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表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疗效对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若云 陈涵 张国新 《胃肠病学》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浅表食管癌(SEC)的传统治疗以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是食管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取得较大进展,为SEC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就SEC内镜... 浅表食管癌(SEC)的传统治疗以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是食管肿瘤治疗的标准方法,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取得较大进展,为SEC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就SE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的疗效对比和超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应证的SEC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SEC治疗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柔性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清敏 张瑞昕 +1 位作者 李茂生 季锐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17-22,共6页
目的比较柔性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FASTER)辅助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传统食管ESD的临床效果,以探索更安全、高效的ESD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FASTER辅助ESD和传统ESD方法在离体猪食管模型中进行手术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总时... 目的比较柔性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FASTER)辅助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传统食管ESD的临床效果,以探索更安全、高效的ESD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FASTER辅助ESD和传统ESD方法在离体猪食管模型中进行手术操作。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总时间、ESD时间、直视剥离率、整体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FASTER辅助ESD组的手术总时间[(19.2±2.9)和(28.9±8.2)min]和ESD时间[(13.0±2.9)和(21.6±8.3)min]明显短于传统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视剥离率明显高于传统ESD组(96.2%和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肌层损伤率明显低于传统ESD组(19.2%和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完整切除率和穿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优势在食管非重力位病变中更加明显。结论FASTER辅助下的食管ESD较传统ESD更加安全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臂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FASTER) 传统手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食管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食管胃连接部腺癌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3
作者 张学同 刘应玲 +2 位作者 许朝 尚思晴 张开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目的比较ESD与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早期食管胃连接部腺癌(AEG)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ESD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AEG的住院患者,其中ESD 186人,经外科手术组364人,采用... 目的比较ESD与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早期食管胃连接部腺癌(AEG)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ESD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AEG的住院患者,其中ESD 186人,经外科手术组364人,采用1∶1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每组164人,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临床结局、生存结局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早期AEG患者死亡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匹配前、后,ESD组均较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低,(P<0.001)。2.匹配前ESD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5%、94.5%、90.2%,外科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9.4%,97.5%。在匹配前ESD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5%、96.3%、93.4%,外科手术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8.6%、92.5%。匹配前后的K-M生存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总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3.年龄、低分化、脉管浸润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肿瘤大小是影响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AEG患者接受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具有一致的临床结局,ESD可以作为治疗早期AEG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胃连接部腺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手术
下载PDF
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42-0145,共4页
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 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路径式健康教育联合饮食干预应用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式健康教育 饮食干预 内镜黏膜下剥离 手术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血管淋巴管瘤1例
5
作者 张燕宁 许少策 +3 位作者 谢龑峰 冯彦虎 王祥 王鹏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1-653,共3页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 血管淋巴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胰腺、脾脏和下肢,很少发生在胃肠道。2020年我们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功治疗1例直肠血管淋巴管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就诊于我科,无便血、里急后重。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及粪检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血管淋巴管瘤 阳性体 肿瘤标志物 血生化 CA125 临床资料 血常规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中凯 王晔 +3 位作者 刘鑫 俎明 张静 丁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6-421,共6页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因早期胃癌行ESD 213例以及外科手术20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各95例,比较ESD...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性和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因早期胃癌行ESD 213例以及外科手术20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各95例,比较ESD及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预后。结果①原始队列中,ESD组中位随访时间21(10,46)月,外科手术组54(30,85)月(Z=-8.985,P=0.000),ESD组与外科手术组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7.6%vs.96.5%,log-rank χ^(2)=0.772,P=0.380),但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94.8%vs.98.4%,log-rank χ^(2)=4.667,P=0.03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ESD组与外科手术组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100%vs.97.4%,log-rankχ2=0.671,P=0.413;98.6%vs.97.7%,log-rank χ^(2)=0.023,P=0.879)。②原始队列中,ESD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外科手术组[58(55,90)min vs.270(210,315)min,Z=-15.974,P=0.000],住院日较外科手术组显著缩短[11(9,13)d vs.18(14,22)d,Z=-13.428,P=0.000],术后转入ICU的比例显著低于外科手术组[1.4%(3/213)vs.18.2%(38/209),χ^(2)=33.835,P=0.000],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这些指标2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相当,且ESD手术时间短,术后进ICU比例低,住院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术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自制“8”形牙线内牵引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有效性
