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德国居民的内部迁移和德国东西两部分统一的影响
1
作者 郑士贵 《管理观察》 1996年第4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内部迁移 联邦德国 宏观经济模型 代理人风险 劳动力迁移 地区经济 迁移增长 经济发展 主要倾向 地区间
下载PDF
大城市的内部迁移与城市空间动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云彦 田艳平 +1 位作者 易成栋 何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文运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对武汉市城市内部迁移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在武汉市总人口稳定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内部迁移频繁 ,其中以“拆迁搬家”为主要类型 ,流向呈离心态势 ,并形成大量的“人—户分离”群体 ;而外... 本文运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对武汉市城市内部迁移的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在武汉市总人口稳定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内部迁移频繁 ,其中以“拆迁搬家”为主要类型 ,流向呈离心态势 ,并形成大量的“人—户分离”群体 ;而外来“务工经商”的移民则向市中心城区填充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本地居民外流而引起的空心化格局 ,形成相互作用、互相整合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内部迁移 城市空间 武汉市 人口普查 迁移原因
原文传递
西方国家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望保 闫小培 曹小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是家庭与住房的空间匹配过程,也是理解城市重构的核心问题,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首先从居住迁移决策模型、居住迁移过程和居住迁移与城市重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对西方城市内部居住迁...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是家庭与住房的空间匹配过程,也是理解城市重构的核心问题,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首先从居住迁移决策模型、居住迁移过程和居住迁移与城市重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对西方城市内部居住迁移研究进行综述。在简单回顾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研究视角,提出国内相关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 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
下载PDF
探讨21世纪香港人口境内迁移与再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本琛 《北京规划建设》 1997年第3期20-22,共3页
探讨21世纪香港人口境内迁移与再分布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唐本琛一、绪言接近九七回归前夕,对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政府及专家们纷纷发表对未来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回流移民及每日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大陆移港人士,作出较长期的估... 探讨21世纪香港人口境内迁移与再分布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唐本琛一、绪言接近九七回归前夕,对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政府及专家们纷纷发表对未来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回流移民及每日持单程证来港定居的大陆移港人士,作出较长期的估计与预测。香港总商会的首席经济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城市人口 城市规划 香港 内部迁移
下载PDF
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和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巨浩羽 邹燕子 +3 位作者 肖红伟 张卫鹏 于贤龙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240,共9页
为揭示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和表面水分蒸发的影响,以及物料表面结壳的成因,该研究在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时,研究了恒定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20%、30%、40%和50%)、第一阶RH 50%保持不同时间(10... 为揭示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热风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和表面水分蒸发的影响,以及物料表面结壳的成因,该研究在干燥温度60℃、风速3.0 m/s时,研究了恒定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20%、30%、40%和50%)、第一阶RH 50%保持不同时间(10、30、60和90 min)而后降为20%,以及基于物料温度自动控制相对湿度干燥条件下的内部水分迁移量(D)、表面水分蒸发量(E)、表面水分累积量(Q)、物料微观结构和复水率。结果表明,恒定RH干燥条件下,D随干燥时间逐渐增大而后趋于稳定,E随干燥时间逐渐增大而后降低。RH越高,物料升温速率越快,D越大;RH越低,E越大。RH为20%、30%和40%时,Q=0的时间分别为1.11、1.36和1.70h,并在此时刻之后物料表面出现明显结壳现象,且RH越大,出现结壳时机越晚;RH为50%时未出现Q<0,可能未出现明显的结壳现象。Q>0时,干燥速率与Q值变化趋势一致;Q<0时,对应干燥速率减小。RH为50%保持30 min后降为20%时,Q=0的时间为1.39 h,相对于RH 20%的干燥条件能够提高物料温度和内部水分迁移速率,延迟结壳发生的时机,干燥时间缩短了18.5%。自动控湿干燥条件下,Q在0~0.25 h内迅速增大,对应干燥速率迅速升高。在0.25~0.50 h内逐渐下降,在0.78~2.00 h内,Q值共出现3个零点,且在Q=0处上下波动。此RH调控方式使得内部迁移至表面的水分会及时蒸发,并未在表面产生积累,对应物料温度呈现出阶梯上升的变化趋势,延缓了结壳出现时间,保留了较多的水分迁移孔道,干燥时间最短,为6.1 h,复水比最高为(4.39±0.07)g/g,收缩率最低为28.55%±1.71%,为最优的阶段降湿干燥方式。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水分的内部迁移和表面蒸发过程,表面结壳的成因及优化调控相对湿度控制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相对湿度 内部水分迁移 表面水分蒸发 水分累积量 结壳
下载PDF
基于深层自适应平衡自编码机的手写数字分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炜 宋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1期33-35,40,共4页
