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宏观比较视野下晚清“内轻外重”之成局
1
作者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14,共10页
自中国帝制王朝开启直至清前期的长时间里,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相辅相成所呈现的权力格局,是以"内重外轻"为典型样态。及至晚清时势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在外患"内忧"交相作用之下,朝廷陷入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其权威...
自中国帝制王朝开启直至清前期的长时间里,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相辅相成所呈现的权力格局,是以"内重外轻"为典型样态。及至晚清时势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在外患"内忧"交相作用之下,朝廷陷入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其权威大大削弱;而以镇压太平天国为契机,湘、淮集团势力崛起,特别是形成军政结合的实力派督抚群体,其权势上较以前疆吏显著增强,遂相对出现"内轻外重"之局,这由多个方面反映出来。在宏观层面的比较视野之下,或亦可有助于对这一事局的概要见知和如实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比较
权力格局
“内
重
外
轻
”
“
内轻外重
”
湘、淮集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轻外重”抑或“内外皆轻”?--评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兼论晚清政治史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孙燕京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清末发生了诸多社会反常现象。这些现象只有通过政治史研究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诠释,而单从政治角度说明格局的变化,不对它做文化等侧翼的延伸性思考,会使研究平面化、单线条。如果不把"外轻"与"离心离德"联系起来掂量...
清末发生了诸多社会反常现象。这些现象只有通过政治史研究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诠释,而单从政治角度说明格局的变化,不对它做文化等侧翼的延伸性思考,会使研究平面化、单线条。如果不把"外轻"与"离心离德"联系起来掂量,就会把积聚几十年、几乎"痛入骨髓"的矛盾看轻。清末的"外重"不一定以"权重"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离心离德"的形式呈现,就像督抚身边存在巨大的"黑洞"或者"暗物质"。近三十年来,晚清政治史虽然在三条线索六个方面形成特色,但仍有广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轻外重
内
外
皆
轻
清末新政
地方督抚
原文传递
宏观比较视野下晚清“内轻外重”之成局
3
作者
董丛林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8期72-73,共2页
在晚清,由于湘、淮集团崛起而致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此乃帝制之下权力格局的重大变端,也是前辈史家早有过的“传统”论断。笔者认为,在宏观比较视野之下,或可亦有助于对晚清“内轻外重”事局的概要见知和如实认识。
关键词
内轻外重
权力格局
比较视野
晚清
帝制
宏观
史家
原文传递
唐代京官请求外任原因探考
4
作者
么振华
张文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唐代官场重内轻外,官员普遍乐于在京师长安任职,但仍有小部分京官主动请求外任州县,特别是唐后期。其中,出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请求外任者超过半数,还有为谋求地方实权和更好的仕途发展,以及因自身性格、健康问题及孝亲观念等个人因素...
唐代官场重内轻外,官员普遍乐于在京师长安任职,但仍有小部分京官主动请求外任州县,特别是唐后期。其中,出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请求外任者超过半数,还有为谋求地方实权和更好的仕途发展,以及因自身性格、健康问题及孝亲观念等个人因素请求外任者。唐代京官请求外任的成功率很高。在自请外任的京官中,大部分为中老年者,以文官为主,且中、高层官员的比例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京官
请求
外
任
重
内轻
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原因新探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卫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1,共6页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学术界通常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存在着较为浓厚的重京官轻外职的风气,是造成官员不愿担任刺史等地方官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并无不妥,但不全面。笔者认为,官员是否愿意外任刺史,与将要赴任...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学术界通常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存在着较为浓厚的重京官轻外职的风气,是造成官员不愿担任刺史等地方官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并无不妥,但不全面。笔者认为,官员是否愿意外任刺史,与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之优劣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刺史
重
内轻
外
新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张尚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2,共6页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大都偏重于玄道本体论、精神自由论、相对论及社会伦理观等方面,从总的来看,并没有突出养生论在庄子学说中的地位。庄子是最早研究养生的哲学家,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而养生的重点又在于精神养生。从人的内...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大都偏重于玄道本体论、精神自由论、相对论及社会伦理观等方面,从总的来看,并没有突出养生论在庄子学说中的地位。庄子是最早研究养生的哲学家,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而养生的重点又在于精神养生。从人的内在心灵和外在世界的关系上,可以分出有外无内、有内重外、定乎内外、重内轻外、无内无外五种人,这五种人代表着精神养生的五个层次。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是对老子《道德经》养生思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
有
外
无内
有内
重
外
定乎内
外
重
内轻
外
无内无
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探讨
7
作者
陶贤都
刘霞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0-32,共3页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府
皇权
幕府
公府
内轻外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守约”及其在宋明理学诠释中的分歧与流变
8
作者
周海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约
重
内轻
外
易简之学
致良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守约”看孔孟心性论的不同及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9
作者
周海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10,25,共5页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的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王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约
心性论
重
内轻
外
易简之学
致良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守约”及其在宋明理学诠释中的分歧与流变
10
作者
周海涛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3-67,79,共6页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约
重
内轻
外
易简之学
致良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唐代俸禄制度的变迁及其困境
被引量:
1
11
作者
南承谟
《文史杂志》
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
唐初以来,官员的俸禄是重内(京官)轻外(地方官),且高官与低级官员俸禄水平悬殊。安史之乱后,俸禄则由重内转向重外,努力缩小高官和低级官员的俸禄差距;特别是大历以降,还试图以"高薪养廉"。无奈贪腐是封建社会的痼疾,纵有厚...
