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昭武城与月氏人:内陆亚洲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
1
作者 王肖依 《丝绸之路》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因地理环境相似,中亚人群长期进入河西走廊,并与华夏中原地区保持联系。这其中,月氏人很可能沿着绿洲频繁往来于东西方,并于先秦时期在河西走廊留下了如骟马文化这样的遗存。秦汉时期的昭武城(今甘肃临泽一带)很可能是月氏人西迁前在河... 因地理环境相似,中亚人群长期进入河西走廊,并与华夏中原地区保持联系。这其中,月氏人很可能沿着绿洲频繁往来于东西方,并于先秦时期在河西走廊留下了如骟马文化这样的遗存。秦汉时期的昭武城(今甘肃临泽一带)很可能是月氏人西迁前在河西的某个政治中心。这个概念一直留存于月氏后裔的记忆之中,而且“昭武”美称广泛流传于内亚,因此,才有后世显著的“昭武九姓”。入华月氏横亘绵延于上古中古、丝绸之路,其后裔“昭武九姓”则似乎起到了终结中古、引发近古的关键作用,他们一并深度融于华夏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内陆亚洲深度连接中多种族群、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武 月氏 河西走廊 内陆亚洲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内陆亚洲”视野下的大边疆:拉铁摩尔的实践路径——基于一些相关作品的阅读 被引量:13
2
作者 袁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0-85,共6页
从边疆史的"北部指向""西北指向"出发,将拉铁摩尔独特的人生与学术经历放到"内陆亚洲"这一视野下加以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释拉铁摩尔以"内陆亚洲-中原"二元互竞为主轴的边疆研究模式,... 从边疆史的"北部指向""西北指向"出发,将拉铁摩尔独特的人生与学术经历放到"内陆亚洲"这一视野下加以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释拉铁摩尔以"内陆亚洲-中原"二元互竞为主轴的边疆研究模式,以及在这种主轴指引下的多地区互动问题。在目前新的地缘政治态势下,重述拉铁摩尔及其"内陆亚洲"视野具有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铁摩尔 边疆研究 内陆亚洲 二元互竞 地缘政治
下载PDF
丝路发展视域下的内陆亚洲社会文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内亚社会文化研究与"一带一路"发展有亟待解读和理解的密切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整体格局中,内亚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丝路经济带的中间通道。现阶段国内内亚研究多关注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层面的重大问题,而... 内亚社会文化研究与"一带一路"发展有亟待解读和理解的密切联系。在"一带一路"发展整体格局中,内亚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丝路经济带的中间通道。现阶段国内内亚研究多关注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层面的重大问题,而针对社会文化深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较少。内亚社会文化研究需采取多学科综合研究路线,以文献史学的历史动态基础研究为前提,展开针对各国各民族群体现实状况的文献和田野调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同时,内亚社会文化研究也是西部高校文科有培育潜力的特色学科,对"十三五"期间一流学科建设有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重点发展内亚社会文化研究,既能为一流学科建设创造学术平台和师资队伍等基本条件,也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库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内陆亚洲 内亚社会文化研究 西部高校 特色学科 “双一流”建设
下载PDF
论辽与内陆亚洲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志江 杨立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71,共9页
辽朝与内陆亚洲的关系,为海外学术界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是,中国学术界却关注较少,成果也较为薄弱。在辽时期,辽与内陆亚洲诸国高昌回鹘,于阗,东、西喀喇汗国以及伽色尼王朝等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均有不同的变化,通过对辽与内亚诸... 辽朝与内陆亚洲的关系,为海外学术界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是,中国学术界却关注较少,成果也较为薄弱。在辽时期,辽与内陆亚洲诸国高昌回鹘,于阗,东、西喀喇汗国以及伽色尼王朝等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均有不同的变化,通过对辽与内亚诸国政治制度规范和宗教文化价值观认同等方面的比较,可以明确由于辽与高昌回鹘等内亚诸国权力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辽与高昌回鹘、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等存在佛教和伊斯兰教等文明形态的认同差异,导致辽与高昌回鹘以及于阗等建立了以朝贡关系为基础的宗藩关系形态;而辽与东、西喀喇汗国不仅所处文化圈不同,且国家利益上也时常相互对抗,辽显然无法吞并喀喇汗国,故也无力将喀喇汗国纳入以辽为中心的内亚宗藩体系。而遥远的伽色尼王朝,虽与辽有着短暂的直接书信往来,但是由于距离过于遥远,且存在宗教文明认同的差异,并无国家间直接的利益关联,因而,辽试图将伽色尼王朝纳入其内亚宗藩体系的努力亦未成功。最后,亦就辽朝对内陆亚洲的经贸往来关系以及辽朝对东部欧亚大陆区域丝绸之路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内陆亚洲 宗藩关系 国际秩序 丝绸之路
