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解脱施工方案研究
1
作者 王明龙 林华春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南海某油田浮式生产储存卸油船舶(FPSO)为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STP),以该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解脱作业为例,开展适用于中国南海海域FPSO解脱施工方案研究,分析解脱施工中关键作业节点的施工方法,为今后南海海域FPSO解脱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海海域 FPSO 内转塔式单点系泊系统 解脱
下载PDF
区域内转诊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芳 江薇 +8 位作者 沈红健 朱宣 花伟龙 邢鹏飞 张磊 李子付 杨鹏飞 张永巍 刘建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就诊方式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 目的探讨不同就诊方式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据其就诊方式分为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120急救系统或其他交通工具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由其他医院通过120急救系统转诊至我院急诊就诊。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就诊流程及血管内治疗术后结局指标。结果共有2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29例,转诊组110例。与直接就诊组相比,转诊组就诊前预警患者的比例更高、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核心梗死体积更大、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转诊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均较直接就诊组更长[258(175,373)min vs 94(60,176)min,354(284,494)min vs 225(162,318)min,417(340,577)min vs 277(205,424)min;P均<0.001],而入院至穿刺时间、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与直接就诊组相比更短[94(75,127)min vs 103(86,139)min,151(115,193)min vs 162(133,217)min;P均<0.05]。转诊组90 d良好预后率为49.1%(54/110),低于直接就诊组的63.6%(82/129)(P=0.024),同时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患者比例和死亡率高于直接就诊组[14.5%(16/110)vs 6.2%(8/129),20.0%(22/110)vs 10.1%(13/129);P均<0.05]。结论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中,转诊组患者卒中病情更严重,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死亡率更高,90 d良好预后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直接就诊 区域内转 预后
下载PDF
基于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内转进气道起动性能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安远 曲俐鹏 +3 位作者 刘建霞 杨大伟 李姝源 乐嘉陵 《气体物理》 2023年第2期32-43,共12页
采用丝线法流动显示技术,在高超声速冷流暂冲式下吹风洞开展了快速获取内转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实验研究。实验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Φ0.5 m高超声速风洞中进行,来流Mach数为5。实验模型为椭圆转圆形内转进气道,总收缩比为5... 采用丝线法流动显示技术,在高超声速冷流暂冲式下吹风洞开展了快速获取内转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实验研究。实验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Φ0.5 m高超声速风洞中进行,来流Mach数为5。实验模型为椭圆转圆形内转进气道,总收缩比为5.8,内部收缩比为1.7,喉部为直径50 mm的圆形截面。模型的肩部区域种植了长度与间隔可更换的丝线,为了改善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模型进气道的内压缩段开设了可以动态堵塞的泄流孔,在喉道下游设置了可动态节流的节流锥。实验获得了丝线长度、相邻丝线间隔的推荐值,同时表明,丝线流动显示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直观、方便地判断进气道的起动状态,并能定量给出流动分离起始位置与分离结构,所采用的丝线流动显示技术丰富了高超声速风洞实验的流场可视化方法库。研究还表明,采用丝线流动显示技术,所研究的内转进气道在Ma=5时处于双解区,实验给出了进气道重起动及退出不起动的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线流动显示方法 内转进气道 起动特性 高超声速风洞实验
下载PDF
基于三维内转式进气道的前体一体化设计
4
作者 李铮 袁化成 杨德壮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气动融合的内转式进气道/吻切锥乘波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介绍吻切锥乘波前体设计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提出基于给定内转式进气道的吻切锥前体匹配方法,根据一体化方法进行典型构型设计与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此方... 提出一种基于气动融合的内转式进气道/吻切锥乘波前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介绍吻切锥乘波前体设计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提出基于给定内转式进气道的吻切锥前体匹配方法,根据一体化方法进行典型构型设计与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此方法得到的前体/进气道构型在设计状态流量捕获系数达到了0.963,进气道喉道总压恢复系数为0.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吻切锥 乘波前体 内转进气道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探述陈式太极拳“丹田内转”