唐初以来,官员的俸禄是重内(京官)轻外(地方官),且高官与低级官员俸禄水平悬殊。安史之乱后,俸禄则由重内转向重外,努力缩小高官和低级官员的俸禄差距;特别是大历以降,还试图以"高薪养廉"。无奈贪腐是封建社会的痼疾,纵有厚禄、教化、法律三管齐下,也无力回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分田
重
内轻
外
重
外
轻
内
高薪养廉
均其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权力的扩张及其分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再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倪玉平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晚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有“内轻外重”“内外皆轻”等概念的提出。权力并非静止或者此消彼长的概念,而是极富弹性。晚清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均创设诸多新机构,形成新的权力格局。在权力分配方面,以财权的争夺最明显...
晚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有“内轻外重”“内外皆轻”等概念的提出。权力并非静止或者此消彼长的概念,而是极富弹性。晚清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均创设诸多新机构,形成新的权力格局。在权力分配方面,以财权的争夺最明显,双方利益此消彼长一目了然,最终达到动态均衡。这一时期,中央和地方虽然都或多或少失去部分权力,但又在很大程度上极力拓展各自的权力空间。由于地方权力的扩张速度快于中央,导致中央逐步失去对地方的绝对控制。这种权力格局一旦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外部条件的重大改变,才能走向另一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内轻外重
内
外
皆
轻
权力博奔
原文传递
太平天国与咸同政局
被引量:
10
13
作者
朱东安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1,6,共23页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被迫调整了满汉关系和自身权力结构,地方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策,中央则恢复相权,使宰相成为新政策的制订者与实施者。结果造成皇权流失和国家权力重心的下移。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基本结束后,那...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被迫调整了满汉关系和自身权力结构,地方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策,中央则恢复相权,使宰相成为新政策的制订者与实施者。结果造成皇权流失和国家权力重心的下移。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基本结束后,那拉氏虽夺回相权,使中央政权归复旧制,但却无法收回失落于地方的军政大权,督抚专政终成定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汉制汉
放权督抚
内轻外重
原文传递
题名
宏观比较视野下晚清“内轻外重”之成局
1
作者
董丛林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14,共10页
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ZD201519)
文摘
自中国帝制王朝开启直至清前期的长时间里,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相辅相成所呈现的权力格局,是以"内重外轻"为典型样态。及至晚清时势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在外患"内忧"交相作用之下,朝廷陷入前所未有的统治危机,其权威大大削弱;而以镇压太平天国为契机,湘、淮集团势力崛起,特别是形成军政结合的实力派督抚群体,其权势上较以前疆吏显著增强,遂相对出现"内轻外重"之局,这由多个方面反映出来。在宏观层面的比较视野之下,或亦可有助于对这一事局的概要见知和如实认识。
关键词
宏观比较
权力格局
“内
重
外
轻
”
“
内轻外重
”
湘、淮集团
Keywords
macro comparison
power patter
internal vs external tensions
Hunan and Anhui armies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轻外重”抑或“内外皆轻”?--评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兼论晚清政治史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孙燕京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文摘
清末发生了诸多社会反常现象。这些现象只有通过政治史研究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诠释,而单从政治角度说明格局的变化,不对它做文化等侧翼的延伸性思考,会使研究平面化、单线条。如果不把"外轻"与"离心离德"联系起来掂量,就会把积聚几十年、几乎"痛入骨髓"的矛盾看轻。清末的"外重"不一定以"权重"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离心离德"的形式呈现,就像督抚身边存在巨大的"黑洞"或者"暗物质"。近三十年来,晚清政治史虽然在三条线索六个方面形成特色,但仍有广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
内轻外重
内
外
皆
轻
清末新政
地方督抚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宏观比较视野下晚清“内轻外重”之成局
3
作者
董丛林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8期72-73,共2页
文摘
在晚清,由于湘、淮集团崛起而致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此乃帝制之下权力格局的重大变端,也是前辈史家早有过的“传统”论断。笔者认为,在宏观比较视野之下,或可亦有助于对晚清“内轻外重”事局的概要见知和如实认识。
关键词
内轻外重
权力格局
比较视野
晚清
帝制
宏观
史家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京官请求外任原因探考
4
作者
么振华
张文文
机构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文摘
唐代官场重内轻外,官员普遍乐于在京师长安任职,但仍有小部分京官主动请求外任州县,特别是唐后期。其中,出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请求外任者超过半数,还有为谋求地方实权和更好的仕途发展,以及因自身性格、健康问题及孝亲观念等个人因素请求外任者。唐代京官请求外任的成功率很高。在自请外任的京官中,大部分为中老年者,以文官为主,且中、高层官员的比例很高。
关键词
唐代
京官
请求
外
任
重
内轻
外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原因新探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卫东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1,共6页
文摘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学术界通常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存在着较为浓厚的重京官轻外职的风气,是造成官员不愿担任刺史等地方官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并无不妥,但不全面。笔者认为,官员是否愿意外任刺史,与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之优劣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唐代
刺史
重
内轻
外
新解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
被引量:
3
6
作者
张尚仁
机构
广东行政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2,共6页
文摘
人们对庄子的研究,大都偏重于玄道本体论、精神自由论、相对论及社会伦理观等方面,从总的来看,并没有突出养生论在庄子学说中的地位。庄子是最早研究养生的哲学家,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而养生的重点又在于精神养生。从人的内在心灵和外在世界的关系上,可以分出有外无内、有内重外、定乎内外、重内轻外、无内无外五种人,这五种人代表着精神养生的五个层次。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是对老子《道德经》养生思想的发展。
