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踝间隙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而变化的测量 被引量:2
1
作者 毛玉江 李敬祥 +1 位作者 杨慎达 公茂琪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内踝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3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在踝关节中立位、背伸15°位、跖屈30°位的MCS及踝上间隙(superior clear space,SCS)数值,分析各组数据,并对其差... 目的探讨内踝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3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在踝关节中立位、背伸15°位、跖屈30°位的MCS及踝上间隙(superior clear space,SCS)数值,分析各组数据,并对其差异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踝关节中立位平均MCS(3.48±0.36)mm,MCS随踝关节跖屈加大而增宽。自中立位至背伸15°位,MCS平均减少0.24mm,自中立位至跖屈30°位,MCS平均增加0.39mm。MCS随踝关节跖屈而增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13例志愿者中,7例(53.8%)内踝间隙与踝上间隙的差值(media clear space-superior clear space,MCS-SCS)增加超过0.5mm,3例超过0.6mm,1例超过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证实了MCS随踝关节跖屈加大而增宽的现象,此种增宽可称之为MCS的生理性增宽。大部分MCS的生理性增宽幅度较小,部分人群存在较大幅度的增宽,可干扰对于踝关节骨折时MCS病理性增宽的判断,影响临床决策。因此,对于需要准确观察MCS是否增宽的病例,拍片时应确保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间隙 间隙 关节 骨折
下载PDF
锚钉在修复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的疗效
2
作者 任永安 李俊 +2 位作者 杨立锋 杨盼 杨毅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505-151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日-2016年8月12日在西昌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并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日-2016年8月12日在西昌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并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行回顾性分析,将纳入者分为三角韧带修复组和对照组(未修复组),每组20例。三角韧带修复组应用缝合锚修复三角韧带者;未修复组术中未行三角韧带修复术,术后辅助石膏固定靠其自行修复。术后随访,术后一年行X线检查测量双下肢重力应力位内踝间隙,并将患侧与健侧对比;同时应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4.5个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一年三角韧带修复组患侧的重力应力位内踝间隙为(3.47±0.32)mm,健侧为(3.44±0.35)mm,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修复组患侧的内踝间隙(3.74±0.34)mm,健侧为(3.33±0.29)mm,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韧带修复组的患侧内踝间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三角韧带修复组的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结果为:优6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的优良率为80%;而未修复组的评分为:优4例,良7例,可5例,差4例,总的优良率为55%;一年后患者足踝评分情况可见三角韧带修复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角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在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的效果满意,随访中未出现内踝间隙明显增宽,而未修复三角韧带者会出现内踝间隙明显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三角韧带 锚钉 内踝间隙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否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Meta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范智荣 彭嘉杰 +5 位作者 钟的桂 周霖 苏海涛 黄永铨 吴江林 梁以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7-1312,共6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对踝穴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减小胫距接触面,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是否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尚未达到统一的结论。目的:系统评...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对踝穴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减小胫距接触面,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是否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尚未达到统一的结论。目的:系统评价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CNKI、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不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试验组使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检索年限为各自建库至2018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版本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499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相比,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在Baird-Jackson踝关节相关评分优良率[RR=1.27,95%CI(1.08,1.50),P=0.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MD=7.81,95%CI(5.50,10.11),P <0.000 01]、目测类比评分[MD=-0.15,95%CI(-0.29,-0.01),P=0.04]、距骨倾斜角[MD=-3.92,95%CI(-4.75,-3.09),P<0.000 01]、内踝间隙[MD=-0.83,95%CI(-1.17,-0.48),P <0.000 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26,95%CI(0.12,0.58),P=0.000 9]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能够增强踝关节功能、减小距骨倾斜角及内踝间隙宽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内固定器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带线锚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稳定性 距骨倾斜角 内踝间隙宽度
下载PDF
修复与不修复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宏谋 梁景棋 +5 位作者 张言 鹿军 李毅 温晓东 郝定均 梁晓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时,修复与不修复三角韧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7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资料,其中修复组20例,未修复...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时,修复与不修复三角韧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7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资料,其中修复组20例,未修复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内踝间距(MCS)及其复位不良率、失败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两组中AO分型B、C型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与随访时间[(46.9±22.5)个月和(56.3±23.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修复组术后MCS[(3.3±0.3)mm]及末次随访时MCS[(3.2±0.3)mm]均小于未修复组[(3.8±1.0)mm和(3.8±1.2)mm],修复组复位不良率(0)低于未修复组(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败率(0和7.4%)、AOFAS踝-后足评分[(88.0±5.8)分和(85.9±8.7)分]及VAS评分[(1.2±0.8)分和(1.6±1.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修复组C型骨折复位不良率(41.2%)高于修复组B、C型和未修复组B型(0、0和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修复三角韧带可以降低MCS的复位不良率,尤其是AOC型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三角切带 内踝间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