下载PDF
日本有关内陆亚洲的学会,研究会简介
5
作者 章莹 《西域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日本有关内陆亚洲的学会,研究会简介章莹摘译为了了解国外的学术组织和活动方式,便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现将日本有关内陆亚洲的一些学会、研究会的组织及活动情况简介于下:1、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该会系关心新疆或维吾尔历史、文... 日本有关内陆亚洲的学会,研究会简介章莹摘译为了了解国外的学术组织和活动方式,便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现将日本有关内陆亚洲的一些学会、研究会的组织及活动情况简介于下:1、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该会系关心新疆或维吾尔历史、文化的研究者、学生等人进行学习交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亚洲 东洋文库 研究会 日本 联络人 亚细亚 研究者 吉尔吉斯斯坦 中亚 伊斯兰研究
下载PDF
元明文学曲艺中的内陆亚洲元素——聚焦《紫钗记》与有关高纳麟的文学作品
6
作者 刘迎胜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18页
至正二十八年,随着徐达率领的起义军进入大都,蒙元统治基本成为过去,但元朝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带有多元文化,特别是内陆亚洲色彩的朝代,对明代影响究竟如何,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以汤显祖的剧作《紫钗记》及元末和明代有关西夏人... 至正二十八年,随着徐达率领的起义军进入大都,蒙元统治基本成为过去,但元朝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带有多元文化,特别是内陆亚洲色彩的朝代,对明代影响究竟如何,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以汤显祖的剧作《紫钗记》及元末和明代有关西夏人高纳麟的文学作品为中心,通过讨论《紫钗记》中曲词使用的非汉语词汇,以及文艺作品中反映的高纳麟在明人心目中的形象,分析其中与元代有关的内陆亚洲元素,讨论蒙元对明代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西游记 高纳麟 西夏 内陆亚洲
下载PDF
时空交错的内陆亚洲——1620年洪迪乌斯《鞑靼地图》
7
作者 席会东 《资源导刊》 2022年第4期39-39,共1页
纪开始,随着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对外扩张和科技进步,欧洲人开始扩展自己的地理知识边界,以奥特柳斯为代表的地图学者编绘了百科全书式《寰宇大观》地图集,整理欧洲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的地图遗产,反映欧洲最新的地理发现。欧洲地图上旧大... 纪开始,随着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对外扩张和科技进步,欧洲人开始扩展自己的地理知识边界,以奥特柳斯为代表的地图学者编绘了百科全书式《寰宇大观》地图集,整理欧洲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的地图遗产,反映欧洲最新的地理发现。欧洲地图上旧大陆的地理空白和盲区被补齐和建构,与新大陆地理知识衔接,形成相对完整的世界拼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衔接 地理大发现 时空交错 科技进步 百科全书式 内陆亚洲 对外扩张 地图
下载PDF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内陆干旱区古气候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8
作者 吕壮壮 乔庆庆 +1 位作者 董孙艺 汪冬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9-1322,共14页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是新生代全球降温趋势下一次强烈的全球升温事件,其气候状态被认为是未来全球变暖最可能达到的状态。亚洲内陆干旱区是全球典型的中纬度干旱区,其干旱化过程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最为深刻、最为直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是新生代全球降温趋势下一次强烈的全球升温事件,其气候状态被认为是未来全球变暖最可能达到的状态。亚洲内陆干旱区是全球典型的中纬度干旱区,其干旱化过程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最为深刻、最为直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区变得更加脆弱,其扩张或变迁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探讨亚洲内陆干旱区在中中新世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演化历史,对未来气候变暖模式下干旱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梳理了亚洲内陆干旱区典型盆地现有中中新世期间古气候演化研究结果,通过环境磁学参数、孢粉、同位素等多种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发现在中中新世期间,多数地区呈现湿润化,但开始的时间有所差异,同时,少量地区呈现持续干旱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中中新世适宜期形成的主控因素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哥伦比亚玄武岩喷发是主要因素,有的学者认为构造活动是主要因素。要解决上述争议,需要获取更多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高分辨率记录,以确定中中新世升温事件的起始响应时间。通过正确解译气候代用指标,特别是对古气候变化响应最为直接和敏感的孢粉,以及环境磁学参数和地球化学比值等蕴含的古环境信息,厘清各种因素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揭示亚洲内陆干旱区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气候演化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代用指标 驱动机制 环境磁学 亚洲内陆干旱区