5
作者 王骏 《中华武术》 2023年第2期45-45,共1页
“丹田内转”是陈式太极拳功法之一,其修炼程度,体现了习拳者的拳法水平。本人习练陈式太极拳有年,拟以自身对“丹田内转”的感知与体悟,探述其实际运化的功效,拙笔浅思,只当抛砖,谨盼与太极拳同仁切磋共进。“丹田”的位置我们习练陈... “丹田内转”是陈式太极拳功法之一,其修炼程度,体现了习拳者的拳法水平。本人习练陈式太极拳有年,拟以自身对“丹田内转”的感知与体悟,探述其实际运化的功效,拙笔浅思,只当抛砖,谨盼与太极拳同仁切磋共进。“丹田”的位置我们习练陈式太极拳时所要求的“意守丹田”“丹田内转”“螺旋缠丝”等,组成了其主要的核心功法。可见,“丹田”运化对于陈式太极拳的重要性。在此,先探析“丹田”在人体的具体位置,再论述在拳法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式太极拳 丹田 拳法 习练 内转 探述
下载PDF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双激波基准流场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卫锋 贺旭照 +1 位作者 贺元元 吴颖川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4,共7页
探索了一种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基准流场的设计新思路,基准流场由特征线方法设计的曲面压缩系统组成,包含一道入射激波和一道末端激波,消除了激波在内通道的连续反射。通过数值模拟对该设计思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 探索了一种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基准流场的设计新思路,基准流场由特征线方法设计的曲面压缩系统组成,包含一道入射激波和一道末端激波,消除了激波在内通道的连续反射。通过数值模拟对该设计思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前缘激波和末端激波入射位置与设计吻合,末端激波入射在肩点且完全实现消波;特征线计算获取的外壁面马赫数分布和CFD结果吻合较好;经过设计,在喉部截面上流动参数比较均匀,总压恢复系数达到0.91;无粘条件下流线追踪进气道完全继承了基准流场的流动特征,流量捕获系数0.999,喉道总压恢复0.88,与同设计条件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式进气道 双激波 基准流场 特征线方法
下载PDF
内转式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大伟 余安远 +3 位作者 韩亦宇 卫锋 丁国昊 曲俐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了研究内转式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以及下壁面泄流对自起动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数值计算采用准定常的方法,风洞实验通过阴影录像以及下壁面丝线显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进气道的起动状态。结果表明Ma5、攻角0°时进... 为了研究内转式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以及下壁面泄流对自起动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数值计算采用准定常的方法,风洞实验通过阴影录像以及下壁面丝线显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进气道的起动状态。结果表明Ma5、攻角0°时进气道不能自起动,下壁面存在大范围的三维流动分离,流动损失严重。为了提高进气道的自起动能力,在下壁面距前缘400mm位置开孔泄流,开孔区域约100mm×40mm,开孔率0.2,实验模型孔径3mm;研究表明,泄流后进气道顺利自起动,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0.25,泄流量损失仅为捕获流量的1%。进一步数值研究表明,泄流构型在攻角0°时的自起动马赫数在4.3~4.4,泄流极大地拓宽了进气道的工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式进气道 起动 数值模拟 风洞实验 泄流
下载PDF
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流动的壁面丝线显示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祝飞 黄蓉 +5 位作者 郭帅涛 詹东文 刘坤伟 吴颖川 余安远 杨基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5-1482,共8页
针对风洞实验观测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内部流动困难,不易获得内流道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主导的复杂流场结构的问题,通过拓展壁面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潜力,在Ma∞5.9激波风洞中,借助高速摄影实时拍摄丝线流谱,并结合纹影、壁面压强测量... 针对风洞实验观测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内部流动困难,不易获得内流道三维激波/边界层干扰主导的复杂流场结构的问题,通过拓展壁面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潜力,在Ma∞5.9激波风洞中,借助高速摄影实时拍摄丝线流谱,并结合纹影、壁面压强测量以及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丝线的动态响应特性,丰富了内转式进气道的观测技术,获得了进气道的流场结构。采用预设堵块实验方法,在激波风洞中考核了内转式进气道模型的自起动能力。结果表明,直径约为0.1 mm,长度约为15 mm的402号涤纶/棉缝纫线的跟随性较好,能够直观、动态地显示出壁面流动分离区的范围,为判断内转式进气道是否起动提供了依据。内转式进气道模型在实验条件下能够自起动,起动状态下进气道唇口附近的波系结构以及前体压缩面的丝线流谱和压力分布与数值模拟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式进气道 数值模拟 激波风洞实验 壁面丝线流动显示 自起动
