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段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与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相关性
1
作者 蔡金生 路鑫铭 +4 位作者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宁胜华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13-416,422,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观察患者术前SI发生率及SI对PVP术后再塌陷的独立影响,观察是否SI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胸腰椎后凸角(TKA)和矢状垂直轴(SVA)值变化。结果 167例患者随访至12个月时,共有38例符合再塌陷的定义标准,纳入再塌陷组;剩余129例患者纳入未塌陷组。再塌陷组患者术前SVA、术前SI均显著高于未塌陷组(P<0.05)。再塌陷和未再塌陷组患者的骨密度、既往OVCF史、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团块样形态、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动态活动度、胸腰椎后凸角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I是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塌陷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P<0.05)。SI组和非SI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TKA和SVA均呈进展趋势,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48.072、36.492、11.457、9.122,P均<0.05);与非SI组比较,SI组随访1年TKA和SVA的差值均高于非S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2、4.377,P<0.05)。结论 SI、骨密度、动态活动度、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等是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风险因素,SI与术后矢状位进展相关,对潜在的SI患者应给予严格管理以减少术后椎体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矢状面失衡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塌陷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分布及渗漏对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影响
2
作者 冯世波 王蔚 +1 位作者 张力 郑斌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469-471,共3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分布及渗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2018年8月本院采用PKP手术治疗的2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 目的探讨骨水泥弥散、分布及渗漏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2018年8月本院采用PKP手术治疗的2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随访2年以上,记录伤椎再塌陷情况并分为塌陷组与未塌陷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调查骨水泥弥散、分布及渗漏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水泥相关因素对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伤椎再塌陷24例(9.67%);塌陷组与非塌陷组之间比较,骨水泥分布类型、骨折线内弥散情况、是否同时弥散至两侧终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团块型分布、骨水泥骨折线内弥散欠佳、骨水泥未同时弥散至两侧终板,均是PKP术后伤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有部分患者发生伤椎再塌陷;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对伤椎再塌陷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椎骨折 骨水泥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伤椎再塌陷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唐永超 李永贤 +6 位作者 张顺聪 梁德 江晓兵 郭丹青 杨志东 莫国业 李大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5-990,共6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胸腰段骨折、是否存在椎体内骨坏死等)、手术因素(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还是均匀弥散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是否足够等),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及骨水泥再塌陷例数。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的因素纳入单因素研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1.0±3.5min。2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6±1.1年,随访期间共有3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再塌陷,再塌陷率达12.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等在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可能是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发生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再塌陷
下载PDF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勇全 童建萍 +3 位作者 吴春燕 吴峰 陈文明 黄华伟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5期127-128,共2页
目的分析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研究,经多因素Lo... 目的分析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骨密度、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团块样、骨折区骨水泥不足是发生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骨密度、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团块样、骨折区骨水泥不足是发生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包括骨密度、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团块样、骨折区骨水泥不足,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椎体强化术 椎体再塌陷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后再塌陷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开 黄丽雄 +5 位作者 朱博 陈欢 卜庭用 李远春 伍世其 柏彬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讨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后再塌陷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52例行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的OVCF患者为训练集,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 目的探讨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后再塌陷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52例行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的OVCF患者为训练集,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17例行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的OVCF患者为验证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访结果将训练集患者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法、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术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以构建术椎再塌陷发生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价Nomogram模型的预测价值、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随访期间训练集有50例发生术椎再塌陷,发生率为14.20%。塌陷组和未塌陷组患者在术椎高度恢复率、手术方式、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情况、骨水泥渗漏、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史、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T值、椎体内骨坏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呈致密型分布(OR=3.714,95%CI:3.447~4.600)、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欠佳(OR=3.183,95%CI:2.958~3.805)、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OR=1.814,95%CI:1.294~2.306)、骨密度T值<-4.5 SD(OR=4.618,95%CI:4.251~5.743)是术后术椎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论OVCF患者行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后术椎再塌陷的发生与骨水泥弥散类型、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情况、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T值有关。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于OVCF患者行单双侧液压高粘度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后术椎再塌陷发生风险的预测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高粘度骨水泥 再塌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补肾壮骨丸对初次椎体成形术后伤椎再塌陷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吴钒 吴华珍 +3 位作者 黄志辉 周大标 叶旭豪 李志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壮骨丸在初次椎体成形术后患者中的使用,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伤椎再塌陷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在我科住院的、初次行椎体成形术的120例患者,依据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壮骨丸在初次椎体成形术后患者中的使用,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伤椎再塌陷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在我科住院的、初次行椎体成形术的120例患者,依据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A组,n=60)与实验组(B组,n=60)。