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检测成年国人活体食管长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巧银 黎庶熙 +2 位作者 孙振霖 张素红 张青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用前视式胃镜在直视下经食管内腔测门齿至齿状线的最近侧距离间接得知食管长度,结果认为成人门齿距食管末端齿状线缘的平均长度:男性为41.08 cm±2.03 cm,女性为38.24 cm±2.08 cm,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05)。身高与门齿距... 用前视式胃镜在直视下经食管内腔测门齿至齿状线的最近侧距离间接得知食管长度,结果认为成人门齿距食管末端齿状线缘的平均长度:男性为41.08 cm±2.03 cm,女性为38.24 cm±2.08 cm,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05)。身高与门齿距齿状线间的长度有直线相关关系,得出由身高推测食管长度的公式男女分别为:y(男)=O.161x-1.19(cm);y(女)=0.162x-2.4(cm)。发现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门齿距齿状线间的距离长度有所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长度 内镜检测
下载PDF
新型内镜检测取样器与传统取样对软式内镜微生物检出率的差异比较
2
作者 朱越燕 高惠惠 +2 位作者 王亚霞 杨晓波 钱文丽 《健康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 比较新型内镜检测取样器与传统取样检出软式内镜微生物的情况,以助于加强对软式内镜消毒的管理和监控,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内镜检测取样(对照组)培养及内镜检测取样器取样(实验组)培养对内镜中心经再处理后的软式内镜... 目的 比较新型内镜检测取样器与传统取样检出软式内镜微生物的情况,以助于加强对软式内镜消毒的管理和监控,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内镜检测取样(对照组)培养及内镜检测取样器取样(实验组)培养对内镜中心经再处理后的软式内镜进行取样检测,比较两种取样方法的微生物检出率及检出细菌的种类、数量。结果 实验组软式内镜微生物检出阳性率(6.54%)高于对照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8,P=0.001)。实验组检出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取样方式相比,新型内镜检测取样器可提高软式内镜微生物洗脱率,细菌检出率及检出细菌种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内镜检测取样器 传统取样 软式内镜 微生物 检出率
下载PDF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检测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柳萍 詹俊 +3 位作者 王海霞 黄鹤 古雨平 谢春生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5-576,共2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和病理特征。方法:对6 4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结肠镜、病理及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 0岁以上中老年人(87 .5 %) ,而且多伴有(92. 2 %)一定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目的:观察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和病理特征。方法:对6 4例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结肠镜、病理及CT表现进行总结。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 0岁以上中老年人(87 .5 %) ,而且多伴有(92. 2 %)一定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腹部手术、便秘史等,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腹泻;72h内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6 8.8%) ,结肠镜表现为病变肠管黏膜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晰,病变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溃疡,可分为坏疽和非坏疽型,非坏疽型大多在2周后恢复,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坏疽型需要及时手术治疗。结论:中老年病人出现急性腹痛、便血时,及时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对明确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分型,判断预后非常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特点分析 内镜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结肠镜检查 心脑血管疾病 50岁以上 诊断与治疗 中老年病人 坏疽型 病理特征 临床经过 CT表现 中老年人 基础疾病 腹部手术 临床表现 左半结肠 黏膜充血 手术治疗 急性腹痛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测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预测患者出血危险度
4
作者 王磊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年第2期127-127,共1页
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则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度为25%~35%。由于其预后不良,发现可能出血的高危患者并预防首次出血成为关键的问题。已经证明使用高频率小探头的高分辨超声内镜检测曲张静脉的大小、半径、横断面表面积(... 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则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度为25%~35%。由于其预后不良,发现可能出血的高危患者并预防首次出血成为关键的问题。已经证明使用高频率小探头的高分辨超声内镜检测曲张静脉的大小、半径、横断面表面积(CSA)和血管壁厚度的准确率和重复性均较好。截止目前,超声内镜尚未用于食管曲张静脉首此破裂出血危险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横断面表面积 超声内镜检测 预后
下载PDF
胶囊内镜检测
5
《解放军健康》 2009年第5期41-41,共1页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者及肠狭窄者;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不明原... 胶囊内镜检测技术的适应证有: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者;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者及肠狭窄者;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小肠肿瘤(良性、恶性及类癌等);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内镜检测 消化道内镜检查 不明原因 小肠肿瘤 消化道出血 炎症性肠病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测胃癌患者中腹水和预测腹膜转移的准确性 被引量:3
6
作者 任刚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2-232,共1页
超声内镜(EUS)是胃癌术前分期的最佳办法,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约为78%和70%。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EUS检测腹水的准确性及胃癌术前分期中对腹膜转移的预测和价值。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测 胃癌患者 腹膜转移 准确 超声内镜(EUS) 预测 腹水 术前分期 N分期 T分期
原文传递
碘染色与窄带成像技术模式下内镜分级在早期食管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倩倩 刘安祥 +2 位作者 杨俊 姬朝霞 高万举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临床诊断中应用碘染色与窄带成像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2例(124处病变部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内镜、内镜窄...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临床诊断中应用碘染色与窄带成像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2例(124处病变部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模式内镜检测分级及碘染色下内镜分级,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病理检测结果和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统计并比较诊断价值(符合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可见,9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124处病变部位)阳性病变112处,阴性12处;其中常规内镜检测阳性68处,阴性56处;碘染色阳性99处,阴性25处;NBI阳性97处,阴性27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13%、86.29%、83.06%,其中碘染色、NBI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差异显著,其中碘染色、NBI的诊断敏感度(86.61%、83.93%)、特异度(83.33、75.00%)及阴性预测值(40.00%、33.33%)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54%、25.00%、8.33%,P<0.05)。NBI和碘染色分级Ⅰ级病变多为高级别内瘤变,而Ⅱ、Ⅲ级病变多为低级别内瘤变。结论 碘染色、NBI内镜应用于诊断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为临床尽早作出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是NBI内镜简洁方便,耗时少,且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病变的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有助于确定食管癌浸润深度,协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检测 碘染色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下载PDF
