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的社会支持探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玉侠 陈翠萍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6期12-17,24,共7页
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有条件的农村流动人口转化为市民,但农村流动人口的现状揭示,他们还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因此,加大再城镇化力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对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非正式性社会支持和正... 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有条件的农村流动人口转化为市民,但农村流动人口的现状揭示,他们还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因此,加大再城镇化力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对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非正式性社会支持和正式性社会支持两方面,即从血缘、地缘、业缘,政府、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等多个层面,剖析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状态下社会支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构建有利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的社会支持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再城镇化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赋权与增能:新生代农民工“半城镇化”到“再城镇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志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半城镇化"不仅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素质与能力提升,还影响国家城镇化战略制定以及城市社会稳定。"半城镇化"主要源于权利贫困和可行能力不足,因而,作为"半城镇化"到"彻底"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新生... "半城镇化"不仅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素质与能力提升,还影响国家城镇化战略制定以及城市社会稳定。"半城镇化"主要源于权利贫困和可行能力不足,因而,作为"半城镇化"到"彻底"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新生代农民工的"再城镇化"需从"赋权"和"增能"两方面着手。赋权,既要激发主体能动性,也要依靠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外在力量的"合力"推动;增能,则针对其人力、物质以及社会资本匮乏而采取相应举措。唯有"合力"赋权以消解权利贫困,"多进路"增能以提升可行能力,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彻底"城镇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奠定坚实的内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城镇 再城镇化 赋权 增能
下载PDF
外来流动人口的“再城镇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侠 高俞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5-200,共6页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外来流动人口的真正城镇化。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和工作区,发放调查问卷,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深度访谈,从制度、社会交往、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他们的"半城市化"现状,认...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外来流动人口的真正城镇化。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和工作区,发放调查问卷,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深度访谈,从制度、社会交往、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他们的"半城市化"现状,认为外来流动人口目前还没有实现彻底城镇化,表现为制度上还没有被完全容纳;与城镇居民的互动不够,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城镇居民之中;与城镇居民在心理上也没有相互接纳。本文主张在以人为本基础上,以制度创新和互动平台建设来完成外来流动人口的"再城镇化",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流动人口 半城市 再城镇化
下载PDF
在城农民“再城镇化”的内涵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侠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在城农民是指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农民,主要包括城中村村民和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是相对于第一次城镇化(或者说人的半城市化、伪城市化)而言,在城农民第一次转移只是进入了城镇,转移并不彻底、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目前表现... 在城农民是指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农民,主要包括城中村村民和农村流动人口。"再城镇化"是相对于第一次城镇化(或者说人的半城市化、伪城市化)而言,在城农民第一次转移只是进入了城镇,转移并不彻底、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目前表现为:第一,市民身份和待遇的缺位与不到位;第二,制度上没有完全接纳;第三,与城镇居民的互动还不够,没有真正地融入城镇居民之中。本文提出了再城镇化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阐述了再城镇化内涵。广义的再城镇化包括三个阶段,即落地阶段(获得市民身份和待遇)、发展阶段(成为蓝领工人主干,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成为中产阶级)、成熟阶段(享有平等稳定的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三个阶段紧密相连,依次递进。狭义的再城镇化是指在城农民获得市民身份、待遇和实现社会融合。当前,再城镇化要完成的主要是狭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为广义内涵的第二阶段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城镇化 市民身份 社会融合 中等收入 社会流动
下载PDF
国家主义到社群主义:政治关联影响下的灾后农村再城镇化
5
作者 何永刚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5-50,共6页
为规避恶劣地质条件的次生风险与更科学有效地利用稀缺土地资源,灾后农村的再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而是综合规划优先、科学布局、生态驱动、乡村本真、人文荟萃等特色的政治关联性质下的生态文化社区建设,彰显着社会主义优越性... 为规避恶劣地质条件的次生风险与更科学有效地利用稀缺土地资源,灾后农村的再城镇化,不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而是综合规划优先、科学布局、生态驱动、乡村本真、人文荟萃等特色的政治关联性质下的生态文化社区建设,彰显着社会主义优越性,具有很强的时代主旋律色彩。而基于悲情式灾难而突降的政治关注与政府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却凸显出灾区农村的"政治残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灾后农村 再城镇化
下载PDF
论长三角地区的再城镇化
6
作者 侍冰冰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17期20-21,共2页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率先实现城镇化的地区之一,且发展的程度相对较高。但是,这种城镇化的发展也有其不完整之处,就是本地区的城镇化,并没有惠及全体居民。大量的外来人口长期在本地工作,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却因为没有本地的户...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率先实现城镇化的地区之一,且发展的程度相对较高。但是,这种城镇化的发展也有其不完整之处,就是本地区的城镇化,并没有惠及全体居民。大量的外来人口长期在本地工作,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却因为没有本地的户口,不能真正融入当地社会。这种现象对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实现外来人口的城镇化将是这一地区的长期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当地城镇化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城镇化 外来人口的居民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在城农民的“再城镇化”
7
作者 刘玉侠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6期101-102,共2页
在城农民(即在城市生活和工仕作的农民)实现彻底城镇化问题,称之为“再城镇化”。所谓再城镇化,指的是社会学意义上,人的再城镇化。再城镇化的对象为城中村村民、有城镇化意愿和城镇化可能的农村流动人口、其他可能的小群体和个人等。
关键词 社会学意义 城镇意愿 城镇问题 再城镇化 农村流动人口 城中村村民 农民
原文传递
浅谈如何搞好城镇化工作
8
作者 魏晋红 《经济师》 2014年第2期245-246,共2页
城镇化是把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 城镇 转型跨越发展 以人为本 以质量为主导 城乡发展一体 资源均衡配置 再城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