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道痿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幸 周书成 +3 位作者 史冬涛 张德庆 李锐 陈卫昌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钛夹夹闭术及耙状金属夹系统(OTSC)对消化道瘘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道瘘患者资料,其中单纯行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空肠管组)13例,行内镜... 目的评估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钛夹夹闭术及耙状金属夹系统(OTSC)对消化道瘘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道瘘患者资料,其中单纯行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空肠管组)13例,行内镜下钛夹夹闭术(钛夹组)20例,OTSC闭合(OTSC组)5例。对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治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空肠管组4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较前缩小,5例瘘口未见明显变化,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30.8%(4/13);患者术后住院(47.4±14.1)d。钛夹组16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未见缩小,1例死亡,完全治愈率80.0%(16/20);术后住院(17.9±8.9)d。OTSC组5例患者均完全治愈,完全治愈率100.0%(5/5)。其中1例难治性食管瘘患者采用多次OTSC联合钛夹夹闭的方式逐步缩小瘘口直至完全愈合,瘘口愈合时长为102d,剩余4例患者采用单纯OTSC治疗,术后住院(5.3±1.7)d。OTSC组与钛夹组及空肠管组相比较,其瘘口完全愈合率更高(P=0.03,P<0.001),术后住院时长更短(P=0.04,P<0.001)。结论内镜下微创技术可有效治疗消化道瘘,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愈合快、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痿 内镜治疗 空肠管置入 内镜下钛夹夹闭 耙状金属系统
原文传递
19例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治经验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波 胡鑫晔 +2 位作者 吴吉妮 郑伯安 屠世良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结肠穿孔(ICPs)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医源性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分析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治策略。结果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8112例患者在浙江省人民... 目的探讨医源性结肠穿孔(ICPs)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医源性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诊治经过及治疗效果,分析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治策略。结果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8112例患者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或治疗,其中结肠镜检查40890例,结肠镜治疗7222例。19例发生医源性结肠穿孔,总体穿孔发生率0.039%(19/48112),结肠镜检查穿孔发生率0.012%(5/40890),结肠镜治疗穿孔发生率0.193%(14/7222)。19例ICPs患者中,5例患者实施禁食、抗感染、补液等保守治疗;7例行肠段切除+Ⅰ期吻合术(其中3例为结直肠肿瘤行ESD治疗过程中发现结肠穿孔,肿瘤内镜下切除困难,行肠段切除+Ⅰ期吻合术;余4例患者因穿孔创面较大,修补困难,行肠段切除+Ⅰ期吻合术);2例患者行穿孔部位修补术;2例患者在ESD治疗过程中发现结肠穿孔,穿孔创面不大(创面长径分别为1.0 cm及1.5 cm),予以钛夹夹闭创面后予禁食、抗感染、补液等治疗;1例患者行肠段切除+近端结肠造口术(类似Hartmann术);1例患者行回肠造口术;1例患者行穿孔修补+近端结肠造口术。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3(8,14)d。结论医源性结肠穿孔的诊治关键在于早发现。其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需根据个体差异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结肠穿孔 内镜下钛夹夹闭 穿孔修补 肠段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