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组学构建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孙欣 魏东升 +3 位作者 许允发 刘婧 安杨 张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及影像组学构建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中风病区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7:3的比例划分90例患者... 目的使用机器学习及影像组学构建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中风病区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7:3的比例划分90例患者为训练组(63例,3年内未再发脑梗死26例,3年内再发脑梗死37例)与测试组(27例,3年内未再发脑梗死17例,3年内再发脑梗死10例),使用3D-slicer软件提取脑梗死区域图像影像组学特征。使用主成分分析可视化初次梗死及再梗死影像组学特征分布情况。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分析及支持向量机递减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与测试组中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鉴别糖尿病脑梗死与再发脑梗死的效能。最后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鉴别特征与临床理化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初发与再发两组间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D-slicer软件共提取出837个影像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中PC1和PC2共解释了87.1%的总体变异,两组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离趋势。LASSO模型筛选出10个特征,SVM-RFE筛选出5个特征,两种机器学习共有5个交集影像组学特征,使用5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再梗死的风险预测模型。训练组中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2,测试组中AUC为0.639。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风险特征与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具有显著相关性(r_(s)>0.5,P<0.0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及影像组学构建2型糖尿病脑梗死后再梗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糖尿病 再发脑梗死
下载PDF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欣 杨艳丽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98-900,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再发脑梗死情况及导致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患者均经治疗后出院,并予以抗血小板行二级预防治疗。随访3年,统计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后再发脑梗死情况及导致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患者均经治疗后出院,并予以抗血小板行二级预防治疗。随访3年,统计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为再发组和正常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信息并比较,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sitic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00例患者3年随访期间内,再发脑梗死者共计41例,再发率为4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合并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合并冠心病、服药依从性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狭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合并冠心病、服药依从性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狭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几率较高,影响再发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增强规范用药意识,改善糖脂代谢,以期降低患者再发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 再发脑梗死调查 相关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多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3
作者 廖开成 唐小华 谢欣峰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0例再发脑梗死患者(再发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并发疾病、吸烟习惯、预防性治疗情况、血...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0例再发脑梗死患者(再发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并发疾病、吸烟习惯、预防性治疗情况、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再发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发组合并高血压伴、冠心病伴、糖尿病发生率及吸烟率均明显高于初发组,预防性治疗占比明显低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发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积压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及全血高切黏度增加是导致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治疗是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发生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胆固醇及全血高切黏度增加,临床需根据其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性治疗工作,同时,应加强患者健康指导,以尽量降低患者再发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防性治疗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多危险因子患者高压氧治疗中再发脑梗死1例
4
作者 黄怀 于秋江 +2 位作者 虞容豪 谢秋幼 古菁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56-656,665,共2页
关键词 再发脑梗死 高压氧治疗 危险因子 肢体活动障碍 2005年 安宫牛黄丸 患者入院 下肢活动 高血压病 糖尿病史 min 18h 前1周 药治疗 右侧
下载PDF
早期吞咽功能康复对再发脑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杨俊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对再发脑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脑梗死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吞咽康复功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康复训练后分析患者的疗效以及恢复的程度。结果 53例患者中,36例显效(68%...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对再发脑梗死患者假性球麻痹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脑梗死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吞咽康复功能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康复训练后分析患者的疗效以及恢复的程度。结果 53例患者中,36例显效(68%),16例有效(30%),1例无效(2%)。结论积极主动地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可帮助假性球麻痹患者尽早完成独立进食,不仅能及时从消化道用药,而且还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对该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康复 再发脑梗死 假性球麻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再发脑梗死危险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吕克南 赵学敏 +1 位作者 王龙 胡中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和再发脑梗死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将142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分为Hhcy组(n=62)和非Hhcy组(n=80),均治疗并随访2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和再发脑梗死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将142例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分为Hhcy组(n=62)和非Hhcy组(n=80),均治疗并随访2年。统计两组ACI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hcy和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结果:Hhcy组脑梗死再发率为30.19%,显著高于非Hhcy组的13.43%(χ~2=5.037,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高血压、糖尿病传统危险因素外,Hhcy也是ACI患者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95%CI 1.075~1.238,P<0.01)。结论:Hhcy是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完善ACI二级预防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再发脑梗死 相关性 随访
