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镇化地区贡献的内陆化演变与解释——基于1982-2008年省区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7
1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31-1643,共13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受到了世界关注。由于政策环境和地理基础的差异性,地带间差异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多元动力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十省的快速城镇化为全国的城镇化进程贡献了49%。新世纪以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受到了世界关注。由于政策环境和地理基础的差异性,地带间差异成为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的主要特征:在多元动力的共同推动下,东部十省的快速城镇化为全国的城镇化进程贡献了49%。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政策和地理基础的地带间差异逐步缩小,国内外投资重点向内陆转移,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与创业成为人口流动的新特征,带动中西部地区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迅速提升,中国城镇化的重心向内陆转移,省区城镇化趋同现象比较明显。这些新现象在2005年以来更加强化。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促进内陆省份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率提高了8.7%,但并没有对中国省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产生影响;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将成为内陆地区城镇化的重要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重心转移 内陆化 政策分析 返乡创业 新现象 中国
原文传递
电力供求、环境保护与核电布局内陆化——基于中国30个省份核电需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勇 郑砚国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7-61,共5页
在分析中国核电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核电需求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验证了电力需求、环境保护与电力供给,是影响我国核电布局内陆化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实证结果表明,... 在分析中国核电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核电需求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验证了电力需求、环境保护与电力供给,是影响我国核电布局内陆化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实证结果表明,全国30个省份核电需求量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为我国内陆核电站的选址与建设时序的确定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空间布局 内陆化
原文传递
浅谈加工贸易内陆化对我国劳动力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天宇 槐柏杨 刘旭佳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104,共3页
本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内陆化的现状,阐述加工贸易内陆化对中西部地区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企业关于人才培训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内陆化 人才 劳动力 培训 管理
原文传递
专业化交易地理集中、区域市场一体化与浙中内陆城市圈层化——“义乌商圈”的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娄朝晖 钱晨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5,共7页
基于专业化交易地理集中促成的总合交易费用节约,义乌市场不仅衍生出周边产业集群,从而提升义乌城市集聚度,并进一步引致周边的浙中城市群走上圈层化的发展路径,构建起基于自主层级体系的城市共同体。本文借助新兴古典城市网络分层模型... 基于专业化交易地理集中促成的总合交易费用节约,义乌市场不仅衍生出周边产业集群,从而提升义乌城市集聚度,并进一步引致周边的浙中城市群走上圈层化的发展路径,构建起基于自主层级体系的城市共同体。本文借助新兴古典城市网络分层模型刻画了圈层化的微观机制,并启示内陆城市形成自主共同体,以获取类似海滨城市优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交易地理集中 区域市场一体 内陆城市圈层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干旱内陆中小河流洪水资源化研究
5
作者 麦麦提吐孙.吐尔地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282-282,285,共2页
在干旱内陆区中小河流经常性地发生洪水,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该文在总结洪水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的基础上,就洪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探讨,以为解决内陆地区中小河流洪水危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干旱内陆区:洪水资源:中小河流
下载PDF
1978年以来中国沿海与内陆经济格局的转折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娄帆 李小建 白燕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沿海与内陆经济格局演变研究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78—2018年中国省级与市级层面数据,基于GIS空间表达、空间面板数据计量分析等方法对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①改... 沿海与内陆经济格局演变研究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78—2018年中国省级与市级层面数据,基于GIS空间表达、空间面板数据计量分析等方法对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①改革开放一段时期后,内陆地区加快了对沿海地区的追赶,中国经济发展渐显内陆化的征兆。省级与市级层面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数据分析显示,2008年之后,内陆地区经济增速超过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经济地位逐步上升。②2008年前后,距海岸线距离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不同关系:2008年之前,距海岸线越近区域增长越快;2008年之后与此相反。省级与市级层面表现一致,其经济增长的高值区在2008年以后转向距海岸线较远的内陆地区。③在内陆地区内部,经济增长出现分化现象,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更为明显,其他地区相对较慢。2008年后经济分布中心在向内陆地区移动中出现西南向偏移,2018年经济增长高值区转向西南内陆地区。④模型分析表明,生产要素、交通条件、政府因素等是变化的主要原因。在生产要素中,资本投入正向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但其影响程度在2008年之后有所减弱;工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8年之后由负向转为正向,内陆地区较低工资促进其经济快速增长,但人口优势有待进一步体现。内陆地区交通条件大幅改善、政府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全方位对外开放等因素,也显著影响内陆地区经济增长。该研究可为国家制定相关区域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格局 内陆化 要素投入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