7
作者 李晓丽 李为光 +1 位作者 钱爱华 蔡文玮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研究自制“8”形牙线内牵引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接受内镜治疗直径≥1cm的浅表结直肠黏膜病变患者45例,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牵引,... 目的:研究自制“8”形牙线内牵引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接受内镜治疗直径≥1cm的浅表结直肠黏膜病变患者45例,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牵引,分为牵引辅助ESD组(23例,使用自制“8”形牙线内牵引)和传统ESD组(22例,不使用牵引),分析比较2组手术总时间、黏膜下剥离时间、病变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牵引辅助ESD治疗组手术总时间[(58.5±16.2)min比(83.5±22.2)min,P<0.05]、黏膜下剥离时间[(46.3±16.1)min比(68.0±18.8)min,P<0.05]明显少于传统ESD治疗组;2组完整切除率均为100%;传统ESD组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0.9%,牵引辅助ESD组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1.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出血、穿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ESD相比,采用自制“8”形牙线牵引辅助ESD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是浅表结直肠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结直肠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牵引 手术时间
下载PDF
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鹏 杨鸿炜 李朝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究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经肛组和腹腔镜组,各46例。经肛组男25例,... 目的探究经肛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92例早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经肛组和腹腔镜组,各46例。经肛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7.88±5.03)岁,体质量指数(22.51±1.55)kg/m2,肿瘤长径(2.46±0.31)cm;腹腔镜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8.22±5.34)岁,体质量指数(22.69±1.71)kg/m^(2),肿瘤长径(2.51±0.33)cm。经肛组实施经肛门ESD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经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9.43±5.22)min、(30.58±4.31)ml,均少于腹腔镜组的(82.77±7.35)min、(59.79±8.4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60、20.905,均P<0.001)。经肛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1.85±0.32)d、(2.01±0.28)d、(4.75±0.69)d,均短于腹腔镜组的(2.21±0.41)d、(2.35±0.37)d、(5.48±0.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5、4.970、4.965,均P<0.001)。经肛组血清CRP、IL-6、IL-8水平术后24 h分别为(39.58±5.42)mg/L、(58.19±5.62)ng/L、(56.79±4.53)ng/L,术后72 h分别为(24.55±4.39)mg/L、(49.35±4.01)ng/L、(40.28±4.32)ng/L,均低于腹腔镜组[术后24 h:(44.76±6.13)mg/L、(63.77±7.18)ng/L、(60.48±4.42)ng/L;术后72 h:(28.47±5.13)mg/L、(55.73±5.24)ng/L、(48.76±4.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4、4.151、3.954、3.938、6.558、9.646,均P<0.001)。术后1年,经肛组CEA、CA724水平分别为(5.35±1.08)μg/L、(3.62±0.54)IU/ml,低于腹腔镜组的(5.83±1.11)μg/L、(3.88±0.58)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2、2.225,P=0.038、0.029)。术后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比4.35%(2/46);χ^(2)=0.511,P=0.474]。结论经肛门ESD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能优化手术,降低出血量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消化功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内镜黏膜剥离 腹腔镜手术 炎症因子 肿瘤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食管浅表肿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困难因素分析
9
作者 肖书婷 章礼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78-0081,共4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浅表肿瘤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ESD困难(手术时长>2h)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浅表肿瘤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ESD困难(手术时长>2h)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鳞状细胞癌)并接受ESD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基础信息(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史)、病灶特点(肿瘤位置,内镜下巴黎分型、病灶大小、肿瘤占据管腔周长、术前术后病理、浸润深度)、血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先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 ESD 手术困难的因素,然后通过 Logistic 回归探寻影响ESD 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本研究且资料齐全的例数共158例,其中47例符合食管ESD困难定义标准。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病灶大小≥3cm、肿瘤占据管腔周长≥1/2与食管ESD困难相关(P均<0.001),余性别、年龄等与食管ESD困难无关(P>0.05),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灶大小≥3cm(OR:2.327,95%Cl:1.039-5.213,p=0.04)及肿瘤占据管腔周长≥1/2(OR:4.467,95%Cl:1.769-11.282,p=0.002)均为食管ESD难易度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病灶大小≥3cm和肿瘤占据管腔周长≥1/2的病例是造成食管 ESD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因素分析 手术时间 内镜黏膜下剥离 病灶大小 食管浅表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临床应用价值研讨
10
作者 李国晶 闭伟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对消化道早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3年9月天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组对比研究,依据为投掷硬币法分... 目的探讨对消化道早癌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3年9月天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分组对比研究,依据为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研究组采用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0%)低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完整切除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对消化道早癌患者合理展开ESD治疗,同EMR比较,可显著提高患者安全性,同时呈现出恢复快以及出血少的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消化道早癌 并发症 手术 复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癌筛查+经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体会