针对深层自动编码机(DAE)内部协变量迁移问题,提出一种深层自适应平衡自动编码机(DSBAE),用于手写数字的分类(HDC)。重点研究了自适应平衡层对内部协变量迁移的纠正方法,构建了DSBAE网络的分类模型,根据平衡网络参数体系原理,制定了自... 针对深层自动编码机(DAE)内部协变量迁移问题,提出一种深层自适应平衡自动编码机(DSBAE),用于手写数字的分类(HDC)。重点研究了自适应平衡层对内部协变量迁移的纠正方法,构建了DSBAE网络的分类模型,根据平衡网络参数体系原理,制定了自适应参数更新策略。实验在MNIST,USPS以及PENDIGITS三个公开手写数据集上对DSBAE以及深度学习中其他分类算法进行比较,证明DSBAE能有效解决深层网络的内部协变量迁移问题,并在手写数字分类准确率上占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自动编码机 内部协变量迁移 自适应平衡 手写数字分类
下载PDF
参与传销的女性:来自中国女民工罪犯的声音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安琪 高梓桐(译)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3-74,共12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女性参与的一种有组织犯罪——传销,这种犯罪近年来在中国的女性罪犯中越来越普遍。文章将研究结果放在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讨论,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数据。然后详细地论述了案例研究的内容:一是传销... 本文主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女性参与的一种有组织犯罪——传销,这种犯罪近年来在中国的女性罪犯中越来越普遍。文章将研究结果放在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讨论,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数据。然后详细地论述了案例研究的内容:一是传销的性质和中国关于非法经营的法律规制;二是女性流动人口②进入传销市场的过程及其动机;三是女性在犯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还探讨了女性参与犯罪的得失。最后,本文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提出了研究结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内部迁移 有组织犯罪 传销 中国
下载PDF
中学古文练习序列化初探
8
作者 严佑森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7-99,共2页
关键词 形成性练习 中学古文 序列化 知识网络 知识点 智能性 反馈性 内部迁移 文言实词 课堂练习
下载PDF
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演变趋势: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74
9
作者 朱宇 林李月 柯文前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60,共11页
文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形式及其演变趋势、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整体强度的国际对比、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生命过程、以及人口循环流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近期演变等4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上对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趋势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根据从... 文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形式及其演变趋势、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整体强度的国际对比、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生命过程、以及人口循环流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近期演变等4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上对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趋势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根据从中获得的借鉴和启示对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未来走势做出判断,认为目前我国人口在区域和乡城间迁移流动的减缓更多预示的是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其整体规模和强度的下降,后者还有着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今后仍不可忽视针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转移、接续问题,并要根据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迁移流动上升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形式 规模和强度 乡一城迁移流动 城一城迁移流动 城市内部迁移流动
原文传递
Changes to the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ies in China During 1961-2007
10
作者 YU Zhen-Yan FAN Guang-Zhou +3 位作者 DONG Yi-Ping WANG Lei HUA Wei ZHOU Ding-We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1年第4期199-203,共5页
Daily temperature data from 599 stations across China for the years 1961 to 2007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10℃ and its du... Daily temperature data from 599 stations across China for the years 1961 to 2007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he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10℃ and its duration changed dramatically from the end of 1990s to the early 21 st century. The amplitude of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ies was greater in the 21st century than it was in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the climatic zones were migrating generally northward, with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subtropical zone and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showing an obvious northward shift of up to 1-3° of latitude. The climatic zones moved south in the Qinghal-Tibet Plateau,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nd some areas of western Xinjiang, and slightly to the north in other parts of the wester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URATION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y global warm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