该带可能是华北地块的北部边界带。本文从地震活动角度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条带 周期性 地震活动 辽宁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晓明 曹孟娜 张帆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析认为Mc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和地震活动规律,但台站布局、地震信噪比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Mc的短期或不连续性的变化。同时在Rydelek等提出的2个假设条件下,对呼包地区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了RS检验,其结果与上述扫描计算结果一致,也与根据台网监测能力所得到的震级范围吻合,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2001年以来呼包地区地震目录在各时段内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RS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