下载PDF
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再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小威 杜宁 吴建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究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03—2018-12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血运重建术的92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 目的探究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行血运重建术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03—2018-12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血运重建术的92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存活,其中12例术后至随访结束再发脑梗死,其余80例术后无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Suzuki分期(OR=75.102,95%CI3.781~1491.721,P=0.005)、mRS评分(OR=15.712,95%CI 1.975~124.975,P=0.009)可影响术后再发脑梗死的概率。结论烟雾病应早期手术,及时在Suzuki分期的早期和mRS评分较低的阶段进行手术,术后再发脑梗死的风险相对较小,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再发脑梗死 血运重建术 危险因素 预后 Suzuki分期 mRS评分
下载PDF
HRMRI对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血管腔狭窄情况的评估及其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对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血管腔狭窄情况的评估及其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所收入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8例,将我院诊断为再发脑梗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6...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对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血管腔狭窄情况的评估及其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所收入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8例,将我院诊断为再发脑梗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64例),而诊断为初发脑梗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6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HRMRI评估其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质、血管腔狭窄情况以及分析诊断颈动脉容易损伤斑块的相关效能。结果:通过HRMRI技术检查后,观察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在分析比较颈动脉斑块负荷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两组管腔、管壁的面积,管壁的厚度、血管总的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管壁标准化指数(NWI)要比对照组更高(P<0.05)。从分析两组患者的斑块成分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斑块发生钙化、脂质坏死核心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斑块内出现出血的比例以及纤维帽发生破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RMRI能够很好且有效率地检测评估再发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质、血管腔狭窄基本相关情况以及易损的斑块,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MRI 再发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管腔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69-472,共4页
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主要包括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指的是对存在高危心脑血管疾病的群体用药后减少危险因素,从而避免发病;二级预防指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经治疗后,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
关键词 二级预防 临床特征 再发脑梗死 患者 抗血小板 血管疾病患者 一级预防 疾病预防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彤政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8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作为抗血小板组,另选取同时期92例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作为未抗血小板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再发腔隙性脑梗...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作为抗血小板组,另选取同时期92例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作为未抗血小板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再发腔隙性脑梗死及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抗血小板组合并冠心病和吸烟患者再发腔隙性脑梗死率高于未抗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组合并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再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率高于未抗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和吸烟为导致脑梗死使用抗血小板后再发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为脑梗死使用抗血小板后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吸烟可直接影响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是否再发腔隙性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 二级预防后 再发脑梗死 危险因素及类型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5年内再发脑梗死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敏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0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5年内再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将5年内再次发生脑梗死6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他5年内无脑卒中再发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各...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5年内再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将5年内再次发生脑梗死6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他5年内无脑卒中再发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成为缺血性脑卒中较明显的特征,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是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方法,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并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成为预防及治疗脑卒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水平 缺血性卒中 再发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再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关系的分析
12
