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受损导致的反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等,发病率仍较高。而 EPBD 虽可以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亦较 EST 少,但因气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 EPBD 治疗胆总管结石,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胆道开口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EST+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肝外胆管结石并胆管直径≥0.8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ST组32例采用胆道开口单纯大切开后取石或碎石后取石,EST+EPBD组32例采用胆道开...目的:探讨胆道开口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EST+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肝外胆管结石并胆管直径≥0.8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ST组32例采用胆道开口单纯大切开后取石或碎石后取石,EST+EPBD组32例采用胆道开口小切开,再行柱状气囊扩张后,进行取石或碎石后取石。结果:两组取石过程中出血、胆管引流情况及早期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取石次数(3.0±2.51 vs1.6±1.32)、机械碎石器使用率(37.5%vs 9.4%)、结石清除时间(29.32±12.84min vs 18.46±12.82min)比较,EST+EPBD组明显优于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胆道开口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在手术时间、取石次数及机械碎石器使用率等方面优于传统的胆道开口切开后取石术。展开更多
文摘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由于其微创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是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所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受损导致的反流性胆管炎和结石复发等,发病率仍较高。而 EPBD 虽可以保护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亦较 EST 少,但因气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 EPBD 治疗胆总管结石,旨在探讨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文摘目的:探讨胆道开口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EST+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4例肝外胆管结石并胆管直径≥0.8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ST组32例采用胆道开口单纯大切开后取石或碎石后取石,EST+EPBD组32例采用胆道开口小切开,再行柱状气囊扩张后,进行取石或碎石后取石。结果:两组取石过程中出血、胆管引流情况及早期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取石次数(3.0±2.51 vs1.6±1.32)、机械碎石器使用率(37.5%vs 9.4%)、结石清除时间(29.32±12.84min vs 18.46±12.82min)比较,EST+EPBD组明显优于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胆道开口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在手术时间、取石次数及机械碎石器使用率等方面优于传统的胆道开口切开后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