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体积法评价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龙 张春霖 +4 位作者 邵成龙 严旭 王永魁 刘小康 李东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5832-5837,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的类型和位置有关,突出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是否会影响其发生自然吸收现象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的类型和位置有关,突出颈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是否会影响其发生自然吸收现象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及可能的机制,为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策略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Miyazaki分级标准评估突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并分组;应用三维体积法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采用吸收率、吸收比评估突出颈椎间盘发生自然吸收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1)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54.81±9.76)岁,病程(10.54±8.48)个月,随访时间10 d至76个月;(2)共观察到159个突出颈椎间盘,其中87.42%(139/159)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3)因Ⅰ,Ⅴ级退变组数量较少,不纳入统计学分析;Ⅱ、Ⅲ、Ⅳ级退变组的吸收率和吸收比分别为(40.60±25.72)%、(36.12±18.30)%、(37.49±27.95)%及85.42%(41/48)、89.23%(58/65)、87.50%(35/4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39个发生自然吸收的突出颈椎间盘中有77.70%(108/139)无退变等级变化,另有22.30%(31/139)发生退变等级增加,其中Ⅱ级变Ⅲ级22个,Ⅲ级变Ⅳ级9个;(5)54例患者疗效优者20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87%;(6)结果表明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后突出颈椎间盘的自然吸收现象与突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无关,提示该术式使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同退变程度的突出颈椎间盘均可较早发生长期、稳定的自然吸收现象,有利于提高远期治疗效果,这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内镜 微创 颈椎管成形术 突出椎间盘吸收 颈椎间盘退变程度 Miyazaki分级标准
下载PDF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莹 李龙 +5 位作者 严旭 李东哲 王永魁 董超 曹争明 张春霖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CMEL组)...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CMEL组)。保守治疗组18例,男7例,女11例;手术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应用PACS软件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进行测量分析,以一定指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别评估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RHNP)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23~36.00(17.31±11.19)个月。以5%作为测量误差的标准:保守治疗组与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率和吸收比例分别为6.79%±0.66%、36.65%±29.90%及2/18、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再突出比率分别为64.91%和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优良比分别为13/18和16/18。结论:CMEL术后早期即能广泛"诱导"突出的颈椎间盘发生RHNP,提示CMEL术式可以减少或避免联合一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为CSM治疗提供新的更为合理可靠的策略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 突出颈椎间盘
原文传递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张吉斌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2期44-47,共4页
评析内镜下微创术治疗颈椎病(脊髓型)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收集102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分别行传统手术(颈后路单开门)、内镜下微创手术,对比2组颈椎功能,JOA评分、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轴性症... 评析内镜下微创术治疗颈椎病(脊髓型)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收集102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分别行传统手术(颈后路单开门)、内镜下微创手术,对比2组颈椎功能,JOA评分、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轴性症状,手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即颈椎曲率(CCI)、颈椎活动度(ROM)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颈椎功能改善优良率行统计学对比,具差异性(x2=4.387,P<0.05).治疗前,2组JOA评分、VAS评分不具差异性(t=0.059、0.096,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t=5.304,10.070,P<0.05).治疗前,2组患者轴性症状评分对比,P>0.05;手术后3、6、9、12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轴性症状更稳定.手术前,2组患者CCI、ROM颈椎活动度改善情况对比,P>0.05;手术后3、6、9、12个月,观察组CCI、ROM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颈椎活动度变化更稳定.2组并发症发生率行统计学对比,具差异性(x2=4.387,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行内镜下微创术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缓解疼痛感,改善轴性症状与颈椎活动度,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微创 颈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率
原文传递
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春霖 魏昱博 +2 位作者 李东哲 严旭 徐慧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microendoscopic laminoplasty,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采用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6.0...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microendoscopic laminoplasty,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采用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6.0±10.5岁(38~72岁),病程15.0±6.3个月。其中三节段者3例,四节段者6例,五节段者10例,共166个椎板行双侧开槽微型钛板固定。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手术节段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C2~C7 Cobb角)。结果:19例手术时间为49~133min(114.0±19.9min),术中出血量100~375ml(219.0±70.5ml)。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出现低颅压头痛,给予补液及止痛治疗5d后头痛逐渐缓解。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8年,平均7.00±0.76年。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0.0±6.9)%。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大(P<0.05),颈椎活动度、C2~C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行双侧开槽微型钛板固定的166个椎板中,术后3个月发生骨性愈合有112个,愈合率为67.5%;术后1年发生骨性愈合有122个,愈合率为73.5%;末次随访时发生骨性愈合有128个,愈合率为77.1%。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及螺钉位置良好,无钛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松动。结论:CME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创 中长期 效果