下载PDF
小鼠输精管内转染法建立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乳腺定位表达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伟民 赖良学 +6 位作者 乔桂林 岳军明 安靓 王凯 付殿国 殷震 李进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外源基因受精卵内显微注射目前仍然是种常用的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但此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因此利用精子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带入卵细胞内建立转基因动物成了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并且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虽然该方法简单,但总体来说可... 外源基因受精卵内显微注射目前仍然是种常用的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但此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因此利用精子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带入卵细胞内建立转基因动物成了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并且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虽然该方法简单,但总体来说可重复性较差。我们在建立乳腺定位表达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小鼠模型中,对此方法做了改进,即将脂质体包裹的外源基因在小鼠输精管及附睾管内转染精子,而非以往的在体外转染,结果:(1)五只转染小鼠,术后10天内共使10只正常母鼠受精;(2)共繁殖出79只首建者小鼠,存活42只;(3)用PCR检测首建者小鼠外源基因的整合,阳性率为7/42(16.67%);(4)用凝胶平板溶圈试验检测5只PCR阳性的雌性首建者小鼠泌乳期乳汁中的活性tPA,3/5表达,表达量在12—20IU/ml之间(约相当于48—80ng/ml);(5)PCR检测4只子一代小鼠外源基因的遗传情况,阳性率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乳腺 定位 基因 输精管内转
下载PDF
内转式进气道流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卫星 顾强 郭荣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967,共7页
为了改善内转式进气道的性能,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内转式进气道的流动特征及流场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在近壁面唇罩激波诱发了二次流,进而发展形成流向涡,造成低能流堆积,流场分布不均,消弱了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采用型面流场控制... 为了改善内转式进气道的性能,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内转式进气道的流动特征及流场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在近壁面唇罩激波诱发了二次流,进而发展形成流向涡,造成低能流堆积,流场分布不均,消弱了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采用型面流场控制技术,重构进气道肩部压力与边界层分布,能够有效抑制流向涡的强度,减小流动损失,改善隔离段出口流场均匀度,提高其抗反压能力。与原方案相比,在设计状态流场控制方案隔离段出口总压恢复系数提高20%;最大抗反压能力提高28.4%;总阻力增大9.0%,进气道自起动马赫数由原方案4.2下降到该方案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向涡 流场特性 流场控制 内转式进气道 数值仿真
下载PDF
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双旁进气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卫锋 贺旭照 +1 位作者 贺元元 吴颖川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41-1447,共7页
为了研究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一系列设计状态为Ma=6.5的内转式进气道展开力矩特性研究。对不同布局形式,进气形式以及基准流场中心体的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 为了研究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一系列设计状态为Ma=6.5的内转式进气道展开力矩特性研究。对不同布局形式,进气形式以及基准流场中心体的内转式进气道对飞行器力矩特性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内转式进气道而言,有连接板的水滴型进气道双侧布局力矩特性较优,且容易满足飞行器总体需求;布局形式对进气道的力矩特性影响最显著,进气形式对侧滑力矩的影响比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明显,而抬头力矩和滚转力矩受基准流场中心体影响更加突出;中心体在0~0.1Rs(Rs为基准流场入口半径)变化时,抬头力矩变化不大,而在0.1~0.2Rs抬头力矩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进气道布局形式 进气道进气形式 力矩特性 内转式进气道
下载PDF
微修形异型转圆内转式进气道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卫锋 贺旭照 +2 位作者 陈军 吴颖川 乐嘉陵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8-1225,共8页
