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难民迁徙与“内迁文化”的形成
1
作者 王春英 吴会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9,共5页
抗战时期难民数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难民的生存境遇之惨,胜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难民现象,"紊乱、惊惶、骚乱"可谓是抗战时期逃难民众的基本写照。即使在如此悲惨的境状下,广大的难民尤其是其中的内迁文化人士仍以坚强的... 抗战时期难民数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难民的生存境遇之惨,胜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难民现象,"紊乱、惊惶、骚乱"可谓是抗战时期逃难民众的基本写照。即使在如此悲惨的境状下,广大的难民尤其是其中的内迁文化人士仍以坚强的毅力从事着文化建设,传播着先进的思想与观念,推动着后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人口移动 难民群体 内迁文化
下载PDF
抗战时期内迁文化与云南社会的演进
2
作者 王晓丹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内迁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以其先进性和多元性,推进了云南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促成了云南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云南社会的演进。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内迁文化 云南社会 演进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内迁难民与内迁文化略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35-38,共4页
内迁难民是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对内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迁难民是构建内迁文化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内迁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涵。内迁文化和内迁难民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内迁难民 内迁文化 影响
下载PDF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内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泽军 张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12,共5页
内迁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时代和区域色彩的抗战文化。作者第一次就当时全国抗日救亡形势、国共合作形成的大气候、西南地区存在的小环境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得出内迁文化形成和发展是一系列历史因素合力的结果。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内迁文化 历史合力
下载PDF
抗战时期内迁进步文化人士的民众意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 ,大批内迁进步文化人士的民众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 ,这主要是广大内迁进步文化人士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结果 ,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成功实施的结果。内迁进步文化人士民众意识的增强 ,为更有效地动员教育民众团结... 抗日战争时期 ,大批内迁进步文化人士的民众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 ,这主要是广大内迁进步文化人士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结果 ,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成功实施的结果。内迁进步文化人士民众意识的增强 ,为更有效地动员教育民众团结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内迁进步文化人士 民众意识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文化内迁与三峡地区社会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黎见春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
抗战时期的文化内迁是中华民族为抵御外敌侵略、取得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被动选择。从总体上看,文化内迁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全民族持久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对迁驻地而言,内迁文化促进了三峡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建设,推动了三... 抗战时期的文化内迁是中华民族为抵御外敌侵略、取得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被动选择。从总体上看,文化内迁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全民族持久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对迁驻地而言,内迁文化促进了三峡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建设,推动了三峡地区教育现代化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催生了三峡地区精神文明的整体“跃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文化内迁 三峡地区 发展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文化内迁与云南美术的现代化转型
7
作者 王少羽 《中国艺术》 2013年第4期142-143,共2页
20世纪初,云南美术的现代化转型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美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用认识不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主流文化圈集体避难内迁,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遇合。这不仅为云南培养了一批现代美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 20世纪初,云南美术的现代化转型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对美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用认识不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主流文化圈集体避难内迁,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遇合。这不仅为云南培养了一批现代美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化层面上帮助云南美术实现更为彻底的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文化内迁 云南美术
下载PDF
论抗战期间文化内迁与贵州社会的迁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永民 刘军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4-47,共4页
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的战火,中国出现了一次自东向西的文化内迁,高校成为内迁的主要载体。内迁高校以其固有的爱国传统、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推进了贵州的民主解放运动,促成了贵州教育事业的飞跃,推动了贵州社会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文化内迁 内迁高校 贵州社会
下载PDF
On the social-cultural chang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s from "jiayou"
9
作者 张世蓉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Word is the most active factor in the research of culture connotations and it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This article not only attempts to analyze non-equivalence in semantic and cul... Word is the most active factor in the research of culture connotations and it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target language. This article not only attempts to analyze non-equivalence in seman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of culture, and language is the best way to avoid cross-cultural barriers and obstacles. Finally, by elaborating the loan words between two different cultures, the paper maintains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ut of respect, appreciation and acceptance i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vitality of the cultur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 social-cultural changes INTEG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