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民事再审案件受理费制度检视——以再审之诉的功能为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廖永安 王聪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4,共6页
随着我国再审案件数量日益攀升,《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关于再审案件受理费的制度设计已不合时宜,亟待修改完善。我国再审案件经历了从完全免费到有限收费的立法转变,对当事人申请再审预收取受理费符合再审之诉的功能定位与司法有偿原则,... 随着我国再审案件数量日益攀升,《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关于再审案件受理费的制度设计已不合时宜,亟待修改完善。我国再审案件经历了从完全免费到有限收费的立法转变,对当事人申请再审预收取受理费符合再审之诉的功能定位与司法有偿原则,从而引导当事人理性行使再审诉权,避免当事人无理缠诉。当前再审案件收费范围过于狭窄,负担规则机械单一,影响诉讼费用制度的功能发挥。为此,应基于再审事由和程序类型合理界定收费范围,确立败诉方负担为主兼顾考量过错因素的负担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讼费用 再审之诉 方负担 收费范围
下载PDF
民事再审之诉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良友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4,共7页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民事再审之诉。民事再审之诉作为一种实体法上的形成之诉,具有救济和监督功能。关于民事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有二元诉讼标的说和一元诉讼标的说,但一元诉讼标的说显得更为合理。民事再审之诉的...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民事再审之诉。民事再审之诉作为一种实体法上的形成之诉,具有救济和监督功能。关于民事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有二元诉讼标的说和一元诉讼标的说,但一元诉讼标的说显得更为合理。民事再审之诉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再审事由、提起期间、管辖法院等。为了维护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防止再审程序的滥用,必须对民事再审之诉的提起规定极为严格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制度 民事再审之诉 性质 讼标的 构成要件
下载PDF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事由——与再审之诉的事由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玲玲 《社科纵横》 2011年第9期76-79,共4页
民事诉讼程序的相对性和封闭性成为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先天性缺陷,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以保护第三人的实体权益是必要的。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区别该诉与再审之诉的本质和功能,设立区别于再审之诉事由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事由。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之诉 再审之诉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事由
下载PDF
执行案外人再审之诉的法理基础和司法适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登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69,共3页
案外人再审之诉制度的建立,旨在摆脱民事执行异议和异议之诉,常常难以有效处理侵犯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生效法律文书上错误的尴尬并破除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原启动主体和监督范围太窄的局限。但其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事执行制度和审判监督制... 案外人再审之诉制度的建立,旨在摆脱民事执行异议和异议之诉,常常难以有效处理侵犯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生效法律文书上错误的尴尬并破除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原启动主体和监督范围太窄的局限。但其作为一种崭新的民事执行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在申请主体范围、诉讼地位、提起条件、审理程序和审理法院、再审申请期限、结案方式均无先例可循,亟待科学探索,其司法适用对解决类似问题也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再审之诉 法理基础 程序运用 民事执行
下载PDF
“再审之诉”的再认识——以解决“申诉难”问题为切入点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杭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6-63,共8页
"申诉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民事审判实践,还可能严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梳理"申诉"在现行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框架内的地位,明确"申诉难"在制度上的诱因在于"申请再审"渠道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运用实... "申诉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民事审判实践,还可能严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梳理"申诉"在现行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框架内的地位,明确"申诉难"在制度上的诱因在于"申请再审"渠道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运用实务材料和信息分析"申请再审"渠道的症结所在,同时考虑再审程序的法律属性,立足于"法和社会"的双重视角提出切实可行的"再审之诉"制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请再审 再审之诉
下载PDF
论民事再审之诉的启动主体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文哲 刘东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8-53,共6页
关于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以往学者虽一致认为应当取消法院再审的发动权、完善检察院发动的再审、建立由当事人作为唯一启动主体的再审之诉,但对于哪些当事人可以成为提起再审之诉的适格主体,学者们并没有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 关于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以往学者虽一致认为应当取消法院再审的发动权、完善检察院发动的再审、建立由当事人作为唯一启动主体的再审之诉,但对于哪些当事人可以成为提起再审之诉的适格主体,学者们并没有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提起民事再审之诉的适格当事人主体,认为应将提起再审之诉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作为适格提起主体的考量基础,并探讨了不同情形下再审提起主体所具体包括的当事人,以期对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之诉 当事人启动主体 适格主体 的利益
下载PDF
基于案外人再审之诉民事执行救济扩展的比较与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登科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关于案外人再审之诉的规定,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传统民事执行救济的学理有了突破与扩展。案外人再审之诉与异议之诉有相同之处,亦有诸多不同之处。在立法中,对于案外人再审之诉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提升法律层级,取消不当限制,... 关于案外人再审之诉的规定,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传统民事执行救济的学理有了突破与扩展。案外人再审之诉与异议之诉有相同之处,亦有诸多不同之处。在立法中,对于案外人再审之诉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提升法律层级,取消不当限制,细化、厘清该制度使之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再审之诉 案外人异议之诉 民事执行救济 扩展
