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康复路径管理措施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灵凤 卓高豹 徐晓静 《中国医院统计》 2018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分析康复路径管理措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我院骨科接受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按入院治疗的先后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 目的分析康复路径管理措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110例我院骨科接受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按入院治疗的先后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期间实行常规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此期间给予康复路径管理措施。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完成情况、配合程度以及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完成的直腿抬高训练组数、足踝背伸屈曲训练组数、5点支撑法训练组数、飞燕训练组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配合程度以及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路径管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其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期间实行康复路径管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训练落实情况得到提升,其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得到改善,充分保证了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康复路径管理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2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从刚 杜宇 +3 位作者 任强 陈飚 朱军 陈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47-553,共7页
目的:对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 目的:对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25例,PPECD组2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采用颈肩部/上肢的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的组内和组间差异。24个月随访时记录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与术前比较并计算改善率,拍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观察颈椎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4个月随访,NDI改善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cNab疗效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ECD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优于ACDF组(P<0.05),但术后6、12、24个月随访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随访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及椎体不稳等影像表现。结论:显微镜辅助下ACDF与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均满意,前者手术时间短且术中透视次数少,后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椎内镜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晓磊 王红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4
作者 依木然·阿布都克力木 努尔买买提·艾尼瓦尔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087-1099,共13页
目的:经皮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推荐采用硬膜外麻醉(EA),但尚未达到满意的疼痛处理。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PELD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GA)条件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回顾性筛选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 目的:经皮经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推荐采用硬膜外麻醉(EA),但尚未达到满意的疼痛处理。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PELD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GA)条件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回顾性筛选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的87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1) 全身麻醉组(n = 52);2) 硬膜外麻醉组(n = 35)。回顾两组患者以下变量: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身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合并并发症、吸烟史、既往史、术前VAS评分和术前ODI评分。主要结局指标:手术满意度、Macnab满意度及VAS评分、术后1、3、7、30天VAS评分和术后1、3、7、30天ODI评分。次要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7例患者,比较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之间的参数。硬膜外麻醉组35例(年龄60.45 ± 10.94),全身麻醉组52例(年龄61.28 ± 11.77)。1) 术前资料: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全身性疾病、吸烟史和饮酒史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全身麻醉组术后第1天、3天、1月的腰痛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结果表明,全身麻醉组行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的短期临床预后更好,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低于全身麻醉组,而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后体验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术后疼痛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建国 刘广辉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 目的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0例LDH患者,均采用PEID手术治疗,评估其术后疗效。统计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87±7.91)min,术后住院天数(4.48±2.15)d,住院总费用(2.53±0.35)万元,术后15例出现神经根痛,5例出现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进行总体疗效评价:优51例,良69例,可55例,差25例;再手术组共25例,未再手术组175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年龄和Pfirrmann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为LDH患者再次手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PEID手术治疗L 5-S 1 LDH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而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是影响患者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再手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疾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年春 周跃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4期308-313,共6页
本文综述国内外治疗椎间盘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有:①髓核化学溶解术;②经皮穿刺髓核切开术;③电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④激光椎间盘切除术;⑤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⑥微创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⑦... 本文综述国内外治疗椎间盘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结果。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有:①髓核化学溶解术;②经皮穿刺髓核切开术;③电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④激光椎间盘切除术;⑤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⑥微创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⑦椎间盘内电热疗法;⑧髓核成形术。虽然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所有经皮微创介入技术都曾报道很高的成功率,但迄今为止,只有经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率与显微外科椎间盘切除术相当,其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小,术后恢复快,重返工作的时间短,再次手术时局部瘢痕少,不影响再次手术;但是后者被继续作为评估成功率的标准。虽然部分椎间盘疾病需开放手术,但是微创治疗技术将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髓核化学溶解术 经皮穿刺髓核切开术 电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 髓核成形术 椎间盘源性疼痛
下载PDF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方申雲 闵继康 张强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2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 观察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37例.所有患者术前按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Ⅱ~Ⅲ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 目的 观察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37例.所有患者术前按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Ⅱ~Ⅲ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得出ODI评分;比较下肢神经感觉恢复情况.通过术后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术后情况,分为优、良、一般、差,计算满意度=(优+良)/患者总数×100﹪.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了PELD手术,住院时间平均3~5d,手术时间30~45min.所有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较少.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OD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神经感觉及腱反射情况总体恢复良好.术后末次随访MacNab评分标准示:优30例、良4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91.9﹪.末次随访未发现原手术部位椎间盘再突出、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及脊柱不稳等情况.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确切.至于其安全、并发症方面仍需大量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感觉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神经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艳红 钟波 +4 位作者 王胜涛 杨聪娴 张思彦 李三亮 陈华永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8-823,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评估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神经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选择志愿者30例行MRN检查,测量其L2~S1神经根发出于硬膜囊起始点位置... 目的利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评估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神经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选择志愿者30例行MRN检查,测量其L2~S1神经根发出于硬膜囊起始点位置、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测量L2~L5神经根与同侧硬膜囊边缘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2、L3、L4神经根均起始于对应上位椎间盘平面以下;70%的L5神经根起始于对应上位椎间盘平面以下,26.7%的起始于L4/5椎间盘平面,3.3%的起始于L4/5椎间盘平面上缘;70%的S1神经根起始于L5/S1椎间盘平面上缘,30%的起始于L5/S1椎间盘平面。左、右侧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侧别的L2、L3、L4相比,L5、S1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较小,且S1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小于L5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2、L3、L4、L5神经根与同侧硬膜囊边缘距离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节段左、右侧神经根与同侧硬膜囊边缘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N可准确地测量腰脊神经解剖参数、确定L2/3~L5/S1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神经安全工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经椎板间隙入路 完全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顾宇彤 李云飞 +3 位作者 朱东晖 周晓岗 冯振洲 董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使用PTES治疗57例腰椎术后椎间盘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使用PTES治疗57例腰椎术后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术后手术节段复发40例,术后手术节段残留7例,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椎病9例,L_5/S_1椎间孔镜术后发生L_(4/5)椎间盘突出症1例。均行PTES。随访2年,进行下肢放射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Mac Nab法进行疗效评级。结果手术时间(52.4±5.9)min,中位术中透视次数5(4~14)次,出血量5(2~20)ml,住院时间3(2~4)d。术后即刻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由术前的9(6~10)分降至1(0~3)分,术后2年随访为0(0~3)分。术后2年Mac Nab分级优51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8.2%(56/57)。无永久性神经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破裂。结论 PTES技术治疗腰椎术后复发、邻椎病等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 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微创外科
下载PDF
经单切口行双节段MED的可行性研究及疗效分析
10
作者 于一帆 王宸 +3 位作者 吴小涛 茅祖斌 陈辉 孔翔飞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切口行邻近双节段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行双节段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切口和双切口组,应用MacNab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经单切口行邻近双节段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行双节段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切口和双切口组,应用MacNab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估。选取我院2010年1月50名成年人的腰椎MRI资料,测量腰椎相邻两椎间隙中线在皮肤上交点的距离。结果:50名成年人腰椎相邻两椎间隙(L4/L5、L5/S1)中线在皮肤上交点的距离为(9.59±1.59)mm;单切口组为(13.14±5.44)mm、双切口组为(12.84±4.50)mm。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与总体间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手术疗效单切口组优良率为88.9%,双切口组为91.7%。结论:经单切口行邻近双节段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双节段 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