关键词
养生
有
外
无内
有内
重
外
定乎内
外
重
内轻
外
无内无
外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探讨
7
作者
陶贤都
刘霞
机构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关键词
霸府
皇权
幕府
公府
内轻外重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守约”及其在宋明理学诠释中的分歧与流变
8
作者
周海涛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文摘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关键词
守约
重
内轻
外
易简之学
致良知
Keywords
complianc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nternality
simplicity of Yi
conscience stud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守约”看孔孟心性论的不同及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9
作者
周海涛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10,25,共5页
文摘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的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王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关键词
守约
心性论
重
内轻
外
易简之学
致良知
Keywords
compliance
kindheartednes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nternality
simplicity of Yi
conscience study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守约”及其在宋明理学诠释中的分歧与流变
10
作者
周海涛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3-67,79,共6页
文摘
"守约"是孟子提出的一个概念,"守约"就是"守心"。和孔子的"心性"之学相比,"守约"过分地强调了"仁",而忽视了"礼",有"重内轻外"的特点。孟子认为,只要能"守约"、"发明本心",就有了成圣成贤的可能性,"守约"开启了"心学"传统。在宋明理学中,朱、陆在解释"守约"时产生了分歧,反映了理学与心学在经典诠释上的差异,陆象山还把"守约"发展成"易简之学"。阳明心学也继承了"守约",但其"致良知"学说,更加丰富完善了这一理论。
关键词
守约
重
内轻
外
易简之学
致良知
Keywords
complianc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nternality simplicity of Yi Conscience Study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唐代俸禄制度的变迁及其困境
被引量:
1
11
作者
南承谟
出处
《文史杂志》
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
文摘
唐初以来,官员的俸禄是重内(京官)轻外(地方官),且高官与低级官员俸禄水平悬殊。安史之乱后,俸禄则由重内转向重外,努力缩小高官和低级官员的俸禄差距;特别是大历以降,还试图以"高薪养廉"。无奈贪腐是封建社会的痼疾,纵有厚禄、教化、法律三管齐下,也无力回天。
关键词
职分田
重
内轻
外
重
外
轻
内
高薪养廉
均其俸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力的扩张及其分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再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倪玉平
机构
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处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商税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1644—1911)”(16ZDA129)阶段性成果。
文摘
晚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并有“内轻外重”“内外皆轻”等概念的提出。权力并非静止或者此消彼长的概念,而是极富弹性。晚清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均创设诸多新机构,形成新的权力格局。在权力分配方面,以财权的争夺最明显,双方利益此消彼长一目了然,最终达到动态均衡。这一时期,中央和地方虽然都或多或少失去部分权力,但又在很大程度上极力拓展各自的权力空间。由于地方权力的扩张速度快于中央,导致中央逐步失去对地方的绝对控制。这种权力格局一旦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外部条件的重大改变,才能走向另一种平衡。
关键词
央地关系
内轻外重
内
外
皆
轻
权力博奔
Keywords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over-concentration of power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eak power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power game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太平天国与咸同政局
被引量:
10
13
作者
朱东安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1,6,共23页
文摘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被迫调整了满汉关系和自身权力结构,地方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策,中央则恢复相权,使宰相成为新政策的制订者与实施者。结果造成皇权流失和国家权力重心的下移。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基本结束后,那拉氏虽夺回相权,使中央政权归复旧制,但却无法收回失落于地方的军政大权,督抚专政终成定局。
关键词
以汉制汉
放权督抚
内轻外重
分类号
K25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5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宏观比较视野下晚清“内轻外重”之成局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轻外重”抑或“内外皆轻”?--评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兼论晚清政治史研究
孙燕京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8
原文传递
3
宏观比较视野下晚清“内轻外重”之成局
董丛林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
0
原文传递
4
唐代京官请求外任原因探考
么振华
张文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原因新探
张卫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
张尚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魏晋南北朝时期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探讨
陶贤都
刘霞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孟子“守约”及其在宋明理学诠释中的分歧与流变
周海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守约”看孔孟心性论的不同及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周海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孟子“守约”及其在宋明理学诠释中的分歧与流变
周海涛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唐代俸禄制度的变迁及其困境
南承谟
《文史杂志》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权力的扩张及其分配: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再思考
倪玉平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13
太平天国与咸同政局
朱东安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