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洲Muglad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5 位作者 刘计国 余朝华 赵岩 刘爱香 客伟利 王彦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4-1212,共19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划分,恢复和重建了各阶段原型盆地;基于不同期次裂谷作用发育程度、叠加过程及叠加方式的时空差异性,划分了不同凹陷的叠合类型,建立了不同叠合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大陆周缘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张裂等构造事件的影响,该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Abu Gabra组(简称AG组,下同)沉积期、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以及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期三大同裂谷作用阶段。早白垩世盆地原型为多个地堑及半地堑分隔式分布,为与大西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为地堑及半地堑继承发育,但沉积中心东移,为与印度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主要为发育在Kaikang坳陷的地堑、半地堑,为与红海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所致。依据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的发育程度差异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的不同,将各凹陷裂谷叠合方式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与活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早断型以Sufyan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弱-更弱"特征;继承型以Fula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较强-弱"特征,而活动型以Kaikang坳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强-较强"的特征。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内时空叠合差异控制了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不同,早断型凹陷成藏组合以下部成藏组合为主,继承型则以中部成藏组合为主,而活动型凹陷则以上部成藏组合为主。这些多期叠加型被动裂谷盆地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裂谷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的认识,深化了该类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Muglad盆地 冈瓦纳大陆裂解 被动 多旋回 叠合盆地 油气分布 白垩纪-新生代
下载PDF
为什么要提出西藏东南部早白垩世措美大火成岩省 被引量:38
2
作者 朱弟成 夏瑛 +2 位作者 裘碧波 王青 赵志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59-3670,共12页
近年在西藏东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大规模白垩纪火成岩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这里的火成岩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岩、镁铁质岩墙/岩床、辉长岩侵入体以及少量层状超镁铁质岩和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指示现今覆盖面积约50000km... 近年在西藏东南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大规模白垩纪火成岩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这里的火成岩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岩、镁铁质岩墙/岩床、辉长岩侵入体以及少量层状超镁铁质岩和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定年结果指示现今覆盖面积约50000km2的岩浆活动发生在130~136Ma(峰期约132Ma)之间。镁铁质岩显示OIB型(高Ti)、N—MORB型(低Ti)和过渡型(介于二者之间)三种地球化学类型,其中未受地壳混染的镁铁质岩的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成分类似于Kerguelen地幔柱产物。在扣除堆晶橄榄石之后,通过橄榄石.熔体平衡计算,苦橄玢岩母岩浆的MgO含量约20%,对应的地幔潜温〉1560℃。西藏东南部白垩纪火成岩浆活动这种覆盖范围大、持续时间短和地幔潜温高等特征,非常类似于世界上其它地幔柱成因的大火成岩省或热点,因而将其描述和命名为措美(Comei)大火成岩省是合理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古地理重建资料显示藏南措美大火成岩省和南西澳大利亚同期的Bunbury玄武岩可能代表了同一个大火成岩省(即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Comei—Bunbury大火成岩省很可能记录了Kerguelen地幔柱在132Ma左右的早期岩浆作用,拉开了大印度从澳大利亚分离出来的序幕,影响了同期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早白垩世措美大火成岩省 Kerguelen地幔柱 地幔潜温 冈瓦纳大陆裂解 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藏东南
下载PDF
拉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杰 刘早学 +3 位作者 杜远生 田望学 李金平 王昌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1-474,共4页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南部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提供了该地区深水动物群新资料和混杂岩地层的年代依据。从原修康群(T3X)解体出中贝混杂岩(T2-3ZM)和破姆弄混杂岩(J3K1PM),前者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后者形成于晚侏罗世—早...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南部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提供了该地区深水动物群新资料和混杂岩地层的年代依据。从原修康群(T3X)解体出中贝混杂岩(T2-3ZM)和破姆弄混杂岩(J3K1PM),前者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后者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并由此揭示缝合带具有多旋回碰撞演化特征。冈底斯地块昂杰组(C2P1a)玄武岩的发现,表明藏南晚古生代超级冈瓦纳古大陆开始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中-晚三叠世放射虫 两期混杂岩 石炭纪玄武岩 冈瓦纳大陆裂解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早白垩世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磊 霍艳 +5 位作者 丁枫 费光春 范宇航 田京京 邹婧 张鹏浩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60,共19页
东冈瓦纳大陆初始裂解时间的界定对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关键约束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研究东冈瓦纳大陆裂解时间,本次研究以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索努地区桑秀组双峰式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其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LA-ICP-MS锆... 东冈瓦纳大陆初始裂解时间的界定对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模型的关键约束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研究东冈瓦纳大陆裂解时间,本次研究以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索努地区桑秀组双峰式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其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研究表明:酸性火山岩主要为英安斑岩和气孔杏仁状英安岩,具过铝质(A/CNK值为0.98~1.15)、钙碱性-碱性(AR值为2.15~2.71)的特征,微量元素Th,U,Ce,Zr,Nb,Y及轻稀土含量较高,Sr,P,Ti含量较低,10000Ga/Al比值较高(3.12~3.62),与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为基性岩浆底侵导致的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酸性火山岩的成岩年龄为138.0±1.3 Ma。基性火山岩主要为隐晶质和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具准铝质(A/CNK值为0.67~0.91)、钙碱性(AR值为1.49~1.78)的特征,其TiO2,P2O5,Ba,Ta,Nb,Sm等元素及轻稀土含量较高,Rb,K等元素含量较低,与OIB型玄武岩特征较为接近,为Kerguelen地幔柱与大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在大陆裂谷中形成的产物。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认为桑秀组双峰式火山岩记录了特提斯喜马拉雅的裂谷事件,裂谷的形成代表着东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东冈瓦纳大陆的裂解时间应早于138 Ma,即大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裂解时间早于138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早白垩世 双峰式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冈瓦纳大陆裂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