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3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希暖 孙美玲 +3 位作者 黄秀强 李淑香 徐丽君 曲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421-1422,共2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均行EST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究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均行EST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7例术后出现胸骨后不适感;3例出现发热;1例皮下气肿。结论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ESTD是安全、有效的方式,但仍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 食管黏膜下肿瘤 食管
下载PDF
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大面积浅表肿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献文 冯凯祥 竹建强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大面积浅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接受治疗的食管大面积浅表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接受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观察组接受(ESTD)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大面积浅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接受治疗的食管大面积浅表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接受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观察组接受(EST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剥离速度、术中出血量及总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及治疗预后等情况差异。结果:①观察组的肿瘤剥离速度为(23.17±4.73)mm^2/min,术中出血量为(9.14±0.67)ml、总住院时间为(7.34±1.89)d;对照组的肿瘤剥离速度为(12.65±2.19)mm^2/min,术中出血量为(21.38±3.14)ml、总住院时间为(13.21±3.05)d,观察组的肿瘤剥离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5,t=5.395,t=4.932;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ESTD治疗后的食管出血、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χ~2=4.378;P<0.05);③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对照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21.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3,P<0.05)。结论:ESTD可以有效提高肿瘤完整剥除率,在优化手术过程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大面积浅表肿瘤 隧道黏膜剥离 内镜黏膜剥离
下载PDF
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在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汪福群 王胜炳 +1 位作者 曾德辉 张德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9期89-92,共4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dissection,ESD)相比较,初步探讨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在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1日-2... 目的:通过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dissection,ESD)相比较,初步探讨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nme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在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1日-2017年7月1日收治的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共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方式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镜下常规黏膜下剥离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中出血与穿孔)。结果:观察组的整块切除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低于对照组的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内镜下隧道式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既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升完整切除率,又能显著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剥离
下载PDF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亚萍 吕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的内镜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可缩短ESD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CC模型 优化护理模 内镜黏膜剥离 消化内科
下载PDF
跟进式赋能教育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颖 陈燕 吴明珠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跟进式赋能教育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120例ESD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跟进式赋能教育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120例ESD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跟进式赋能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围手术期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进式赋能教育能有效提升ESD患者自我效能,减轻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进赋能教育 内镜黏膜剥离 自我效能 不良情绪 后康复 满意度
下载PDF
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选择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陈燕 陈媛媛 +5 位作者 陈明 原丽莉 苏伟 郜聘婷 周平红 林生力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中心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66例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肿瘤(LST)接受ESD治疗的患者,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术...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本中心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治疗的166例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肿瘤(LST)接受ESD治疗的患者,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气管插管全麻下ESD治疗右半结肠LST较静脉麻醉手术效率更高,术后切缘阳性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两种麻醉方式,对右半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ESD治疗,在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气管插管麻醉方式能使ESD治疗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结肠 内镜黏膜剥离 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术黏膜剥离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
7
作者 郑红伟 竟慧芳 郑海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予以...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4 h的疼痛评分为(3.61±1.25)分,低于对照组的(4.73±1.16)分(t=4.012,P<0.001)。观察组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χ^(2)=5.032,P=0.0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61.54%(χ^(2)=8.419,P=0.004)。结论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可以显著降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待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测模型 早期食管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 中重度疼痛
下载PDF
原发性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8
作者 曾燕枚 罗清清 王超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7期4-6,16,共4页
目的探析原发性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00例,于所有患者出院后首次复诊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目的探析原发性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00例,于所有患者出院后首次复诊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估患者应对方式,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比较不同应对方式患者基线资料和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分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患者出院后首次复诊时,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消极应对68例,占比68.00%,积极应对32例,占比32.00%。消极组患者与积极组患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身体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原发性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身体负担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P<0.05),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身体负担与应对方式有关(OR>1,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消极应对倾向较高,且与自我感受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身体负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癌 内镜黏膜剥离 自我感受负担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洋洋 钟世顺 +2 位作者 高丽影 林静莹 梁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食管黏膜病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食管环周早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后食管狭窄应用皮片移植效果及护理研究
10
作者 李晓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19-0025,共7页
这项研究的重心在于调查食道环绕式早期癌症手术后皮肤移植以减轻食道收缩的效用和预后跟踪情况,并据此为其广泛的临床护理应用提供概念依托。方法 我们选择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之间在我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为食管早癌的29位患者... 这项研究的重心在于调查食道环绕式早期癌症手术后皮肤移植以减轻食道收缩的效用和预后跟踪情况,并据此为其广泛的临床护理应用提供概念依托。方法 我们选择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之间在我们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确诊为食管早癌的29位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他们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采取联合口服皮质类固醇方式进行手术,而观察组通过自体皮肤移植术进行治疗。通过监测两组经过手术的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并追踪伤口愈合、遗留或复发的病变以及是否产生食管老化等情况,进一步探讨这两种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在控制组的住院期为12.00±2.56天,实验组则是10.21±1.81天,明显比控制组短,并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值小于0.05)。术后延迟性出血在控制组和实验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值小于0.05)。在术后发现狭窄的情况中,控制组有4例而实验组只有2例,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感染在控制组和观察组中各出现3例和1例,没有显示任何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复发、穿孔、残留病变以及一年生存率等方面并无不同。 结论ESTD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手术治疗食道环周早癌能更快速地进行剥离操作、缩减手术与住院时间,并且有效降低了术后出血、食管收窄等情况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癌 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 自体皮片移植 食管狭窄