下载PDF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颈椎病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华 邢林卿 +3 位作者 刘斌 田明波 李守峰 宋文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6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ArthroCare system 2000射频消融仪,在C形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对20例颈椎病施以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微创治疗。其中椎间盘突出症15例,交感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ArthroCare system 2000射频消融仪,在C形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对20例颈椎病施以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微创治疗。其中椎间盘突出症15例,交感型颈椎病4例,脊髓型1例。单节段者4例,双节段及多节段者共16例,其中多节段者均根据定位体征及MRI影像选作其中2个节段。术后均随访1~6月。结果 20例中,其中显效16例,有效4例,近期有效率近100%。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创伤小、安全、近期有效率高,其适应证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成形术 颈椎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 何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40例... 目的探讨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常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微创组采用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椎轴性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总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标及颈椎活动度低于术前(P<0.05);微创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标及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保护颈椎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度,降低治疗费用和轴性疼痛发生风险,且对颈椎神经活动功能改善效果不逊于常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颈后路 椎管扩大成形术 微创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微创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的中长期随访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刚 夏建龙 +2 位作者 杨挺 蔡平 范荣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微创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先后3次回顾性分析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2011年3月随访17例,平均随访2个月,术后有效率88.07%,优良率80.73%;2012...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微创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先后3次回顾性分析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2011年3月随访17例,平均随访2个月,术后有效率88.07%,优良率80.73%;2012年1月随访45例,有效随访42例,术后平均随访5.7个月(2-10个月),有效率75.70%,优良率56.69%;2015年8月随访124例,有效随访77例,术后平均随访36.6个月(20-57个月),77例患者共出现症状总数426项,有效率为71.36%,优良率为52.11%。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安全、近期疗效优、远期疗效满意的特点,是颈椎病阶梯治疗中的一种积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型颈椎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颈椎微创 中长期随访
下载PDF
经皮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挑战与创新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忠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随着对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本团队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逐步探索出一系列内镜术式以治疗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包括经颈椎前路、后路及侧方入路在内的术式,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对于合并有颈椎序列异常和稳定性差的颈... 随着对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本团队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逐步探索出一系列内镜术式以治疗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包括经颈椎前路、后路及侧方入路在内的术式,已经可以解决大部分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对于合并有颈椎序列异常和稳定性差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内镜手术重建治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将继续学习先进经验、完善技术并进行推广,最终实现国人在国内就可以接受颈椎病微创手术治疗的心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微创技术 内镜治疗
下载PDF
显微内镜下颈前路微创手术治疗骨髓型颈椎病36例报告
9
作者 陈伟民 卞传华 李建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909,共1页
关键词 微创手术治疗 颈前路手术 骨髓型颈椎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显微内镜 脊髓型颈椎
下载PDF
脊柱微创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及精准化运动康复方案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金玉 张晗硕 +4 位作者 崔洪鹏 潘灵之 赵博然 李菲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59-1364,共6页
背景: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导致颈椎骨性结构改变,进而引起责任节段生物力学变化,临床术后康复亟需了解该结构变化引起的生物力学变化,从而建立精准化运动康复方案。目的:应用有限元逆向工程技术建立针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三维实体有... 背景: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导致颈椎骨性结构改变,进而引起责任节段生物力学变化,临床术后康复亟需了解该结构变化引起的生物力学变化,从而建立精准化运动康复方案。目的:应用有限元逆向工程技术建立针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建立颈椎生理活动下静态的生物力学分析,制定术后精准化运动康复训练对策。方法:获得志愿者颈椎术前及2次手术后的CT薄层平扫数据,分别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应用术前CT资料建立C4-5节段骨性组织有限元模型M,应用第1次术后CT资料建立单侧C4-5椎板开窗减压术后模型M1,应用第2次术后CT资料建立双侧C4-5椎板开窗减压术后模型M2。将3种骨性模型导入3-matic中进行曲面构建,在C4椎体上表面施加75 N轴向向下压力,记录不同工况下椎间盘受力和椎体位移值。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M比较,模型M1右侧弯活动下的椎间盘b、d区域应力增高10%-12%,其他工况下的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差异;模型M2右侧弯活动下的b、d区域压力值增高10%-13%,左侧弯活动下的a、c区域椎间盘压力值增高9%-11%,其他工况下的椎间盘压力值无明显差异;(2)与模型M比较,模型M1右侧弯活动下的位移增加约15%,其他工况下的位移约增高13%;模型M2左右侧弯活动下的位移变化均增加约17%,其他工况下的位移约增高14%;(3)结果提示,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脊柱整体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较小,可根据术后骨性结构变化引起的生物力学变化制定精准化运动康复方案:对于单侧术后患者需着重训练手术侧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对于双侧术后患者需再训练双侧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等肌肉组织,从而增加颈椎后方的肌肉强度,通过肌肉力量使颈椎更好地处于中轴线上,达到稳定颈椎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脊柱内镜 微创减压 精准化运动康复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对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的定量测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彦禹 张春霖 +4 位作者 邵成龙 严旭 刘小康 王永魁 李东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390-3394,共5页