作者 郑大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主要探讨再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治的再发脑梗死患者144例,根据OCSP分型分为四组,分别是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患者为健康组,... 目的 主要探讨再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治的再发脑梗死患者144例,根据OCSP分型分为四组,分别是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患者为健康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检测表明,Ⅰ组狭窄率93%,其中重度狭窄率74%;Ⅱ组狭窄率84%,其中重度狭窄率66%;Ⅲ组狭窄率82%,其中重度狭窄率60%;Ⅳ组狭窄率70%,其中重度狭窄率28%。同时健康组狭窄率10%,其中重度狭窄率0。上述Ⅰ~Ⅳ组再发脑梗死患者的狭窄率都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与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性,颈动脉狭窄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脑梗死 患者 颈动脉狭窄 分析
下载PDF
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高龄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诗淞 王英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3期50-52,共3页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高龄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两组均给予神经保护剂...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高龄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38例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两组均给予神经保护剂、降低颅内压、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GCS-P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再发脑梗死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再发脑梗死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达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脑梗死患者再发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56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178例,观察组进行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对照组未进行。随访2年,统计2组再发...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脑梗死患者再发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56例首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178例,观察组进行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对照组未进行。随访2年,统计2组再发脑梗死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再发脑梗死率为12.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病变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I)、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是再发脑梗死的类型;LI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冠心病、吸烟史,AT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冠心病、糖尿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结论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类型主要是LI和AT,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均是相关危险因素,高危患者应予以积极干预,以降低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二级预防 再发脑梗死 类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凤君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8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吉林延安医院收治300例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2014年3月—2017年3月)为实验对象,患者均连续服用阿司匹林6~36个月,每次剂量为100 mg,随后将AA、ADP作为诱导剂,检测受检者血小... 目的分析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吉林延安医院收治300例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2014年3月—2017年3月)为实验对象,患者均连续服用阿司匹林6~36个月,每次剂量为100 mg,随后将AA、ADP作为诱导剂,检测受检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根据评价标准,分为AR+ASR组(100例)、AS组(200例),对比两组LDL、WBC、PLT宽度、PLT压积、hsCRP水平、体质量、FPG水平。结果分析表格,可发现两组患者LDL、WBC、PLT宽度、PLT压积不存在对比性(t=0.271 7、0.408 3、1.365 8、0.320 5;P>0.05),而AS组患者hsCRP水平(6.48±0.52)mg/L、体质量(66.12±2.33)kg低于AR+ASP组患者、hsCRP水平(7.69±0.63)mg/L、体质量(68.95±5.42)kg (t=17.675 3、6.315 9;P<0.05),FPG水平(5.89±0.43)mmol/L高于AR+AS组患者FPG水平(4.15±0.33)mmol/L(t=35.556 3;P<0.05)。结论导致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主要原因为炎症反应、吸烟史、血糖水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再发脑梗死 阿司匹林 抵抗 因素
下载PDF
再发脑梗死漏诊原因分析
16
作者 李海燕 《中国校医》 2003年第3期258-258,共1页
关键词 再发脑梗死 漏诊 原因 影像学表现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再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玉昌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23期3051-3053,共3页
现对137例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3月—2008年3月收住再发脑梗死患者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年龄52岁~70岁,平均年龄64.2岁。全部... 现对137例再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3月—2008年3月收住再发脑梗死患者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年龄52岁~70岁,平均年龄64.2岁。全部病例的诊断均有头颅CT影像学资料,或入院时检查阴性,3 d内复查CT有与临床症状相关的头颅CT表现。分析原发病可分为有高血压病史8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危险因素 再发脑梗死 头颅CT表现 患者 平均年龄 系统性回顾 影像学资料 高血压病史
下载PDF
再发脑梗死54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王祖蕾 李永堂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年第5期296-296,共1页
关键词 再发脑梗死 临床分析 诊断标准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再发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高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45-45,共1页
目的对老年人再发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6例再发脑梗死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痊愈3例,好转21例,无变化2例。结论老年人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较多,应积极控制。
关键词 老年人 再发脑梗死 诊治 分析
下载PDF
凯力康注射液治疗急性再发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少博 邓裕朋 邹志才 《新医学》 2011年第6期388-389,420,共3页
目的:观察凯力康注射液治疗急性再发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凯力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 目的:观察凯力康注射液治疗急性再发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再发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凯力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畏寒、头痛、面红,1例出现ALT轻度升高,均未停药自行缓解。结论:凯力康注射液治疗急性再发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尤瑞克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