肠上皮细胞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异型增生、癌变及其临床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志刚 刘占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096-3100,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并发肠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和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增高.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直肠癌危险与克罗恩病相当.IBD患者癌变的易患因素包括病程、病情、炎症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原发硬化性胆管炎等.IBD...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并发肠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和结直肠癌的危险性增高.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直肠癌危险与克罗恩病相当.IBD患者癌变的易患因素包括病程、病情、炎症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原发硬化性胆管炎等.IBD癌变的模式为炎症-异型增生-癌.结肠镜监测筛查并随机活检仍是最主要的检测早期异型增生的手段.一旦发现异型增生,多数要考虑全结肠切除术.病程超过8-10年的IBD患者应该接受结肠镜筛查监测.新的内镜技术和分子学方法可使异型增生监测更为方便并加深对IBD癌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异型增生 癌变 内镜检测
下载PDF
CRS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声反射结合鼻内镜检查及血清IL-1、IL-8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庆 石帅 张朦朦 《大医生》 2019年第23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究功能性鼻内镜术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声反射结合鼻内镜检查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设为手术组;另... 目的 探究功能性鼻内镜术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声反射结合鼻内镜检查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所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设为手术组;另选取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克拉霉素治疗,设为药物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气道阻力(NAR)、IL-1、IL-8水平、鼻窦开放、鼻道囊泡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NMCA、NCV参数明显升高,且手术组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2组NAR参数明显降低,且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2组鼻窦开放良好明显增加,且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2组鼻道可见囊泡明显减少,且手术组明显少于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5d后2组血清IL-1、IL-8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手术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1.66%明显低于药物组16.66%(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鼻腔通气,快速平衡机体炎症水平且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安全性高,且鼻声反射结合鼻内镜可以作为患者鼻功能的检测手段,检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鼻内镜 慢性鼻窦炎 鼻声反射 内镜检测 白介素-1 白介素-8
下载PDF
超声内镜(EUS)与腹部CT在诊断壶腹周围病变中的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雄利 谭小燕 +1 位作者 任伟旺 周春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53-754,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内镜(EUS)检测法与腹部CT检测法在诊断壶腹周围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确诊为壶腹周围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统计样本的胰头癌、胰周淋巴瘤、胆总管结石、乳头癌...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内镜(EUS)检测法与腹部CT检测法在诊断壶腹周围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确诊为壶腹周围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统计样本的胰头癌、胰周淋巴瘤、胆总管结石、乳头癌及壶腹癌的确诊病例数。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超声内镜检测法与腹部CT检测法的复检,记录复检结果并同确诊结果相比较,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总诊断率。结果超声内镜(EUS)检测法对胰头癌、胰周淋巴瘤、胆总管结石、乳头癌及壶腹癌的检测准确率同腹部CT检测法相比同比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EUS)检测法对壶腹周围病变的总诊断率显著高于腹部CT检测法。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EUS)检测法同腹部CT检测法相比,对单一疾病的诊断率基本保持一致,但超声内镜(EUS)检测法的综合诊断率更高,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EUS)检测 腹部CT检测 壶腹周围病变
下载PDF
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研究
11
作者 张铁山 江书庆 《北方药学》 2012年第3期60-60,共1页
目的:研究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更好的有效的诊治和预防胃黏膜异型增生提供客观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胃黏膜异型增生的50例患者进行病理形态学、内镜检测。结果:增生大小在0.5cm以上、形态平坦、弹... 目的:研究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更好的有效的诊治和预防胃黏膜异型增生提供客观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胃黏膜异型增生的50例患者进行病理形态学、内镜检测。结果:增生大小在0.5cm以上、形态平坦、弹性差、质地较硬的患者出现的癌变率较高。结论:高度异型增生的患者应做胃部分切除或近期胃镜下活检随访,低度异型增生必须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异型增生 内镜检测 癌变
下载PDF
ATP生物荧光技术应用于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晶 《青海医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ATP生物荧光技术应用于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具有中度污染的33件硬式内镜作为实验对象。33件污染的硬式内镜在供应室常规清洗路径后给予细菌培养剂量法检测,且33... 目的:探讨分析ATP生物荧光技术应用于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具有中度污染的33件硬式内镜作为实验对象。33件污染的硬式内镜在供应室常规清洗路径后给予细菌培养剂量法检测,且33件污染的硬式内镜细菌检测后给予ATP生物荧光技术检测。比较两组检查方式对33件污染器械的检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33例硬式内镜与对照组的清洗质量检测指标均达到合格标准,两者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TP生物荧光技术应用于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检测具有可行性(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技术对减少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得肯定,具有操作快速、简单方便的优势,是一种合格的初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荧光技术 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检测
原文传递
可吞服的“数码相机”
13
《科技潮》 2003年第4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疾病 内镜检测 图像数据处理 数据记录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