下载PDF
内陆亚洲视野下的“新清史”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文鹏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4-159,192,共16页
"新清史"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是西方"内陆亚洲"研究理论运用到清代历史叙事的一个结果。"内陆亚洲"在19世纪被俄国、德国学者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使用,用于亚洲区域的划分。后随着这一地区的历史、语言和文化... "新清史"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是西方"内陆亚洲"研究理论运用到清代历史叙事的一个结果。"内陆亚洲"在19世纪被俄国、德国学者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使用,用于亚洲区域的划分。后随着这一地区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内陆亚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新清史"学者们对"内陆亚洲"概念和理论的借鉴极具启发意义,但他们将满洲特性泛化为以游牧文化为核心的内亚特性,有违以往内亚史学者之本义。他们偏向强调清朝与内亚政权的延续性,将"内陆亚洲"从一个文化概念演绎为一种与"中国"对立的政治概念,逻辑上存在偏差,也不符合历史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清史” 内陆亚洲 满洲特性 汉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域外内陆亚洲史学术理路的新阐释——钟焓《重释内亚史》伸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鸿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9-212,F0003,共15页
聚焦于钟书列举的域外六位学者有关"内亚史"研究的理路,以伯希和、塞诺和傅礼初治学手段与方法为例,指明该书阐析上述学者治学要旨的兴趣动机和学理依凭。伯希和兼治汉学、阿尔泰学,专精考证,构成自洽的学术体系,为钟焓所倾羡... 聚焦于钟书列举的域外六位学者有关"内亚史"研究的理路,以伯希和、塞诺和傅礼初治学手段与方法为例,指明该书阐析上述学者治学要旨的兴趣动机和学理依凭。伯希和兼治汉学、阿尔泰学,专精考证,构成自洽的学术体系,为钟焓所倾羡,亦与钟氏本人之学业旨趣相契合。塞诺尤其傅礼初继承伯氏之衣钵,又采纳社会科学方法对"内亚史"进行改造与拓展,所呈现的通达与博大,钟书也从20世纪学术范式转型的背景中给予肯定。钟书从方法论和逻辑思路等层面进行的新阐释,反映出中国大陆新生代学人文献处置手段的多样化及其眼界拓展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内陆亚洲 学术理路 新阐释 延展式评议
原文传递
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高分辨率岩石磁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及原因 被引量:78
11
作者 方小敏 徐先海 +3 位作者 宋春晖 韩文霞 孟庆泉 鸟居雅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1000,共12页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 亚洲内陆干旱化是全球新生代大陆环境变化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与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盆地几乎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系统岩石磁学性质研究,获取了高分辨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记录,揭示在29.0~8.6Ma的漫长的以湖相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的渐新世晚期和中新世早、中期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从8.6Ma开始持续增加,尤其从6.4Ma和5.3Ma开始表现出两次快速持续增加。同时,以8.6Ma为界磁性矿物相对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此前以赤铁矿为主,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次之,此后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赤铁矿次之,磁性矿物类型和性质类似于风成红粘土和黄土。因此,我们将这种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组合、性质和含量的长期变化解释为流域外风成物质的加入,指示我国西北内陆现代干旱气候可能从8.6Ma开始,7.4~6.4Ma后急剧加速变干,5.3Ma后再次加速变干,并最终形成今天的干旱区的过程。9~8Ma开始的青藏高原阶段性快速隆升和随后的全球变冷可能是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化进程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岩石磁学 亚洲内陆 干旱化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演变和亚洲内陆干旱化信号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周 林振山 俞鸣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80,共8页
