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再塑形”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厚忠 凌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0年第5期299-301,共3页
颅内宽颈动脉瘤可选择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 ,某些部位如颈内动脉眼段、海绵窦段、岩段和基底动脉分叉部 ,因手术困难 ,可选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与球囊联合技术治疗 ,称为“再塑形”技术。主要适用于宽颈、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和动脉瘤初... 颅内宽颈动脉瘤可选择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 ,某些部位如颈内动脉眼段、海绵窦段、岩段和基底动脉分叉部 ,因手术困难 ,可选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与球囊联合技术治疗 ,称为“再塑形”技术。主要适用于宽颈、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和动脉瘤初次栓塞尚有残留的病例以及在某些部位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不能相区别时。由于这项技术操作复杂、危险性大、并发症多 ,操作者须经过特别严格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再塑形技术 治疗
下载PDF
球囊再塑形联合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4例
2
作者 李学东 陈家康 +3 位作者 文超勇 刘桂彪 陈宏谋 覃军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再塑形联合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对4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其中后交通动脉瘤(PcomA)3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其中3例动脉瘤瘤颈>4mm,1例颈体比... 目的:探讨球囊再塑形联合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对4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其中后交通动脉瘤(PcomA)3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其中3例动脉瘤瘤颈>4mm,1例颈体比>0.7,而<1,均使用HyperForm球囊辅助3D-GDC、GDC治疗。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前1/3,再将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将瘤颈覆盖,再将GDC填塞动脉瘤。结果:所有动脉瘤全部致密填塞,无任何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经DSA复查,均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球囊再塑形技术 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
下载PDF
介入神经外科新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中学 刘爱华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5年第6期15-15,共1页
球囊再塑形技术 Moret等首先将"球囊再塑形"技术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经单侧股动脉入路或经双侧股动脉入路,通过输送管送入不可脱的球囊,充盈后阻塞动脉瘤颈开口部,暂时阻断载瘤动脉血流和缩小瘤颈;并通过另一预置于动脉瘤内... 球囊再塑形技术 Moret等首先将"球囊再塑形"技术用于治疗宽颈动脉瘤.经单侧股动脉入路或经双侧股动脉入路,通过输送管送入不可脱的球囊,充盈后阻塞动脉瘤颈开口部,暂时阻断载瘤动脉血流和缩小瘤颈;并通过另一预置于动脉瘤内的微导管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然后可将球囊泄掉,等待1~2min 确认弹簧圈稳定后,解脱GDC.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动脉瘤被紧密填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神经外科 股动脉入路 再塑形技术 宽颈动脉瘤 动脉血流 暂时阻断 弹簧圈 球囊 开口部 微导管 GDC 瘤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