下载PDF
人本主义的再审之诉——谈我国民事再审指导思想的重构
8
作者 田海 代水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了研究中国的民事再审指导思想,应用对比论证和民事诉讼法理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的民事再审程序,结论认为:这一程序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职权主义,忽视当事人处分权,加之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终审不终,反复再审现象严重,终审裁判的既判力受... 为了研究中国的民事再审指导思想,应用对比论证和民事诉讼法理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的民事再审程序,结论认为:这一程序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职权主义,忽视当事人处分权,加之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终审不终,反复再审现象严重,终审裁判的既判力受到挑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应从民事再审制度指导思想误区入手,在当代中国建立以人为本,尊重当事人处分权为核心的再审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之诉 人本 处分权
下载PDF
民事再审之诉及制度构建
9
作者 张艳丽 姜琨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91-95,共5页
再审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既要有效地强化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又要有效地维护法院的司法最终裁决权,建立当事人再审之诉是其关键。民事再审之诉与起诉和上诉不同,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我国民事再审之诉的制度构建应从提起主体、管辖法院... 再审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既要有效地强化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又要有效地维护法院的司法最终裁决权,建立当事人再审之诉是其关键。民事再审之诉与起诉和上诉不同,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我国民事再审之诉的制度构建应从提起主体、管辖法院、再审理由、立案受理、审理程序、再审期间等多方面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 再审之诉 制度构建
下载PDF
论构建民事再审之诉的基本理念
10
作者 黄良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前,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究其根源还在于其理念基础存在着重大缺陷。因此,在改革现行民事再审制度时,必须摈弃现存的一些错误观念,确立正确的理念。为确保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最终建立民事再审之诉,必须在既... 目前,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实施效果不理想,究其根源还在于其理念基础存在着重大缺陷。因此,在改革现行民事再审制度时,必须摈弃现存的一些错误观念,确立正确的理念。为确保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最终建立民事再审之诉,必须在既判力、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与民事再审之诉之间求得一种衡平,并确立有限再审、有限纠错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制度改革 民事再审之诉 基本理念 重构
下载PDF
民事再审之诉: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转换与选择
11
作者 兰凯军 《丽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7,共4页
我国现行的审判监督程序,由于过于强调国家干预的功能、忽视当事人处分权、再审启动主体宽泛、具体程序的缺失等等原因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缺陷,改革我国审判监督程序已经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如何改革审判监督... 我国现行的审判监督程序,由于过于强调国家干预的功能、忽视当事人处分权、再审启动主体宽泛、具体程序的缺失等等原因而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缺陷,改革我国审判监督程序已经成为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如何改革审判监督程序在学界存在诸多不同的见解,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文章认为,以再审之诉作为制度基础的再审程序能够充分体现当事人主导程序之基本理念,将再审程序的启动权交给当事人,能实现审判监督的回归,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在再审之诉的制度构建上,文章从再审之诉的要件和审理两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监督 再审程序 再审制度 再审之诉
下载PDF
民事再审之诉若干问题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小鹏 罗翔 《天津法学》 2010年第2期75-79,共5页
在《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实施两年多的时间里,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因审判监督程序的"审查"和"再审"分段进行而导致重复审理,造成司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对"再审之诉"基本含义的研究,深入分析产生实务... 在《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实施两年多的时间里,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因审判监督程序的"审查"和"再审"分段进行而导致重复审理,造成司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通过对"再审之诉"基本含义的研究,深入分析产生实务难点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将审查和再审两个阶段"合二为一",确立"以提审为原则,以指令再审为补充,以指定再审为例外"以及"一个法院只能再审一次"的再审之诉管辖规则,统一并适当提高再审之诉中审查和再审两个阶段的证明标准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之诉 审查 提审 指令再审 证明标准
下载PDF
民事再审之诉:是否会“水土不服”? 被引量:1
13
作者 覃开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民事再审之诉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取的纠正错误判决、裁定的救济手段。我国目前的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申请再审难等问题,借鉴这一制度有助于改善我国目前的再审问题,但在引进这一制度时必须考虑我国目前的法制环境、立法现状、传统法律文... 民事再审之诉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取的纠正错误判决、裁定的救济手段。我国目前的民事再审制度存在申请再审难等问题,借鉴这一制度有助于改善我国目前的再审问题,但在引进这一制度时必须考虑我国目前的法制环境、立法现状、传统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真正为我国所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 再审之诉 检察机关 再审理由
下载PDF
构建民事再审之诉的正当性分析
14
作者 余思宁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39-140,共2页
民事再审之诉制度本身的正当性可以使民事再审程序获得正当性。构建民事再审之诉制度的正当性在于:它可以使程序的各项价值得到平衡和协调,符合民事纠纷当事人处分权和司法中立的要求,也是现代法治环境的产物。
关键词 再审之诉 价值平衡 处分权 司法中立
下载PDF
民事再审之诉“二阶化构造”的程序重塑
15
作者 段文波 《中国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84,共21页