对中国灵台黄土剖面1MaB.P.粒度时间序列和赵家川剖面3.6Ma风尘通量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探讨东亚冬季风和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演变特征,发现:1)1MaB.P.以来,东亚冬季风波动主要周期是100ka,40ka和20ka,其中100ka的周期为主导周期;2)... 对中国灵台黄土剖面1MaB.P.粒度时间序列和赵家川剖面3.6Ma风尘通量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探讨东亚冬季风和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演变特征,发现:1)1MaB.P.以来,东亚冬季风波动主要周期是100ka,40ka和20ka,其中100ka的周期为主导周期;2)在100ka,40ka和20ka周期即偏心率周期、黄赤交角周期、岁差周期尺度上对比发现,东亚冬、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并非完全对应,在不同周期上相位和振幅差别的原因不甚了解,有待进-步深入研究;3)3.6MaB.P.以来黄土高原风尘通量的波动存在明显的400ka,201ka,100ka,53ka,27ka,14ka和6.6ka周期,并以100ka,53ka和27ka为主周期,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发展和东亚季风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 风尘通量 亚洲内陆干旱化 多尺度
下载PDF
晚渐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山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潜在影响——基于现代地质观测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乐意 常宏 +5 位作者 关冲 陶亚玲 沈俊杰 权春艳 秦秀玲 常小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5-666,共12页
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生长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隆升过程与亚洲内陆干旱化之间的联系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从那曲到格尔木沿109国道现代地理要素和景... 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生长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隆升过程与亚洲内陆干旱化之间的联系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青藏高原从那曲到格尔木沿109国道现代地理要素和景观变化的证据以及大量器测数据和模拟结果讨论了青藏高原具体区域对亚洲内陆干旱化形成演化的重要影响,结果指出东昆仑山对印度季风继续深入内陆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水汽屏障。同时本文结合东昆仑山晚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隆升事件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关键时间点的高度契合,进一步指出东昆仑山晚渐新世以来的构造隆升对亚洲内陆或者至少柴达木盆地的干旱化事件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3.6 Ma之后,北半球冰期对内陆盆地的干旱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内陆干旱化 东昆仑 构造隆升
下载PDF
晚新近纪亚洲内陆的干旱化趋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有斌 安芷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亚洲内陆 干旱化趋势 气候变化 生存环境 水资源 中国西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长城边界与华夏边缘——读《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晓莉 《凯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长城作为军事工程的重要意义是广为认知的,但从民族学的视角研究,长城对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也有着重要意义。长城作为一个政治边界不仅仅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从文化生态学和族群冲突理论的视角分析,长城作为草原与农耕社会的边界同... 长城作为军事工程的重要意义是广为认知的,但从民族学的视角研究,长城对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也有着重要意义。长城作为一个政治边界不仅仅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从文化生态学和族群冲突理论的视角分析,长城作为草原与农耕社会的边界同时也具有族群边界的意义,对于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由于长城边界形成的边缘地带具有双重性及流动性的特点,长城边界还具有外部分离和内部整合的作用,同时也是交流融合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长城 边界作用 中华民族发展