对照组术后予以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囊、阿伦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壮骨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6个月后均采用正常抗骨质疏松方法序贯治疗。治疗后通过放射影像系统观察0、6、12个月后伤椎高度的变化;分别采集0个月、6个月、12个月外周静脉血7 mL,检测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20例患者有117例患者完成最终随访,3例患者由于再次手术、自身原因等失去随访。(1)实验组延缓伤椎术后再塌陷的效果优于对照组;(2)补肾壮骨丸联合常规预防骨质疏松治疗可延缓伤椎术后再塌陷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因子IL-6、TNF-α等炎症因子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最终达到延缓伤椎术后再塌陷的目的。结论补肾壮骨丸防治初次椎体成形术后伤椎再塌陷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丸 椎体成形术 椎体再塌陷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椎体再塌陷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郑川玉 戴杰 +3 位作者 李振环 杨柳榭 陈政 满毅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94-396,共3页
目的 调查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acture,OVCF)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后椎体再塌陷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4年2月~2017年4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目的 调查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acture,OVCF)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后椎体再塌陷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2014年2月~2017年4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以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进行椎体强化治疗的254例OVCF患者,随访14~30个月,将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15%、局部Cobb角丢失≥10°者设为再塌陷组,其余设为未塌陷组,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54例OVCF患者椎体再塌陷25例,再塌陷率9.8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骨密度T值、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处骨水泥分布不足、椎体前缘高度比矫正程度、骨水泥未同时与两终板接触、年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OR=5.564)、骨水泥团块状分布(OR=2.876)、骨折处骨水泥分布不足(OR=2.812)、椎体前缘高度比矫正程度(OR=2.543)、骨水泥未同时与两终板接触(OR=2.559)是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VCF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后存在一定的椎体再塌陷情况,骨密度T值、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处骨水泥分布不足、椎体前缘高度比矫正程度、骨水泥未同时与两终板接触等均会增加再塌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 椎体再塌陷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对PVP治疗OVCFs后椎体再塌陷的影响
8
作者 刘百奇 丁秀娟 +1 位作者 孟祥龙 赵宸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44-46,共3页
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在预测和处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节段PVP治疗并随访至少24个月的胸腰椎OVCFs患者。根据骨水泥椎体是否存在症状性的再... 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在预测和处理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节段PVP治疗并随访至少24个月的胸腰椎OVCFs患者。根据骨水泥椎体是否存在症状性的再塌陷,分为两组:(1)再塌陷(RC)组和(2)非塌陷(NC)组。随访时分析患者的特征和与矢状位不平衡相关的X线测量。结果 134例患者(RC组,n=28;NC组106例),平均无塌陷间隔为3.2个月(1.2-25.1个月)。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骨密度(BMD)(P=0.047)、椎体动态活动度(P=0.025)和矢状位失衡(SI)(P =0.013)是再塌陷的显著危险因素。SI和胸腰椎后凸(T10-L2)的进展,在RC组和SI组比NC组更显著(P=0.000)。结论 SI、较低的BMD和椎体动态活动度与PVP术后骨水泥椎体的再塌陷有关。SI尤其显著,而不是局部后凸或胸腰椎后凸,因为它导致更严重的进行性塌陷和矢状位畸形,并伴有严重的背部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于伴有脊柱矢状位失衡的OVCFs患者,需要更严格、更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 OVCFs 骨水泥椎体再塌陷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伤椎再塌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钒 黄朝靖 +1 位作者 邱伟 宋建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8-81,共4页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急、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其临床症状以胸/腰背部疼痛为主,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1-2]。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症状,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急、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其临床症状以胸/腰背部疼痛为主,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1-2]。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症状,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目前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3-4]。而术后伤椎再塌陷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术后再发疼痛、后凸畸形、再次手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5];如何避免伤椎再塌陷成为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伤椎再塌陷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复位椎体再塌陷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趸 熊小明 +3 位作者 孙育良 邓轩赓 石华刚 宋偲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58-1663,共6页
[目的]探讨单个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复位椎体术中再塌陷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双侧组采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组采用... [目的]探讨单个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预防复位椎体术中再塌陷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双侧组采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组采用单个球囊单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记录两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影像测量评估临床效果。[结果]双侧组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大于单侧组,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的骨水泥弥散面积率明显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球囊扩张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球囊取出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双侧组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 d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单侧组,而椎体后凸角小于单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双侧组椎体前缘高度仍显著大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此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后1 d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个球囊双侧序贯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有效预防复位椎体术中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塌陷