11
作者 王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8-0061,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早癌筛查后需行手术治疗的胃癌高风险患者,进行经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术、开腹手术或者外科腹腔镜治疗手段,分析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的96例胃癌高风险住院患者,在我院进行早癌筛查(... 探讨基于临床早癌筛查后需行手术治疗的胃癌高风险患者,进行经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术、开腹手术或者外科腹腔镜治疗手段,分析比较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的96例胃癌高风险住院患者,在我院进行早癌筛查(即:血清学检测和内镜检查)后需行手术治疗,依照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定2组,即: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或者外科腹腔镜治疗手段)、观察组(行经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术治疗手段),每组各自纳入48例。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35.38±11.26)min、术中出血量统计值为(15.69±3.63)mL、住院时长为(6.62±1.87)d,对照组分别对应显示为(115.27±31.43)min、(88.28±16.74)mL、(14.04±3.17)d,示意前者数据均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统计所得值为6.25%(3例),对照组统计所得值为20.83%(10例),较之存在差异(χ2=4.360,P=0.037)。统计组别间疾病复发情况,观察组复发率居于更低水准(P<0.05)。结论 基于临床早癌筛查后需行手术治疗的胃癌高风险患者,行经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术,相较外科腹腔镜治疗手段而言更具安全性,可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且术后并发症率低,降低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癌筛查 消化道早期肿瘤 内镜消化道早期肿瘤黏膜剥离 开腹手术或者外科腹腔镜手术 手术 并发症率 疾病复发率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倩倩 李永红 +1 位作者 迟金凤 吕萌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1期138-140,共3页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易被患者接受。对经ESD治疗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采取加速康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对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易被患者接受。对经ESD治疗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采取加速康复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ESD围手术期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消化道早期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 手术 饮食管理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玉杰 袁茹 +1 位作者 王峰 郝晓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0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外科手术组(41例)和ESD组(41例)。外科手术组行D1+β或者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ESD组行...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外科手术组(41例)和ESD组(41例)。外科手术组行D1+β或者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ESD组行ES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质量、手术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ESD组病变部位水平切缘阳性率[7.32%(3/41)]、垂直切缘阳性率[4.88%(2/41)]和完全切除率[92.68%(38/41)]与外科手术组[2.44%(1/41)、0(0/41)、97.56%(40/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外科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外科手术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外科手术组有1例(2.44%)患者发生远处转移,1例(2.44%)患者发生局部复发,ESD组有1例(2.44%)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远期疗效相当,而ESD手术创伤更小,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术 远期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晗 孙晓林 +1 位作者 周倩 叶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7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早期胃癌(EG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施行ESD治疗,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早期胃癌(EG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施行ESD治疗,观察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生存质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术后胃肠通气、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等维度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WHOQOL-BREF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外科手术,ESD在EGC患者治疗中更具疗效,虽然该术式的手术时间较长,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胃肠通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从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术 生存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扩大指征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军 李伟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扩大指征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2月~2013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病理资料,筛选出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扩大指征的病例,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类型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入组...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扩大指征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2月~2013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病理资料,筛选出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扩大指征的病例,比较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类型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入组157例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3例。黏膜内癌(m癌)、黏膜肌层癌(mm癌)、分化型黏膜下层癌(sm1癌)的淋巴结患者转移率分别为0.0%(0/18)、6.6%(4/61)、11.5%(9/78),3组间比较(χ2=2.954,P=0.228)、m癌与mm癌比较(χ2=1.243,P=0.265)、mm癌与分化型sm1癌比较(χ2=1.002,P=0.317),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分化好与分化差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2/86)、15.5%(11/71),比较(χ2=8.879,P=0.0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部分符合扩大指征的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黏膜内癌更为可靠,黏膜下癌因缺乏精确的术前评价体系,需慎重选择内镜下治疗,尤其是分化程度差者,建议行胃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扩大 安全性
下载PDF