下载PDF
亚洲内陆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中纬度干旱化和风模式
16
作者 孙继敏 《科学中国人》 2010年第8期60-60,共1页
亚洲内陆有着北半球最大的中纬度干旱带,该地区干旱的起源和发展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人们仍不清楚亚洲内陆的风积物的年代和范围.风对中纬度干旱带形成的贡献。
关键词 亚洲内陆 中纬度 干旱化 中新世 渐新世 晚期 干旱带 北半球
下载PDF
特色鲜明的亚洲内陆地区民族美术文化
17
作者 李崇辉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8-59,46,共3页
民族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美术所特有的文化与历史的荷载作用,使其成为文化学家族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成员之一。“亚洲内陆地区的美术文化”是一个相对性很强,能指范畴较宽的新概念,它即不是统一的、固定的民族文化模式... 民族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美术所特有的文化与历史的荷载作用,使其成为文化学家族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成员之一。“亚洲内陆地区的美术文化”是一个相对性很强,能指范畴较宽的新概念,它即不是统一的、固定的民族文化模式,但又不是各不相关的独立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既具有亚洲内陆民族共性的文化特征,且又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亚洲内陆民族文化的有形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内陆地区 民族艺术 美术文化
下载PDF
西宁盆地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的~39 Ma亚洲内陆急剧干旱事件
18
作者 方亚会 方小敏 +4 位作者 昝金波 张涛 杨一博 叶程程 白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453-464,共12页
始新世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简称干旱化)的研究比较匮乏,驱动机制存在争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含有连续的始新世地层沉积序列,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材料。通过西宁盆地中央西宁东和水湾平行剖面(古地磁年代均为~ 43 Ma ... 始新世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化(简称干旱化)的研究比较匮乏,驱动机制存在争议。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盆地含有连续的始新世地层沉积序列,是研究上述科学问题的理想材料。通过西宁盆地中央西宁东和水湾平行剖面(古地磁年代均为~ 43 Ma - ~ 35 Ma)详细的总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对始新世的干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个平行剖面总有机碳同位素平均值均在~39 Ma发生了急剧的~2.5‰变正(分别从-27.5‰和-28.4‰变正为-25.0‰和-26.0‰),结合盆地内耐旱植物麻黄属和白刺属孢粉的百分含量急剧升高,共同指示该时期的西宁盆地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副特提斯海退却导致的水汽输送的减少可能是驱动西宁盆地始新世干旱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全球长期变冷可能起到了背景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盆地 ~39 MA 总有机碳同位素 亚洲内陆干旱化 副特提斯海退却
下载PDF
日本对近现代亚洲内陆的研究(1973——1983年)
19
作者 中见立夫 马越山 《黑河学刊》 1991年第2期85-91,共7页
日本对近现代亚洲内陆的研究,与以前相比,可以说在质与量上都得到了充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依靠开创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积年累月的钻研,而获取了优秀成果的发表。可是,在本文所涉及的业绩的大半,到现在是依凭从3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 日本对近现代亚洲内陆的研究,与以前相比,可以说在质与量上都得到了充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依靠开创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积年累月的钻研,而获取了优秀成果的发表。可是,在本文所涉及的业绩的大半,到现在是依凭从30年代后半期到40年代前半期的研究家而进行一事,值得注目。原来,近现代亚洲内陆的的研究,在整个亚洲研究领域中,并不能说是那么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内陆 土耳其斯坦 研究家 喀什噶尔 民族问题 满蒙 阿古柏 蒙古学 民族政策 拉铁摩尔
下载PDF
晚新生代亚洲干旱气候发展与全球变冷联系的风尘沉积证据 被引量:36
20
作者 鹿化煜 王先彦 李郎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956,共8页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内陆 干旱化 晚新生代 全球变冷 风尘堆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