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部殖民主义下“非洲乌托邦”理想的幻灭——《荒原蚁丘》中非洲现代化道路的误区
1
作者 陈玲 王大鹏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9-52,共4页
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的长篇小说《荒原蚁丘》中,三位精英主义知识分子期望独立后建立一个以人民有言论自由、政府有道德纪律、人民团结统一的新国家,最终以悲剧收场。殖民主义结束后,内部殖民主义使统治与剥削的殖民关系内化为阶级关系,... 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的长篇小说《荒原蚁丘》中,三位精英主义知识分子期望独立后建立一个以人民有言论自由、政府有道德纪律、人民团结统一的新国家,最终以悲剧收场。殖民主义结束后,内部殖民主义使统治与剥削的殖民关系内化为阶级关系,长期以来的政治腐败、剥削与阶级压迫使穷苦的人民内心涣散、冷漠,仅靠精英们和少数正义之士来进行革命斗争做不到真正团结统一。经历种种阵痛后,"非洲乌托邦"理想在内部殖民主义的现实中灰飞烟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殖民主义 非洲乌托邦 斗争 悲剧 幻灭
下载PDF
毕晓普巴西主题旅行诗歌的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内部殖民主义解读
2
作者 张跃军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5,共9页
毕晓普客居巴西期间创作的旅行主题诗歌预见了20世纪后期才逐渐明晰的审视旅行的多元视角。本文立足于巴西社会历史,运用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内部殖民主义的理论观点,细读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对于地理与宗教扩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的频繁... 毕晓普客居巴西期间创作的旅行主题诗歌预见了20世纪后期才逐渐明晰的审视旅行的多元视角。本文立足于巴西社会历史,运用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与内部殖民主义的理论观点,细读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对于地理与宗教扩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的频繁指涉,批判了欧洲殖民者、美国新殖民者及巴西上层社会对巴西中下阶层的剥削,同时也对巴西中下层民众安于现状、无意间与殖民者和上层社会合谋加以同情的批判。毕晓普的名篇《克鲁索在英格兰》以对笛福《鲁宾逊漂流记》的反讽,折射出疏离殖民主义、趋近后殖民主义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晓普 巴西旅行诗歌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 内部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帝国、殖民地和后殖民主义的社会学
3
作者 乔治·斯坦梅茨 朱宝清(译) +1 位作者 高岭(译) 马天航(校) 《清华社会学评论》 2023年第2期254-297,共44页
社会学家正在为殖民地、帝国和后殖民研究中迅速增长的文献增添特定的学科特色。他们特别热衷于在有关帝国的历史文献中添加解释性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率先将殖民地作为历史形态进行研究。与传统的人类学方法相反,社会学... 社会学家正在为殖民地、帝国和后殖民研究中迅速增长的文献增添特定的学科特色。他们特别热衷于在有关帝国的历史文献中添加解释性说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学家率先将殖民地作为历史形态进行研究。与传统的人类学方法相反,社会学家坚持研究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动态交往,询问这两个群体是如何发生转变的。与当代后殖民学者一样,社会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探究海外殖民主义和殖民移民是如何重塑宗主国的。与20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对殖民地研究的讨论相呼应,当前关于后殖民社会学的讨论质疑西方社会科学概念和理论对全球南方国家的适用性,并询问社会学本身是如何被帝国塑造的。当前对帝国的社会学研究集中于六组因果机制:(1)资本主义;(2)地缘政治、战争和暴力;(3)文化表征与主体性;(4)被殖民者的抗争与合作;(5)帝国和殖民地的制度维度;(6)殖民地国家中心的殖民者之间的冲突和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主义 领土和非正式帝国 驻领殖民 内部殖民主义 殖民
下载PDF
“国家发展模式”视野下的国家垦边与地方族群关系——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为例
4
作者 王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8,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家垦边项目是核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模式向边远地区的"扩散型国家发展模式"。特别是西双版纳国营农场的建立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种国家化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国家垦边项目是核心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模式向边远地区的"扩散型国家发展模式"。特别是西双版纳国营农场的建立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种国家化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尊重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统,与地方社会制度相契合。这种国家发展模式下的共融的族群关系,是作为行动主体的国家与地方少数民族共同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发展模式 内部殖民主义 族群关系 西双版纳 国营农场
下载PDF
肯尼亚新土地精英的崛起与殖民话语的延续
5
作者 齐腾飞 高良敏 《非洲研究》 2023年第2期92-106,261-262,共17页
自1963年肯尼亚独立,英国殖民主义在政治意义上已经终结,但土地制度却没有经历过变革。在此背景下,肯尼亚社会涌现出一批新土地精英,攫取了独立带来的土地利益,引起整个社会对独立的反思。本文通过白人高地殖民历史、与土地相关的社会... 自1963年肯尼亚独立,英国殖民主义在政治意义上已经终结,但土地制度却没有经历过变革。在此背景下,肯尼亚社会涌现出一批新土地精英,攫取了独立带来的土地利益,引起整个社会对独立的反思。本文通过白人高地殖民历史、与土地相关的社会结构数据和基利菲郡新土地精英故事,阐释新土地精英的崛起过程,剖析殖民话语得以延续的深层逻辑。研究发现,新土地精英获取土地主要依靠两种方式,一是“继承”白人;二是利用政府推行的土地安置计划。这两种方式的实施激活了英国长期殖民给肯尼亚人带来的苦难记忆,并由此形成了殖民话语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土地精英 殖民话语 土地制度 内部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主体民族主义与国族构建的悖论--以色列民族政策思想之评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志芬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60,共15页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阿拉伯两大族类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犹太属性、"内部殖民主义"和"分而治之"是以色列处理与国内阿拉伯人民族关系的基本思想。以色列的民族政策造成阿拉伯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遭受挤... 以色列是一个以犹太、阿拉伯两大族类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犹太属性、"内部殖民主义"和"分而治之"是以色列处理与国内阿拉伯人民族关系的基本思想。以色列的民族政策造成阿拉伯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遭受挤压、歧视,成为经济落后、政治孤立的少数族类,与主流社会十分疏远。这一现实与以色列理应将全体国民纳入其民族国家构建范畴,以塑造统一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和国族认同的民族构建产生了直接的悖论,并且从根本上制约着国家的稳定、健康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以色列阿拉伯人 内部殖民主义 “分而治之”
原文传递
用赫克特理论释读雍乾、乾嘉苗民起义带来的困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倩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57,共6页
赫克特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赫克特提出的关于民族国家发展的理论模式。此理论对多民族国家内部发达的核心地区和欠发达的边缘地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国家发展的扩散模式和内部殖民主义模式,但是这个理论模式的前提是工业化进... 赫克特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赫克特提出的关于民族国家发展的理论模式。此理论对多民族国家内部发达的核心地区和欠发达的边缘地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国家发展的扩散模式和内部殖民主义模式,但是这个理论模式的前提是工业化进程中现代国家的发展,用于解释我国18世纪清政府施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汉苗文明传播与碰撞现象似乎过于牵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歇尔·赫克特 扩散模式 内部殖民主义 苗民起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