背景:文献报道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突出颈椎间盘测量方法。目的:运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分别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椎间盘体积,并对比观察其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 背景:文献报道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突出颈椎间盘测量方法。目的:运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分别测量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椎间盘体积,并对比观察其突出椎间盘再吸收现象,选出更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3年6月至2019年11月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1-63岁,平均51岁;病程1-11个月,平均4个月。分别应用二维距离法和三维体积法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突出程度,采用吸收比、吸收率、吸收度、再突出比及再突出率等指标评估测量结果。结果与结论:①患者随访时间为6-34个月,20例病例共67个突出椎间盘,二维距离组中有56个突出椎间盘术后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三维体积组有61个突出椎间盘术后发生突出椎间盘再吸收,二者吸收比分别为84%和9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二维距离组和三维体积组测算吸收度分别为12.30%-71.24%和7.71%-87.80%;②二维距离组及三维体积组少量吸收比、中量吸收比、大量吸收比分别为49%(33/67)、34%(23/67)、0(0/67)和36%(24/67)、49%(33/67)、6%(4/67),两组各吸收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二维距离组平均吸收率为31%,三维体积组平均吸收率为4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二维距离组及三维体积组再突出比分别为1.49%(1/67)和0,二维距离组该椎间盘再突出率为12.18%;⑤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5%(17/20),无一例加重或死亡;⑥提示三维体积法是一种较二维距离法精度更高、更适合定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方法,可为脊髓型颈椎病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颈椎管成形 内镜 颈椎间盘 微创 二维距离 三维体积 椎间盘再突出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彭柏华 林振 +3 位作者 查丁胜 杨裕豪 张嘉晴 吴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采用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CSR患者7例;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肢、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采用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CSR患者7例;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肢、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0.0±39.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3±14.0)mL;平均住院时间(4.3±0.8)d。术前平均VAS由(6.7±0.8)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7±0.5)分,术前平均NDI由(59.7±7.0)%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0.7±1.7)%,(P<0.05)。颈椎曲度、手术节段ROM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标准,本组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优4例、良3例,优良率10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脊液漏、肌力下降、术口感染、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UBE下滑移技术是治疗双节段CSR疗效理想且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神经根型颈椎 微创手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椎间盘摘除技术
下载PDF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3
作者 马旭 李文毅 +4 位作者 高尚聚 曹参 李春涛 何靓 李萌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4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N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4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记录疼痛VAS评分、N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硬膜囊撕裂、颈脊髓损伤及颈椎不稳等严重并发症,无翻修手术者。疼痛VAS评分及NDI:术后1 d及1、6、12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4例,良24例,可3例,优良率92.7%(38/41)。结论后路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早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脊柱内镜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微创
下载PDF
颈椎全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14
作者 杜迁 廖文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6,共5页
微创化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1986年,Kambin等[1]首次提出腰椎经皮技术,因其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目前全内镜微创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适应证得到了明显扩大[2~5].随着技术的成熟... 微创化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1986年,Kambin等[1]首次提出腰椎经皮技术,因其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目前全内镜微创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适应证得到了明显扩大[2~5].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全内镜器械的发展,Ruetten等[6-8]于2007年~2009年应用全内镜微创技术分别从颈椎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颈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但目前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并未像腰椎全内镜技术一样取得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笔者对颈椎全内镜微创技术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疗效、并发症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其遇到的发展瓶颈及远期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疗效 临床应用现状 腰椎退行性疾病 内镜微创 外科手术 禁忌证 内镜器械 颈椎前路
下载PDF
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微创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楚亮 陈丙辉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7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微创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耳...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微创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1±6.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4±8.2)min(t=15.021,P=0.000),术中出血量(10.7±3.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5.8)mL(t=16.368,P=0.000)、术后24h疼痛程度VAS评分(2.4±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9)分(t=10.917,P=0.000),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332,P=0.020)。两组患者术后皆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微创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患者,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耳炎 内镜 微创 鼓室成形术
下载PDF
