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年赞“牛”
1
作者 汪荣高 《学习月刊(福建)》 1985年第2期53-,共1页
又是一个牛年。我们中国人喜欢牛,是因为黄牛精神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故而对牛的赞颂,源远流长。古人云:牛'终岁勤劳,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极赞牛'忍辱负重'的可贵精神。孔子门生冉耕和司马耕分别以'伯... 又是一个牛年。我们中国人喜欢牛,是因为黄牛精神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故而对牛的赞颂,源远流长。古人云:牛'终岁勤劳,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极赞牛'忍辱负重'的可贵精神。孔子门生冉耕和司马耕分别以'伯牛'和'子牛'作为自己的'字'(别号),即寓有向牛学习之意。南宋宰相李纲也曾有诗赞曰:'耕犁千亩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牛 冉耕 千箱 精神体现 诗赞 耕犁 牛领 田家词 牛蹄 横眉冷对千夫指
下载PDF
中庸之道,历久弥新——品读经典,教学相长
2
作者 刘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6期120-120,共1页
儒家经典《论语》不仅被纳入高中必读十大名著,更被列入《先秦诸子选读》的开篇之作。通过一步步的教与学,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在解读中,感悟到了先哲思想的高贵与纯粹。中庸之道,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中"的解... 儒家经典《论语》不仅被纳入高中必读十大名著,更被列入《先秦诸子选读》的开篇之作。通过一步步的教与学,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在解读中,感悟到了先哲思想的高贵与纯粹。中庸之道,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中"的解释为"和"。段玉裁注:"和"当作"内","内"通"纳",即包容、容纳。许慎对"庸"的解释为"用"。庄子《齐物论》中说:"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知其不可而为之 己欲立而立人 天下无道 冉耕 朱者赤 内驱力 桀溺 躬自厚 狂放不羁
下载PDF
孔门弟子(之二)——颜回、闵损、冉雍和原宪
3
作者 曹道衡 《文史知识》 1986年第7期91-95,共5页
在孔子的弟子中,最受孔子称许的显然是颜回。《论语》一书中记孔子称赞颜回的话很多,并且没有任何批评。特别是颜回死后,孔子极为伤心,曾悲呼'天丧予,天丧予.'孔子恸哭颜回,别的门人说'子恸矣.'孔子说:'我不为这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最受孔子称许的显然是颜回。《论语》一书中记孔子称赞颜回的话很多,并且没有任何批评。特别是颜回死后,孔子极为伤心,曾悲呼'天丧予,天丧予.'孔子恸哭颜回,别的门人说'子恸矣.'孔子说:'我不为这人恸哭又为谁呢?'(皆见《先进》)这可以看出孔子对他的感情。孔子为什么在七十多个学生中最欣赏颜回?关于这问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颜回的记载似稍简略,只是说:'颜回者,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此外不过是抄录《论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说 冉雍 原宪 仲尼弟子列传 三十岁 闵损 简要不烦 孔门弟子 端木赐 冉耕
原文传递
如何追寻“东西”的历史
4
作者 张经纬 《浙江人大》 2016年第4期74-74,共1页
在一般人眼中的历史,往往是唐玄宗和李白、钱谦益与柳如是,但是,除了这些以外,李白写诗所用的纸、唐玄宗梨园做戏所用的道具、钱谦益的拙政园和柳如是的书画,同样也有各自的历史;而这些纸张、戏曲道具、园林和书画背后,还有更多的脉络... 在一般人眼中的历史,往往是唐玄宗和李白、钱谦益与柳如是,但是,除了这些以外,李白写诗所用的纸、唐玄宗梨园做戏所用的道具、钱谦益的拙政园和柳如是的书画,同样也有各自的历史;而这些纸张、戏曲道具、园林和书画背后,还有更多的脉络。这些就叫"物质文化"。我们听惯了"非物质文化",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如是 物质文化 《国语》 冉耕 马耕 吃饭问题 考古发掘 孙先生 孙机 文献方法
原文传递
牛耕
5
作者 初国卿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于坊间冷摊上见到一张晚清时期春耕播种的老照片,虽然卖主要价不低,但我还是买了下来。照片所拍摄的正是我老家辽西一带早春时节最常见的景色:褐色的土地上是春雨欲来之前的灰色天空,赤着上身扶着曲辕犁的老农还梳着辫子。
关键词 牛耕 曲辕犁 早春时节 画像砖 南朝明 汉画像石 冉耕 长襦 杏雨 伯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