利用流线追踪及微修型技术,设计了一种类水滴转圆形内转式进气道,针对该进气道开展了初步的数值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道保持了流线追踪进气道前缘激波结构,微型面融合方法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Ma=6.0/AOA=2... 利用流线追踪及微修型技术,设计了一种类水滴转圆形内转式进气道,针对该进气道开展了初步的数值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进气道保持了流线追踪进气道前缘激波结构,微型面融合方法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Ma=6.0/AOA=2°时,试验测得的机体/唇口侧压力分布与CFD吻合较好,隔离段出口截面皮托压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在值域上存在一定偏差;随着攻角由-2°增至6°,唇口反射激波在机体侧的交汇点前移约55mm;堵塞度在70%~75%时,进气道最大反压约0.41MPa;进气道启动状态下,未受反压扰动点压力脉动小,波动不明显;进气道启动但受反压扰动点压力脉动增加,波动范围增大;进气道不启动状态下受扰点压力脉动大,随时间变化的周期性表现明显,低频振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修型 内转式进气道 设计分析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植物细胞壁重构酶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T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宣云 赵竑绯 +3 位作者 郭肖颖 任杰 王艳 卢碧芸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8期83-88,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细胞壁重构酶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TH)在植物生长发育中作用,总结了XTH酶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机制,XTH在植物细胞壁重构,植株的叶、根、茎、花和果实发育的生理作用以及在响应植物激素和环境信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认... 为了深入认识细胞壁重构酶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TH)在植物生长发育中作用,总结了XTH酶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机制,XTH在植物细胞壁重构,植株的叶、根、茎、花和果实发育的生理作用以及在响应植物激素和环境信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认为XTH是植物细胞壁重构过程中的关键酶,能够松弛和强化细胞壁,且参与细胞壁的降解和合成;XTH在植物生长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指出XTH基因研究领域潜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细胞壁 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 生长发育 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内转塔式FPSO截断技术及其总体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宏伟 罗勇 孙丽萍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8-994,共7页
对一作业水深914 m的内转塔式FPSO平台系泊及立管系统进行等效水深截断设计,以解决海洋工程模型试验水池尺度有限的问题.调整系泊线及立管的长度、轴向刚度和单位长度质量,保证其悬链线形状以及静态特性与原系统一致.截断因子较大时,只... 对一作业水深914 m的内转塔式FPSO平台系泊及立管系统进行等效水深截断设计,以解决海洋工程模型试验水池尺度有限的问题.调整系泊线及立管的长度、轴向刚度和单位长度质量,保证其悬链线形状以及静态特性与原系统一致.截断因子较大时,只对系泊线中间部分等效截断,截断因子较小时,海底部分也要适当截断,并分别推导出相应计算公式.最后对整个FPSO系统进行时域耦合分析,比较发现截断后系泊系统静态特性、平台总体响应和系泊线受力都与全水深情况和已有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截断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能保证截断前后平台性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塔式FPSO 系泊系统 截断 时域耦合分析
下载PDF
利用渗透边界模型分析三维内转式进气道启动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卫锋 贺旭照 +1 位作者 杨大伟 秦思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39-2446,共8页
进气道抽吸区域一般包含大量抽吸孔,这些抽吸孔的网格前处理异常繁复、离散求解及CFD仿真困难。为避免这些问题,利用集成了渗透边界模型的数值仿真软件AHL3D模拟小孔抽吸,获得了小孔抽吸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Ma4~6内的启动性能的影响。结... 进气道抽吸区域一般包含大量抽吸孔,这些抽吸孔的网格前处理异常繁复、离散求解及CFD仿真困难。为避免这些问题,利用集成了渗透边界模型的数值仿真软件AHL3D模拟小孔抽吸,获得了小孔抽吸对三维内转式进气道Ma4~6内的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渗透边界与抽吸孔仿真的机体侧壁面压力曲线基本重合,且进气道喉部参数最大差别小于1.5%,说明利用渗透边界模型研究抽吸对进气道启动性能的影响具有可行性;边界层抽吸位于分离泡最高压力点附近时,可实现进气道宽马赫数范围(Ma4~5.5)的启动;Ma5条件下,开孔率在0.1左右,进气道实现启动,且启动后流量抽吸率低于1%;抽吸背压为6.5倍来流静压时,进气道实现启动,启动后流量损失几乎为0,压力分布规律与远场初始化得到的启动流场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边界模型 内转式进气道 启动性能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神经鞘内转染siRNA-p300对大鼠神经病理痛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鹏 郝伟 +3 位作者 张颖 任立洁 张艳莉 单世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鞘内转染p300si RNA(si RNA-p300)对大鼠神经病理痛阈值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置管,分别鞘内... 目的:探讨神经鞘内转染p300si RNA(si RNA-p300)对大鼠神经病理痛阈值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置管,分别鞘内转染无关4μg si RNA和4μg si RNA-p300。