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宏 汪银洲 +4 位作者 张旭 汪效松 江秀龙 镇澜 林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6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5年内脑梗死再发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减轻再发性脑梗死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215例患者,对21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影响5年内脑梗死再发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减轻再发性脑梗死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215例患者,对21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动脉狭窄、房颤是加重再发性脑梗死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7、2.218,P<0.05)。结论存在脑动脉狭窄、房颤等高危因素时,再发性脑梗死症状较重,其中房颤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临床症状 危险因素 房颤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董亚贤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年第1期47-47,64,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总结经CT证实为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病变部位与意识障碍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本组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为 15 .8% ;急性再发生性... 目的 探讨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总结经CT证实为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病变部位与意识障碍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本组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障碍的发生率为 15 .8% ;急性再发生性脑梗死病人的梗死体积、梗死部位与意识障碍呈正相关 (p <0 .0 5 ) .结论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梗死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意识障碍 预后 ARCI
下载PDF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李丽 姚淑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6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昏迷患者 再发性脑梗死 护理体会 急性 回顾性研究 CT
下载PDF
脑反射治疗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董亚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6-60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 反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再发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评价
5
作者 侯丹慧 杨子超 《中国伤残医学》 2009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小时以内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发病3小时以内的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14d及90d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小时以内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发病3小时以内的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14d及90d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给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其疗效;同时临床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较溶栓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90d时BI评分较溶栓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出血3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再发性脑梗死3小时以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改变的研究
6
作者 董亚贤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改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通过对 16例急性再发性脑梗死意识状态改变的病人进行研究 ,分析其病变部位与意识状态改变的关系 ,评价其中西医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的意识状态... 目的 :探讨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改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通过对 16例急性再发性脑梗死意识状态改变的病人进行研究 ,分析其病变部位与意识状态改变的关系 ,评价其中西医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的意识状态改变的患者的梗塞总体积、梗塞部位 (是否接近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及其通路 )与意识状态改变关系密切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意识状态改变的程度越深 ,死亡率就越高 ,预后就越差 ,而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相对好些。结论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意识状态改变与梗塞的总体积和部位关系密切 ;中西医结合对急性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再发性脑梗死 意识状态改变 研究
下载PDF
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婷 朱秀英 陈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糖尿病并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树光 孟庆辉 +1 位作者 张福龙 谢春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8期65-,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 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再发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9例的护理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晓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17期70-70,共1页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约占脑卒中的80%[1],而糖尿病又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得到一致公认,大多数文献报道,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比非糖尿病患者增加2倍[2].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 独立危险因素 护理 血管病 人类健康 非糖尿病
下载PDF
再发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树勇 《现代临床医学》 2005年第6期406-406,共1页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致残率
下载PDF
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新亮 秦宗永 《中国乡村医药》 2003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发病率 复发率 致残率 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79例再发性脑梗死患者预防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
12
作者 范巧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的调查再发性脑梗死患者预防疾病复发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我科护理人员对79例再发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预防疾病复发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再发性脑梗死患者对预防疾病复发的措施(正规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认知程度差或重视程度不够... 目的调查再发性脑梗死患者预防疾病复发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我科护理人员对79例再发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预防疾病复发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再发性脑梗死患者对预防疾病复发的措施(正规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认知程度差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脑梗死再发率增高。结论对再发性脑梗死患者有必要进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达到减少再患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预防知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再发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欧阳红玲 《蛇志》 2003年第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危险因素 高龄 高血压 冠心病
下载PDF
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谦玲 孔繁铨 《山西临床医药》 2002年第2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再发性脑梗死40例观察
15
作者 丁桃英 谭海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年第5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黄连温胆汤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脑梗死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宏 汪银洲 +4 位作者 张旭 汪效松 江秀龙 镇澜 林莉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5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与初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脑梗死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607例患者。对2组脑梗死患者的... 目的探讨脑梗死再发与初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有针对性干预脑梗死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607例患者。对2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动脉狭窄程度、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房颤、高胆固醇血症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9、1.914、1.673、1.577、2.317、1.495,P<0.05)。结论脑动脉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房颤、高胆固醇血症促进再发性脑梗死发生,其中房颤促进脑梗死再发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房颤 动脉狭窄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再发脑梗死疗效观察
17
作者 刘娜 任中秀 徐树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8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以内的再发性脑梗死患者2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择发病6h以内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美国国立卫...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以内的再发性脑梗死患者2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择发病6h以内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各自NIH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再发性脑梗死6h以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 再发性脑梗死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再发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18
作者 龚汉贤 庄泽微 +1 位作者 李飞 利玉欢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8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再发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者84例,起病4.5h内予以rt-PA治疗,起病4.5~6h内予以尿激酶治疗。评估2组治疗后的疗效,同时记录治疗90d时再梗死率、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再发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者84例,起病4.5h内予以rt-PA治疗,起病4.5~6h内予以尿激酶治疗。评估2组治疗后的疗效,同时记录治疗90d时再梗死率、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溶栓后的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再发脑梗死组和初发脑梗死组相比,两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和Barthe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再发脑梗死组的再梗死率、出血率和死亡率不比初发组高。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此提高其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且对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亦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30例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志田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9期2933-2934,共2页
目的:探讨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0例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的脑缺血(TLA)发作... 目的:探讨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0例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的脑缺血(TLA)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TIA为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缺血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在非心源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20
作者 李军 项亚娟 彭晓江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28期8-8,共1页
脑梗死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再发性脑梗死较首发更易导致严重的伤残,预后也更差。在其二级预防中,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和降低致残率。脑梗死再... 脑梗死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再发性脑梗死较首发更易导致严重的伤残,预后也更差。在其二级预防中,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和降低致残率。脑梗死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与可于预的危险因素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 二级预防 氯吡格雷 通心络 相关危险因素 再发性脑梗死 高复发率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