下载PDF
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11
作者 孙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42-0145,共4页
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 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应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健康教育 饮食干预 内镜黏膜剥离 围手
下载PDF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复发的影响
12
作者 王锐 李多 +4 位作者 彭昭 崔利军 张翔 樊凯丽 吴文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55-2560,共6页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 目的 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对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SMT)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92例贲门周围SMT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予以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两组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周生活质量、睡眠情况、炎症指标、免疫指标,术后1周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剥离速度更快(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全血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生活质量核心46问卷调查(QLQ-C46)、卡式评分(KPS),全血CD4^(+)、CD4^(+)/CD8^(+)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 <0.05)。术后1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贲门周围SMT接受STER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情况,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且未增加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 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 复发 生活质量 炎症指标 免疫指标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血管淋巴管瘤1例
13
作者 张燕宁 许少策 +3 位作者 谢龑峰 冯彦虎 王祥 王鹏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1-653,共3页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就诊于我科,无便血、里急后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及粪检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血管淋巴管瘤 阳性体征 肿瘤标志物 血生化 CA125 临床资料 血常规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14
作者 龚婷婷 钱爱华 陈希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的234例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发生DPPB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行ESD治疗且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的234例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发生DPPB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早期胃癌病人ESD后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价。结果:234例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病人中共23例(9.8%)发生DPPB。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检次数≥3次(95%CI:2.482~20.424,P=0.000)、病变最大直径≥3 cm(95%CI:1.620~13.244,P=0.004)、浸润深度至黏膜下层(95%CI:1.421~10.536,P=0.008)、术中出血(95%CI:1.160~11.300,P=0.027)是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CI:0.743~0.932)。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3.328,P=0.505。结论:活检次数≥3次、病变最大直径≥3 cm、浸润深度至黏膜下层、术中出血是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早期胃癌ESD后发生DPPB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剥离 后迟发性出血 影响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刘雪 张静智 曾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ESD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ESD治疗,... 目的分析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ESD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ESD治疗,观察组采用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随访情况。结果两组的病灶面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位时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黏膜暴露到完整剥离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原发病灶残留,内镜复查显示手术创面均愈合良好;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橡皮圈联合金属夹的内牵引技术在ESD中作用明显,可充分暴露创面视野,有助于提高剥离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能够减少ESD手术并发症及麻醉发生风险,促进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行大力地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 橡皮圈 金属夹 内牵引技 并发症 复发
下载PDF
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郎海波 张杰 +3 位作者 代静 曹艳 李奇 鞠红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的98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 目的探讨体内牙线牵引法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ESD的98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方法分为牙线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则行标准ESD,牙线组在ESD术中加用体内牙线牵引辅助。比较2组患者ESD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发生率、病灶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牙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比例短于/低于对照组[25.0(17.3,30.0)min比45.0(32.0,64.0)min、39.2%(20/51)比53.2%(25/47)](均P<0.05)。2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均无迟发穿孔发生。结论体内牙线牵引法在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发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体内牙线牵引法 内镜黏膜剥离
下载PDF
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7
作者 郎海波 张杰 王晓玥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18-722,共5页
目的评估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34例直肠NE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评估牙线辅助内牵引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34例直肠NEN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10例)和传统ESD治疗组(2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病变位于距肛门3~10 cm处,肿瘤直径3~12 mm,均为单发病灶,2组肿瘤最大径、完整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ESD治疗组[23.5(16.8,25.3)min比30.0(22.8,3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传统ESD治疗组有2例(8.3%)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累及固有肌层,无淋巴血管受累。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无一例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紧贴烧灼缘,而传统ESD治疗组有5例(20.8%)术后病理显示肿瘤紧贴烧灼缘。牙线内牵引下ESD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ESD治疗组[6(5,7)d比8(7,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牙线辅助内牵引下ESD治疗直肠NEN,手术方法便捷,有利于暴露手术视野,提高完整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内镜黏膜剥离 牙线牵引
下载PDF
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取出病变组织的应用
18
作者 代静 张杰 杨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 目的探讨一次性电圈套器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结肠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取出病变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ES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电凝的16例纳入圈套器电凝组,同期选择其中采用圈套器牵拉的16例纳入圈套器牵拉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内镜下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电凝组患者周围黏膜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圈套器牵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圈套器电凝组1例患者在电凝过程中,由于肠道蠕动,圈套器接触到了组织夹,损伤了黏膜。圈套器牵拉组16例患者均由于圈套器的牵拉造成了黏膜的损伤、出血,需要补充固定组织夹。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牙线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操作完成后,使用一次性电圈套器固定于病变组织和黏膜组织之间的牙线,电凝切断牙线,可安全有效取出病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电圈套器 牙线牵引技 结肠病变 内镜黏膜剥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刘鑫 李剑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ESD)和对照组(EMR)各39例。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8例老年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ESD)和对照组(EMR)各39例。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术治疗老年消化道早癌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提高病灶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 消化道早癌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 整块切除率 治愈性切除率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预测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苏洁 陈晨 +1 位作者 陈露 宋年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疲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选取2023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经检验,年龄、性别、睡眠障碍、病灶切除面积、气质类型、术后疼痛和胃肠功能紊乱是早期胃癌患者PO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早期胃癌患者POF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L检验:χ^(2)=2.822,P=0.945)和区分度(AUC=0.0.909,95%CI:0.937~0.980,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648,灵敏度为0.832,特异度为0.813,截断值0.319,校准曲线为斜率近似于1的直线。结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医护人员对早期胃癌POF高风险人群筛查提供参考,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剥离 后疲劳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