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对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范亚硕 潘静 韦昭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4期2578-258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对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92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系统性干预)和观察组(n=50,系统性联合... 目的探讨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对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92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系统性干预)和观察组(n=50,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34/42)(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应用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联合个体化干预 内镜黏膜下剥离 胃癌 手术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外科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最佳时机分析
17
作者 张俊 赵一璞 +2 位作者 邹其云 李印 刘桢桢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7期29-3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隔对非治愈性内镜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J)追加外科手术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影响,以明确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到追加外科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2月237例初始诊断为食管胃结合部早癌和癌...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隔对非治愈性内镜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J)追加外科手术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影响,以明确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到追加外科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2月237例初始诊断为食管胃结合部早癌和癌前病变接受ESD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42例(17.72%,34例非治愈性切除和8例治愈性切除)连续随访的AEGJ患者在内镜术后追加了外科手术。根据ESD到追加外科手术的时间间隔分为3组,早期组18例(4周≤N<8周)、中期组13例(8周≤N<12周)和晚期组11例(N≥12周)。随访时间为(47.21±13.23)个月。结果3组患者ESD后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外科手术的临床病历资料(如:手术时间、腹腔粘连、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饮水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晚期组3年无复发生存期(RFS)低于早期组(70.00%和8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后3年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荐非治愈性内镜切除术后早期干预(4~8周内追加外科手术),在不影响AEGJ手术安全性的情况下,可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术 时间间隔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39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黄福林 林佐光 杨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1期42-46,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径大于20 mm、行ESD治疗...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径大于20 mm、行ESD治疗的39例LST患者的病变特征(病变部位、大小、类型)以及手术结局(手术时长、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病理诊断、并发症发生及随访情况)。结果:39例LST患者中,病灶分布于直肠者最多,占69.2%(27/39);肿瘤直径20~85 mm,平均直径31.8 mm;内镜下结节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达48.7%(19/39),假凹陷型所占比例最低,仅占7.7%(3/39);ESD手术操作时间为75~375 min,中位时间为142 min;整块切除率为97.4%(38/39),治愈性切除率为92.3%(36/39),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6%(1/39),穿孔发生率为2.6%(1/39),直肠狭窄发生率为2.6%(1/39),无迟发性出血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单纯腺瘤14例、低级别瘤变9例、高级别瘤变12例、癌变4例。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ESD治疗LST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 手术时长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1
19
作者 钟超 杨建宇 +3 位作者 李启睿 王强 陈幼祥 李国华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3,共7页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EGC)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其相关风险及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EGC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在Pubmed、CBM、Embase、... 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是早期胃癌(EGC)的常用治疗方法,但其相关风险及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EGC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6年6月发表在Pubmed、CBM、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的有关ESD与外科手术治疗EGC对比研究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搜索的相关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有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且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4 331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ESD与外科手术相比,复发率[(22/2 586,0.85%)vs(6/1 134,0.53%),P=0.370]及5年生存率[(852/909,93.72%)vs(707/746,94.77%),P=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外科手术在整块切除率方面稍高于ESD组[(99/99,100.00%)vs(95/103,92.23%),P=0.020],但是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标准化均数差(SMD)=-3.04,95%CI:-3.64^-2.45,P=0.000]及住院时间(SMD=-2.53,95%CI:-3.73^-1.32,P=0.000)比ESD组延长,且术后并发症增多[(45/816,5.50%)vs(101/686,14.72%),P=0.000]。结论对于EGC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虽然ESD组在整块切除率上不及外科手术组,但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可作为EGC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赵飞 杨建民 +3 位作者 徐启顺 张骏 韩晓梅 潘航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2-918,共7页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外科手术在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4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外科手术在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3年4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上发表的有关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比较研究的所有中英文献,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定纳入文献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篇随机对照研究和7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2 136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ESD与外科手术相比,治愈性切除率(593/636,93.2%vs 270/290,93.1%,P=0.89)、术后复发率(3/304,0.98%vs 8/219,3.65%,P=0.05)、手术时间(61~131 min vs 100~265 min,P=0.23)及住院费用(16 507~22 932RBM vs 33 902~57 994 RMB,P=0.12)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外科手术虽然整块切除率(353/353,100%)高于ESD组(299/340,87.9%,P=0.001),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多(142/809,17.6%vs 80/1 267,6.3%P〈0.001),住院时间明显延长(2.5~13.0 d vs 4.0~18.9 d,P=0.001)。结论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ESD与外科手术的疗效相当,但ESD较外科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且恢复快,应作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