改良式与传统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光华 赵寅 姚剑南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对比改良式与传统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其中常规组采用传统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研究... 目的对比改良式与传统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其中常规组采用传统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行改良式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颈椎功能改善效果、手术前后JOA评分和VAS评分、手术前后颈椎曲率(CCI)、颈椎活动度(ROM)、椎管矢状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术后颈椎功能优良率为84.4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CCI、ROM、椎管矢状径均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4.44%(P<0.05)。结论改良式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功能,缓解疼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内镜下颈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颈椎手术患者颈部制动新方案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慧萍 刘延锦 +1 位作者 李英 张春霖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手术患者颈部制动新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研制可充气式组合型多功能体位垫及改良颈托内衬,成立护颈工作坊,规范护士宣教行为。设计并制定微创颈椎手术患者颈部制动新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选择2016年8-11月我...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手术患者颈部制动新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研制可充气式组合型多功能体位垫及改良颈托内衬,成立护颈工作坊,规范护士宣教行为。设计并制定微创颈椎手术患者颈部制动新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选择2016年8-11月我院收治的63例微创颈椎手术患者使用新型颈部制动方案,并对患者随访1年,评价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及疗效评估、视觉模拟量表测定的评分(VAS)、局部舒适度、压疮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90±1.87)分,术后1年随访时提高至(14.00±1.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3,P=0.000)。疗效评估:优28例,良31例,可4例;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年随访为(2.14±1.06)分,与术前(5.07±1.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9,P=0.000);患者局部舒适度平均为(4.29±0.21)分,颈托佩戴时间平均为(3.05±1.33)d,颈部周围皮肤Ⅰ期压疮发生率32%。结论应用颈部制动新方案,简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降低了皮肤压力性损伤,减轻轴性疼痛及缩短颈托佩戴时间,促进患者颈椎神经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 颈部制动 可充气式组合型多功能体位垫 护理
下载PDF
标本模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椎管容积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春霖 曾昭峰 +2 位作者 唐恒涛 严旭 王闯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849-4856,共8页
背景:单开门和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存在棘突韧带复合体等结构破坏大甚至完全切除、可能影响疗效的问题。目的:观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椎管容积的扩大情况,分析减压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单开门和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是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存在棘突韧带复合体等结构破坏大甚至完全切除、可能影响疗效的问题。目的:观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椎管容积的扩大情况,分析减压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①12个C5椎骨干燥标本模拟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移1,2,3mm组双侧椎板"长条状"开槽、棘突及椎板均匀后移1,2,3mm,以退让前为对照组。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并利用CT工作站的测量工具分别测量各组骨性椎管容积。②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微创颈椎管成形治疗。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自身对照评价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骨性椎管容积平均为(1592±331)mm3,后移1,2,3mm组的骨性椎管容积分别平均为(1727±357)mm3、(1861±386)mm3、(2001±416)mm3;后移1,2,3mm组的椎管容积改善率分别为(8.53±1.05)%、(16.93±1.78)%、(25.75±2.9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36例患者治疗前JOA评分为7.97±1.73,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3.14±1.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58.55±13.71)%,疗效评估优良率为83.3%(优9例,良21例,一般6例)。结果提示,标本模拟可较好反映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的椎管容积变化,为其临床实现有效减压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损伤基础实验 微创 颈椎 C5 管成形术 CT 椎管容积 JOA评分
下载PDF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保留后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宝山 马信龙 +4 位作者 杨强 刘越 姜洪丰 许海委 吉宁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MMED)下保留后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局限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天津市天津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局限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1~77岁,平均(67.4±7.6... 目的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MMED)下保留后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局限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天津市天津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局限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1~77岁,平均(67.4±7.6)岁;狭窄节段包括C3~5者5例,C4~6者4例,C5~7者2例。应用MMED方法对其进行治疗。MMED工作通道可根据操作需要随意倾斜。设计手术方法:透视定位狭窄节段,行后正中切口2.5 cm,沿项韧带分离至棘突,沿棘突两侧切断少许肌肉附着点,紧贴棘突一侧插入操作套管,显露目标节段的椎板及椎板间隙,安置手术套管及成像系统,镜下用磨钻在椎板与关节突交界处开槽,磨除骨质后勾起黄韧带,超薄枪钳咬除黄韧带及部分椎板,显露硬膜囊。同法沿棘突另一侧安置通道,开槽减压;双侧侧方椎管减压充分后,棘突及后韧带复合体后移,椎管扩大。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100±18)min,术中出血50~120 m L,平均(80±20)m L。术后CT示椎管减压充分,棘突后移椎管扩大。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6~18个月,X线示颈椎序列良好,功能障碍指数(ODI)由术前42.2±16.3降至6.2±4.3,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8.2±3.3改善至末次随访15.1±4.2,根据改善率[(术后JOA-术前JOA)/(17-术前JOA)]优5例,良5例,有效1例。结论 MMED下保留后韧带复合体的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局限性颈椎管狭窄症可达到充分减压并减少手术创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微创 内镜 可动式椎间盘镜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英民 白一冰 +4 位作者 郭洪生 黄秀君 王培霞 薛伟 詹金华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32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采用Arthro Care-2000射频消融机,Perc-DC(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头),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对颈间盘进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32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采用Arthro Care-2000射频消融机,Perc-DC(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头),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对颈间盘进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结果优25例占78.13%,良4例占12.5%,可2例占6.25%,差1例占3.12%,优良率为90.63%。VAS评分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脊柱微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