原文传递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金楼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2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椎体发生再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例为发生组,另抽取同期单节段OVCF术后未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后椎体发生再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例为发生组,另抽取同期单节段OVCF术后未发生椎体再塌陷患者138例为未发生组。收集其病历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OR=7.105,P<0.05)、骨密度T值低(OR=22.236,P<0.05)、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高(OR=5.396,P<0.05)、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低(OR=11.245,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低(OR=3.105,P<0.05)是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结论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密度T值低、ODI高、BAP水平低、IGF-1水平低是单节段OVCF术后发生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再塌陷 骨密度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椎体再塌陷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云宾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椎体再塌陷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5年12月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胸腰段骨折、手术...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椎体再塌陷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5年12月就诊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胸腰段骨折、手术方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别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再塌陷的单因素,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当中,未塌陷组与再塌陷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胸腰段骨折以及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再塌陷组的骨密度、骨水泥量显著低于未塌陷组(P<0.05),再塌陷组的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团块样、骨折区骨水泥不足量显著高于未塌陷组(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现团块样分布以及骨折区骨水泥量不足是造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前,患者体内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现团块样分布以及骨折区骨水泥量不足为造成椎体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 再塌陷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体位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宇锋 薛峰 +1 位作者 盛晓文 陈兵乾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球囊撑开复位结合躯体过伸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1例78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实验组在术...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球囊撑开复位结合躯体过伸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1例78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实验组在术前予以极度后伸位复位后进行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收集两组术前和术后的伤椎高度,Cobb角改善程度,骨水泥用量以及渗漏病例,VAS以及ODI评分等数据。结果 PKP手术具有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纠正脊柱畸形的效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有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在随访过程中有2例出现再塌陷。结论在PKP术前结合使用体位复位并不能明显改善复位效果,反而可能因为过度牵拉而增加骨水泥渗漏、术后再塌陷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椎体高度 再塌陷
下载PDF
植骨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地位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景帆 刘维统 常敏 《云南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24-27,共4页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内外侧平台同时骨折占10%~30%,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常遗留骨折不愈合、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再塌陷 植骨
下载PDF
“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初探
15
作者 常敏 刘维统 杨景帆 《云南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技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2006~2009年我科收治并具有良好随访的56例Rüedi-AllgowerⅡ及Ⅲ型pilon骨折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28例采取了常规充填式植骨,28例采取了"漏斗&... 目的探讨"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技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2006~2009年我科收治并具有良好随访的56例Rüedi-AllgowerⅡ及Ⅲ型pilon骨折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28例采取了常规充填式植骨,28例采取了"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常规植骨组2例出现了关节面再塌陷,约占本组7.1%,而阻塞式植骨组均未出现关节面再塌陷。结论与常规充填式植骨技术相比,"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能更好地支撑关节面,防止pilon骨折术后关节面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通道阻塞式植骨 PILON骨折 再塌陷
下载PDF
血清PINP、β-CTX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再发伤椎塌陷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春阳 赵洪涛 张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51-9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代谢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再发伤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10采用手术治疗的17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0例...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代谢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再发伤椎塌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10采用手术治疗的17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0例术后再发伤椎塌陷(再发伤椎塌陷组),151例术后未再发伤椎塌陷(未再发伤椎塌陷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出院时、首次随访与末次随访时血清PINP、β-CTX表达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INP、β-CTX高水平表达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再发伤椎塌陷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检验血清PINP、β-CTX水平预测再发伤椎塌陷的价值。结果再发伤椎塌陷组各个时间点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高于未再发伤椎塌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PINP、β-CTX高水平表达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再发伤椎塌陷的危险因素。各个时间点PINP、β-CTX水平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术前PINP、β-CTX水平预测价值最好。结论血清PINP、β-CTX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再发伤椎塌陷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PINP、β-CTX的水平对预测术后再发伤椎塌陷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发伤椎塌陷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骨代谢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原文传递
骨水泥弥散类型与胸腰段椎体成形术后早期术椎塌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白杰 陈荣彬 李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26-31,共6页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成形术(PVP)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早期术椎塌陷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OVCF(T11~L2)90例病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男13例,平均年龄(73.85±...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成形术(PVP)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早期术椎塌陷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OVCF(T11~L2)90例病例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男13例,平均年龄(73.85±8.16)岁,女77例,(70.58±7.06)岁。术后常规摄胸腰段正侧位DR片,通过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分别计算术椎骨水泥弥散颗粒区和团块区面积,将弥散颗粒区面积与团块区面积的比值定义为k值,k<50%为团块型,50%≤k≤100%为混合型,k>100%为弥散型,根据k值分为弥散组(28例)、团块组(31例)、混合组(31例),定义随访时X线侧位片术椎高度较术后椎体高度下降4 mm为术椎塌陷,通过观察比较三组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Cobb角、椎体压缩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1个月,平均(2.61±2.06)个月。弥散型、团块型及混合型三种弥散类型构成k值分别为154.88±58.87,29.57±13.48和73.30±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及JOA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出现术椎塌陷:弥散组9例(32.1%),团块组12例(39%),混合组1例(3%)。随访时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椎体高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PVP术后三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呈团块型分布是造成术后术椎塌陷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弥散类型 椎体成形术 再塌陷 胸腰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