假手术组单纯进行模拟手术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染前及注射后2、4、6、8、10、12和14 d分别检测3组大鼠痛阈分值,于注射后14 d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中p300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21.22±1.56)比较,对照组(14.33±4.02)和实验组(13.66±2.30)大鼠疼痛阈值在转染后第2 d开始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8.98±2.89)比较,实验组(11.23±2.20)大鼠疼痛阈值在转染后第6天开始显著升高(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试验组p30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3、0.67±0.18和0.22±0.04,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p300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300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鞘内注射si RNA-p300可显著降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提高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si RNA 大鼠 P300 神经鞘内转
下载PDF
带预压缩性质的高马赫数内转式进气道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伟 李鹏 +3 位作者 王霄 张堃元 南向军 李永洲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6,共4页
传统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存在两个问题:进气道内收缩比较大,起动性能差;前缘弯曲激波在靠近中心体附近剧烈弯曲,激波损失很大,极有可能造成唇口激波脱体。为此,设计了新型的轴对称基准流场,把较强的前缘激波设计为两道较弱的预压缩激波,显... 传统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存在两个问题:进气道内收缩比较大,起动性能差;前缘弯曲激波在靠近中心体附近剧烈弯曲,激波损失很大,极有可能造成唇口激波脱体。为此,设计了新型的轴对称基准流场,把较强的前缘激波设计为两道较弱的预压缩激波,显著提高了进气道喉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新型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的内转式进气道性能优良,但存在溢流较严重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流场 内转式进气道 马赫数分布规律 弯曲激波 反设计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下载PDF
内转塔单点式FPSO的拖航和连接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雪宜 《石油工程建设》 2012年第6期16-21,107,共6页
流花11-1油田内转塔单点深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遭到超强台风"珍珠"的袭击,3根软立管全部断裂,单点10条锚系中的7条断开。文章从内转塔单点系泊系统、锚链的预布、FPSO拖航前的准备工作、FPSO拖航、现场就位、锚链的打... 流花11-1油田内转塔单点深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遭到超强台风"珍珠"的袭击,3根软立管全部断裂,单点10条锚系中的7条断开。文章从内转塔单点系泊系统、锚链的预布、FPSO拖航前的准备工作、FPSO拖航、现场就位、锚链的打捞与连接、FPSO的安全系泊等论述了流花11-1油田FPSO的复产作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转塔式 单点系泊 台风袭击 复产作业
下载PDF
论古典文章学中的“潜气内转”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祖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1,共5页
中国古典文章学崇尚波澜曲折的效果,因而非常重视各种转笔的运用。"潜气内转"就是其中的一种巧妙转法,它是从中国古典文章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应成为中国古典文章批评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潜气内转"有两... 中国古典文章学崇尚波澜曲折的效果,因而非常重视各种转笔的运用。"潜气内转"就是其中的一种巧妙转法,它是从中国古典文章创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应成为中国古典文章批评话语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潜气内转"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在行文发生承接或转折时,不用虚词作过渡。二是通过硬转陡接的笔法,使语言之链发生断裂,而文章的意脉却似断实连,若隐若现。"潜气内转"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章学对自然浑成之美的崇尚和对含蓄之美的追求。它所蕴含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不仅对古典文章的结构分析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而且对改变当代散文创作中的漫无节制和繁冗涣散也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气内转 古典文章学 表现形式 创作理念 理论价值
下载PDF
“类型内转”:“文学性蔓延”现象的文类学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194,共3页
"文学性蔓延"导致的非文学向文学转化现象,其关键在于"类型内转",从而实现了非文学作品向文学作品身份变异。其中,文类意识在具体作品中的显现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现象,其类型归属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词 文学性蔓延 文类 类型内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