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单位时代脱域社区的再地域化——基于社区网络平台的讨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淑娟 《江汉学术》 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后单位时代的社区功能已经式微,而如何重拾后单位时代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地方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虚拟社区充溢下的后单位时代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对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相关研究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社区网络平台在加强社区服务的... 后单位时代的社区功能已经式微,而如何重拾后单位时代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地方感,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虚拟社区充溢下的后单位时代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基于对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相关研究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社区网络平台在加强社区服务的再地域化、促进社区主体参与的再地域化、社区治理的再地域化、培育社区"共同体"的再地域化等方面已成为重要的载体。因此,在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建设基于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将成为信息化后单位时代我国进行社区建设和治理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也必将成为社区共同体培育的重要抓手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后单位时代 社区网络平台 脱域社区 再地域化
下载PDF
族群空间再地域化——印尼北马鲁古省社会冲突后的华人社会重建
2
作者 童莹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31-39,共9页
论文基于族群空间理论,以1999—2000年印尼北马鲁古省爆发的社会冲突为切入点,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层面来探讨数年后回流当地的华人,在已经打破的族群分布地景中如何再地域化华人社区的社会过程和内部活动生态,并以此来... 论文基于族群空间理论,以1999—2000年印尼北马鲁古省爆发的社会冲突为切入点,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三个层面来探讨数年后回流当地的华人,在已经打破的族群分布地景中如何再地域化华人社区的社会过程和内部活动生态,并以此来展示华人群体在同一地方重塑族群空间过程中的能动性。研究显示,历史上,华人将海外生活的一方水土作为家乡的延伸,地域化了华人文化,形成独特的族群飞地。然而,受住在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华人不得已进行再次移民。其中,排华和社会冲突是造成华人非自愿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在经历社会巨变后,华人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在同一个地点重建社区,归根结底是继承了原有的地域逻辑——即北马鲁古群岛的分隔劳动力市场和互有边界的族群关系,是华人能形成单一化团结实体的结构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 印尼华人 族裔研究 族群飞地 再地域化 社区重建 北马鲁古省
下载PDF
尺度重组与地域重构:城市与区域重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94
3
作者 殷洁 罗小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3,共7页
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是当前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全球化时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和治理重构的热点理论。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分析,对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阐明了... 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是当前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全球化时代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和治理重构的热点理论。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对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方式的分析,对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并阐明了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研究认为,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过程,当资本为了克服危机而在地域组织上进行去地域化与再地域化时,地域组织(城市和国家)也同时发生了尺度重组,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资本转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重组 地域 再地域化 政治 经济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下载PDF
由“闪婚”看父权的延续——基于赣西北S村的实地调研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锐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4期27-32,共6页
通过对赣西北S村闪婚现象的实地调研发现,由村庄父权文化基础、铝合金经济所形塑出的"再地域化"组织网络、父辈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父权经济文化网络仍存在于当今乡村社会生活中。父权的延续,既是宗族社会父... 通过对赣西北S村闪婚现象的实地调研发现,由村庄父权文化基础、铝合金经济所形塑出的"再地域化"组织网络、父辈手中掌握的经济资源等因素综合形成的父权经济文化网络仍存在于当今乡村社会生活中。父权的延续,既是宗族社会父权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维持自身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是青年农民工在市场竞争和生存逻辑驱使下寻求代际支持、发展事业的需要。只要子代不具备自主生活的能力,父权就可以与社会流动相互融合、相互强化,编织出一张无主体的权力之网,推动S村青年闪婚现象的发生并再生产出村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婚姻 闪婚 父权 乡村经济文网络 再地域化
下载PDF
翻译地理学的名与实——贺爱军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今怡 贺爱军 《中国外语研究》 2020年第1期70-74,123,共6页
翻译地理学是在翻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兴研究范式。它以翻译为本位,以地理学为方法,探究翻译现象的形成、移动、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揭示译者、译场、翻译景观等翻译现象的地理基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翻译地理学是在翻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兴研究范式。它以翻译为本位,以地理学为方法,探究翻译现象的形成、移动、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揭示译者、译场、翻译景观等翻译现象的地理基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在访谈中,贺爱军教授介绍了翻译地理学产生的学术背景、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界定了翻译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也对翻译地理学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地理学 翻译区 再地域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