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之前,由立案庭通过裁定程序审查再审之诉的条件和事由,决定再审后方由业务庭对本案进行再审理。改革实施后,部分法院撤销立案二庭,将再审条件和事由的审查与本案再审理均交由业务庭进行。上述一阶化的改革不仅... 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之前,由立案庭通过裁定程序审查再审之诉的条件和事由,决定再审后方由业务庭对本案进行再审理。改革实施后,部分法院撤销立案二庭,将再审条件和事由的审查与本案再审理均交由业务庭进行。上述一阶化的改革不仅与诉之审判的逻辑阶段相悖,也与普通诉讼程序不相匹配,同时容易以实质性审理的结果替代形式化的审查标准,从而加剧“再审难”问题,更有侵害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之虞。因此,再审之诉的审理应在程序外观上体现阶段化,遵循诉之审理的一般规律,即应由立案庭先审查诉讼要件和再审事由,在立案庭撤销原判决之后,审判庭方可进入实体审理。从程序保障的角度来讲,撤销程序应采用口头辩论方式而非书面审查方式,并由上级法院管辖以增强司法公信力;本案再审理应限于当事人申请的范围,并重新作出与原判决同一内容的新判决或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之诉 再审启动审查 本案再审 审级职能定位改革
原文传递
“再审之诉”的再辨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亚新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5,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民事再审程序做了一些规定,但仍停留在审判监督程序的层面。由于立法者对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价值取向和理念等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致在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模式和具体程序的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而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民事再审程序做了一些规定,但仍停留在审判监督程序的层面。由于立法者对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价值取向和理念等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致在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模式和具体程序的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事再审程序纠错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益加强,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也逐渐成为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丰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指导立法、司法实践,本刊特邀国内民事诉讼法学界的6位知名专家对民事再审制度的概念、价值取向、理念、立法模式以及程序设计等问题进行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讼法》 再审之诉 民事再审制度 民主与法制建设 审判监督程序 价值取向 立法模式 程序设计 具体程序
原文传递
“再审之诉”的理论悖论与实践困境——申请再审权性质重述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英姿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9-153,195,共15页
对审判监督程序进行"诉权化改造",构建民事"再审之诉"的观点在理论与实务界获得了高度的共识。但是,再审之诉所隐含的理论悖论没有得到正视;经历两度修改的审判监督程序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修法预期,依旧深陷再审难... 对审判监督程序进行"诉权化改造",构建民事"再审之诉"的观点在理论与实务界获得了高度的共识。但是,再审之诉所隐含的理论悖论没有得到正视;经历两度修改的审判监督程序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修法预期,依旧深陷再审难与再审滥的泥潭。与诉权的绝对性、不能附加条件的基本权利属性不同,申请再审权在性质上属于诉讼权利,且不同于上诉等基础性程序异议权,是一种非常异议权。该属性与既判力原理、再审程序补救功能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应当以此为法理基础重述再审制度构建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之诉 申请再审 程序异议权 审判监督程序 指导案例第7号
原文传递
构建再审之诉的三个程序设计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浩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42,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民事再审程序做了一些规定,但仍停留在审判监督程序的层面。由于立法者对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价值取向和理念等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致在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模式和具体程序的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而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民事再审程序做了一些规定,但仍停留在审判监督程序的层面。由于立法者对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价值取向和理念等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致在民事再审程序的立法模式和具体程序的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事再审程序纠错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益加强,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也逐渐成为我国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丰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指导立法、司法实践,本刊特邀国内民事诉讼法学界的6位知名专家对民事再审制度的概念、价值取向、理念、立法模式以及程序设计等问题进行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之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讼法》 程序设计 《民事讼法》 申请再审 再审制度 司法实务 讼法学 再审事由 再审程序
原文传递
民事抗诉程序立法宗旨与再审之诉制度的改革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仁强 谢梅英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S期26-28,共3页
民事抗诉制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实行法律监督、行使检察权的主要方式。我国现行法律对民事抗诉制度的规定见之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之中。由于该制度的中国特色,加上立法本身简单、原则,围... 民事抗诉制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实行法律监督、行使检察权的主要方式。我国现行法律对民事抗诉制度的规定见之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之中。由于该制度的中国特色,加上立法本身简单、原则,围绕着民事抗诉程序存废与完善的论争一直不断。笔者认为,我们先应明确民事抗诉程序的立法宗旨,再论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抗程序 立法宗旨 再审之诉 改革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民事抗制度 民事审判工作 民事再审制度
原文传递
行政再审程序之改造——以行政诉权保障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志远 郝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共7页
行政再审程序沿袭了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规定,但却未体现其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独特品性。作为一项独特的救济形式,行政再审程序在实际运行中生发出诸多疑问,形成难以解释的诉讼怪圈,问题的症结在于行政诉权的旁落。行政诉权是行政诉讼制... 行政再审程序沿袭了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规定,但却未体现其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独特品性。作为一项独特的救济形式,行政再审程序在实际运行中生发出诸多疑问,形成难以解释的诉讼怪圈,问题的症结在于行政诉权的旁落。行政诉权是行政诉讼制度运行的基石,对行政再审程序缺陷的分析和制度的重建应当以行政诉权的有效保障为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再审 行政 行政再审之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